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

白奴們的手藝,只能算是“技術”。

長遠來看,翻譯的西方知識的價值,比純粹的技術要強的多。懂技術的工匠,大多數只能掌握製作的方法,而並不能夠歸納其核心的科學道理。

只有科學家以數學作爲工具,將這種技術長期的總結、歸納成爲科學的道理,這才更有意義。

掌握了一門科學的原理,自是可以推演出無數種技術應用。

何塞帶來的書本有一萬多本,在肖圖白看來大約有1300本擁有價值。其他的那些哲學、小說、詩歌類的,反正肖圖白根本不屑一顧,也許放個幾百年,能夠成爲價值連城的古董書籍,但是眼下肖圖白是不會浪費人力物力去翻譯。

肖圖白只會令人去翻譯科學技術類的書籍。

爲了大規模的翻譯西方科技書籍,肖圖白成立了“西學館”,專事翻譯、整理西方科技書籍的任務。

何塞除了帶來了1萬多部書籍之外,還爲肖圖白弄的30多名翻譯人才,其中只有5人擁有將西方文字準確翻譯成爲中文的能力。而天津市舶司,也提供了3名有一定水平的翻譯家。

8個翻譯家的能力,一年才能夠翻譯10本,要將1300多部科技書籍翻譯完成,則需要百年時間。

這樣的效率,肖圖白是非常不滿意的。

“國師大人爲何煩惱?”陳觀魚詢問道,

肖圖白嘆道:“這1300多部西方科技書籍,一本便等於一座金山銀山。但是8名翻譯家,需要100年之久才能全部翻譯完成。不但我等不及,風雨飄搖的大明也等不及”

陳觀魚笑道:“若論學貫中西的人才,欽天監裡面最多,尤其是欽天監中的歷局裡面,更是有大量的西人傳教士,那些傳教士來到大明,第一件事就是學中國語言和文字,大人何不請旨,借用欽天監的人力物力?”

肖圖白點頭笑道:“差點忘了欽天監!”

受到了陳觀魚的提點之後,肖圖白立馬帶人去了北京一趟。之後,順利的通過了崇禎皇帝分身的聖旨,去欽天監奉旨挑選人才。

大明王朝整體而言,是看不起“奇巧淫技”的。

但是,中國也並不像歐洲宗教裁判所那樣,將科學家給綁在火刑柱上燒死。而僅僅社會風氣,認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看不起各種雜學。

比如,像《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一般的傑出科學家,也只能擔任微不足道的小官吏,而被當做科技與官場失敗的典型例子。

而像徐光啓這種,既科舉官場得意,又精通自然科學的天才。這大明朝基本是找不到第二個了。

研究自然科學的讀書人,往往被視爲浪費光陰,大好的聰明才智都浪費在那些“奇巧淫技”上,從未導致科舉失敗的反面教材。

不過,有一個部門是例外的——欽天監!

欽天監這個部門,主要負責觀測天文、氣象,修訂和頒佈曆法。要做好修訂曆法的工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

中國曆朝歷代都是重農主義。與農業相關的大事,均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而曆法的準確與否,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爲了演技天文修訂曆法,欽天監不得不重視自然科學。

欽天監是大明朝自然科學水平最高的一個部門。而欽天監中的歷局,又屬於欽天監學術水平最高的部門。

“歷局”的產生背景,是在明朝末年欽天監推算月食、日食等等天文現象,誤差越來越大。

於是,徐光啓建議重新修訂曆法,獲得了朝堂批准。而爲了曆法修訂任務,徐光啓成立了“歷局”,由徐光啓親自統領。

與此同時,徐光啓提出重修曆法需要“以數學爲根本”,兼顧氣象學、水利學、軍事工程技術、建築學、機械力學、大地測量、醫學、會計,甚至還包括音樂等等一系列的研究部門。

所以,“歷局”已經不僅僅是天文曆法研究部門,而是大明王朝規模最大龐大的科學院。

在徐光啓去世後,歷局由李天經主持,而裡面很多的核心科研人員,都是西方傳教士兼職的。

說起來比較荒唐的是,歐洲的宗教裁判所,在歐洲本土依然在迫害科學家。但是,另外一方面,爲了在中國傳教,西方宗教勢力不得不選拔科學素養優秀的傳教士,打入中國北京高層,傳教士以科學技術爲中國政府服務,換取在中國境內傳教的權利。

明末歷史上,有兩位傳教士最爲有名,甚至載入史冊。

其一是利瑪竇,利瑪竇來到中國後採用了“合儒”的方式傳教,謙虛的學習儒家思想,並穿着儒家的服裝,打扮和中國儒者一般。並帶去了世界地圖、聖經、自鳴鐘等等禮物,在中國打着學術交流的名義,發展天主教事業。利瑪竇與徐光啓合力翻譯《幾何原本》,與明朝衆多地圖專家合力製作《坤輿萬國全圖》。因爲,利瑪竇合儒策略比較成功,並在明朝士林,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當然了,在中國交友和學術交流,並不是利瑪竇來中國的主要目的。他真正的目的主要是傳播天主教。事實上,利瑪竇雖然翻譯了不少西方自然科學書籍,但是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翻譯《聖經》,並且以儒家的理論去解釋讀解《聖經》。因爲利瑪竇從全新角度詮釋儒家學說,倒被明朝士林尊爲“秦西大儒”。

而另外一個非常有名的傳教士是湯若望,他是在神學院讀書時,無意在圖書館中看到了關於利瑪竇在東方傳教的記載後,開始苦學各種對傳教有用的自然科學和漢語。到了大明後,受到利瑪竇好友徐光啓的照顧,成爲了徐光啓的助手。而湯若望像兒子一般的對待徐光啓,更是討得這位老大人的歡心。

徐光啓病危時,指定了湯若望成爲中國教區的天主教下一任領袖。並且,臨終託孤的方式,讓東林黨的巨頭們對湯若望等等天主教徒多多照顧。

當然,相比利瑪竇來說,湯若望則是功利心更強一些,在經歷滿清兵臨北京城下時,朝中熱議要鑄造威力更強的火炮,增強對北京的防禦。湯若望便寫信給崇禎,表示自己能造出質量更好的紅衣大炮。因此,受到了崇禎的賞識,不但在歷局中工作,更兼職了紅衣大炮鑄造的技術顧問。在崇禎年間,湯若望至少監製了500多門紅衣大炮,在戰場中創造了不俗的戰績,因爲崇禎皇帝對湯若望也是一再賞賜、提拔。

而湯若望從崇禎年便開始在北京城,經歷了崇禎、李自成、順治、康熙等等政權更迭,如同不倒翁一般。

到了康熙朝準備實行“文*字*獄”愚民政策,而湯若望傳洋、傳播西方學術,以及製作火器,觸怒了康熙而被判了凌遲處死。

當然了,清廷處死湯若望的理由的其推算日食錯誤。但是問題是,湯若望推算的日食是正確的,屬於冤殺的範疇,史稱“曆獄”,也屬於清廷“文*字*獄”的一種。

令人諷刺的是,徐光啓死後,湯若望繼承其未完成事業,經過幾十年努力編寫的“現代農曆”,在不久後開始顯露出了比傳統農曆更精確。

所以,從康熙年開始,逐步的採用了“現代農曆”。而後世所用的農曆,其實主要也是指徐光啓、湯若望修訂、完善後的現代農曆。

對於即將要見到湯若望這個充滿爭議的歷史名人,肖圖白心中頗感興趣。

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03章 總督(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0章 暗流(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8章 欲練兵第162章 貨幣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91章 鎮壓第161章 自由民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19章 震動(三)第104章 總督(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60章 棱堡(二)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3章 計劃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79章 虜變(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81章 暗流(二)第201章 香水第54章 黨報(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65章 重農第183章 暗流(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67章 傳教士(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55章 黨報(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4章 黨報(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6章 拜年第48章 銀荒第48章 銀荒第54章 黨報(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78章 創刊(二)
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03章 總督(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80章 暗流(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8章 欲練兵第162章 貨幣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91章 鎮壓第161章 自由民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19章 震動(三)第104章 總督(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60章 棱堡(二)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3章 計劃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79章 虜變(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81章 暗流(二)第201章 香水第54章 黨報(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65章 重農第183章 暗流(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67章 傳教士(二)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55章 黨報(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4章 黨報(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6章 拜年第48章 銀荒第48章 銀荒第54章 黨報(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78章 創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