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

見到李慎之有點拘束,陳觀魚轉而與李慎之談起了商業。換做了商業話題,李慎之顯得又來精神了。

而陳觀魚作爲市舶司官員,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商人,最關心的也是商業問題。

大明傳統的地方官員,商業再繁榮與之政績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更不能多收到稅收。天津市舶司則相反,進出口貿易越是繁榮,市舶司能夠收到的稅收越多,陳觀魚的個人業績越是卓著。

因爲,努力做事與政績掛鉤,也與個人的財富收益掛鉤。根本無需貪污受賄,陳某人便能夠從海量的進出口貿易中,每年獲得超過萬兩銀子的個人收益。

以明朝時期的消費水平,萬兩銀子已經夠普通人錦衣玉食一輩子。如果是正常人,想要妻妾成羣,也挺簡單。

陳觀魚雖然是宦官,卻不屑弄一些“對食”之類的假夫妻,而且陳觀魚家鄉也無親友牽掛,無需將錢寄給親戚。所以,他個人賺的利益根本花不完,在錢財上已經看淡了。

既然在錢財、女色等等方面沒有**,那麼陳觀魚的個人理想越發沉浸在名留青史,作爲一名赫赫有名的名閹義宦。

李慎之被挖到皇家紡織公司之前,已經是松江一名資深的棉紡作坊的掌櫃,入了皇家紡織公司之後,目光更從國內轉向了海外。對於紡織市場認識之深刻,在大明紡織作坊掌櫃中,已經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毫無疑問,明朝的商品經濟體系中,紡織產品是手工業產業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而棉花紡織產業,又是紡織業中的龍頭!

中華棉紡工業在中國南宋末年已經脫離了小農經濟模式的侷限性,而是快速的進入了前工業化時代。

再到了明朝兩百多年的不斷髮展,大明棉紡工業的規模達到100多萬人以上。比如,松江、常州、蘇州、杭州等等紡織重鎮,一年製作出來的棉布是超過2億匹的。

但是受制於原材料漲價和生產過剩的影響,棉紡工業在國內市場中銷售,早就進入了普遍虧損狀態。

崇禎年間的一斤棉花的價格漲到了1錢銀子。而三斤棉花才能夠製作出一匹布,一匹布的原材料成本是達到0.3兩銀子。

再加上人工成本、運費之類耗損,一匹棉布的成本價將會達到0.5兩左右。

而在大明境內的市場的棉布零售價只能賣到0.6兩銀子。這麼一點的市場差價,使得很多的棉布作坊根本不賺錢。

而官營織造作坊,由於管理不善連連虧損,在明朝中後期已經在垂死掙扎。管理作坊的織造太監爲了撈錢,強行用低價購買棉花。以及以一紙公文,無償徵用私營作坊的工匠,爲官營作坊免費勞役數個月。

如此的攤派、勞役的手段,也沒有扭轉江南官營作坊全面虧本的局面,但是織造太監們卻是撈取了大量私利。

因爲江南地區官營織造已經全面潰爛,崇禎登基之初,便關停了江南地區絕大多數的官營作坊。

而關停那些官營作坊,減少了大明紡織業10%左右的產能,並且造成了10多萬技術水平優秀的官營織造工匠失去了工作。

事實上,關停江南衆多官營作坊的作法並不甚高明,換做肖圖白主政當年的織造業,多半是聘用懂行的紡織業作坊掌櫃,以及將產品出口海外,獲得利潤。

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無疑就是充分利用了外貿出口的價格優勢,在大明棉紡行業整體經營困難的時候,活的相當滋潤。

0.5兩銀子的能夠生產一匹棉布,而在天津的市舶司港口對外出口,每匹價格達到1兩銀子,而且還供不應求。由於,大明皇家紡織公司接到手的出口訂單超過20萬匹,每月的新訂單還在不斷的快速增長。

鑑於此,大明皇家紡織公司,已經不滿足於天津衛城的所建設的50人小作坊。

對此,李慎之從江南挖來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不斷的擴大公司的生產規模。在天津衛城內,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的廠房,經過不斷的擴張,已經擁有6個生產車間,平均每個生產車間50名工匠。

從紡紗到織布,平均每個車間月生產1000匹棉布。6個生產車間,月產棉布達到6000匹。

當然了,面對手中20萬多匹的總訂單,6000匹的月產量,讓李慎之覺得非常不滿。而天津衛城內,已經非常擁擠,很難找到適合辦廠,並且廉價的廠房。

“爲什麼不去葛沽辦廠?”陳觀魚笑道。

“聽說葛沽搞八大廠計劃,不就是有意自己搞紡織業嗎?”李慎之頗爲不滿。

“誰說葛沽一定要自己搞了?將岸前不久,還寫信給我,讓我幫忙招商引資,介紹一些紡織業作坊入駐葛沽,我回復說,皇家紡織公司也許能成!”陳觀魚笑道。

李慎之喜道:“今天便動身去葛沽看一看,如果葛沽那邊有意,在那邊建幾座分廠,也是可以的!”

————————

在葛沽鎮推行“八大廠”計劃的將岸,感覺到辦紡織工廠,存在技術上的困難,所以決心招商引資。

李慎之、將岸兩人目標和利益都非常接近。不久後,李慎之帶着皇家紡織公司的考察團來到葛沽後,受到了將岸熱烈的歡迎。

葛沽鎮,最大的酒樓“喜盈門”。

雅座中,坐着大約十多名官吏和商人,這批人正是葛沽鎮的官吏以及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的管理層。

“來來來,再喝這一杯。這是店老闆家中珍藏了百年的好酒,平時他誰也不賣,今日賣老夫一點面子,終於願意售給咱招待貴賓!”將岸笑道,“今日咱們不醉不歸!”

李慎之忽然打趣笑道:“總顧問衙門不是反腐倡廉麼,咱喝這酒,不會有問題吧?”

將岸有點肉疼道:“半點問題也沒有,是咱自掏薪水招待的!大家都要吃完喝完,別浪費了。”

總顧問衙門的一個司長,在編制上可是正四品,相當於一名知府。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而一個相當於知府等級的官員,爲了辦“招商引資”的公務,請客吃飯的消費,居然不是走官府賬上過,而是私人掏腰包!

李慎之不由一愣,道:“哪能讓將大人破費?今日這頓飯咱客!”

將岸笑道:“不用不用!這頓飯雖然是咱葛沽鎮最高檔次,但也纔不過是30兩,咱一個月的基本工資470多兩銀子。再加上一些績效獎金,做咱總顧問衙門的官,只要努力做事,怎麼也不會差這麼點錢!”

李慎之聞言,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大明朝的官員絕大多數貪污**,多是習慣性佔官府的便宜。一般的實權官員,**、喝酒、請客等等各種消費,都是讓衙門的府庫爲其買單。可以說,一名實權的地方官在任時,官府的府庫基本等於是他私人錢包。

而這個將岸,居然自掏薪水,爲的卻是衙門的利益。

如果讓顧問黨人執政大明,至少能夠實現“文官不貪財”,那樣一來,每年事實上,能夠給國家節省數以千萬兩的財富。減少了那麼龐大的內耗,大明朝很多的問題,便能夠迅速的得到化解。

“大人的清廉,令人佩服!”李慎之舉杯敬道。

將岸笑了笑道:“清廉也是看環境,大明朝其他的衙門薪水少、縱容貪污,環境自然是烏煙瘴氣。而總顧問衙門對咱們可是開出了前所未有的俸祿,在這個前提下,才理直氣壯對貪污零容忍。比如咱的薪水吧,一年基本薪水加上福利,能夠有6000兩以上。而咱一家子十多口人,哪怕是錦衣玉食,也用不掉這麼多錢。”

“用不掉,可以置辦田產家業,留給兒孫呀?”皇家紡織公司的一名車間主任說道。

將岸搖頭道:“兒孫比我強,何須我留下錢財家業?兒孫不如我,留下錢財又有什麼用?”

“說的好!”李慎之更是肅然。

將岸笑道:“如果這天下局勢越來越潰爛,留下再多的家業,又有什麼用?總顧問衙門的辦事作風和態度,至少讓我看到了讓天下恢復太平的契機和希望。只要我們是事業不斷髮展,天下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安定!留給我們子孫後代,一個安全、有秩、穩定的國家,纔是最好的遺產啊!”

接着,在酒席中,將岸開始不斷講述葛沽鎮的政策、勞動力優勢。具體到皇家紡織公司落戶之後,將會有免費劃撥一部分廠房給公司,並免除其餘廠房一年房租和三年稅收的優惠政策。

這些談論完成之後,將岸有開始說葛沽鎮的未來的發展定位,以及葛沽的發展,給企業起來的機遇。

李慎之對於政策是非常感興趣的,不時之間詢問政策優惠的細節。

將岸自然是有問必答,並且回答的非常細緻。在酒席中,雙方逐漸談成大明皇家紡織公司落戶葛沽鎮的協議。

李慎之雖然是皇家紡織公司僱傭的總經理,但是在年輕時,卻是非常崇拜東林黨人,認爲東林黨不畏權貴,果然是好榜樣。

但是,到到後來,李慎之也逐漸意識到,東林黨本身就是權貴。所謂東林黨不畏權貴,不過是東林黨和其他權貴團體之間的狗咬狗,誰咬贏了,和普通老百姓有半毛錢關係?

東林黨贏了閹黨,天下不會變得更好!閹黨消滅了東林黨,天下也不會變的更壞!

原本認爲,顧問黨也僅僅是類似的利益團體!

但是,今日在與將岸談話中,李慎之心中爲之震動,默默的想道,也許......顧問黨,真的比東林強一些.......

東林黨人講了一堆理學、大義,但是實際上連東林黨人自己,也停留在筆下和口頭上。所以那套子“嘴炮”主義,僅僅是能夠說服一些不明事理的青年熱血書生,或者是讀書讀糊塗了的儒家子弟。

但是絕大多數對於社會有深入瞭解的人,則是對於東林黨,或者是儒家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首先,東林黨都是要求朝廷、百姓要如何如何,訂立了一堆的規矩。然而,這套規矩是約束朝廷、百姓的,東林黨人自己卻是無需遵守。這樣一來,東林黨人如何能夠服衆?

而顧問黨人訂立的規矩,卻首先是約束顧問黨自己人,也不利用輿論優勢強迫他人去遵守。

而顧問黨人的原則,是做實事、發展生產力、不貪污不受賄,都基本上是百姓所心中所認同的作法。

而與顧問黨人打交道的百姓、商人,只要守規矩,一般都能夠從中得到利益。正是因爲這樣,使得很多默默觀察的顧問黨的人們,開始逐漸產生了對顧問黨的認同,甚至渴望成爲其中的一員......

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6章 聖旨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91章 鎮壓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85章 獨石口(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1章 自由民第104章 總督(二)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40章 問策(二)第60章 棱堡(二)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8章 情報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76章 買辦(二)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59章 棱堡(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60章 棱堡(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45章 虜退(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79章 遊街第191章 鎮壓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7章 探病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
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6章 聖旨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91章 鎮壓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85章 獨石口(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1章 自由民第104章 總督(二)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40章 問策(二)第60章 棱堡(二)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8章 情報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76章 買辦(二)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59章 棱堡(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60章 棱堡(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45章 虜退(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79章 遊街第191章 鎮壓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7章 探病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