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

天津巡撫衙門。

巡撫賀世壽煩心的在府中踱步半晌,心中不得安寧。

幕僚趙慢熊然問道:“東翁,爲何事煩心?”

賀世壽麪顯怒容道:“自然是爲了那個總顧問衙門!”

趙慢熊道:“爲令郎那件事?”

賀世壽搖頭道:“犬那件事,老夫早忘在腦後.......問題是,這個肖圖白和他的那個衙門也真奇怪。顧問、顧問,也應該像幕僚一般,給皇上提提意見也就是了。可是,這衙門也不知道什麼個章程,什麼都能管。你看那葛沽,本該是歸我天津巡撫衙門去組織人力墾荒,但是卻被那總顧問衙門管去了,那肖圖白居然在葛沽建立一城鎮,自己委派官員管理,不將老夫放在眼裡.......更令人忍無可忍的是,天津開市舶司,這既不歸天津巡撫衙門管,又不歸戶部、漕運總督管,他的那個總顧問衙門又管起了市舶司,簡直是豈有此理!”

趙慢熊冷笑,道:“東翁勿要動怒!那肖某人觀其爲人,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整個朝中諸公對他有好感的幾乎不存在!而天津市舶司這塊肥肉,想要摘桃的,肯定大有人在!東翁您觀望即可——且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賀世壽目光發出一道精光:“哼,如此奸妄,裝神弄鬼,遲早要讓他像魏閹一般不得好死!”

“東翁,慎言......那個人可是和魏閹一般,掌控錦衣衛和東廠大權!”

“我怕他做甚?現如今的錦衣衛和東廠,不過是掉光了毛的鳳凰,連只土雞也不如!”

作爲東林黨人士,賀世壽也沒有什麼政績可言。[ ~]唯一出名的地方,僅僅是因爲天啓年東林黨與魏忠賢的閹黨之間的黨爭時,被閹黨排擠,被迫辭官。

閹黨倒臺後,東林黨開始權傾朝野,賀世壽被重新啓用。

簡單說,這個人是一個典型的東林黨,平時也就能夠吟詩頌詞,於國於民沒有做出任何建設性的政績。

但是,排擠非東林黨出身的官員,卻是他們最擅長的“本職工作”......

——————————

賀世壽爲代表的東林黨人的妒忌、怨恨,這也代表着總顧問衙門紮紮實實的做出了許多成績。

十一月以來,天津海魚食品公司與漁民簽訂捕撈協議,使得天津的上千名漁民,生活逐漸走向了富裕。

而皇家新軍招募的3000新兵,有1000多人都是天津當地人。這些領着高薪的新軍士兵,。一人入伍之後,全家經濟都變得寬裕起來。

而葛沽鎮的建立,給大量流民提供了工作。再加上僱傭農閒的軍戶、民戶去葛沽墾荒,使得到了十二月中旬,天津街頭連乞丐難得見到了。

讓一方太平,也就這麼簡單!

由於總顧問衙門的大氣,這使得許多天津百姓不由嘀咕:“總顧問衙門,真是錢多了燒得慌!”

而總顧問衙門雖然花錢如流水,實際上賺錢也是非常迅猛的。不說天津漁業公司,每月至少能夠賺取七千兩銀的淨利潤。

光是天津市舶司建立後,更是給總顧問衙門帶來的驚人的收入!

明朝的市舶司,其實主要的任務是管理藩屬國朝貢。( ·~ )

與明朝有朝貢關係的屬國,在朝貢的時候,可以攜帶一些“私貨”。這些私貨完稅之後,便可以在指定的地區進行貿易。

而西方人來到亞洲後,一直想要擠入中國的貿易體系。

然而,明朝基本上的不理會這些西方人的貿易請求,除非西方的國王向中國稱臣,成爲中國的藩屬國,纔有資格與中國產生貿易往來。

因爲與中國官方進行正式的貿易往來,比想象中要艱難,使得不少的西方人,惱羞成怒。

比如,崇禎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就與明朝發生了數次明荷戰爭,均是明朝打贏了。所以,荷蘭人有明一朝,皆被排擠中華貿易體系的邊緣。

崇禎年間還有幾名英國的船主屁顛屁顛的組隊來到東方貿易,結果在廣州與中國商人吵架,也被明政府罰款罰到破產。不過,後來英國人因爲搭上鄭芝龍家族的那條線,反而比荷蘭人更容易獲得中國商品。

簡單說,明政府對西方人,都是當做不請自來的海盜(事實上,西方海商一般都是兼職海盜,遇弱則搶,遇強則商),泉州、廣州的市舶司,從來未公開允許西方人前來貿易。

天津的市舶司,與廣州、泉州的市舶司不同,任何一國商人,都可以來天津貿易。哪怕是倭寇,或者是滿清韃,只要繳納10%的關稅均可貿易。

至於朝貢、勘合的文書,天津是不需要的!

因爲天津市舶司的政策的開明,海關剛剛開啓不久,已經吸引了10多艘商船。其中,6艘是廣州、福建的商船,2艘葡萄牙商船,2艘日本船,1艘朝鮮船。

葡萄牙人販運了一些蔗糖、西洋鍾、玻璃器具,皆是市場上較爲歡迎的奢侈品,大約在天津賺走了30萬兩白銀。不過,很快葡萄牙又支付了45萬兩,採購中國的絲綢、棉布、紙張、瓷器等等貨物。

朝鮮船運來了高麗蔘、高麗貢紙等等產品。朝鮮的經濟文化受到中國影響巨大,許多的中國技術,對朝鮮並不保密。所以,朝鮮在這個時代紡織、造紙等等技術,也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而高麗貢紙,在明朝市場也是品牌比較響的高端紙張。

日本商船,運來了300石的米,以及200多把日本刀。日本的米,價格的明朝的五分之一,哪怕加上運費,也有利可圖。不過300石,在港口只能賣個2.5兩一石,才值750兩銀。

而日本刀造價莫約一兩銀,運到明朝能夠賣50兩的高價。200把日本刀倒是給日本商人賺了近1萬兩銀。不過,日本商人又迅速的在天津市場中採購了價值10萬兩的絲綢、棉布等等貨物。

這個年代,明朝與任何一國建立貿易往來,基本上都是明朝貨向別國傾銷。而且,無需明朝商人主動傾銷,而是外國商人,拼命的從明朝進口各類商品。

十多艘的商船,前來天津貿易,給天津市舶司帶來的稅收達到15萬兩之巨!而且,還深受商人的歡迎.......

而明朝其他的稅收體制已經徹底敗壞了。暴利的產業收不到稅,而只能在自耕農身上徵收到稅收。

比如茶葉生產向來是暴利產業,一畝茶園能夠創造十多兩銀的效益。

但是整個浙江省的茶葉稅,茶園種植面積超過百萬畝,卻只收到幾十兩銀的稅收,茶葉稅在南方已經名存實亡。

你敢多收,文人便會高舉“與民爭利”的高帽!

中國古代文人口中所謂的“民”,並不是底層的老百姓。而是地主、縉紳階級!所謂與“民”爭利,就是與有錢有勢的大地主們爭奪利益。

而官場上的官僚們,大多數都是大地主家族出身。哪怕本身是貧寒的士,當官之後很快也會成爲大地主既得利益集團。

因爲本該是納稅主體的既得利益羣體,“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將朝廷體制完全控制。所以,明朝中後期以來朝廷稅收制度一敗塗地。

而張居正這個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官僚,進行改革,也只敢拍蚊,而不敢打老虎,所以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政府也是人亡政息。

封建王朝歷次的稅制改革失敗,原因是假設了一個前提——“有良心”地主會爲大局着想,自我約束。

但是這個假設的前提,永遠不會實現的!

因爲大地主利益集團整體短視,只爲自己利益着想,從不顧全大局。

君不見張居正才死了多少年,南方東林黨猖獗的省份,大地主、大商人們已經以抗稅、漏稅爲榮。

這種人格已經被貪婪扭曲,還不停爲自己的違法行爲找正義藉口的一批人,不是國家的蛀蟲是什麼?

肖圖白閱覽天津市舶司的關稅,以及浙江省的茶葉稅數據,不屑道:“東林黨利益集團,暫且囂張!有朝一日,老讓你們嚐嚐工農業剪刀差的滋味!”

————————

PS:額,

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91章 鎮壓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80章 暗流(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59章 棱堡(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98章 情報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48章 銀荒第60章 棱堡(二)第78章 創刊(二)第177章 年假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5章 糧商(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219章 整風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68章 傳教士(三)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54章 黨報(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6章 建黨(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24章 班師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6章 拜年
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91章 鎮壓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80章 暗流(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59章 棱堡(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98章 情報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48章 銀荒第60章 棱堡(二)第78章 創刊(二)第177章 年假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5章 糧商(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219章 整風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68章 傳教士(三)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54章 黨報(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6章 建黨(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24章 班師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6章 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