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接風洗塵

坐在李自成面前的三位商人,果然是各家的家住,分別叫黃慶、蘇福、周祥林,他們的傢俬究竟有多大,連與他們走得很近的史可法都不知道。

李自成自然不會盯他們的家產,掃了三人一眼,道:“三位東主,對於華夏徵收商稅一事,恐怕頗有怨言吧?”

“草民不敢!”三人摸不準李自成的心思,顯得特別小心,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便是家產再大,亦不過是低賤的商人,能坐在李自成的面前,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朕知道你們的心思,”李自成道:“朕說句實話,今日召見你們,乃是看重你們在商界的影響力,是要借你們的口,告訴所有的商人,任何人都不能免除商稅。”

“草民遵旨!”

“朕召見你們,還是要告訴你們兩件事,”李自成淡然笑道:“你們或許知道華夏的《稅律》,但對商稅一事,常有兩個誤解。”

“……”

“其一,商稅不是要徵收你們的家產,而是對每年的營業額進行徵稅!”

“營業額?”

“對,營業額,與你們的家產沒有關係,朕也不會關心你們有多少家產,”李自成淡淡笑道:“營業額是你們每年的銷售收入,按照十五稅一徵稅,不得瞞報、漏報,否則,官府是要嚴厲懲處的。”

黃慶、蘇福、周祥林三人對視一眼,都是面露喜色,如果僅僅對每年的營業額徵稅,數額小了許多。

每次新朝初立,商人都會褪層皮,能保住家產的微乎其微,當年洪武帝在南京建立大明,江南首富沈萬三,可是捐錢修建了半個南京的城牆,散盡家財後,家人還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如果李自成只是對商家的營業額徵稅,從而放過他們的萬貫家私,這已經是商人的福分了,只是不知道,李自成還有沒有後手。

“你們不用擔心自己的家產,朕也不會盯着你們的家產,”李自成似乎洞悉了三人的心思,淡笑道:“只要你們依法納稅,平日積攢陰德,幫助百姓們共同致富,”他看了眼穆青山,道:“商人與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你們過後可以去問穆東主。”

三人都是富商出生,只想着從別人手掙錢,從來沒想過讓百姓們共同富裕,聞言看了穆青山一眼,見穆青山微微點頭,還以爲李自成換一種方式謀奪他們的家產,不過,李自成讓穆青山傳話,他們總要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哪怕是做做樣子,過後也要向穆青山求教,遂向穆青山拱拱手。

商人與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李自成早已告訴過穆青山,也不願浪費時間教育南京的這些商人,他看着三人,道:“其二,朝廷不是徵收商稅,而是工商稅!諸位可知道,一字之差,側重點可是大不相同。”

“不同?”三人小聲嘀咕着,都是向商人徵稅,卻不明白究竟有什麼同。

李自成道:“三位東主,平日以何項目爲主業?”

主業?商業有什麼主業?無非是糧食、茶葉、布匹、日用品……三人面面相覷,卻不知道如何回答。

穆青山向三人一拱手,提醒道:“皇是問,你們平日是行商爲主,還是創辦工廠。”

三人這才明白,忙道:“草民都是行商!”

李自成皺皺眉頭,後世的時候,學的歷史教科書不是說,明末的江南,已經出現了資本的萌芽,還曾出現過工人罷工。

南京是江南最爲富庶的地方,難道沒有工廠?或者歷史教科欺在欺騙着所有的學子……

他輕嘆一聲,道:“如果都是行商,那出售的貨物來自何方?僅僅依靠百姓從土地的產出嗎?”頓了一頓,又道:“你們應該見過穆東主的貨物,只有貨才能賣出好價錢!”

“穆東主的貨物?”

三人自然見過穆東主的貨物,不過,無論用什麼方式,穆青山是不肯交出生產的工藝,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貨,都是李自成的工廠裡生產出來的,穆青山並不掌握生產工藝。

“對,穆東主的這些貨物,你們也可以生產,甚至還能生產出更多的貨物,”李自成淡然笑道:“如果江南的商家實行分工,有人管生產,有人管銷售,也是傳統意義的行商,是不是能賺更多的銀子?”

“這自然好!”黃慶的雙泛出精光,不自覺看了穆青山一眼,眼的精光緩緩消失,“皇,草民等沒有相關的生產技術,穆東主又不肯透露分毫……”

李自成大笑,道:“其實,你們也有生產的貨物,如布匹,是工廠生產出來的吧?只是生產規模不大,又是手工操作,大家又是集於同一領域,利潤纔會微薄……”

黃慶感覺自己在黑暗摸索,明明前面出現了一絲亮光,卻找不到通往燈光的路徑,思索了好一會,終是道:“皇,草民要如何去做……”

“很簡單,擴大生產規模,採用機器操作,會降低棉布的生產成本,利潤纔會增加,”李自成道:“當然,也不能所有的人都集於紡織業這一塊,惡性、無序的競爭,會讓一部分人破產,每個行業,應該以三五家工商戶爲主……”

黃慶三人,對李自成的話,自然半懂不懂,生產規模的事,他們還算明白,但“機器”不知道是何物了,再說,每個行業只允許三五家商戶經營,別人難道能聽自己的?只要紡織業有銀子賺,會有人不斷加進來……

李自成沒時間長篇大論,他只是說了大概,包括提高工人生產效率的事,其餘的事情,讓他們去問穆青山。

穆青山雖然說話不多,但在李自成的眼,竟然成了江南鉅商的師傅,他心十分受用,只要讓江南的商戶們看到,他與皇的關係不一般。

李自成暫時不會向南京的商戶出售手的技術,等戰爭結束後,他要進行考察,只有品行高潔、注重社會效益的商戶,纔會得到扶持。

他看着黃慶三人,道:“你們是江南的大商戶,可知道江南那些地方商戶較集?”

黃慶拱手道:“據草民所知,江南之地,以南京應天府、蘇州、松江、杭州爲首,鎮江、常州、嘉興、湖州爲輔,此外,江北的揚州,富裕不下南京。”

李自成展開行軍地圖,發現黃慶所說的區域,基本是環太湖流域,是連成一片的,“這些地區,除了行商,都是以紡織業爲主嗎?”

黃慶道:“除了揚州因爲食鹽而暴富,江南之地,的確以紡織業爲主。”

“貨物太過單一,一旦紡織品出現滯銷,江南積累的財富會毀於一旦!”李自成的心,已經有了在江南推進工商業的準備,當然須得戰爭結束、華夏一統後,他纔會閒下來,對商戶們進行產業指導,不過,華夏這麼大,工商業不能集於江南一地。

以京師爲代表的北方,以蘭州、西寧爲代表的西方,同樣是發展的重點,如果這三地富裕發達了,很快能帶動整個華夏走向工業化。

“皇……”黃慶見李自成平易近人,膽子逐漸大起來,李自成的話,讓他心潮澎湃,但一時之間,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黃東主別急,等戰事結束了,朕會親自指導江南發展工商業,”李自成微微頷首,心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規劃,只要江南的商戶有進取之心,江南一定可以在全國率先進入工業化階段,“幾位東主,你們也要做好準備,銀子、工人、廠房等,都要早做準備。”

“草民遵命!”

李自成笑道:“朕不怕你們富可敵國,只要遵守華夏的律法,特別是足額繳納工商稅!”

正好戶部尚書高弘圖來請衆人赴宴,李自成便結束了談話。

宴席擺在城南最繁華的秦淮河南岸的鈔庫街,酒樓的名字很特別,叫做“鈔庫街十八號”,不知道是借用街道增加知名度,還是本身是鈔庫街的一道風景。

李自成自然坐了首席,除了馬士英、史可法、穆青山作陪,還有僞明的戶部尚書高弘圖、禮部尚書錢謙益、刑部尚書鄭三俊、工部尚書郭維經、右都御史徐石麒,左懋第是兵部右侍郎,原本是沒有資格入座首席的,但他數次出使,與李自成最熟,便在末席落了坐。

馬士英一一介紹後,李自成卻是微皺眉頭,嘆道:“看來,有人不肯替華夏效命呀!”

史可法一愣,隨即道:“啓稟皇,吏部尚書張慎言病重,恐怕在這兩日,已經無法起牀……”

“奧,”李自成道:“馬愛卿,宴席之後,你代表朕去看看張大人,這邊如此熱鬧,可不能冷落了張大人!”

“臣遵旨!”

史可法遲疑片刻,終是道:“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左侍郎姜曰廣、左都御史劉宗周已經辭官……”

李自成淡淡一笑,道:“不管他,人各有志,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朕不會怪罪他們,更不會怪罪你們,來,我們喝酒!”

三杯之後,喝酒的速度便緩了下來,李自成基本不喝酒,而是總宴席的衆人拉起家常,雖然不是純粹的教育,卻是讓官員們明白:華夏國承天而生,一定要保障百姓的利益。

李自成還離開宴席,去別的餐桌坐坐,十分和氣地他們說說話,一點帝王的威嚴都沒有,有些商戶業藉機與李自成攀幾句。

再次回到原先的主席,李自成當衆宣佈:高弘圖出任江南省法院院長、徐石麒出任江南省監察院院長!

高弘圖雖然年齡偏大,但官聲較好,爲人忠貞,是法院院長的不二人選,徐石麒原本是右都御史,屬於言官,監察是他的本行,但李自成特別告誡他,風聞言事、捕風捉影的奏章,一律留不發,華夏與大明不同,一切以“事實爲依據、律法爲準繩”!

刑部尚書鄭三俊已是滿頭銀髮,李自成不忍讓他操勞,准許致仕;工部尚書郭維經留任,出任江南省交通廳長;兵部右侍郎左懋第,乃是官出生,以前在韓成任知縣的時候,是非常體恤百姓,被任命爲新的南京知府,戶部郎蘇觀生被任命爲南京法院院長。

這一席,除了史可法,只剩下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錢謙益了,李自成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一時卻想不起在哪兒聽說過。

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940章 三院八部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737章 武侯祠第504章 遺腹子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794章 懸樓第43章 西寧衛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54章 孟艮府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20章 獵物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1072章 航海第1152章 八公主達哲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654章 什麼都沒做第175章 親戚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60章 心思第292章 四嫩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84章 抉擇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165章 西域胡商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90章 妻與妾第688章 狼山第97章 幕後主使第810章 震懾第744章 祭旗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022章 新技術第536章 車技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3章 劫道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87章 逃兵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609章 心思第2章 城南古廟第429章 不平等協議(下)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711章 不走運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1275章 交通網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227章 琉球法司
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940章 三院八部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737章 武侯祠第504章 遺腹子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794章 懸樓第43章 西寧衛第617章 主動立功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54章 孟艮府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20章 獵物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217章 還有人口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120章 不對稱戰爭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228章 奇特的地形第1072章 航海第1152章 八公主達哲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654章 什麼都沒做第175章 親戚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60章 心思第292章 四嫩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84章 抉擇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97章 改變策略第165章 西域胡商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90章 妻與妾第688章 狼山第97章 幕後主使第810章 震懾第744章 祭旗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022章 新技術第536章 車技第240章 喃喃自語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3章 劫道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87章 逃兵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609章 心思第2章 城南古廟第429章 不平等協議(下)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711章 不走運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1275章 交通網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227章 琉球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