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

四月末,天津特區政府展開滅蝗行動以來,每天數以千計的周邊農村百姓在城門打開後,便涌入城市中,將辛苦捕捉的蝗蟲交給政府收集地點。而政府辦事人員,稱量蝗蟲的分量後,則是爽快的當場給錢。

每日白天,收集大量的蝗蟲,傍晚時分則白天收集的蝗蟲集中焚燒銷燬。

這次滅蝗行動,附帶的效果是令周邊農村的村民增長眼界,充分了解商品經濟時代初期的繁榮城市。對於這個年代的農民,起到了開啓民智、增長見識的效果。

至少,城鄉經濟差距,將會被農民充分意識到。用這種“糖衣炮彈”的方式,引導農民轉型爲市民和產業工人。這一點,倒是特區當局的陽謀。

經過將近兩年時間的發展,天津經濟特區大多數的家庭,早已經實現了溫飽。吃飯、穿衣、租房、教育等等問題,基本不成問題。普通家庭,只要有一人蔘與工作,即可養活全家三四口人,保證一家老少吃飯穿衣的問題。

就拿衣着來說,整個特區的公職人員、國企工人、學生、軍人,每季度皆發放做工精良的制服和休閒服裝。普通的市民家庭,只要擁有一份工作,也能夠自己掏腰包購買新衣。

而這個年代的普通農民多屬於赤貧層次,一生添置的新衣往往不超過十件。而一個普通農民,添置的衣物,不但是自己穿。而且還要留給後代穿。

拿穿着對比,特區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年添置的新衣,可能會比這個年代普通農民家庭一生添置的新衣更多。

這種城鄉差距的存在,也正在潛移默化的吸引農民從農村遷徙到城市中。

“娘,那件衣服好看……”一名灰頭土臉的女孩,站在一家裁縫店門前,羨慕的看着掛在衣架上的許多漂亮衣裙。

“孩子,別看了!這是城裡人才穿得起的!”一名三十出頭的婦人低着頭,手裡面抓着方纔從官府手中領取的30文錢。露出了因爲貧窮而羞澀的神情。

一件普通的棉織品衣服,也需要1兩多銀子。而其他的綾羅綢緞,最起碼要五兩多銀子。這些新衣,根本不是普通佃農家庭消費得起的。

“爲什麼城裡人能穿得起漂亮衣服?”孩子很幼稚的問道。

婦人並沒有多少見識,咬着嘴脣道:“這是命!”

店中的裁縫忽然叫道:“桂枝嬸,是您啊!”

婦人愕然,半晌不敢確認道:“你是……霞子?……”

裁縫點頭笑道:“桂枝嬸子,是我!原本俺嫁給隔壁村老張,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前年困難。差點餓死。後來,當家的聽說葛沽招工。咬牙進城了。現在,當家的已經能夠在城裡麪包工程。一年忙到頭,也就賺個五六千兩包工錢,但是煩心啊。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工人屁大一點事都要揪心。我雖是一婦道人家,但是進城後也不想靠着當家的養活,所以開了這家裁縫店。桂枝嬸子,我的針線手藝還是您教的呢,要是不嫌棄,您跟我在城裡面做裁縫吧?”

桂枝頭腦暈乎乎的。道:“霞子,城裡面做裁縫,一年能掙多少錢?”

霞子豎起一根手指道:“一年掙100兩銀子,不成問題!而您跟我幹,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餓着您。”

“成,回家我和當家的說!”桂枝連連點頭。

農民進城。被城市的繁華吸引,轉型爲產業工人,在特區已經形成潮流。

由於先進城的一批人,絕大多數人的境況遠遠好於鄉下佃農和自耕農。所以。對於貧窮的鄉下人,形成了榜樣號召效應。

當然了,大量的佃農進城,對於鄉下的地主老財們來說,卻並不是好消息……

——————

天津桃源沽,誰不知道李禪大老爺家有八千畝良田,僕傭百人、佃農兩千,雖非官宦世家,但也花錢走後門捐了個七品官身,在地方上屬於豪強,縣令、知府一級的老爺,對於他也是客客氣氣。

但是,最近李老爺顯得悶悶不樂,令家人也跟着悶悶不樂。

這天李禪終於開口了道:“老張啊,你說最近這些泥腿子們,怎麼都失心瘋了。好好的佃農不做,一個個跑到城內做工。”

眼見着,再過一個月就是農忙,但是莊子中的佃農居然走了三成,作爲地主的李禪如何不擔憂。

老張是府中的管家,府中的收租、討債等等各項經營事務,皆是由他掌管。

“老爺,城裡面不斷招工,給的工錢高。城裡一個月工錢,能抵得上鄉下幹一年。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幹,不像咱鄉下,農忙的時候忙的要命,閒的時候無事可做。”老張說道。

李禪道:“城裡面真的那麼好?我看不見得!現在是官府老爺們闊氣,在城內大興土木,也不過是幾年光景。等到城內的營造工程修完,官老爺總不能白養活那些泥腿子。到時候,他們來求我,我還不佃田給他們!”

中國古代佃農和地主之間的關係,屬於僱傭關係。

表面上,佃農屬於自由民,有選擇自己工作的權利。

實際情況,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人多地少,總是佃農求着地主佃田給其耕作,而不是地主求着佃農給自己種田。

站在食物鏈上游的地主,越發滋長其驕橫心理。極端一點的地主惡霸甚至號稱——有漂亮老婆的佃農,能種好田。老婆相貌一般的,只能佃差田。沒有老婆的,沒有種田的資格。

在農業經濟時代,底層百姓只有種田這一項選擇,自然只能地主忍氣吞聲。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是農民起義。

但是,經濟特區周邊的百姓多了一個選項——去城裡面去做工人!一方面,令佃農們多了一項更優厚的選擇,另外一方面也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經過將近兩年的對比!

繼續在鄉下做佃農的,依然赤貧。而一些選擇去經濟特區做工的,經濟狀況已經堪比百畝田產的地主。

如此一來,到經濟特區打工,已經成爲天津地區的鄉民們最熱門的選擇。而爲了容納越來越多勞動力涌入城市,特區加大對公路、港口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

“要想富,先修路。”在後世可謂是常識。而在17世紀。目光再深邃的經濟學家,也未看透到這個層次。

“修路”並不僅僅包含公路、鐵路,而是包含了交通物流的方方面面——公路、鐵路、港口、運河、機場、橋樑,等等任何交通基礎設施。

有了良好的交通環境,才能擁有良好的物流。而擁有了良好的物流,才能發展工業、商業、旅遊、商務等等各行各業。

在天津經濟特區成立一年多以來,港口、公路等等交通物流相關的硬件設施投入,每年皆是達到數百萬兩銀子。

大量的銀子砸下去,使得經濟特區範圍內。交通顯得四通八達,三合土、瀝青的公路。基本上鋪到最邊遠的鄉村、山野。

道路的暢通,使得特區境內馬車、牛車、人力板車等等車輛運輸大爲繁榮。根據統計整個經濟特區境內登基的馬車有800多輛、牛車500多輛、人力板車1500多輛。這些車輛的運輸,雖然比不上後世的汽車、火車運輸能力,但是卻令特區境內的物流運輸效率倍增,運輸成本明顯降低。

至少,像蜂窩煤之類的商品,因爲交通物流成本的昂貴,只能在城內銷售。但是隨着公路的修建,板車能夠直通農村。於是。整個天津經濟特區周邊的一些鄉村,也紛紛成爲了特區工業品的傾銷地。

當然,特區大興土木,這些就業崗位月薪達到一至三兩白銀,對於周邊的佃農來說,吸引力實在太強了。以至於經濟特區周邊的佃農們,開始紛紛放下了鐮刀、鋤頭。拋棄了農村的生活,涌入特區的工業建設狂潮中。

這場工業化的大潮中,最大的收益羣體,恐怕要屬於天津地區的底層百姓……

————————

“國師大人。朝廷批准了漢沽、塘沽併入經濟特區……”將岸顯得喜形於色。

“嗯!這兩沽靠海,拿到手之後,新的海港建設就提議提上日程了!”肖圖白笑道。

事實上,肖圖白比將岸消息更爲靈通,因爲皇帝是他的分身,兩者遠隔千里,腦電波卻是依然能順暢的溝通。

經濟特區拿下更多的土地,一方面是爲進一步發展儲備土地、港口資源。另外一方面,卻也是向朝廷財政輸血。因爲有葛沽、鹹水沽的先例,50萬兩的銀子,便能夠讓土地併入經濟特區。而併入經濟特區後,稅收、政策皆是由特區制定。只要特區當局不是造反,朝廷是不能干涉特區內部的治理,更無權向特區索取額外的稅收。

漢沽、塘沽併入特區的代價,是向朝廷繳納100萬兩銀子。對於財政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來說,100萬兩銀子可謂是及時雨,大大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

而對於特區來說,土地開發成工業、商業用地,土地價值能夠呈現百倍增長,自然不在意100萬兩的“小錢”。

事實上,漢沽、塘沽併入特區後,未來數年內,基礎設施建設,恐怕要投入超過1000萬兩銀子,才能夠將海港建設起來。但是,港口建設起來後,對於特區經濟拉動效果,顯然也是非常明顯的。

按照此時天津的交通物流極限,當商品經濟規模達到5000萬兩銀子時,便會遇到天花板。而擴建港口,則能讓天津沒年經濟生產規模的上限達到兩三億兩。若是經濟規模達到3億兩,3。3%的稅率計算,每年的稅收也將會超過1000萬兩。那時候,恐怕天津的每年能夠徵收到稅收,將會達到大明王朝總稅收規模的四分之一以上。

這筆經濟賬算來,港口投資的利益,是何等的誘人!

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1章 射擊訓練第75章 糧商(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54章 黨報(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20章 震動(四)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4章 陰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79章 遊街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3章 暗流(四)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24章 班師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24章 班師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57章 建黨(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37章 探病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57章 建黨(二)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
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1章 射擊訓練第75章 糧商(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54章 黨報(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20章 震動(四)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4章 陰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79章 遊街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3章 暗流(四)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24章 班師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24章 班師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57章 建黨(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37章 探病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57章 建黨(二)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