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召見羣臣

牛金星他們告辭離開後,外面還有五人等着召見,李自成根據時間的長短,先是召見了稅務部長崔軒,問了各地的稅收情況,以及紙幣能否在全國發行的事。

崔軒認爲,朝廷的支出,主要在於士兵的軍餉和官員的俸祿,只要宣傳到位,發行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市坊能否接受紙幣。

根據稅務部的存銀,暫時可以在河北省,包括京師發行紙幣,以後根據情形,逐漸在山西、山西、湖廣、四川推廣。

他還提出,既然華夏最終要在全國推行紙幣,應該在京師設立主管整個華夏的央銀行,新的華夏銀行,將不再承擔商業銀行的職責,專門負責紙幣的印製、發行,以及監管各商業銀行、錢莊等,確定存、貸款利率,各省最好都有隸屬於華夏銀行的分行,主管各省紙幣的發行,並監督商業銀行的運行情況。

李自成呆了一呆,士別三日,則刮目相看!

崔軒年歲不大,經過郭世俊的調教,口竟然說出這麼多的名詞,對央銀行的責任,則是非常明確。

人才呀,華夏要想成爲一個現代國家,這樣的人才必不可少,假以時日,崔軒一定是出色的銀行家。

華夏不能只有一個崔軒。

李自成想起了培養崔軒的西寧高學,便道:“發行紙幣,增設華夏銀行,以及各商業銀行、錢莊,需要大量真正懂得銀行知識的人才,朕已經委託科技部湯先生組建清華大學,崔愛卿可以去清華大學立組建相關專業,必要的時候,親自去當客座教員。”

“臣遵旨!”

李自成知道,自己很快便要南征,應該不在京師,便道:“發行紙幣的事,步子不能太大,以免引起百姓的誤會,這些事情,崔愛卿只要認爲是對的,只管放手去做,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去和教育部的郭大人商量,也可以問朕。”

“臣悉聽皇教誨!”

召見陳名夏的時候,李自成正式任命他爲司法部長,全面掌管華夏律法的制定,但他唯恐陳名夏囿於傳統,放不開手腳,便指導幾句。

現在的司法部,雖然級別很高,但從業人數極少,相當於律法籌備、制定小組。

李自成還告訴陳名夏,教育部將組建“北京大學”,專門培養合格、現代化的律法人才,北京大學畢業的學子,將逐漸充實至司法部。

交通部部長李琬,覲見的時間也是不長,李自成先是強調了道路建設的重要行,又讓他成立三大路橋公司,三大路橋公司雖然實行商業化、專業化運行,但都屬於交通部管轄。

其第一路橋公司負責西安至京師的東西向大道;第二路橋公司負責京師爲心的道路,優先修建京師至山海關的道路,便於從陸路爲駐紮遼東的第三師運送糧食、物資;第三路橋公司負責京師向南的大道,目前主要是通往河南、山東的道路。

李自成特叮囑李琬,交通部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修築主幹道,雖然江南尚在僞明的手,但設置道路的時候,要將整個華夏考慮進去,如,從京師通往山東、河南的大道,要考慮將來向南延伸,至少將南京連接起來。

見李琬似乎不明白,李自成只得拿出地圖,用紅筆在圖標註出四條以京師爲心的主幹道:東北方向,經永平府修築至山海關,以後還要向北方無線延伸;東南方向,經過天津、河間,山東德州、濟南,南直隸徐州、鳳陽,一直連接至南京,將來還有可能繼續向南方延伸;正南方向,經保定、真定、順德府之後,進入河南的彰德、衛輝,越過黃河進入鄭州,過汝寧府進入湖廣,至少到達武昌;西南方向,從真定進入山西,過太原、汾州、平陽,進入陝西,橫穿整個陝西后,與隴山的固關對接。

李琬驚得目瞪口呆,修築這些大道,需要多少銀子?

李自成卻是不急,這些大道,現在能全線貫通的,最多隻有京師至西安、京師至武昌這兩條,北方的遼東、南方的南直隸,現在都不在天命軍的手,自然不會修路。

而且修路所需的銀子,遠遠不原先的官道,拓展路基,運輸石子、沙子等,只需要人工的酬勞,材料本身都是免費的,便是水泥,現在是皇家企業獨家生產,完全可能以成本價出售,實際是人工的酬勞。

李自成坐得久了,感覺有一絲疲勞,便起身拍拍李琬的膀子,讓他組織人手,特別注重沿途的橋樑,必要的時候,可以向西寧高學、蘭州高學求援。

送走李琬,李自成原本是要召見南居益,想到郭世俊等得太久了,便讓兩人一同覲見。

兩人興過大禮,便在李自成指定的木椅坐。

李自成知道,南居益既然來了,心做好了出任外交部長的準備,他向郭世俊微微頷首示意,隨即道:“南大人認爲,做爲外交部長,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南居益道:“臣認爲,華夏的外交部,具備大明禮部、鴻臚寺的部分職責,主要是承擔會見外國使節、藩屬國使者的任務……”

“也對也不對,”李自成知道,南居益應該沒有現代意識,便直接道:“外交部,顧名思義,是與外國打交道的部門,包括藩屬國,但外交部與所有的部分一樣,都是爲華夏爭取最大的利益!”

“利益?”南居益不解,國家之間,哪有什麼利益,大明的藩屬國,哪次着使者朝見的時候,不是賺得盆滿鉢盈?爲了這些藩屬國,大明可沒少拿出銀子……

“現在的外交部,主要有兩項職責,其一,爲華夏爭取最大的利益,像大明時代,只要是藩屬國,都會得到大量的賞賜,這樣的藩屬國,華夏寧願不要,”李自成沉聲道:“如果有外國使者朝見,華夏可以回禮,但回禮的價值,應該等於或是小於對方的貢品,華夏不做吃虧的事。”

南居益點點頭,華夏的皇帝,真是特別,如果不能從華夏得到利益,誰會甘當華夏的藩屬國?看來,這個外交部長恐怕不好當!

李自成也不管南居益的表情,繼續道:“其二,瞭解、蒐集別國的訊息,人口、經濟、軍事、國土、內政、對華夏的關係等等,我們不能等着別國派出使者過來,要主動派出使者出使,甚至是常駐使者,必要的時候,朕會派出漢清部的人手,配合出使的人員。”

“常駐使者?”

“對,敵對或是友好的國家,都可以派出常駐使者,及時蒐集駐在國訊息,掌握駐在國的內政、外交動向,”李自成道:“常駐使節,必須是忠貞人員,任期可以是五年,必要時可以延長……”

南居益不住點頭,華夏的外交部,與大明的禮部、鴻臚寺有許多不同,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呀……

李自成笑道:“南愛卿,任職之後,儘快熟悉華夏周邊國家的概況,萬一有什麼事情發生,朕可是找你要訊息!”

“臣遵旨!”南居益感覺壓力山大,急急告辭李自成,回去蒐集周邊國家資料去了。

郭世俊見南居益出了乾清宮,方道:“皇,南居益此番回去,在故紙堆查詢,未必有什麼作用,過去了這麼久,周圍國家的情形,恐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至少他可以瞭解這些國家的過去,”李自成笑道:“今日之周邊國家,與他們的過去一脈相承。”

郭世俊點點頭,道:“皇是要接受藩屬國,像漢唐和大明那樣?”

“不,朕要的是盟國,”李自成補充了一句:“如果不能征伐、消滅的話。”

郭世俊結合剛纔的話語,大致明白了李自成的心思,是呀,開國之君,誰不希望開疆拓土?等華夏統一之後,李自成恐怕要像漢唐的國君那樣,對周邊用兵了。

他還不知道李自成將漢清局升格爲漢清部、專門用於蒐集外國訊息的事,否則,恐怕早張大嘴巴了!

“皇這次召見臣……”

“哈哈,”李自成大笑,“朕是問世俊,華夏已經立國,如何在華夏的土地推廣新式教育的事,奧,這件事世俊只管放手去辦,朕還有一事……”

郭世俊拱了拱手,道:“請皇明示!”

李自成點點頭,道:“朕的皇子,李峰、李鬆都接近成年,朕希望,世俊有時間,可以教導他們……”

郭世俊沉默良久,方道:“皇信任,臣當仍不讓,不過,臣有一問題……”

“世俊請說!”

郭世俊微微眯雙目,一副深思的樣子,道:“既然兩位皇子都接近成年,那皇可曾確定……確定誰爲太子……”

李自成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郭世俊的心思,如果確定了太子的人選,在教授知識的時候,可以確定傳授的重點,便淡淡笑道:“峰兒不拘一格,鬆兒沉穩謹嚴,依世俊看,誰更適合做太子?”

“臣總歸是外臣,不能干涉皇的家事!”

李自成苦笑,君臣之間,想要兄弟般的情誼,恐怕很難得,難怪皇都是“稱孤道寡”,他淡淡地道:“鬆兒是嫡子,性子更加沉穩、寬厚,朕的意思,將來讓他繼承大統,至於峰兒,”頓了一頓,方道:“朕不會像大明那樣,將皇子圈禁起來,但也不能由着他,將來從事商業、科技、教育……總要讓他的精力和才智有所發揮!”

“臣明白了!”

李自成感覺這番話題,兩人之間都是十分沉重、壓抑,便讓郭世俊告辭回去。

等郭世俊走後,他將今日召見羣臣的事,細細梳理了一遍,覺得向部長們部署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壓力是不是太大了?各部當,不少人都是大明的官員留任,他們已經養成不少惡習與惰性,華夏新朝要高速發展,他們是否吃得消?

不過,想到華夏的各類高學正在加緊培養各式人才,心也釋然了,如果舊的官員嫌工作壓力大,完全可以辭職,沒有人強迫他們留任。

如果誰認爲做官是既輕巧、又高薪的職業,甚至想着用手的權利貪墨金銀,最好還是早早離開,免得將來禍害子孫……

第1071章 離心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46章 是夢又有何妨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715章 千戶官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25章 女學子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74章 賜死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9章 毆打家丁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1章 殺雞儆猴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560章 月亮湖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278章 新思路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374章 教皇第595章 盡忠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977章 大學士范文程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651章 混蛋,廢物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782章 二夫人第1063章 團圓飯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1379章 錫蘭島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271章 華夏心第60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89章 生路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410章 夢魘第821章 孟家莊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016章 科技廳長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71章 錫蘭島第895章 來去自由
第1071章 離心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46章 是夢又有何妨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715章 千戶官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25章 女學子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74章 賜死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9章 毆打家丁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1000章 征伐江南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91章 殺雞儆猴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560章 月亮湖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278章 新思路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374章 教皇第595章 盡忠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977章 大學士范文程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651章 混蛋,廢物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782章 二夫人第1063章 團圓飯第544章 女真使者第1379章 錫蘭島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271章 華夏心第60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89章 生路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410章 夢魘第821章 孟家莊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016章 科技廳長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71章 錫蘭島第895章 來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