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山中狗叫

李自成在興安沒等到傅宗龍,卻是等到張獻忠、羅汝纔再次反叛的訊息,不禁長嘆了一口氣:這麼長時間的備戰,恐怕又要落空了!

熊燦在湖廣與張獻忠、羅汝才如此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時半會根本沒有餘力征剿四川的天命軍,他立即給水軍的周坤傳令,命他解除警戒狀態,又囑咐宋警戒漢水一線,不要讓流寇進入四川,影響了天命都督府的發展大計。

隨後又給靖遠縣的秦大年、固關的馬有水傳令,降低警戒的級別,同時接受大量流民入川,至少要萬人,多多益善!

李自成離開漢,帶着在後方備戰的第五營李績部,立即趕赴成都,既然沒有大規模戰爭,他要加緊開發攀枝花鐵礦,順便將整個川南漢化了。

郭世俊聽到李自成的計劃,覺得太過瘋狂,“大都督,現在的四川,糧食雖然略有節餘,但要在川南、川西大規模漢化,時機顯然不太成熟,漢化這種事,須得溫水煮青蛙……”

李自成搖頭,“世俊應該知道,沒有大量的生鐵,天命軍無法大規模擴軍,自從有了步槍,天命軍已經嚴重依賴火器了,並不是天命軍無法肉搏,而是我不能接受,與朝廷打消耗戰!”

郭世俊知道李自成的心思,都是漢人,消耗戰損耗的總是自己人,但現在的天命都督府,青海、甘肅兩省,除了粗糧,也能養活當地駐軍和官員,四川的糧食雖有節餘,恐怕很難支撐大規模漢化、修路。

“大都督,這是一場巨大的消耗,天命都督府能承受得起嗎?如果僅僅爲了生鐵,不如拿下湖廣的部分土地……”

李自成一旦認定了事,豈肯輕易放棄?“世俊,這是一次機會,錯過了這次機會,一旦天命軍東征,以後很難停下來,天命軍與明軍的激戰,將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郭世俊自知無法說服李自成,便退讓一步,“大都督預備用多長時間,打通成都至攀枝花的道路?”

“一年!”一路之,李自成早已盤算的差不多了。

“一年?”郭世俊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大都督,屬下早已特別關注過四川行都司,從成都至金沙江畔的攀枝花,至少一千三百里,其還有不少路段被山川所阻……”

“每個月也百里,”李自成笑道:“這看你能不能運來錢糧!”

郭世俊知道,李自成是盯了蜀王府的那些銀子,遂苦笑道:“大都督,即便有足夠的錢糧,又何來許多勞動力?”

“三萬,”李自成伸出三個手指,“三萬青壯,世俊說,勞動力夠不夠?”

“三萬?大都督何來三萬青壯?”郭世俊呆愣了片刻,道:“即便將附近所有的戰俘集起來,最多不過一萬,而且他們已經服役半年了。”

“除了一萬戰俘,還有兩萬軍隊,我還從陝西召來一萬流民,至少有三千青壯,再從當地的百姓招收三千壯丁,總共不下三萬五千,其五千人專門運輸糧食,”李自成道:“只要有銀子,戰俘服役期滿又如何?是本地的百姓,我不信,他們見了銀子不會眼紅……”

“糧食呢?”

“軍隊佔大頭,他們無論在哪兒,都是需要糧食的,長期駐紮行都司,即便是勞役,也能加速本地的漢化……”

郭世俊定定地看着李自成,知道無法改變他的想法,遂長嘆一口氣,道:“大都督,一萬戰俘留給我,我來修築成都至嘉定州這一段,大都督只負責最艱難的行都司段……”

“世俊還是管好錢糧和民政,修路的事,我一併負責,分段同時實施,”李自成道:“此外,儘快儲備一些官員和有關吏員,行都司將在建昌立府,至於攀枝花,一旦大鍊鋼鐵,恐怕還要單獨立府!”

郭世俊點點頭,知道自己肩的任務不輕,也不再堅持,“大都督,成都與隴南府武都縣之間的大道,已經全部完工,湯先生已經回蘭州去了,現在築路隊正在修築成渝大道,要不,將築路隊調過來,成渝大道先緩一緩?”

“不用,”李自成斷然拒絕,“成渝大道,對於四川的發展十分重要,不可停工,只要派出部分技術人員過來即可!”

郭世俊點頭,與李自成商討了大半夜,終於將主要事情敲定下來。

成都西南方,所有的戰俘都集起來,轉爲成都至嘉定州一帶擴展官道,這一段官道,已經擴展了接近三成。

於此同時,築路、水泥的專業人才,開始向四川行都司集,郭世俊還派出勘探的工匠,隨時預備赴攀枝花附近尋找鐵礦。

四川行都司正式更名爲建昌府,府城以北,沿着官道,已經設置甘洛、喜得二縣,府城以南,在官道東西,設置了德昌、會理二縣。

兩萬軍隊,分屬三個營,第四營李績部的兩個團,分別負責北面的甘洛、喜得二縣,第八營第二團秦佐明部,負責德昌縣,第七營第二團趙光瑞部負責最南面的會理縣。

四個團分駐要地,不僅擴寬官道,同時保障當地漢化工作的穩步推進。

早在二月份的時候,李自成發現“攀枝花”,便讓郭世俊優先漢化四川行都司,郭世俊雖然無法採取大規模的措施,但沿着官道的一府四縣,早已派出了主官,而遠離官道的預設縣域,彝人勢力太大,如果缺少軍隊的保護,主官的安全難以得到保證,所以主官並沒有派遣到位。

郭世俊當時顧不邊遠地區了,先漢化交通沿線,然後向兩側延伸。

李自成現在搞出大動作,整個陝西行都司的土地,頓時攪得天翻地覆,沿官道一線,整個成了建築工地,即便遠離官道,在兩萬餘大軍面前,彝人也是惴惴不安,不知道軍隊什麼時間去找他們晦氣。

彝人被大明徵服了二百餘年,雖然在頭人們的煽動下,也曾有過小規模的叛亂,但每次作亂之後,都要面對無情的殺戮,反叛之心便淡了,只要衣食有了着落,對土官與流官逐漸淡漠了。

天命軍到來後,除了對懷有惡意的土司進行過一番鎮壓外,並沒有殘害百姓,但彝人並不瞭解天命軍,多半驚疑不定。

李自成和親兵們,並沒有參與道路建設,等到官道沿線全面開工之後,李自成便來到建昌府,預備協助知府唐源歸化周圍的百姓。

建昌府城在寧遠河東畔,緊靠着官道,正南是蓊蓊鬱鬱的瀘山,東南方向,依靠瀘山的是一個極爲廣闊的蝸牛狀淡水湖——邛池,“蝸牛”的頭部正對着府城,距離不過十里。

邛池清澈透明,用手一摸,不冰不寒,極目遠眺,湖面不時翻動水花,都是不知名的魚兒在歡快地嬉戲着。

李自成繞着瀘山、邛池轉悠了一圈,恍然覺得入了世外桃源,如果不是爲了攀枝花的鐵礦,這樣幽雅的旅遊勝地,在沒有統一規劃的情形下,絕對不要開發。

但爲了鐵礦,爲了天命都督府的發展,他實在顧不得了。

回到城內,李自成將十個百戶的親兵,一分爲四,將配合府的吏員,分赴各地歸化百姓,李自成帶着何小米和三個百戶,與知府唐源一組。

在城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唐源帶着翻譯米嵐亭和十數輔兵,李自成帶着親兵,結伴出了南城門。

唐源早在年初便來到建昌府任,一到任,便在軍士的護衛下,向百姓宣傳天命都督府的律法,現在寧遠河以東,靠近府城的地方,百姓基本已經“入漢籍、奉天主”,今日他們要去邛池以南的大箐村。

大箐村距離府城,至少有三十里,一行人沿着邛池西岸,穿過邛池與瀘山之間的小道南下。因爲路程較遠,一路之,唐源向李自成介紹百姓的情況,以及府城附近的漢化情形。

唐源三十出頭,身段不高,雙目卻是透着睿智的光芒,他並不健談,卻能抓住問題的核心,行了不過十餘里,李自成已經將府城周圍的現狀,瞭然於胸。

大明朝廷在建昌府經營日久,靠近府城的村落,多是漢彝雜居,彝人不但學會了漢話,對漢人並不反感,彝人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並沒有字,因記錄需要,稍稍有些身份的人,都會一些漢話,甚至還會書寫漢字,此次隨行的翻譯米嵐亭,原本便是一名彝人,漢化之後,連姓名都是唐源幫着取的。

但整個建昌府,西部是犛牛山,東部是螺髻山只在兩山之間被寧遠河沖積出一大片平原地帶,平原的東西,山勢相當複雜,羣山叢,彝人一向不服教化。

他們今日要去的大箐村,便是平原與深山的交接地帶,已經很少有漢人士兵在此屯田,村的彝人雖然知道外面的世界,但一向與漢人很少來往。

唐源不確定彝人百姓對漢人的態度,所以出行的時候,都會帶護衛的輔兵,加李自成的三百餘親衛,這次光護衛的士兵達到三百五十人。

李自成騎着馬,唐源卻是步行,兩人邊走邊聊,趕到大箐村的時候,已經是午時了,唐源預備在村口休息片刻,先用了乾糧、清水,然後再進入村落。

剛剛在村口歇了教,李自成尚未下馬,便聽到一陣狗叫,隨後便是雜亂的吵鬧聲,混着隱隱約約的腳步聲。

唐源側耳傾聽,面不覺變了色。

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80章 築城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120章 倒淌河第666章 招撫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1096章 聯合作戰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118章 分界線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256章 緬甸省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043章 一鍋粥第939章 睡熟了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995章 軍魂第127章 選擇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08章 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609章 心思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219章 佈局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450章 論佛事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22章 西寧府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1013章 承諾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870章 大戰場第160章 心思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46章 不受歡迎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715章 千戶官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995章 軍魂第344章 一個不留第58章 巴燕峽谷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679章 公審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1237章 北京步槍
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80章 築城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26章 東征隴右(三十二)第120章 倒淌河第666章 招撫第546章 遲疑不決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1096章 聯合作戰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118章 分界線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256章 緬甸省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043章 一鍋粥第939章 睡熟了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995章 軍魂第127章 選擇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08章 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609章 心思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219章 佈局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450章 論佛事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22章 西寧府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1013章 承諾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870章 大戰場第160章 心思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46章 不受歡迎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715章 千戶官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995章 軍魂第344章 一個不留第58章 巴燕峽谷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679章 公審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1237章 北京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