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落難母子

楊沐扶了母親去吃飯,一頓年夜飯因爲這兩位不速之客弄得氣氛有些怪異,但是既然叫了人家來,那就得好好招待不是。一大桌豐盛的菜,母子倆也沒吃出什麼味兒來。楊沐吃了飯,又叫那女人來吃,自己則去熬了點粥給那孩子備着,這纔出門去請楊林。

楊林很快就來了,聽說這事還挺驚訝的。他也沒多問,給那孩子把了脈,說是感了風寒,再加上飢餓,發燒加咳嗽,病情還不輕。還好楊林帶了些專爲小兒生病準備的一些枇杷膏和丸藥,先給他餵了一點,又吩咐婦人用高度白酒給孩子擦身子散熱。忙了好一陣,那孩子終於哭起來,抽抽噎噎的,直喊餓。

楊沐連忙將熬好的粥端過來,給他餵了一碗,那孩子還喊要吃。楊林連忙制止了:“乖孩子,先睡覺,明天再吃吧。”因爲餓得久了的人不宜吃太飽。

那孩子淚眼朦朧:“明天還有嗎?”

那婦人連忙說:“有的有的。”

他才滿足地嘆口氣,閉上眼睛睡去了。

除夕晚上要守歲,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是爲祈福,也爲珍愛光陰,年輕人守歲,是爲父母祈福延壽。楊母本來也想陪着兒子一起守的,但是楊沐不讓,說是母親身體纔好點,怎麼能熬夜受涼,讓母親先睡了。楊沐給那對母子生了一個炭盆,自己守在母親房裡,看着書一直等到外頭天色泛白,此時雪已經停了,但是地面上積了厚厚的一層,他開門去放了爆竹,纔回牀上小眯了一會。

待天色大亮了,楊沐醒過來,母親已經起來了,正拄着柺杖在廚房忙活呢。楊沐連忙去扶她:“娘,您別忙,我來。”

“我沒忙,都是桂琴在忙呢。”楊母笑着說。

楊沐往竈臺後一看,有個收拾得很利落的女人正在麻利地燒火,纔想起昨晚的那對母子來。“大姐,孩子好點了嗎?”

那婦人笑着說:“已經不燒了,就是還有點咳嗽。多謝你啊,大兄弟。”

楊沐扶母親坐到輪椅裡:“大姐不必客氣,以後就叫我楊沐吧。不知大姐是哪裡人氏,怎麼這個時節流落到外頭?”也不怪楊沐直接,這事兒遲早是要知道的。

那婦人沉默了一下,然後說起自己的身世來。原來這女人叫桂琴,五六歲大的時候過元宵節,跟着家人去看花燈,被拐子拐了去,賣到汀州給人做童養媳,一呆就是二十年。公婆死後,丈夫好賭成性,輸光了家產,最後竟將自己母子當做賭資輸了出去。她得了信,帶着兒子逃了出來,也不知道去哪,只隱約聽人說起自己是吳州人氏,就一路奔吳州而來,興許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因當時年幼,具體也不知道家是哪裡的,只記得家門口有一座大石拱橋。吳州這麼大,石拱橋也有無數座,真是不知何處是家。這邊又擔心夫家會找來,一路尋訪一路躲藏。不巧兒子病了,看到楊沐家沒人,院子又偏僻,就在楊沐家柴房裡躲着,白天出去討些吃食。不想楊家母子回來了,怕被發現,這兩天竟沒敢出去,沒想到兒子的病越發重了。

楊家母子沉默了半晌,那邊孩子在屋裡叫娘了。桂琴連忙放下火鉗,抹乾了眼淚去看兒子。楊沐走過去燒火做早飯,昨晚給孩子熬粥的罐子在火眼上熱着,揭開一看,是昨晚剩的那些。過了一會兒,桂琴領着孩子出來了。那孩子個子小小的,臉上的燒紅已經褪去了,只剩下黑紅色的凍傷,一雙烏溜溜的眼珠怯生生地打量着屋裡的人。他們母子倆都穿得極單薄,大約汀州從不下雪,所以沒有厚棉襖。

“鐵蛋,你去我衣櫃裡,將我的舊棉襖尋出來給桂琴穿,找一下你以前的棉襖,看還有沒,給孩子穿上。這麼冷的天,怎麼能穿這麼少呢。”

“知道了,娘。”楊沐進裡屋去找衣服去了。

桂琴連忙說:“謝謝您,大娘。元兒,跟奶奶和叔叔說謝謝。”

那孩子有些膽怯,摟着他孃的腿,半天才囁嚅着說:“謝謝奶奶和叔叔。”

楊沐找了棉襖棉褲出來:“大姐你也別嫌棄,這是我和我孃的舊衣服,先將就穿着,總比沒有好。”

桂琴接過來,都有點哽咽了:“楊沐兄弟太客氣了,你們今天幫我們母子,那就是天大的恩賜了。今天是大年初一,元兒來給奶奶叔叔磕頭,祝奶奶跟叔叔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那孩子果然跪下來磕頭拜年,楊母連忙讓楊沐拉起來:“元兒真是個乖孩子,來,這是奶奶給的壓歲錢。”說完從兜裡摸出一個紅包來,塞給元兒。

元兒望着母親,詢問是不是該接。桂琴笑着說:“大娘,這我們不能要,您收留我們母子,我們已經感恩不盡了,怎麼還能要您的紅包。”

楊母笑着說:“這也沒幾個錢,是個好彩頭,希望能給孩子帶來福運,保他一年平平安安。”

桂琴推了下兒子:“那還不快接過來,謝謝奶奶。”

元兒走上去接過來:“謝謝奶奶。”

“叔叔也給你一個。”楊沐也拿出一個紅包,塞到元兒手中。這孩子乖巧得令人心疼,跟自己小時候極像,那麼聽話、那麼小心翼翼。

元兒又不敢接。楊沐蹲下去:“拿着啊,叔叔跟奶奶的心意是一樣的,祝元兒身體壯壯,越長越高。”

桂琴在一旁笑:“元兒謝謝叔叔啊。”

元兒這才接過來,羞怯地對楊沐說:“謝謝叔叔。”

“好了,大姐帶孩子去穿衣服吧,馬上該吃早飯了。”楊沐對他們母子說。

早飯元兒喝了兩碗粥,還吃了一個雞腿,要不是還在控制他的食量,不知道還能吃下多少呢。幾個大人看着他笑眯眯地拿着雞腿小口小口地啃,生怕一下子就吃完了的樣子,心裡別提有多酸楚了。

楊母笑着對他說:“元兒吃吧,別擔心,這碗裡的另一隻雞腿給你中午吃。等你病好了,想吃多少都有。”

元兒睜大了眼,眼裡流露出難以置信的情緒:“真的都給我吃?”

楊沐摸摸他的頭:“真的。”

元兒高興起來:“謝謝奶奶和叔叔。”

第92章 有心栽柳第20章 禍從天降第1章 水鄉第49章 治癒第98章 不如歸去第40章 茶意悠長第48章 故友第30章 少年遊第13章 初別離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59章 熟魚活吃第3章 友誼之始第18章 親事第59章 熟魚活吃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章 嚴冬不冷第12章 少年輕愁第14章 州城趕考第75章 執子之手第六十三章 第62章 心意難測第82章 賣藥第13章 初別離第40章 茶意悠長第90章 歲月靜好第24章 誰家年少第84章 無微不至第86章 信念第59章 熟魚活吃第88章 老友重逢第91章 漁樂第104章 夢入芙蓉浦第83章 探病第55章 生意難做第59章 熟魚活吃第76章 依依惜別第57章 再接再厲第49章 治癒第37章 再聚平城第98章 不如歸去第84章 無微不至第42章 春秋巷第8章 嚴冬不冷第102章 會審第51章 落難母子第58章 得遇貴人第75章 執子之手第57章 再接再厲第六十三章 第36章 榜上有名第50章 雲開月明第46章 離鄉赴任第70章 爲難第52章 新成員第57章 再接再厲第19章 情意朦朧第94章 風生水起第19章 情意朦朧第80章 受傷第48章 故友第50章 雲開月明第54章 喜相逢第104章 夢入芙蓉浦第47章 曙光初現第103章 退親第17章 楊柳依依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62章 心意難測第1章 水鄉第21章 母子情深第61章 萍水相逢第55章 生意難做第9章 荷葉田田第45章 榮歸故里第46章 離鄉赴任第101章 坦白第七十三章 第3章 友誼之始第7章 驚魂之夜第15章 少年情懷第9章 荷葉田田第51章 落難母子第16章 相見歡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7章 近鄉情怯第40章 茶意悠長第10章 鴛鴦于飛第38章 暖鍋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章 嚴冬不冷第30章 少年遊第83章 探病第41章 得一知己第52章 新成員第50章 雲開月明第99章 辭官難第29章 快樂如風第18章 親事第33章 踏雪尋梅第75章 執子之手
第92章 有心栽柳第20章 禍從天降第1章 水鄉第49章 治癒第98章 不如歸去第40章 茶意悠長第48章 故友第30章 少年遊第13章 初別離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59章 熟魚活吃第3章 友誼之始第18章 親事第59章 熟魚活吃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章 嚴冬不冷第12章 少年輕愁第14章 州城趕考第75章 執子之手第六十三章 第62章 心意難測第82章 賣藥第13章 初別離第40章 茶意悠長第90章 歲月靜好第24章 誰家年少第84章 無微不至第86章 信念第59章 熟魚活吃第88章 老友重逢第91章 漁樂第104章 夢入芙蓉浦第83章 探病第55章 生意難做第59章 熟魚活吃第76章 依依惜別第57章 再接再厲第49章 治癒第37章 再聚平城第98章 不如歸去第84章 無微不至第42章 春秋巷第8章 嚴冬不冷第102章 會審第51章 落難母子第58章 得遇貴人第75章 執子之手第57章 再接再厲第六十三章 第36章 榜上有名第50章 雲開月明第46章 離鄉赴任第70章 爲難第52章 新成員第57章 再接再厲第19章 情意朦朧第94章 風生水起第19章 情意朦朧第80章 受傷第48章 故友第50章 雲開月明第54章 喜相逢第104章 夢入芙蓉浦第47章 曙光初現第103章 退親第17章 楊柳依依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62章 心意難測第1章 水鄉第21章 母子情深第61章 萍水相逢第55章 生意難做第9章 荷葉田田第45章 榮歸故里第46章 離鄉赴任第101章 坦白第七十三章 第3章 友誼之始第7章 驚魂之夜第15章 少年情懷第9章 荷葉田田第51章 落難母子第16章 相見歡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7章 近鄉情怯第40章 茶意悠長第10章 鴛鴦于飛第38章 暖鍋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章 嚴冬不冷第30章 少年遊第83章 探病第41章 得一知己第52章 新成員第50章 雲開月明第99章 辭官難第29章 快樂如風第18章 親事第33章 踏雪尋梅第75章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