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遊牧?農耕?

李自成趕到遼陽城的時候,李信剛剛入城,城內的戰鬥結束了,但搜尋天佑兵餘黨的工作,正進入最後的階段。請百度搜索()

南城門口至少有一個百戶的士兵,見到李自成,紛紛跪拜於地,“皇!”

“都平身吧!”李自成擺擺手,“李將軍入城多久了?”

“回皇,李將軍入城不久,這回最多才到街心。”

李自成點點頭,剛剛走城頭,李信回來了,“皇,城內天佑兵的餘孽尚未完全清除,現在還不安全……”

“怕什麼,”李自成指着自己的四周,“朕有這麼多親兵,還會怕了城的殘餘的天佑兵?哎,不是說許多天佑兵反水了嗎?”

“回皇,是有不少天佑兵反水,但現在還不能完全信任,”李信道:“再說,孔有德、耿仲明還有部分嫡系親衛沒有落……”

“孔有德與耿仲明呢?”

李信低下頭道:“孔有德在城頭被天佑兵射殺,不過,我們的人入城後,沒有見到那名士兵,也沒有人向我們邀功,所以,臣懷疑,他是漢清部的人!”

“漢清部?”李自成淡笑,“漢清部來遼陽不久吧,這麼快策反了天佑兵的人?他們的膽子夠大的!”

“除非那名士兵在戰鬥死亡,否則,只有這一種解釋,”李信有些鬱悶,拿下遼陽的第一功,竟然生生被漢清部奪走,“孔有德的家人,耿仲明以及他的家人,已經被斬草除根!”

“爲何?”李自成皺眉,“他們的家人,已經對天命軍失去了威脅!”

“皇,如果他們的家人不死,難保沒有死黨輔助幼主,繼續與天命軍做對。”

這是什麼邏輯?孔有德、耿仲明不過是滿清的王爵,根本不是稱孤道寡的一方之主,他們身死之後,難道還有有多少死士追隨着他們?即便有,人數也不會太多,時間久了,看不到希望,人心也散了。

最大的可能,還是看了兩府的財富吧?

“李愛卿,恭順王和懷順王府,搜出多少錢糧?”

“皇,臣……”

李自成擺擺手,士兵們出征久了,總要有些宣泄的出口,孔有德、耿仲明對大清死心塌地,他們的家人,也算得是敵人,殺了也不算太過分,“李愛卿不妨實話實說。”

“回皇,據兄弟們回報,銀錢不多,總共還不到萬兩,但糧食不少,初步估計有五千石……”

“五千石?”李自成輕笑,“也不算多,只夠第三營十萬將士五六日的糧食。”

李信知道,遼陽城破,皇應該要建立府縣了,“皇,降兵怎麼辦?”

“先進行甄別,年老體弱的士兵,經過教育後,解籍爲民,其餘的士兵,加入白狼營,”李自成笑道:“聽說這次攻城,紅衣大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是,皇,轟炸城牆時,紅衣大炮似乎榴彈炮還要管用……”

李自成點點頭,“李愛卿,拿下遼陽後,下一步有什麼想法?”

“這個……臣……”李信當時只是試試看,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遼陽,至於拿下遼陽之後,他實在沒想那麼多,是否攻打盛京城,將滿清徹底趕出邊牆之外,皇一直沒有明說過。

“現在想想也不算遲!”李自成伸手向前一直,“走,我們先去恭順王府。”

恭順王府一片狼藉,滿目都是屍體、血水,士兵們正在打掃。

李自成踩着血水,找了一間打掃乾淨的屋子,“李愛卿,現在有什麼打算嗎?”

“皇,臣到現在尚有些疑問,”李信道:“天命軍連着攻下海州和遼陽,整個遼南,差不多都歸順了華夏,爲何盛京方面,多爾袞尚無任何動靜?”

“哈哈,”李自成大笑,“李愛卿忘了,我們這次北征,還有虎騎兵與狼騎兵!”

“虎騎兵和狼騎兵?”李信一愣,隨即大笑道:“皇,是虎騎兵與狼騎兵牽制了多爾袞?他們現在在哪?”

李自成淡然一笑,“他們此時應該已經靠近盛京城西的邊牆了吧?”

“遼河?”李信大驚,忙展開行軍地圖,用手在地圖一點,道:“皇,虎騎兵和狼騎兵的左翼,是蒙古科爾沁部,他們可是滿清最忠實的盟友……”

“李愛卿可曾聽說過,‘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是滿清與科爾沁?”李自成淡淡笑道:“朕讓虎騎兵與狼騎兵,先派出小股騎兵不斷試探,高一功與王俊卓,暫時不會攻打科爾沁,也不會越過邊牆,只要對盛京保持壓力即可。”

“皇……”

“虎騎兵和狼騎兵,是華夏最爲精銳的草原騎兵,從來沒有離開過草原,他們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便打不贏,也可以安然撤退,”李自成擺擺手,道:“李愛卿估計,多爾袞能在盛京集多少騎兵?”

“有十萬吧?”

“沒有漢軍旗,多爾袞最多能聚集五萬騎兵!”

“五萬?”

“虎騎兵和狼騎兵從側翼威脅盛京,多爾袞至少在盛京留下兩萬騎兵,所以,能夠迎戰第三營的,最多有三萬騎兵!”

“才三萬?”李信面露喜色,“皇要攻打盛京城?”

“這次北征,距離盛京這麼近,無論如何,也要試着攻打一次,”李自成道:“不過,我軍長途奔襲,補給相對較遠,騎兵又處於逆勢,不宜久戰。”

李信點頭,“臣回儘快讓第五師楊坤部的騎兵渡過太子河,吸引多爾袞南下,再尋機殲敵。”

“數萬滿清騎兵,必須一口一口吃,”李自成思索片刻,忽地道:“李愛卿,如果滿清的騎兵最後戰敗,會向哪一個方向逃竄?”

李信心一動,原來皇早預備好了,連多爾袞戰敗後的退路都想到了,他略一思索,用手指向東面的,“興京(赫圖阿拉),盛京一旦失守,多爾袞必定向東,迴歸長白山……”

李自成起身,踱了兩步,“李愛卿,這三萬滿清騎兵,朕交給第三營了。”

“皇放心,臣一定會全殲這股騎兵,”李信緊握拳頭,向自己宣誓:“只要多爾袞敢離開盛京。”

“只要殲滅這股騎兵,不,只要擊敗,他們必然退回盛京,咱們可以直逼城下,”李自成道:“太子河與盛京之間,幾乎一馬平川,李愛卿要當心了。”

“臣多謝皇!”

李信率領第三營的四個師,全力渡過太子河,李自成則是和自己的親兵,暫時留駐城內。

東京改回原來的名稱——遼陽。

大明時代遼東都司治下的遼東鎮,二十六年之後,終歸真正迴歸到漢人手,但大明已經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李自成建立的新朝——華夏。

李自成按照慣例,立遼陽爲府,以郭漠光爲遼陽知府,恭順王府稍稍改建,成爲知府衙門。

郭漠光根據李自成的指示,提拔了數名有功的天佑兵將士,又從城內的漢人臨時招募了一批吏員,將知府的框架完全搭建起來,開始登記百姓,重新劃分耕地,土地的青苗,隨同土地一同流轉。

李自成將行營搬遷至懷順王府,又將天佑兵的降兵梳理了一遍,暫時留下兩千士兵,編入白狼營,按照天命軍的操訓方式和軍律,每日在城外進行操訓。

城的紅衣大炮完全拆除,交給白狼營,使白狼營的紅衣大炮達到三十門。

李自成閒來無事,帶着何小米去城外轉悠,看到連片的耕地,心不禁大喜,這完全是關內漢地的模樣,哪裡還有遊牧的影子?

難道滿清已經脫胎換骨,從遊牧民族轉變爲農耕民族?

後世的歷史,滿清入關,佔據北京後,很快便在武力的保障下,建立了統治原漢人的大一統政權,看來,並不是偶然的事情。

正宗的滿人,還是遊牧生活嗎?

不,滿人建立了不少城市,他們已經主動過了定居的生活,如果不是華夏的天命軍打回遼東,他們會向畜牧、定居的方向一直髮展下去嗎?

大明時代,滿清五次入關,從關內擄掠了數以百萬的青壯,這些青壯進入遼東之後,會將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入遼東,促進了遼東農業的大發展。

如果任其發展,滿人遲早也會發展爲農耕民族。

從遊牧到農耕,生產力得到巨大的發展,土地的利用效力也會呈十倍、數十倍的增加,人口也會隨着大幅增加……

算了,現在天命軍回到遼東,拿回應該屬於漢人的土地和人口,所有的假設已經不存在了,滿人所做的一切,最終都爲華夏做了嫁衣。

滿人如果跟得時代發展的步伐,看在同是黃種人的份,漢人可以帶着他們一起發展, 如果他們繼續仇視漢人,或者堅持要走獨立發展的路子,那等着自生自滅吧……

李自成回到城內的時候,已經是黃昏了,他立即召見了郭漠光,“遼陽城內,漢人都是從事耕作嗎?還有多少韃子?”

郭漠光拱手道:“回皇,遼陽府城內,除了孔有德、耿仲明的士兵和家眷,百姓主要在城外從事耕作,亦有少量百姓開設小型商鋪,商鋪的規模都不大,也是養家餬口,韃子人數不多,也數十人,在天命軍破城的那一刻,他們惶惶不可終日,東躲西藏的,除了被抓捕的,現在恐怕已經跑得差不多了……”

李自成輕輕用手敲打着案桌,思索片刻,道:“抓捕的韃子關在何處?”

“在新設的知府衙門大牢內。”

“郭愛卿,這些韃子,也別過分爲難,”李自成道:“我不管你用什麼法子,你想出辦法,讓他們皈依天主!”

第862章 大潰敗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772章 刻骨銘心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284章 龍骨木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07章 北川縣第1106章 榮光學校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80章 築城第119章 立營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87章 逃兵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1072章 航海第1064章 不上朝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296章 東征隴右(二)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244章 主人客人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90章 妻與妾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939章 睡熟了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182章 娟兒的心思第52章 受罰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84章 抉擇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702章 掏心拳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451章 人體實驗第874章 爭功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994章 遼東立省第99章 水果樓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316章 拉郎配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237章 北京步槍第106章 看熱鬧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748章 禮樂司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7章 下山第866章 東嶽廟第533章 戰禍蔓延
第862章 大潰敗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772章 刻骨銘心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284章 龍骨木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07章 北川縣第1106章 榮光學校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434章 虛張聲勢第80章 築城第119章 立營第1068章 前朝皇子公主們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87章 逃兵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820章 一座空營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172章 風風光光的婚禮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1072章 航海第1064章 不上朝第948章 裡應外合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296章 東征隴右(二)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244章 主人客人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90章 妻與妾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939章 睡熟了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182章 娟兒的心思第52章 受罰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84章 抉擇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416章 用福晉換糧食第576章 保甲制度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702章 掏心拳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451章 人體實驗第874章 爭功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994章 遼東立省第99章 水果樓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316章 拉郎配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1237章 北京步槍第106章 看熱鬧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748章 禮樂司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27章 下山第866章 東嶽廟第533章 戰禍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