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

bookmark

午膳之後,李自成讓李雅去了永壽宮,告訴靜妃孫夢潔,自己晚在永壽宮晚膳,木妃李娜、怡妃陳秋蝶也會過去,晚膳之前,順便召見孫標。

隨後又讓小太監王廉去召見各部部長和華夏銀行行長李浩南,按照華夏的體制,三院十部、華夏銀行的主官,都是由皇直接任命,對皇負責,直接聽命於皇。

便是十部部長,表面聽命於總理,但皇纔是他們真正的主子。

李自成離京大半年,回京之後自然要逐個召見他們,不過,北京城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除了瞭解各部的正常運轉,多半是佈置新的工作,做爲新年的工作重點。

人事部下面,要增加一個東北事務司,專門主管東北地區的建設,掌管東北地區的繳獲的銀錢、糧食等。

此外,還有兩件事也是刻不容緩,開年之後便要進行。

一是儲備年輕的官員,特別是受過新式教育、從華夏自己院校畢業的學子,哪怕年齡輕、沒有多少工作經驗,暫時做爲主官的副手,或是擔任知縣一職,先放在具體的職務鍛鍊,一旦需要,立馬能去歸化之地任職。

二是在關外的歸化之地,特別是沒有漢人,或是漢人佔少數的各個都督府,按照傳統的方式實行科舉考試,從當地遴選出一批忠於華夏、會說漢話的官員。

選才的原則很簡單,首先是忠於華夏,其次是會說漢話,第三才是爲官的能力,遴選出的官員,暫時做爲吏員充實至各府縣,逐漸取代原先的貴族。

也是說,各個都督府的主官,可能是漢人,也可能遴選出的歸化漢人,原先的貴族,並不能永久霸佔着官位,除非他們能在遴選勝出,或是爲華夏做出新的貢獻……

國防部長牛金星的任務並不重,首先是爲北海艦隊增加編制:一個團的海軍和一個團的陸戰軍。

此外,南海艦隊陸戰軍第一營江盤部、第七營第二師楊辰虎部、第八營第二師卓光羽部,立即列裝西寧步槍,以及必要的山地炮、手雷、火藥包;第四營第二師高祿部、第六營第二師白尚部,也要儘快列裝步槍。

第二營增加兩個騎兵團,與第一營一樣,達到五個騎兵團的滿編。

牛金星稍稍有些失望。

皇在軍事方面的動作太小,除了列裝西寧步槍,只是增加了兩個團的騎兵和兩個團的海軍,步兵的人數保持不變。

華夏國土在增加,僅僅一個東北,增加了百萬的土地,還有東南、西南……

華夏的賦稅也在增加,應該可以養活更多的軍隊,華夏土地這麼大,也需要養活更多的士兵!

難道新年之後,皇在軍事不會有大動作?

不過,在皇面前,他這個國防部長,只有執行的權力,離開乾清宮,牛金星的心情有些鬱悶。

李自成估計,用一下午召見幾位部長,時間很緊,便加快了速度,讓交通部長李琬,增加第二路橋公司的人手,加快東北道路建設的步伐;讓司法部長陳名夏,儘快完善華夏的幾大律法,特別是《推恩律》和《反貪律》。

召見稅務部長崔軒、農業部長王聚奎、工商部長王胤昌的時候,只是詢問了幾句,因爲沒有特別的事情,李自成讓他們先回去,改日再召見了解詳情。

華夏銀行行長李浩南,主動向李自成彙報,紙幣在北京、南京、蘭州三大工業板塊已經全面推廣,此外,四川、陝西、山西各省,紙幣的發行工作也是穩步推進。

李自成心一動,現在的東北,不缺乏儲備銀,應該可以發行紙幣,至少遼寧省可以發行紙幣,便於關內關外正常的流通,至於東北的幾大都督府,可以暫緩一步。

此外,華夏的行政設置,與大明有很大的區別。

大明的漢地,只有十五省,分爲北方五省、部五省、南方五省。

但華夏的省份明顯增多,繼續沿用這些稱呼,顯然不適應了,而且,蘭州、西寧地區,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工業板塊,強行劃入北方五省,顯然不合時宜了。

經過與李浩南的商討,李自成對華夏的省級機構,重新進行分類。

北方五省:河北省爲龍頭,包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以北京-天津工業板塊爲依託,北京爲心城市,濟南、太原、西安、開封、天津、鄭州爲副心城市;

東方四省:江南省爲龍頭,包括浙江、江西、湖廣,以環太湖工業板塊爲依託,南京爲心城市,杭州、南昌、武昌、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揚州、廬州、長沙爲副心城市;

南方四省:廣東省爲龍頭,包括福建、臺灣、廣西,以海貿易爲依託,廣州爲心城市,福州、南寧、泉州、香山、桂林爲副心城市;

西南三省:四川爲龍頭,包括雲南、貴州,以成都平原爲依託,成都爲心城市,昆明、貴陽、重慶爲副心城市;

西北四省:甘肅爲龍頭,包括青海、河西都督府、青山都督府,以蘭州-西寧工業板塊爲依託,蘭州爲心城市,西寧、歸化爲副心城市;

東北四省:遼寧省爲龍頭,包括安東都督府、黑龍都督府、興安都督府,以瀋陽的三大市場爲依託,瀋陽爲心城市,長春、通遼、海州爲副心城市。

數着數着,李自成不覺暗笑,華夏立國不過四年,除了接管了大明時代兩京十三司共十五省,現在省級行政區域已經增加至二十四個。

新增的省份,除了東南沿海的臺灣省,其餘的八個,都在北方,東北四省、西北四省,難怪樑成經常吹鬍須瞪眼,華夏擴張的步伐,是不是太快了?

但李自成很快否定了。

遼寧、甘肅、青海三省,原本是屬於大明,土地也是以漢人爲主,其遼寧、甘肅境內,漢人在當地至少能達到八成。

新增的土地,除了臺灣,是北方的草原,而草原的滿人、蒙古人,都是漢人的死敵,必須要除去的。

與後世相,華夏的土地依然有許多缺失,缺失最多的還是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便是與大明洪武、永樂年間相,也有許多缺失……

新的的行政區劃,並不是要增加一級管理機構,只是讓朝廷做爲參考,發展的過程,可以根據各地區的特點,發揮各地區的地域優勢,如南方四省,工業發展水平不東方、北方諸省,但南方有海貿的優勢,積累大量資金之後,將來發展工業的時候,可以厚積薄發,一舉趕超北方諸省;而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省已經有了一定的工商業基礎,雲貴兩省都是改土歸流的關鍵時期,暫時不可能大規模發展工業……

科技部部長湯若望是李自成的老朋友了,從西寧開始,湯若望一直追隨着李自成,除了在科技給李自成帶來一個個驚喜之外,二人還聯手合作,在西北地區大肆推廣天主教,甘肅、青海兩省,至少有七成百姓皈依了天主。

這次召見湯若望,李自成最關心是是,科學技術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在華夏推廣。

華夏的百姓,不識字者居多,推廣各種科學技術,最大的可能,還是各類高等學校,初等教育也能提高學子們的科學素質,但要發揮作用,需要很長時間。

湯若望提出建議,推廣科技,讓更多的人皈依天主,工廠也能發揮作用,技術工人的酬勞,明顯普通工人高,這會促進更多的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學堂,學習新技術。

此外,橋樑、道路、工廠生產的商品等等,也能激發百姓的科技熱情……

李自成最後召見的,是教育部長郭世俊,今日時間倉促,否則兩人是要長談的,如果說這個世界李自成有一個知音,此人非郭世俊莫屬。

郭世俊向李自成行了禮,“皇,新式教育能否向南方各省推廣?”

“朕也想呀,”李自成長嘆一聲,“世俊,朝廷的賦稅,恐怕不足以向南方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吧?”

“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賦稅一定承擔不起,”郭世俊微微點頭,“皇,我們可以分兩步走,逐漸推廣新式教育,否則,十年之後,因爲教育的巨大差距,南北各省百姓的生活水平、朝廷的賦稅收入,也會出現巨大的差異。”

李自成一愣,“如何分兩步走?”

“北方各省先行推廣新式教育,南方各省滯後,已經是分兩步走了,”郭世俊道:“臣的意思,北方各省的新式教育,也是義務教育,不用推廣至每一名學生,七八成足矣,剩餘的兩三成孩子再要推廣,銀錢花費幾乎等同於那七八成。”

李自成明白,剩餘兩三成孩子,要不是生活在深山大川偏僻之地,要不是爹孃是亞健康的人,本身並不支持新式教育,要讓這兩三成孩子入學,需要修築大量的道路,甚至爲一兩名孩子修建一所學校。

用同樣的銀子在南方推廣新式教育,可以讓三倍的孩子進入學堂。

現在的華夏,經濟遠遠無法達到義務教育的水平,實行百分百義務教育,顯然不太現實,“世俊的意思……”

“新式教育向南方推廣,也是分兩步走,”郭世俊道:“第一步推廣至府縣,至少也要推廣至府一級,可以採取收一半學費的方式,每個府城開設一兩所小學和學,這些學子畢業了,是當地的教員,等到時機成熟,教員會像滾雪球一樣增長……”

“……”

“皇,”郭世俊壓低聲音,道:“臣聽說,這次攻破瀋陽城,收繳金銀千萬兩以,這些銀子,都是滿清從華夏內地劫掠的,完全用於東北,對內地是否不公平……”

李自成想想也是,瀋陽收繳的金銀有一千五百萬兩,如果將字畫、古玩等出售了,至少達到兩千萬兩,這些銀子全部用於東北的建設,一時半會又用不完,放在府庫裡也是浪費,“不過,朕已經讓人事部成立東北司,專門管理這筆銀子……”

“人事部不是尚未成立嗎?”郭世俊笑道:“此外,華夏各地都在推廣使用紙幣,必要的時候,稍稍多發行一些紙幣,南方各省的府縣,小學也有了着落……”

“這……”李自成擔心步子邁得太大,“教育投入,必須持續下去,萬一後期的賦稅跟不,前期的投入豈不打了水漂?”

“皇,華夏蒸蒸日,賦稅豈能不增長?實在不行,新徵之地,暫緩開發……”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塊李自成都捨不得,新徵之地,如果停止開發,不僅是落後於原漢地的問題,搞不好是地方政權不穩,他思索良久,道:“東北存銀,每年只能投入兩百萬兩,南方各省,暫時推廣至江南、浙江、江西、湖廣、廣東、福建,能增設多少學校,世俊自行思量。”

“皇放心,臣不會讓皇太過爲難,”郭世俊道:“雲貴、廣西、臺灣各省,正是歸化的關鍵時期,暫時不會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最多在首府開設一兩所學堂,皇放心,只要高學與小學同步發展,不出五年,教育能回饋經濟!”

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560章 月亮湖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38章 較量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69章 立威治軍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1206章 草原坊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852章 毒酒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512章 一舉兩得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91章 流民第187章 管家婆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118章 三順王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607章 護城河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740章 書房召見第90章 妥協第666章 招撫第603章 大營混亂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1324章 賠償銀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65章 後爲今用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424章 毀約第603章 大營混亂第287章 棒打老虎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659章 啞謎第206章 煩勞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第938章 白送的饅頭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273章 普通的百姓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2章 遊街示衆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22章 西寧府第105章 怒氣沖天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829章 望風而降第1163章 沙爾虎達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744章 祭旗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295章 東征隴右(一)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13章 比較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
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560章 月亮湖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38章 較量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69章 立威治軍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1206章 草原坊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852章 毒酒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512章 一舉兩得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91章 流民第187章 管家婆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118章 三順王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607章 護城河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295章 等待什麼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740章 書房召見第90章 妥協第666章 招撫第603章 大營混亂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1324章 賠償銀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65章 後爲今用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424章 毀約第603章 大營混亂第287章 棒打老虎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659章 啞謎第206章 煩勞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第938章 白送的饅頭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926章 無解的難題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273章 普通的百姓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12章 遊街示衆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22章 西寧府第105章 怒氣沖天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829章 望風而降第1163章 沙爾虎達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744章 祭旗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295章 東征隴右(一)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131章 科學精神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113章 比較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465章 關心還是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