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

李慎之眉飛色舞道:“顧問黨人說話都是真話、實話,不說空話。葛沽是顧問黨政府的經濟試驗田。黨內經濟專家,經過科學的測算,認爲葛沽房價未來會持續上漲,自是不會錯。”

“而《黨報》上更是連續吹風,講述要預防房價過快上漲,給葛沽民生帶來的負面效應。”

“根據我的判斷,住房漲多了,百姓肯定有怨言。所以,住房將來不會漲的太離譜,會受到政府的控制。而與商業經營相關的地產物業,政府卻不會過度干涉。所以,炒住房不如炒門面、商鋪!其次,還可以炒作廠房、辦公樓”

鄭芝豹受到感染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對了,慎之老兄,你是顧問黨的黨員吧,你看我能入得了黨不?”

李慎之笑道:“鄭兄對我黨有功,入黨問題應該不太困難,只要通過我黨的理論考試,筆試方面通過即可入黨。筆試內容,不過是《資本論》、《國富論》,以及黨章、綱領的一些大義”

鄭芝豹臉上一紅,道:“不怕李兄笑話,兄弟我雖讀了十多年書,卻並沒有什麼讀書天賦,僅僅能認識數千字,未成睜眼瞎而已。在福建考了十年,卻一直是童生,連秀才也未能考中。後來,去了南京讀了監生,也不能混出名堂”

“我顧問黨的考試比較簡單,對於黨的思想、理論有所瞭解,即可通過。不像科舉考試,哪怕把四書五經全背熟了,也未必能考上功名!”李慎之笑道,“兄弟我,也是秀才考不中,才棄文從商的!”

鄭芝豹原本就想要長期留在葛沽,維繫鄭家與肖圖白的關係。

而現在知曉,想要混入國師爺的嫡系,是要入黨的。鄭芝豹自是拿出懸樑刺股的讀書精神,不斷的學習黨章、指導思想等等,並且將每一期的《黨報》都拿到手,仔細閱讀每一份《黨報》,進行揣摩。

當然了,海商家族出身的鄭芝豹對於能賺到利潤的投資,也有着濃厚的興趣。除了追求進步,苦讀黨的理論知識。也與李慎之一般,成爲了炒房一族。

鄭芝豹在葛沽置辦了一所面積1畝的宅子,以及10多間商鋪。葛沽住宅價格每平米2兩銀子,一畝宅子原本要1300多兩銀子。但是對於鄭芝豹這樣有功之輩,給予優惠價,僅僅收取1000兩銀子。

十多間商鋪,每平米價格則高達5兩銀子,總經營面積達到900多平米。其中600平米準備用來出租收錢,另外300平米則是鄭家自營的店鋪。

所以,鄭家自營的店鋪,也是非常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鄭家的船隊,商業的範圍已經遍及了亞洲絕大多數的港口。各種新鮮貨源,應有竟有。比如,荷蘭殖民地出產的香料、蔗糖、朗姆酒,江南出產的絲綢、羅襪,浙江、福建、廣州等地的名茶,日本的名刀、竹紙,歐洲的玻璃、鐘錶

而這筆投資,纔不過是5500兩銀子!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一輩子也不能賺到這麼多財富。但是鄭芝豹來說,只相當於一個月的零花錢。之所以,投資這麼一丁點,並不是鄭芝豹差錢,也不是他對於葛沽地產行業沒有信心。

而是因爲葛沽政府對於房子的供應量是非常小的,每月將幾十套房子,投入市場交易中,用以彌補政府的財政赤字。

而絕大多數的房產,都是葛沽政府長期持有,通過出租獲利。

原本見到鄭芝豹在葛沽大筆投資地產和商業,肖圖白打算提點鄭家投資葛沽更提倡的工業生產。不過,見到鄭芝豹對於地產、商業充滿了投資激情,肖圖白便逐漸將準備勸說的話,咽回喉嚨中。

反正是投資在葛沽,必然會有大量的金銀貨幣,流入葛沽。貨幣總量增多,也給予葛沽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而且,葛沽政府是房地產銷售、出租兩大項目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與此同時,鄭家涉足商業項目,也能夠給葛沽政府貢獻稅收。葛沽的商業稅率僅僅是33%,這是按照明太祖的規矩收稅,這麼低的稅收,誰要反對,那就是反對明太祖的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別的清流們能夠拿起來,作爲輿論武器。肖圖白自然也能夠拿起來!

明太祖都說,要收商業稅!

不交商業稅,違背的是明太祖的規矩,那就是要謀反!扣帽子、上綱上線問題,顧問黨人逐漸也熟極而流。

所以,葛沽已經杜絕了抗稅商人,再硬的靠山,你也得繳稅!

偷稅漏稅?在葛沽可是非常嚴重的重罪!

偷稅100兩以內,繳納兩倍罰金;一百兩至五百兩以內,罰款十倍;偷稅超過500兩,罰款20倍,繳納不起罰金,抄沒其家產,並且犯事者全家苦役,用以償還罰款。

而爲了稅務的執行力,葛沽的稅務局,成爲了一個獨立、龐大的機構。最初有10名稅吏,而到了現在,已經有400多人。

並且,葛沽稅務局擁有情報、執法等等機關,無孔不入的打探商人的各種商業機密。在葛沽,情報最靈通的不是錦衣衛,而是稅務局。很多商人私下低估,昨晚與小妾牀上說的悄悄話,第二天都有可能被稅務局知道。

———————

戰亂,並未影響葛沽的繁榮,葛沽的建設、發展,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最多是軍隊,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

此時的葛沽鎮,面積着實已經不小,兼併了軍營的空地之後,整個葛沽鎮面積大約7平方公里,足以可天津衛城相比。

而由於工業、商業政策的給力,使得葛沽市面上的繁榮,已經比天津衛城更爲繁華。而棱堡的建成之後,更讓葛沽成爲比天津衛城更安全的存在。

在明末北方,城市的繁榮倒是其次,安全性反而提升到了極其重要的高度。

北京城爲什麼那麼繁榮?

因爲,北京城在許多人看來,天子腳下,北京城中有着十多萬京營兵馬,城牆高而厚,護城河有十丈寬。所以,一到兵災,鄉下的地主老財們,紛紛躲到京城中。有條件的,甚至在北京買了避難用的宅院。

明末的京城,房價是北方最高的。並不像後世,是北漂打工者們買房而推高的房價,而是勳貴、縉紳們躲避戰亂,喜歡在京師購置宅子使然。再加上,大量讀書人,爲了趕考的方便,在京師買房、租房,更讓京師顯得甚是繁華。

不過,京師的繁華,是那些士人、富商、宦官、縉紳、貴族們支撐起來的。這樣的繁榮,與普通的百姓關係不大。

而葛沽的繁榮,卻是全民的繁榮。

在葛沽經商的小商人,往往能夠在這規則比較公平的環境中,獲得遠遠比北京、天津更好的收益。

而來到葛沽打工的人,現在最低月薪1兩。

當然了,契約奴是葛沽最廉價的勞動力,商人可以租用總顧問衙門旗下的契約奴。一名普通的契約奴租給商人,一個月要給政府05兩銀子。

而商人不需要給契約奴提供食宿,這些都有政府提供。

在政府強有力的干涉之下,葛沽百業繁榮,民生、治安、衛生、教育,比起大明任何一座城市都要優秀。

這那裡是一個村莊,而是一個夢幻般的城市!

鄭芝豹定居在葛沽之後,每日喜歡在葛沽四處遊覽,瞭解越多,越感覺到吃驚、震動

鄭芝豹喃喃道:“日新月異,朝氣蓬勃!若我大明,多百個葛沽,何愁不能天下太平?”

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2章 勝了(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03章 總督(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79章 遊街第71章 豐收(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04章 總督(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78章 創刊(二)第265章 重農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56章 建黨(一)第34章 陰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5章 重農第59章 棱堡(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41章 問策(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60章 棱堡(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76章 糧商(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59章 棱堡(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56章 建黨(一)第219章 整風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
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2章 勝了(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03章 總督(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79章 遊街第71章 豐收(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04章 總督(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78章 創刊(二)第265章 重農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56章 建黨(一)第34章 陰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5章 重農第59章 棱堡(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41章 問策(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60章 棱堡(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76章 糧商(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59章 棱堡(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56章 建黨(一)第219章 整風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