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

肖圖白當初成立的總顧問衙門,也是借鑑後世洋務運動中的總理衙門。

後世的總理衙門,隨着北洋集團的涌現,逐漸被架空,以至於名存實亡。而總顧問衙門也是很快隨着葛沽經濟特區的涌現、顧問黨的成立,權利逐漸被架空了。留守北京的大多數總顧問衙門官僚抱怨連天。

肖圖白左思右想,對總顧問衙門進行精簡,組建“國資委”、“宣傳部”、”情報部”、“廉政部”四個主要的部門,用以鞏固總顧問衙門的實權。

其中國資委位列四大部門之首,也可見到肖圖白對於產業資本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其他方面。

“國資委”的作用,相當於一個產業資本控股集團和國家開發銀行的統合體。國資委對於天津市舶司、皇家紡織公司等等產業進行直接控股。

與此同時,國資委也是葛沽經濟特區、鹹水沽經濟特區的債務人。國資委向葛沽經濟特區貸款600萬兩白銀,向鹹水沽開發項目貸款1000萬兩。

這兩筆巨大的投資皆是以債務的名義,從國資委借款。之後,需要逐年償還國資委的借貸本金,利息目前是零利息。

所以,葛沽和鹹水沽兩大開發項目,只要兩大城市經營本身,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虧損,那麼償債壓力是比較輕微的。

比如,葛沽每年通過農業產出,便可以獲得300萬兩利潤。而對市民、工商業資本收取的租金和稅收方面月收益7萬兩。並且保持增長態勢。當然,各種城市基礎設施、和契約奴的安置,以及政府公務員的薪酬、民兵的軍費、義務教育費用,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總體而言,葛沽這一年之間的財政支出達到540多萬兩。好在,頭一年投入相當龐大,到了今後幾年財政支出會逐步的減少。而財政收入會出現持續增長。

而鹹水沽的開發項目,擁有葛沽的開發可以借鑑,因此將來的償還債務的壓力。並不是太龐大。

總體而言,國資委等於是控股資產5500多萬兩白銀的國家資本主義集團。先後投入給葛沽、鹹水沽、天津市舶司、天津漁業公司、皇家紡織公司的資本,加起來不過是1900多萬兩白銀。而國資委手中還握有3600萬兩白銀的可用資本。隨時可以跟進新的大項目。

事實上,明末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利用不當自然是國家的包袱、動亂的根源。如果利用得當,明末3000多萬的失業人口,則能夠變成人口紅利。

而這如此龐大的人口紅利,想要一口氣將紅利吞下,國資委的資金還是不夠看的。

肖圖白簡單的算了一筆賬——光是一個縣城,完成工業化、城鎮化,至少要持續投資3000萬兩白銀的資本,才能夠達到肖圖白預期的初步工業化——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的目標。

放在全國這盤大局來考慮。大明王朝要完成工業化,總投資額將會達到30億兩白銀以上。

甚至,全國道路、水道交通、港口基礎建設等等資本考慮進去,30億兩的資本,還不足餵飽大明工業化所需的資本。除了基礎設施之外。人才培訓、教育方面的投資,顯然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中國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完成工業化的難度很高,一旦完成了工業化,通過工業體系的自我升級、造血,中國的工業革命爆發出來的能量,恐怕比歷史上英國工業革命要壯觀百倍。

畢竟。18世紀的英國本身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本土市場並不足以支撐大工業化所需的資本,需要通過殖民經濟模式,讓殖民地成爲原料生產地和產品傾銷地,才能滿足英國本土的工業化發展。工業革命之後,英國本土工廠林立,競爭壓力巨大,想要賺取暴利越來越難。但是,英國的商人發現,殖民地的勞動力成本、技術門檻更低,就能夠獲取暴利,於是不少商人並不準備採用昂貴的生產技術和採用新機器,而是選擇將比較落後的機器,搬到殖民地進行生產。可以說,日不落帝國——成也殖民,敗也是殖民。英國的殖民地,給予初期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而當殖民的暴利超過工業的暴利,在後期殖民地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英國工業界新技術的推廣速度。最後,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德國、美國等等國家採用大量新科技,技術水平徹底超過英國人。

中國的工業化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本土的市場便能夠提供巨大的利潤和絕大多數的生產原料。而中國龐大的市場,研發一套新技術和新機器之後,兩三年時間便足以收回成本。之後,採用新技術新機器,比保守採用舊機器的做法能賺取更多的利益。

只要國資委在先期投入期間,能夠控得住場面。大明的工業化城鎮化浪潮,遲早會像全國蔓延。

目前來看,葛沽、鹹水沽兩大經濟特區的開發,已經是一臺非常恐怖的大局。葛沽計劃每年償還60萬兩銀子,分爲十年還清接待。而鹹水沽也計劃每年償還100萬兩,十年後還清借貸。

由於,這兩座城市開發的貸款,是無息貸款。國資委的盈利項目,主要來自於控股的天津漁業公司、皇家方式公司。

天津漁業公司的月盈利已經達到4萬多兩,而皇家紡織公司的月盈利達到4.5萬兩。對此,國資委採取區別對待的方式,天津漁業公司需要上繳一半的盈利,而皇家紡織公司則僅僅需要交納三分之一的盈利。

這種區別對待,也是因爲國資委鼓勵的方向是工業,所以工業相關的企業少繳納一些經營利潤。

而像天津漁業這種食品加工業,發展的前景並不如紡織工業那麼廣闊,而且天津漁業公司旗下的簽約漁民,在渤海灣過度捕魚,也會造成漁業資源枯竭。所以,通過限制天津漁業公司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護渤海漁業資源,給捕撈業奠定可持續發展的路線。

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41章 問策(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31章 土化肥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80章 虜變(二)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03章 總督(一)第77章 創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1章 虜變(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35章 佈局(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76章 買辦(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4章 總督(二)第191章 鎮壓第246章 長崎(二)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41章 問策(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176章 買辦(二)第79章 虜變(一)第55章 黨報(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57章 建黨(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48章 銀荒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6章 建黨(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17章 震動(一)第179章 遊街第54章 黨報(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8章 欲練兵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72章 豐收(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6章 抗災滅蝗
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41章 問策(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31章 土化肥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80章 虜變(二)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03章 總督(一)第77章 創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1章 虜變(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35章 佈局(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76章 買辦(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4章 總督(二)第191章 鎮壓第246章 長崎(二)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41章 問策(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176章 買辦(二)第79章 虜變(一)第55章 黨報(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57章 建黨(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48章 銀荒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6章 建黨(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17章 震動(一)第179章 遊街第54章 黨報(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8章 欲練兵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72章 豐收(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6章 抗災滅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