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又是藏人

bookmark

華夏永昌五年(公元1647年)六月十六,華夏正式遷都昆明,李自成帶着大批官員隨行,三院十部的主官,陸之祺、沈道、宋獻策不在北京,郭世俊去了江南推行新式教育,其餘的主官,包括華夏銀行行長李浩南、漢清部部長王安平、漢陽部部長任二喜也是隨行。

北京三院十部的官衙,只有少量低級官員留守。

第四營全部列裝了北京步槍,剛剛完成了操訓,也是隨着李自成南下。

后妃當中,皇后高桂英自然留守北京,木妃李娜、靜妃孫夢潔、怡妃陳秋蝶、燕妃田芬、淑妃穆思蓉等人,因爲《清水報》的緣故,也是留在北京,和妃王婉玉、辰妃羅秀娟、景妃李雅隨行。

一向在乾清宮侍候李自成的周清柔、竇美儀、李香君、柳如是四人,只有柳如是隨行。

李自成估計,這次遷都昆明,要將南方的事情基本解決,至少需要五年,便將太監總管王之心、隨侍小太監王、御膳總管宋玉蓮,以及十名小太監都帶在身邊。

李自成將守衛京師的任務,交給第二營和第六營,自己帶着數萬文武官員將士,從正陽門出了內城,然後沿着正陽門大街出了外城的永定門。

鑼鼓喧天,掌聲如潮,大街兩側觀望的百姓說不上是歡喜還是惆悵,但人羣中的商人,多少有幾分失落,華夏遷都昆明,北京城的商業,或許會一落千丈……

李自成將招呼百姓的事,完全交給樑文成,出了永定門,連妃子、太監、宮女都都丟下了,只帶着兩個團的親兵向西一路狂奔……

北京至西寧的京西大道,是華夏最長的大道,離開北京城後,大道上有着川流不息的自行車大軍,還有不少馬車、手推車和行人,看到九州軍旗,車輛和行人紛紛避讓,不少人立在路邊,主動向李自成的親兵行禮。

親兵並沒有打出皇上特許使用的明黃旗,百姓並不知道是皇帝出行。

李自成一口氣奔跑了十餘里,因天氣太熱,遂放緩馬速,稍稍休息片刻。

這是長途行軍的開始,馬力充沛,李自成一日行了二百餘里,當晚定抵達保定,爲了節約紮營的時間,大軍在保定城內的軍營中宿了,並沒有驚擾城內的文官。

李自成沿着京西大道,斜穿了半個山西,又橫穿了大半個陝西,從鳳翔府向南,拐上鳳翔至雲南楚雄的鳳楚大道。

鳳楚大道是華夏環形大道的西環,原先叫鳳成大道,實際上並不是從鳳翔到成都,而是到四川省最南部的攀枝花,最近剛剛從攀枝花延伸至雲南楚雄,西環和北環一樣,已經全線貫通。

上了鳳楚大道,便是漢中地界,漢中府雖然改屬陝西省,但實際上已經進入崎嶇的蜀道,道路起伏坡度很大,時而在山谷中穿行,彎道又多,不過,陽光被樹蔭遮擋,氣溫反而更加宜人。

過了成都平原,再向南便是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道路再次從山谷中穿行,落差很大,彎道極多,如果不是修築了水泥大道,李自成都擔心找不到出路。

雖然全部是騎兵,但李自成趕到楚雄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中旬了,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後面的車隊和步兵,此時還不見蹤影。

雲南省長沐天波、楚雄知府楊畏知等,出城五里迎接,跪拜於地,“臣等叩見皇上!”

“免禮平身!”李自成的目光中,幾乎沒有看到武將,知道武將多半征伐東籲國了,“朕今日便在楚雄府下榻。”

楊畏知剛剛起身,忙道“微臣在附中設宴爲皇上接風!”

“楊愛卿便是準備再多的山珍海味,朕一頓也只能吃兩大碗,”李自成笑道“接風就不必了,趁着午膳時間未到,朕聽聽雲南的情形,沐愛卿也留下吧!”

沐天波拱手道“臣遵旨!”

李自成帶着親兵入城,何小米安排親兵,將楚雄府整個府衙包圍起來,還是不放心,又佈置了明崗暗哨,方纔帶着兩個白戶的親兵,隨着李自成入了府衙。

李自成便在府衙召見了沐天波、楊畏知。

“沐愛卿原本是前朝大明的黔國公,世代駐守昆明,對雲南,甚至東籲的情形,應該不會太陌生,先說說這次戰爭吧!”

“是,皇上,”沐天波道“高將軍於正月十五起兵,從保山府出發,征伐盤踞在隴川府的張獻忠……”

“等等,”李自成從何小米手中接過行軍地圖,展開鋪在案桌上,“沐愛卿現在可以說了,保山府在哪……”

“這兒,”沐天波見李自成的地圖上標註着南甸宣撫司,遂道“稟告皇上,高將軍征伐之前,此處的確叫南甸宣撫司,不過,現在已經立了保山府。”

“奧,那隴川府應該就是這個隴川宣撫司吧?”

“臣斗膽,因爲幹崖宣撫司和隴川宣撫司,土地面積很小,又屬同一山系水系,所以,所以,臣將兩個宣撫司合併爲隴川府……”

李自成點點頭,“地方行政設置的事,待會再說,沐愛卿還是先說說戰況吧!”

“臣遵旨,”沐天波道“張獻忠不敵第八營,又無法獨立面對東籲國,在嚴錫命的勸慰下,不到半月便歸順華夏!”

“張獻忠與第八營的戰鬥如何?”

“張獻忠兵大敗,第一波接站的三千士兵,幾乎全軍覆沒……”

“哈哈,張獻忠當年便是朕的手下敗將,”李自成大笑“幸好還有幾分自知自明!”

“皇上聖明!”

“張獻忠現在如何?聽說歸順華夏之後,帶着本部士兵征伐東吁了。”

“回皇上,張獻忠歸順華夏之後,高將軍讓他率本部近兩萬精銳,前去東北方向征伐孟養城,戰爭早已結束,孟養已經立府,正在歸化當地的百姓,張獻忠部負責維持當地的秩序!”

“高立功現在何處?”

“這個……臣也不知道,臣並不干涉高將軍的軍事行動,”沐天波道“臣上次收到的軍報,高將軍的主力,已經越過阿瓦,現在恐怕接近東籲城了……”

“東籲歷代國王都是窮兵黷武,國內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軍士……高將軍全師出擊,雖然人數不少,也算是孤軍,可曾調第九營前來增援?”

“回皇上,高將軍不許,高將軍說,貴州正是歸化的關鍵時期,如果第九營離開,恐生變故,所以,只抽調第一師何一德部駐守昆明,第二師張拱日部仍然駐紮貴陽……”

李自成思索片刻,高立功的話,或許有道理,但第八營在東籲境內推進太快,而且只有兩個師裝備了步槍,萬一被東籲國優勢兵力包圍……

“高立功進軍,可曾遇到不利的局面?殲滅了多少東籲的軍隊?”

“高將軍進軍一直順利,東籲軍傷亡多少,臣不知道,但高將軍俘獲了三萬餘東籲軍,已經隨着押運糧草的輔兵回到雲南,正在協助修路……”

“這個高立功,還知道廢物利用!”李自成心道,東籲過戰敗之後,如果國內有反對華夏的人,不妨將領頭的人物捕捉過來,讓他們幫助華夏修路,繁重的體力勞動,連跑路都無力,看他們還會不會反對華夏?頓了一頓,又道“第八營糧草是否充足?”

楊畏知拱手道“回皇上,運送糧草的事,一直是微臣在管,前期糧食充足,但高將軍已經囑咐爲臣,前線已經不需要糧草了,應該是攻佔了不少糧庫……”

“但願如此!”李自成道“楊愛卿不可大意,從四川運來的糧食,暫且儲存起來,一旦前線糧食不足,不惜一切代價將糧草運輸過去。”

“臣遵旨!”

李自成又道“朕剛剛看到,楚雄城除了北面通往四川的大道,東西方向亦有大道,現在大道修築至何處?”

沐天波忙拱手道“經過楚雄的大道,除了北面與四川的大道對接,東面延伸至昆明,西面也是延伸了兩百餘里,快要到達大理府城了……”

“奧,這麼快?”

“回皇上,除了在當地招募的百姓,還有三萬餘東籲的戰俘,此外,因爲暫時不用向前線運輸糧草,輔兵們也是協助修路,”沐天波笑道“第四路橋公司,實行分段施工、分層負責、流水修築、獎勤罰懶,大道不僅平坦,修築的速度,也比原先修築管道的速度,快了數倍,臣在昆明親看目睹過……”

“如此便好,”李自成笑道“雲南山高林密,大道通行,不僅有利於軍隊、商賈、百姓通行,也有利於朝廷在當地歸化百姓……”

“皇上說得是,”沐天波遲疑片刻,終是道“臣有一絲擔憂,昆明至大理之間,並沒有寬闊的河流,再要西去,便有瀾滄江、怒江等寬闊的河流,而且地勢落差大,修築橋樑困難,恐怕會拖累修路的速度……”

“沐愛卿不必擔心,”李自成擺擺手,“第四路橋公司,有華夏最優秀的橋樑專家!”

“如此……臣便放心了!”

“沐愛卿,雲南開展歸化工作久矣,不知道現在的雲南,土司可曾全部廢除?立了多少府城?”

“回皇上,雲南的土司,已經全部廢除,泯頑不化者,已經被第八營逐個殲滅,”沐天波道“現在的雲南,已經立了十五府,原本被各地土司切分的小塊,已經根據地形立縣,土地被收回,重新分配給百姓……”

“奧?”

“現在的雲南,已經立了十五個府,以昆明爲中心,西有楚雄、大理,南有玉溪、普洱、紅河,東有曲靖,東北有昭通,西北有麗江、六庫,西南有保山、隴川、順寧,東南有文山。”

“嗯?”李自成皺眉,“似乎只有十四個吧?”

“還有一個車裡府,”沐天波笑道“不瞞皇上,這個車裡府,就是前朝大明的車裡宣慰司,這是唯一還留在華夏的宣慰司,不過,現在的車裡府,只是車裡宣慰司的一部分,北部和部分州縣合併爲普洱府……”

李自成點頭,屬於華夏就行,將車裡宣慰司拆分了,或許有助於省府的掌控,“沐愛卿世居雲南,今日之雲南,除了數個失去的宣慰司,與明初相比,如何?”

沐天波忙道“回皇上,與明初相比,雲南省少了兩塊!”

“說!”

“一塊是麗江府北部,原先的麗江比現在大得多,但藏人逐漸向雲南滲透,麗江府的北部,成了藏人的聚集區,藏人背後有強大的烏斯藏支持……”

又是藏人?

李自成當初在西寧的時候,就遇上了藏人和他們宗教向外擴張,當時天命軍實力太小,無法挑戰烏斯藏。

今日不同了,便是沒有麗江的事,李自成也沒打算放過藏人,他微微點頭,“還有一塊呢?”

“還有一塊,是這兒,車裡宣慰司的西南,叫孟艮府,早已被東籲國吞併……”

李自成心中一動,孟艮府的周圍,差不多都是“宣慰司”,孟艮立府,應該已經改土歸流了吧?無論孟艮府有沒有漢人,至少土司已經被消滅,百姓已經歸心,他面色一凜,道“朕知道了,沐愛卿去準備能勝任的官員吧!”

“臣遵旨!”

第92章 指揮僉事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373章 榴彈炮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70章 零死亡第1248章 東北亞第111章 白費心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572章 無知的羔羊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984章 炮戰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870章 大戰場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744章 祭旗第568章 拉下水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1009章 二選一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270章 零死亡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874章 爭功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25章 了斷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1143章 多長心眼第1250章 主動權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43章 西寧衛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1072章 航海第400章 密談(下)第985章 漢軍旗第478章 小旗官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第188章 奇貨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555章 彩虹橋第48章 謀劃第1302章 偷襲第524章 暗花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68章 無影門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87章 逃兵第866章 東嶽廟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155章 鷹騎兵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330章 大建設第5章 大哥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870章 大戰場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488章 勞軍
第92章 指揮僉事第684章 聞所未聞第373章 榴彈炮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70章 零死亡第1248章 東北亞第111章 白費心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572章 無知的羔羊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984章 炮戰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870章 大戰場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744章 祭旗第568章 拉下水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1009章 二選一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270章 零死亡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225章 初爲人父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874章 爭功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25章 了斷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1001章 召見羣臣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1143章 多長心眼第1250章 主動權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43章 西寧衛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1072章 航海第400章 密談(下)第985章 漢軍旗第478章 小旗官第180章 罪惡和血腥第188章 奇貨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555章 彩虹橋第48章 謀劃第1302章 偷襲第524章 暗花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68章 無影門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87章 逃兵第866章 東嶽廟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155章 鷹騎兵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330章 大建設第5章 大哥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870章 大戰場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488章 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