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

崇禎九年,六月十七日。

獨石口破後,從長城關隘進入北直隸的阿濟格大顯得銳不可當,連續橫掃沿途各處堡壘,邊疆局勢,處處告急。沿途各州縣的地方官和將士們,急的心如火燎,連續向後方求援。

居庸關中,高起潛卻顯得閒自在。

在高起潛看來,韃遲早要退兵,只要他手中的兵馬未受到重創,待韃自己退兵之後,弄一些韃遺失在關內的屍體,割個幾千具首級,用以請功便是。冒失與的韃決戰,如果損兵折將,那麼高起潛也會腦袋搬家。

畢竟,高起潛統領的兵馬大多數是京營部隊。

京營是皇上的天親兵,嫡系中的嫡系,是朝廷穩定的軍事基礎。

大明朝崇禎年間,各地藩鎮還沒有徹底變成軍閥,這是因爲南北京營部隊還是有30萬軍隊屬於天親兵。

後來的南明朝,京營精銳已經不復存在,朝廷需求求着藩鎮來保護自己。所以,藩鎮一個個對朝廷陰奉陽違,連聖旨也是可以違抗不尊的。

此時,高起潛正淫笑着與數名妻妾打情罵俏,身爲太監,他也是有**。爲了證明自己能行,高起潛更是掩耳盜鈴一般,納了十多名妻妾。

這裡面,不乏京城中的名妓、花魁,也有一些強奪而來的人妻、美婦。

太監玩女人,自是以虐爲主。【葉*】【*】

除了舌頭舔之外,還有捆綁、皮鞭、滴蠟,各種花招,都以折磨爲主。弄的女人精疲力竭,露出討饒模樣,用以滿足太監的虛榮心。

正在高起潛將一名美妾捆成美人犬,牽於室內嬉弄。

帳外傳來掃興的聲音:“報,監軍大人,緊急軍情......”

高起潛悶哼一聲道:“什麼事?”

帳外的軍官道:“韃兵鋒已達延慶州,延慶知州和參將寫信求援軍!”

高起潛摔碎一隻價值千兩的青玉花瓶,道:“邊疆處處告急,都找我要援軍,雜家那裡變出援軍來?京城要守,內三關要守,雜家還嫌手中兵馬不夠用呢!告訴延慶知州,讓他們堅持一番!如果延慶知州能擊退韃,雜家給他請功!”

那軍官猶豫道:“這......”

延慶州要能擊退韃,那滿清也不會是大明心腹之患了。

“滾吧!”高起潛打發了閒雜人等,又帶着淫笑道,“寶貝,雜家來了!”

延慶州下轄永寧、懷來二縣,擁有十萬軍民。而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變,主要就是發生在延慶州。

在獨石口陷落之後,土木堡、昌平、居庸關等等是三座關卡,這三道關卡不失,韃是總不能夠飛到北京城下!

高起潛拒絕了延慶州請援。

延慶州軍民士氣大跌。

韃八萬大軍猛攻下,

三天後,延慶、永寧、懷來三城陷落,當地十萬軍民,除了數千名工匠、讀書人、年輕女之外,絕大多數皆遭屠戮。

居庸關守將打通總兵王樸不禁搖頭道:“高起潛用兵之道,見死不救,戰略重鎮不堅守。如此打仗,焉能不窩囊?”

手下副將紛紛道:“大人慎言,莫要讓高監軍聽到了!”

高起潛的小肚雞腸,那是有名的。

哪怕是督撫級的文臣,也隨時有可能被他陰死。更何況,比文臣話語權更低的武將?

一品的總兵官,在明朝,話語權也僅僅與七品的縣令差不多。

————————

天津。

市舶司衙門。

李慎之、陳觀魚正在對弈。

棋局下的半晌。

李慎之嘆道:“心煩意燥,無法落!”

陳觀魚也道:“不下也罷,去看看海景可好?”

“十多日未見大海船了,只有一些腥臭的漁船,有何好看?”李慎之心中顯得有點憂心忡忡。

李慎之倒不擔心天津的安全形勢。

這天津是一座海港,哪怕是遇到重兵圍城,也能乘海船安全逃脫。其次,葛沽鎮那邊皇家新軍的棱堡,李慎之等人也看過了,覺得這種猙獰的防禦堡壘,有火銃、火炮進行防禦,哪怕是數萬韃,也未必對葛沽產生威脅。

不過,受到戰爭環境的影響,六月以來,商船減少來天津,使得天津的海外貿易量迅速的萎縮。

產品減少出口,也是無妨。在國內出售,憑着皇家紡織公司的機器先進,成本低廉,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潤。

最關鍵的問題是,皇家紡織公司仰仗商船將南方的棉花運到天津。南方的船舶不來天津,已經對公司的生產,造成了巨大的制約。

“慎之兄也無需擔憂棉花的問題,哪怕這海上商販不敢來。大運河的漕運,總不會中斷的。那漕運的棉料,雖比海運稍貴......”陳觀魚安慰道。

李慎之道:“不是稍貴,而是貴的離譜!漕運的成本本身就比海運昂貴,加上漕運鈔關一路收苛捐雜稅。一斤棉花沿途之中增加60多文成本。漕運而來的棉花賣到北方,價格達到每斤200文,比海運貴了一倍多!”

大明棉花正常的價格,在北方售價一般是100文錢一斤。

在南方的產地直接去農戶家中去收,成本價可以低至70文錢一斤。再通過海運販運到天津,扣掉了關稅之後,成本價越是90文錢。

而三斤棉花才能紡織一匹布,加上人工、房租、機器耗損費用,一匹棉布成本是在450文~600文左右浮動。

明末北方布匹的市場價,穩定在600文錢左右,想要漲也漲不上去,想要跌也跌不下來。

陳觀魚這才感覺到,海運對於皇家紡織公司這類的製造業,是多麼的重要。

“再等等吧,估計鄭家的船隊,快要來了!”陳觀魚說道。

韃入塞的軍事行動,影響了其他的海商,不敢來北方貿易。但是,見慣了戰爭的鄭家船隊卻是敢來的。

尤其是肖圖白提拔鄭芝豹爲天津招商局的局長,使得鄭芝豹戰戰兢兢,生意的往來,還是逐漸以天津的進出口爲核心。

那鄭家雄霸四海,靠的是數千艘的大小船舶,雖然其中大多數是非常小的快艇。能夠進行海上貿易的大船,也有五百艘左右。

鄭芝豹作爲鄭家集團的一員,本身便是擁有50多艘海船,加起來大約有1萬多料的載重量。

自從鄭芝豹成爲了天津招商局的官員之後,也是積極的爲繁榮天津貿易做貢獻。比如,運輸日本的大米、武士刀等等特產到天津,以及將天津的商品出口到日本、朝鮮等地。幫助皇家紡織公司販運南方的棉花,也是鄭家船隊的一個項目。

第182章 暗流(三)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7章 創刊(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43章 新軍醫院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70章 豐收(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39章 問策(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98章 情報第137章 探病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81章 暗流(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8章 欲練兵第175章 買辦(一)第179章 遊街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33章 菸草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91章 鎮壓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79章 遊街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46章 聖旨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137章 探病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6章 拜年第8章 欲練兵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48章 銀荒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57章 建黨(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
第182章 暗流(三)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7章 創刊(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43章 新軍醫院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70章 豐收(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39章 問策(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98章 情報第137章 探病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81章 暗流(二)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8章 欲練兵第175章 買辦(一)第179章 遊街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33章 菸草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91章 鎮壓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179章 遊街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46章 聖旨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137章 探病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6章 拜年第8章 欲練兵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48章 銀荒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57章 建黨(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