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做業務模板的聞老師,對我們說:“我們打算做職業發展有關的業務,業務是沒有問題,職業是人生大事、有一定的潛在諮詢需求,但應當匹配一個好一點的叫法。如果稱它爲職業發展諮詢之類,我覺得這種叫法還是不太妥當,今天來討論一下我們業務叫法吧。”
胡總支持說:“好啊,我們是可以邊做業務模板,邊考慮一下業務名稱的事了。”
我對聞老師道:“我們何不直接做職業規劃業務?市場還是較熟悉職業規劃這叫法的。”
聞老師回覆說:“職業規劃,這個術語一般人都聽得懂、也明白是做什麼事,但現實情況是沒能成有買有賣的市場、沒能成爲市場常規服務業務,這必定有它的原因。我們如果盲目推出這個名稱的業務,我擔心憑我們幾人之力,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小王也說:“聞老師的擔心,是有道理,我們的業務叫法應當精準一點,省成本一點。而傳統的人事服務業務,也似乎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
“如果不叫職業規劃的話,我覺得還有這麼幾個選項:管理能力拓展、職位晉升、職業發展等,各位覺得哪個叫法更合適?”老胡道。
聞老師難得的沉思了一下,說:“那就考慮職業晉升這個叫法,直接了當,也許這也是市場‘癢點’。精準對位市場‘癢點’的話,做不成也不會浪費太多成本與精力。”
老胡笑道:“想不到聞老師的成本意識挺強。我現在明白了:爲什麼做事要抓關鍵環節、集中優勢?追求效率是一大原因,另一原因是把控不了這個事的全局、弄不好反受拖累。這也是小企業應值得把握的地方。當然,‘癢點’也有缺陷,顯得有點急功近利了。”
小王支持說:“職業規劃範圍是太寬泛了,有關求職、職場、職業規劃、甚至生涯規劃的書籍也很多。從用詞上來說,職業規劃這詞有點籠統、面太廣了,是可用職業晉升這個叫法,這確實是我們年輕人的‘癢點’。”
我則問道:“讓業務名稱緊靠時代‘癢點’,這辦法不錯。小王,這幾年你們年輕人流行什麼痛點、癢點、爽點、賣點等,聽說它們是些號稱快速進入市場的方式,但我還是不知它們到底是些什麼點?有些什麼區別?這得請你科普了。”
小王開始認真說道:“現在這些詞也過氣了,不過,它們蘊藏的理念我想不會過時的,只是換了個花樣。先說爲什麼講究‘點’,原因剛纔大致講了,我認爲還有一原因是現代消費更新換代快,不抓住時點、不提升效率,稍縱即逝的商機便會失去。痛點,我理解是指必須消費的點,大多數人的痛是衣食住行、生老病痛等;癢點,我理解是可消費也可不消費的點,主要指氣氛氛圍等方面的;爽點,我理解是新鮮、快、刺激的年輕消費者。”
小王接着說:“大部分爽點消費是年輕、享樂型的消費,打廣告請些當紅小鮮肉們就行。大部分癢點消費是小資情調式消費,打廣告得花點心思文藝範一點。大部分痛點消費是必需式消費,打廣告突出功效就差不多了。爽點講究快,一般都是一陣風,很難沉澱成長期癢點與痛點。癢點講究品牌、文化、雅趣之類,可長期存在,當癢點盛行時,也可成爲消費者心頭之痛,轉化爲痛點消費。痛點講究管用、有效、價廉等。而賣點,主要是指產品特色、或有什麼噱頭了。”
聞老師道:“按理,我們事務所的營銷應當偏重於癢點式營銷,服務形象方面應上點層次,然後長期堅持做而形成品牌。但就目前而言,事務所剛起步、又不想大投入,所以我們也應當從痛點的角度多想想辦法。”
這時老胡自顧自話說:“‘點’能增強感性,讓人覺得踏實、感覺好,容易促成交易獲得認同。我們是得打造一些着力點、支點、切入點之類,否則我們這種以靈活機動見長的小企業給人的印象只會是不靠譜、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