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接風洗塵

bookmark

坐在李自成面前的三位商人,果然是各家的家住,分別叫黃慶、蘇福、周祥林,他們的傢俬究竟有多大,連與他們走得很近的史可法都不知道。

李自成自然不會盯他們的家產,掃了三人一眼,道:“三位東主,對於華夏徵收商稅一事,恐怕頗有怨言吧?”

“草民不敢!”三人摸不準李自成的心思,顯得特別小心,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便是家產再大,亦不過是低賤的商人,能坐在李自成的面前,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朕知道你們的心思,”李自成道:“朕說句實話,今日召見你們,乃是看重你們在商界的影響力,是要借你們的口,告訴所有的商人,任何人都不能免除商稅。”

“草民遵旨!”

“朕召見你們,還是要告訴你們兩件事,”李自成淡然笑道:“你們或許知道華夏的《稅律》,但對商稅一事,常有兩個誤解。”

“……”

“其一,商稅不是要徵收你們的家產,而是對每年的營業額進行徵稅!”

“營業額?”

“對,營業額,與你們的家產沒有關係,朕也不會關心你們有多少家產,”李自成淡淡笑道:“營業額是你們每年的銷售收入,按照十五稅一徵稅,不得瞞報、漏報,否則,官府是要嚴厲懲處的。”

黃慶、蘇福、周祥林三人對視一眼,都是面露喜色,如果僅僅對每年的營業額徵稅,數額小了許多。

每次新朝初立,商人都會褪層皮,能保住家產的微乎其微,當年洪武帝在南京建立大明,江南首富沈萬三,可是捐錢修建了半個南京的城牆,散盡家財後,家人還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如果李自成只是對商家的營業額徵稅,從而放過他們的萬貫家私,這已經是商人的福分了,只是不知道,李自成還有沒有後手。

“你們不用擔心自己的家產,朕也不會盯着你們的家產,”李自成似乎洞悉了三人的心思,淡笑道:“只要你們依法納稅,平日積攢陰德,幫助百姓們共同致富,”他看了眼穆青山,道:“商人與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你們過後可以去問穆東主。”

三人都是富商出生,只想着從別人手掙錢,從來沒想過讓百姓們共同富裕,聞言看了穆青山一眼,見穆青山微微點頭,還以爲李自成換一種方式謀奪他們的家產,不過,李自成讓穆青山傳話,他們總要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哪怕是做做樣子,過後也要向穆青山求教,遂向穆青山拱拱手。

商人與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李自成早已告訴過穆青山,也不願浪費時間教育南京的這些商人,他看着三人,道:“其二,朝廷不是徵收商稅,而是工商稅!諸位可知道,一字之差,側重點可是大不相同。”

“不同?”三人小聲嘀咕着,都是向商人徵稅,卻不明白究竟有什麼同。

李自成道:“三位東主,平日以何項目爲主業?”

主業?商業有什麼主業?無非是糧食、茶葉、布匹、日用品……三人面面相覷,卻不知道如何回答。

穆青山向三人一拱手,提醒道:“皇是問,你們平日是行商爲主,還是創辦工廠。”

三人這才明白,忙道:“草民都是行商!”

李自成皺皺眉頭,後世的時候,學的歷史教科書不是說,明末的江南,已經出現了資本的萌芽,還曾出現過工人罷工。

南京是江南最爲富庶的地方,難道沒有工廠?或者歷史教科欺在欺騙着所有的學子……

他輕嘆一聲,道:“如果都是行商,那出售的貨物來自何方?僅僅依靠百姓從土地的產出嗎?”頓了一頓,又道:“你們應該見過穆東主的貨物,只有貨才能賣出好價錢!”

“穆東主的貨物?”

三人自然見過穆東主的貨物,不過,無論用什麼方式,穆青山是不肯交出生產的工藝,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貨,都是李自成的工廠裡生產出來的,穆青山並不掌握生產工藝。

“對,穆東主的這些貨物,你們也可以生產,甚至還能生產出更多的貨物,”李自成淡然笑道:“如果江南的商家實行分工,有人管生產,有人管銷售,也是傳統意義的行商,是不是能賺更多的銀子?”

“這自然好!”黃慶的雙泛出精光,不自覺看了穆青山一眼,眼的精光緩緩消失,“皇,草民等沒有相關的生產技術,穆東主又不肯透露分毫……”

李自成大笑,道:“其實,你們也有生產的貨物,如布匹,是工廠生產出來的吧?只是生產規模不大,又是手工操作,大家又是集於同一領域,利潤纔會微薄……”

黃慶感覺自己在黑暗摸索,明明前面出現了一絲亮光,卻找不到通往燈光的路徑,思索了好一會,終是道:“皇,草民要如何去做……”

“很簡單,擴大生產規模,採用機器操作,會降低棉布的生產成本,利潤纔會增加,”李自成道:“當然,也不能所有的人都集於紡織業這一塊,惡性、無序的競爭,會讓一部分人破產,每個行業,應該以三五家工商戶爲主……”

黃慶三人,對李自成的話,自然半懂不懂,生產規模的事,他們還算明白,但“機器”不知道是何物了,再說,每個行業只允許三五家商戶經營,別人難道能聽自己的?只要紡織業有銀子賺,會有人不斷加進來……

李自成沒時間長篇大論,他只是說了大概,包括提高工人生產效率的事,其餘的事情,讓他們去問穆青山。

穆青山雖然說話不多,但在李自成的眼,竟然成了江南鉅商的師傅,他心十分受用,只要讓江南的商戶們看到,他與皇的關係不一般。

李自成暫時不會向南京的商戶出售手的技術,等戰爭結束後,他要進行考察,只有品行高潔、注重社會效益的商戶,纔會得到扶持。

他看着黃慶三人,道:“你們是江南的大商戶,可知道江南那些地方商戶較集?”

黃慶拱手道:“據草民所知,江南之地,以南京應天府、蘇州、松江、杭州爲首,鎮江、常州、嘉興、湖州爲輔,此外,江北的揚州,富裕不下南京。”

李自成展開行軍地圖,發現黃慶所說的區域,基本是環太湖流域,是連成一片的,“這些地區,除了行商,都是以紡織業爲主嗎?”

黃慶道:“除了揚州因爲食鹽而暴富,江南之地,的確以紡織業爲主。”

“貨物太過單一,一旦紡織品出現滯銷,江南積累的財富會毀於一旦!”李自成的心,已經有了在江南推進工商業的準備,當然須得戰爭結束、華夏一統後,他纔會閒下來,對商戶們進行產業指導,不過,華夏這麼大,工商業不能集於江南一地。

以京師爲代表的北方,以蘭州、西寧爲代表的西方,同樣是發展的重點,如果這三地富裕發達了,很快能帶動整個華夏走向工業化。

“皇……”黃慶見李自成平易近人,膽子逐漸大起來,李自成的話,讓他心潮澎湃,但一時之間,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黃東主別急,等戰事結束了,朕會親自指導江南發展工商業,”李自成微微頷首,心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規劃,只要江南的商戶有進取之心,江南一定可以在全國率先進入工業化階段,“幾位東主,你們也要做好準備,銀子、工人、廠房等,都要早做準備。”

“草民遵命!”

李自成笑道:“朕不怕你們富可敵國,只要遵守華夏的律法,特別是足額繳納工商稅!”

正好戶部尚書高弘圖來請衆人赴宴,李自成便結束了談話。

宴席擺在城南最繁華的秦淮河南岸的鈔庫街,酒樓的名字很特別,叫做“鈔庫街十八號”,不知道是借用街道增加知名度,還是本身是鈔庫街的一道風景。

李自成自然坐了首席,除了馬士英、史可法、穆青山作陪,還有僞明的戶部尚書高弘圖、禮部尚書錢謙益、刑部尚書鄭三俊、工部尚書郭維經、右都御史徐石麒,左懋第是兵部右侍郎,原本是沒有資格入座首席的,但他數次出使,與李自成最熟,便在末席落了坐。

馬士英一一介紹後,李自成卻是微皺眉頭,嘆道:“看來,有人不肯替華夏效命呀!”

史可法一愣,隨即道:“啓稟皇,吏部尚書張慎言病重,恐怕在這兩日,已經無法起牀……”

“奧,”李自成道:“馬愛卿,宴席之後,你代表朕去看看張大人,這邊如此熱鬧,可不能冷落了張大人!”

“臣遵旨!”

史可法遲疑片刻,終是道:“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左侍郎姜曰廣、左都御史劉宗周已經辭官……”

李自成淡淡一笑,道:“不管他,人各有志,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朕不會怪罪他們,更不會怪罪你們,來,我們喝酒!”

三杯之後,喝酒的速度便緩了下來,李自成基本不喝酒,而是總宴席的衆人拉起家常,雖然不是純粹的教育,卻是讓官員們明白:華夏國承天而生,一定要保障百姓的利益。

李自成還離開宴席,去別的餐桌坐坐,十分和氣地他們說說話,一點帝王的威嚴都沒有,有些商戶業藉機與李自成攀幾句。

再次回到原先的主席,李自成當衆宣佈:高弘圖出任江南省法院院長、徐石麒出任江南省監察院院長!

高弘圖雖然年齡偏大,但官聲較好,爲人忠貞,是法院院長的不二人選,徐石麒原本是右都御史,屬於言官,監察是他的本行,但李自成特別告誡他,風聞言事、捕風捉影的奏章,一律留不發,華夏與大明不同,一切以“事實爲依據、律法爲準繩”!

刑部尚書鄭三俊已是滿頭銀髮,李自成不忍讓他操勞,准許致仕;工部尚書郭維經留任,出任江南省交通廳長;兵部右侍郎左懋第,乃是官出生,以前在韓成任知縣的時候,是非常體恤百姓,被任命爲新的南京知府,戶部郎蘇觀生被任命爲南京法院院長。

這一席,除了史可法,只剩下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錢謙益了,李自成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一時卻想不起在哪兒聽說過。

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137章 有後了第657章 改姓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272章 考察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23章 做親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545章 鑲黃旗第49章 戰前動員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330章 大建設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376章 練練膽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748章 禮樂司第1124章 天津號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275章 燈下美人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1379章 錫蘭島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460章 爲了誰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709章 商洛山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68章 合練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253章 滅元、滅明、滅清第1371章 錫蘭島第652章 皇權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48章 傳教士第26章 信鴿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755章 一斗谷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1328章 各有所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869章 沒有戰鬥力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358章 通航稅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965章 竇美儀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 1321章 南原省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
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137章 有後了第657章 改姓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272章 考察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1110章 斬首行動第23章 做親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545章 鑲黃旗第49章 戰前動員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330章 大建設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376章 練練膽第585章 兵敗被俘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748章 禮樂司第1124章 天津號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275章 燈下美人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1379章 錫蘭島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273章 不再 糾結第460章 爲了誰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709章 商洛山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68章 合練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253章 滅元、滅明、滅清第1371章 錫蘭島第652章 皇權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48章 傳教士第26章 信鴿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59章 失蹤的士兵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755章 一斗谷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1328章 各有所第695章 山中狗叫第869章 沒有戰鬥力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263章 田天浩的發現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92章 指揮僉事第1358章 通航稅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965章 竇美儀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 1321章 南原省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