31 經緯之道

廣宗城,地面數丈之下。

縱橫交錯的甬道,彷彿放大許多倍的東凌礦井。空氣悶熱。各色人等,穿行其間,皆赤膊上陣。

通道,以經緯之數命名。

《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南北之道爲經,東西之道爲緯。”

再輔以東、西、南、北,指向清楚明瞭。

如:“西交經三緯四”。便是指“城西,經三甬道與緯四甬道的交叉口”。

熟練之後,便又簡稱爲:“西交三四”。

在蘇越看來。廣宗城下埋設的機關大陣,與沙丘平臺大有差異。廣宗機關大陣,先在最底層,掘出縱橫交錯的經緯甬道,再如礦井般,鋪設坑木支撐。坑木,乃是指礦井中用做支柱的大木料。如此,一條堅固的地下甬道,便挖掘完畢。後鋪設軌路,運送機關諸器。如礦井運送礦石一般無二。

待經緯甬道掘成。再沿經緯甬道頂部,間隔着向上挖掘。若把筆直的甬道,比作一根長長的竹笛,而沿甬道間隔着向上挖掘,就如同爲竹笛開孔。若將此視作礦洞,向上挖掘的豎井,便是通風氣孔。

機關大陣,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一切原理,非憑空臆想,皆有跡可循。

一個個直通地面的孔徑,則是安裝各式機關器的“機關方格”。又稱“機關宮格”或“九宮格”。

漢徐嶽《術數記遺》:“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爲肩,六八爲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具體排列爲:

四九二

三五七

八一六

“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並賦予一至九數的五行及方位。如:一、六爲水,七、二爲火,九、四爲金,三、八爲木,五爲土。

“九宮”之法,用之多端。時下有“九宮佔”、“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罈”等,之於佔、術、算、醫、緯、建,等多方面的實用。

換句話說。廣宗城下,無論機關器的數量,還是機關陣的規模,都遠遠小於蘇越的預估。

只需一聲令下,機關器便可由軌道車,沿縱橫的經緯軌路,運送到指定位置。再依令,將機關器卡入九宮格,升上地面。如此鬼使神差,自能震懾敵軍。

不同機關器,各有不同尺寸。箭樓需滿格,也就是九宮格。豆兵需六格。而屍兵,只需一格。

在經緯甬道之上,當有二層機構。

蘇越自領人潛入,便一直在甬道內穿行忙碌。至於宮格之上暗藏的二層機構,究竟如何,一直未能窺探究竟。

料想。二層機構,當與沙丘平臺類似。唯一區別,只因廣宗城下,五里之內,面積太廣。雖能完成挖掘,卻無法打造如此之多的機關器。於是,賊人便靈活運用,只需數臺機關器,隨車轉運,在縱橫的經緯軌道之間,四向移動。在宮格之內,自由升降。便足以震懾漢軍。

若把經緯甬道稱爲“底層機關”。置於甬道之上的二層機關,便是“頂層機關”。

爲何蘇越如此篤定。乃因大賢良師所乘的那輛“自走機關車”。必然暗藏機關與地下機構相連。否則如何能在地面自由行走。

說白了,不過與提線木偶類似。將本該明白示人的提線,統統暗藏地下罷了。

之所以蘇越與薊國巧匠,未被黃巾賊人識破,乃因彼此皆爲墨家門徒。暗語亦出自墨門。蘇越自當心領神會,如魚得水。

先時,蘇越等人被編入運輸隊列,稱“南城水一”。往來運送機關諸器。後見他通曉機關造詣,便升爲維修隊列,稱“北城金九”。與周圍墨門同僚交談得知,還有“東城七火”、“西城三木”、“中城五土”,諸如此類。分工明確,各行其是。直令人,歎爲觀止。

蘇越多日未歸。除去只見冰山一角,未能窺破天機。醉心機關技藝亦是主因。

“蘇(墨)者?”這日,蘇越正領人修復一座機關箭樓時,忽聽人喚。

附身下看,正是相熟工匠。“何事喚我?”

“中城樞機,急需人手。且隨我入城吧。”工匠仰頭笑道。

“稍待。”蘇越心中一喜,卻面色如常。

這便領匠人下樓,同乘軌道車,前往廣宗城內。軌道車由騾馬拖拽。遇岔道,則經由轉向盤轉向。一切皆仿製薊國。

“中樞何事?”蘇越問道。

“斥候來報,漢軍重掘溝渠,欲再水淹廣宗。卻不知大賢良師早有預料。只需水到,機關大陣便可全盤而動。爲防萬一,故令我等前往中樞檢修查看。大水來時,切勿有失。”

“原來如此……”聞此言,蘇越心中一沉。莫非,城外東西南北,經緯宮格,只是高山一隅。終極機關殺陣,需遇水而驅?

心念如此,這便試言道:“可惜了城外機關。”

陪同墨者笑道:“城外機關,不過牛刀小試。掘經緯甬道,本只爲引水入城。後才建起城外機關。先前漢軍水淹廣宗,大賢良師早已料到。故在城中設此水驅殺陣,乃連環計也。”

經緯甬道,竟爲引水!

蘇越心事重重:“卻不知此戰,勝算幾何。”

此語亦說中同行墨者心事。這便一聲長嘆:“明隱之爭,在此一舉。我等,拭目以待吧。”

莫非……

黃巾機關術,還牽扯到墨門內部紛爭不成!

蘇越一時心亂如麻。

若當真如此,需早做計較。

如前所說,墨家出自諸子百家。墨子死後,墨家分成三支,稱爲‘墨家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後先秦一統,兩漢延續。墨家三派漸融合成二支。一明一隱。一個高居朝堂,一個散佈江湖。明者出仕,稱‘仕墨’。隱者醉心匠造,稱‘匠墨’。如張衡、杜詩者,皆是‘仕墨’。如夏老,蘇伯皆是隱宗‘匠墨’。無論明門還是隱宗,墨者、墨辯、墨俠皆有。

本以爲各自相安。豈料墨門二宗,竟假黃巾之亂,一爭高下。

現在想來。

賊人在鄴城設下機關大陣,引薊國‘匠墨’入局。起因,便是墨門之爭了。

是了。鄴城機關大陣被破。龍首樞機內墨者師徒,坦然赴死。便是以命相搏。

然而,‘仕墨’爲何投身太平道……

偷天換日。改朝換代。

蘇越渾身一凜。

事關隱宗生死存亡,卻不知遠在薊國的祖父等人,是否已,全然知曉。

啪嗒。

一滴冷汗,自鼻尖重重砸落。

21 解我心憂116 引藥歸經1 實木地板116 我有一計198 封侯廟食1.85 推己及人157 至人無己132 一脈相承108 同舟共販135 佳偶天成1.66 百艸滋茂1.55 衆怒難犯197 生命禮讚1.223 陌路相逢119 妻婦之禮186 見機行事108 外徵內討179 清白無鬼41 鑄山煮海109 吾道不孤192 猛虎羣狼1.250 與君年少138 漏奪附黨167 薄海從風1.77 酎金補齊132 一脈相承1.29 強渡漢水173 合浦珠還1.52 明珠有價183 悉聽君便1.55 只爲薊吏1.60 楛矢貫隼136 借刀殺人175 茱萸託思1.2 亂世苟活1.3 摔杯居首91 娶七夫人1.249 唱罷登場1.87 開門揖盜156 金牌免死1.226 全民參與197 運籌決算1.64 定國之謀109 密詔鋤奸118 義重於生1.3 全身而返1.47 再增三縣172 喜訊頻傳1.96 西行在即1.42 椎心泣血184 是個難題162 難言之隱1.35 多事之秋192 夫子之牆19 人不渡己1.245 天下樓桑115 亡胡千家1 十里少年1.45 何愁不嫁1.24 舉不避親1.37 菟園遊獵212 德不配位1.25 人艱不拆1.45 生死大敵198 封侯廟食1.73 衆口難調124 表裡相合1.32 無心插柳195 無雙連環18 滅國之危138 王親國戚148 如期而至142 道破天機1.32 公孫二雄1.64 百練清剛21 兵符將令146 鑄軌直道147 制非常模13 大賢良師211 入主小沛1.20 生得好看1.82 遼東婢女31 直搗敵巢126 壯士八百1.288 欲加之罪10 雕版印鈔135 抱火寢薪157 類同相召1.5 黃門侍郎161 漢祚復興1.49 銷金洞窟171 無福消受191 何必談錢51 誰言廢立1.68 斬旗奪船133 奪母之恨160 遠見卓識144 判若兩人1.47 爲朕所用1.42 劉備四友
21 解我心憂116 引藥歸經1 實木地板116 我有一計198 封侯廟食1.85 推己及人157 至人無己132 一脈相承108 同舟共販135 佳偶天成1.66 百艸滋茂1.55 衆怒難犯197 生命禮讚1.223 陌路相逢119 妻婦之禮186 見機行事108 外徵內討179 清白無鬼41 鑄山煮海109 吾道不孤192 猛虎羣狼1.250 與君年少138 漏奪附黨167 薄海從風1.77 酎金補齊132 一脈相承1.29 強渡漢水173 合浦珠還1.52 明珠有價183 悉聽君便1.55 只爲薊吏1.60 楛矢貫隼136 借刀殺人175 茱萸託思1.2 亂世苟活1.3 摔杯居首91 娶七夫人1.249 唱罷登場1.87 開門揖盜156 金牌免死1.226 全民參與197 運籌決算1.64 定國之謀109 密詔鋤奸118 義重於生1.3 全身而返1.47 再增三縣172 喜訊頻傳1.96 西行在即1.42 椎心泣血184 是個難題162 難言之隱1.35 多事之秋192 夫子之牆19 人不渡己1.245 天下樓桑115 亡胡千家1 十里少年1.45 何愁不嫁1.24 舉不避親1.37 菟園遊獵212 德不配位1.25 人艱不拆1.45 生死大敵198 封侯廟食1.73 衆口難調124 表裡相合1.32 無心插柳195 無雙連環18 滅國之危138 王親國戚148 如期而至142 道破天機1.32 公孫二雄1.64 百練清剛21 兵符將令146 鑄軌直道147 制非常模13 大賢良師211 入主小沛1.20 生得好看1.82 遼東婢女31 直搗敵巢126 壯士八百1.288 欲加之罪10 雕版印鈔135 抱火寢薪157 類同相召1.5 黃門侍郎161 漢祚復興1.49 銷金洞窟171 無福消受191 何必談錢51 誰言廢立1.68 斬旗奪船133 奪母之恨160 遠見卓識144 判若兩人1.47 爲朕所用1.42 劉備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