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bookmark

秋風陣陣,吹散了瀰漫的硝煙。

肖白浪默默巡視戰場。軍營中,六千多軍民,望向他的目光充滿了崇敬。

肖白浪,以前僅僅被視爲國師爺的影子,國師爺手下第一忠犬!此時,他卻是統帥千軍萬馬,與揚古利大軍對壘的統帥。

因爲,揚古利可是滿清正黃旗的貝勒,並是滿清皇族的額駙,地位至少相當於明廷的一位總兵官。

而能與揚古利這樣級別的八旗兵名將對壘,肖白浪只要不死,註定會成爲一位名動天下的名將......

獨當一面指揮軍隊與韃子萬人大軍對撼,這是他以前從沒有想到過的榮譽。所以,他心中默默的感激國師爺的知遇之恩,而報答國師爺,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的打仗,殺韃子、實戰中練兵......

事實上,明廷的太監監軍往往怯戰,甚至高起潛之輩,認爲這種行爲保存了皇帝嫡系部隊的實力,是“忠君愛國”的表現。

戰爭中保存實力是很可笑的行爲,越是怯戰的軍隊越是得不到有效的鍛鍊,遇到關鍵時刻,往往會被打的落花流水。真正要增強軍隊實力,只有不怕死,不斷的打仗,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明末整個北直隸和南直隸中央直接指揮的京營部隊,總共有30萬大軍。三十萬嫡系的京營部隊大多數屬於身強體健,看起來自然是威風凜凜,然而卻因爲缺乏訓練和實戰。淪爲垃圾兵!

如果京營部隊大力整頓,將三十萬大軍裁撤成15萬。再將十五萬大軍輪番上陣作戰,保持不斷的實戰練兵狀態,五到十年之間。便是一隻精銳部隊。哪怕人數下降到五六萬人,也比此時的三十萬大軍更有戰鬥力。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兵強馬壯的唯一有效手段。

——沒有精兵強將,打個十年戰爭,總會有的!

這個道理,肖圖白給皇家新軍的軍官講的透徹,也揭示了戰爭的一些比較客觀規律。所以皇家新軍的軍官並不畏戰,反而期待一次次殘酷戰爭的洗禮。讓皇家新軍變成真正的狼虎之師!

“傷亡多少?”肖白浪問道。

“皇家新軍有7人死亡,57人輕傷,11人重傷。民兵135人死亡,107人輕傷。38人重傷。”統計官員說道。

“被解救的難民人數多少,受傷人數多少?”

“一共1198名倖存者,受傷的有315人......但是,有百多人情緒有點偏激,對我軍有敵視。認爲我軍殘酷無情,給他們造成如何巨大的損失!”

“幼稚!”肖白浪嗤之以鼻。

“肖營長,我覺得你的態度很成問題.....爭取羣衆,發動羣衆。這是我黨重要的理論思想,你怎麼能蔑視羣衆?哪怕羣衆一時糊塗。也能夠通過教育,讓他們覺悟嗎!”軍隊中的統計官員。也是顧問黨的政工人員。

皇家新軍各級軍事長官,與政工人員是平起平坐的!尤其是,遇到需要“上綱上線”的原則問題,政工人員更是能夠指着軍事長官的鼻子批評。

“好吧,我檢討,我投降!”肖白浪高舉雙手,表示投效道,“還是商量一點實際的問題吧。傷員儘快安排救治,我軍陣亡將士的屍體進行火化,能辨認身份的,骨灰盒上寫名字。不能辨認身份的,便按照失蹤人口的名冊,進行推測....”

“韃子的一些屍體怎麼辦,還有之前一些難民的屍體?”

“焚燒,澆灌一些猛火油焚燒!”肖白浪交代說道。

猛火油也就是石油,在漢朝時候已經發現石油可燃,在晉朝時期便有人用石油照明。在宋元時期,石油因爲在戰場上是縱火利器,哪怕澆水也難以撲滅,而被稱爲猛火油。

明朝時期,軍隊中裝備有一種利器叫做“猛火油櫃”——以石油作爲燃料,利用空氣壓縮原理,以水泵製造壓力,噴射點燃的石油液體,進行連綿不斷的噴射火焰。

天津沿海一帶石油資源充沛。

哪怕陸上也不時發現一些油井。皇家新軍自然會因地制宜,開採了一些“猛火油”應用於戰場。

之前的戰壕,被屍體填平了。皇家新軍想要搬運戰壕的屍體,肯定會遭到韃子的出兵阻止。

直接用猛火油焚燒壕溝中的屍體,敵人也多半無能爲力!

政工人員見狀道:“是個好辦法!”

皇家新軍作爲一支新式軍隊,其體制除了追求戰鬥力之外,更會嚴格杜絕軍閥化的可能。爲了避免皇家新軍內部軍閥化和山頭主義,皇家新軍不斷對士兵進行教育。接受了教育是士兵,便不會盲從軍官。

士兵最主要效忠的還是皇家新軍這個集體,以及顧問黨人、大明帝國,而不可能效忠具體的軍官。

除了這些措施之外,軍隊中還實行——黨指揮槍、黨支部建立在軍隊中。營級設立黨支部書記、連隊設立指導員。

這些政治工作者,平時負責給士兵進行思想教育,以及關懷士兵的生活。對於一些進步的士兵,則鼓勵他們學習黨的思想,爭取成爲黨員。

政治工作者除了引導士兵的思想意識形態之外,還擁有統計戰報,軍功、損失、軍情之類的職能。士兵的戰功、升遷,掌控在政工人員手中,更增加了政工系統的權利。

軍事指揮官,也只能去做指揮打仗,而不能將軍隊變成軍官的私人軍隊。

而第二營的營長肖白浪雖然是黨中央的常委之一。

但是由於肖白浪眼下負責皇家新軍第二營軍事和寶坻縣民兵部隊的指揮工作,黨政工作還是由部隊的黨組織負責。肖白浪在軍隊中。也需要尊重政工人員。

政工人員,因爲處理問題都是靠思想、政治,而政治手段不免顯得溫和,儘量避免暴力手段。

而之前的皇家新軍的軍事行動。對俘虜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使得這些人哪怕被解救了,心理上也不免仇視皇家新軍,讓政工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起來比較困難的。

也正是因此,政工人員不免對肖白浪有點意見。

不過,肖白浪是一名軍事長官知曉“慈不掌兵”,他更是牢牢記住王啓年的前車之鑑。雖然。肖白浪理解政工人員的想法,但是他卻不後悔自己的之前的決策!

軍官嘛!本職工作是追求勝利......

至於勝利之後,如何收拾爛攤子問題,留給政治工作人員去頭疼吧!

——————————

滿清軍隊和皇家新軍之間。也進入了戰場的間歇階段。雙方各自派出數百人的隊伍,在前線戰場中處理己方的屍體和傷員。

清兵由於醫療資源的匱乏,遇到輕傷者是帶回去救治。但是遇到一些很難救治,哪怕救好也是殘廢的重傷員,韃子的搜索人員。直接用刀子劃破上重傷員的喉嚨,讓重傷員痛快的死掉。這是是避免過多的傷員帶回軍營,影響到全軍的士氣。

而皇家新軍則不然,哪怕遇到了重傷員。也儘可能的搶救。事實上,皇家新軍一直是非常重視軍醫的。哪怕是外出隨軍作戰,也有30多名軍醫隨行。

當然了。軍醫處理的往往是比較複雜的傷勢。遇到普通的外傷,皇家新軍士兵以“國師白藥”進行塗抹。普通的內出血、淤腫之類的,也具備神效。

“國師白藥”主要的成分是“三七粉”。三七這種藥材,中國明朝時期,才逐漸發現其醫療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之稱爲“金不換”,但是介紹的也不詳細。而清朝《本草綱目拾遺》中有主要介紹其補血的功效,將三七解釋爲補品。

而民國時期的“雲南白藥”是以三七作爲最主要的成分,這纔是將三七的地位,擡上了神壇。後世,最廉價的藥田種植的人蔘只需幾十元一斤,而最普通的三七粉的價值至少是2000一斤以上。三七在後世已經算是最名貴的中藥材之一。

由於這“國師白藥”的功效,使得很多的外傷,迅速的被治癒,也有效的降低了皇家新軍和民兵傷兵的死亡率。

而大多數受傷的士兵,往往也是作戰勇敢的士兵,這種士兵痊癒一個,重新歸隊之後,也是軍隊戰鬥力提升的保證。

等到皇家新軍和民兵的傷員,皆是就回了營地中之後。皇家新軍士兵,突然用車子推着幾個大水桶,向壕溝衝去。

正在韃子們愕然時,皇家新軍戰士,將一些液體,傾倒到戰壕中。

“點火!”

轟!

沖天的火柱騰起......

猛火油在戰壕中劇烈的燃燒,焚燒那些屍體!

“不好,明軍想要焚燒壕溝中的屍體!”韃子們見狀,紛紛冒着槍林彈雨,準備上陣組織。

之前,韃子不但浪費了3000名俘虜,更是耗費了1000多名韃子兵的生命,才勉強用屍體在壕溝中填出了幾道能策馬踩過去的口子,怎麼能讓明軍將那些屍體燒掉?

不過,猛火油哪怕是澆水也未必能撲滅,這年頭想要猛火油所形成的火勢是非常艱難的。看着韃子們在火坑前面亂忙和,皇家新軍和民兵們紛紛開懷大笑......

這時候算的大戰的間歇期......

雖然,雙方顯得劍拔弩張,但是出奇的剋制,並未迅速的爆發下一**戰!

肖白浪不知道戰鬥會在什麼時候重新爆發。

但是,他知道肯定是不遠了,因爲......韃子陣營中,頻繁的調兵動作,也紛紛映在肖白浪的望遠鏡視線中。

說到望遠鏡,這是1608年荷蘭人所發明,而望遠鏡發明不久,便被耶穌會在中國立足的一件“敲門磚”送給大明朝廷。用以換取在大明傳教的資格。

而明朝,收到了望遠鏡這種禮物之後,徐光啓等等精通西學的官員,便又開始琢磨。大明本土製造磨製望眼鏡。

在明末欽天監中,便已經有精通磨製望遠鏡鏡片的工匠。並且,光學原理類的書籍,在大明境內,也有過出版。

當然了,西方的科學家們,已經除了思考之外,已經開始自己親自動手搞發明了。明朝的士大夫們。雖然也樂意瞭解一些自然科學的現象和道理,但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搞科學實驗,甚至用數學手段,去分析實驗數據還是不成的!

中西方文化人的差距是。文藝復興後的西方哲學家放下了架子,開始研究實學。中國的士大夫,依然是高高在上,不願意放下架子,去鑽研奇巧淫技!

磨製望遠鏡的技術。在17世紀着實的一項高科技,在西方能磨製玻璃鏡片的技藝,也是很少一小撮工匠,以及一些天文科學家們所掌握。

而大明的欽天監每年不過生產幾十件望遠鏡。大多數都用於天文研究,市場上是有價無市的。就連總兵一級的武將。也僅是少數非常得寵的,才被皇帝賜予望遠鏡。

在明末時期中國擁有少量的望遠鏡在天文、軍事領域中使用。甚至還能少量製造望遠鏡。而到了康熙年間,由於文字獄的關係,欽天監的技術人才也受到打壓,望遠鏡的技術也開始失傳了。

直到乾隆年間,西方人再次獻上望遠鏡,乾隆覺得稀奇,並取名爲“千里鏡”。

大明皇家新軍部隊,全軍裝備了超過100部望遠鏡。望遠鏡普及到班長級,連一些斥候也擁有望遠鏡。由此可見,皇家新軍可謂渾身上下都裝備了高科技。

陣地中被營救的一些難民,經過九死一生,終於逃至皇家新軍的軍營中,受到了安置之後,大多數人都露出了生的喜悅,也有一些人,因爲親友的喪生而嚶嚶哭泣。

甚至一些難民,情緒比較移動,對皇家新軍發泄道:“殺人償命!”、“劊子手!”、“豬狗不如啊,連百姓也殺......”

肖白浪冷冷看着這些烏合之衆,不屑道:“在韃子面前,他們怎麼不叫、不鬧?”

“你們畜生,有種殺韃子去,怎麼殺老百姓?”難民們依然露出了不依不撓的態度。

士兵們之前勝利的喜悅,也因爲這些難民的怒聲而被沖淡了。

終於,一些大膽的難民,甚至開始衝向皇家新軍戰士,搶奪皇家新軍的武器,廝打皇家新軍戰士的身體。而皇家新軍戰士的思想教育,使得他們不能對百姓還手,他們傷痕累累的身體,被這些失去理智的難民們再次大傷。

一些年輕的戰士,甚至因爲傷口被毆打而撕裂,鮮血淋漓......

“住手!”肖白浪顯得非常憤怒。令民兵刀盾兵,上前將少數對皇家新軍戰士動手的難民重新捆綁起來。

“這些難民,情緒不穩,很難控制!爲了避免戰爭中不會遭遇不必要的麻煩,必須將他們集中關起來。”肖白浪淡然對軍官們吩咐道。

難民們一個個嚎啕大哭道:“專門欺負咱老百姓啊!”、“打不過韃子,專門對咱老百姓動手!”

半晌上,還是錢鍾莊的村民仗義執言,道:“你們還要不要臉了?”村民們指着陣地前堆積如山的韃子屍體,道:“皇家新軍打不過韃子嗎?殺的韃子不夠多嗎?你看睜眼睛看吧!僅僅不到一個時辰的大戰,便讓韃子拋下上千具屍體,有那隻軍隊能做到?”

“在戰場上毆打軍人,無論那一國的軍隊,都是殺頭重罪!面對韃子,你們敢胡攪蠻纏嗎?而看看我們的皇家新軍戰士,哪怕被你們毆打的遍體鱗傷,還手了嗎?沒有!皇家新軍非常剋制,將你們當做百姓、當做人,而你們自己卻將自己當做豬狗不如的畜生.....”

“我們錢鍾莊的子弟,與皇家新軍一道浴血奮戰。奮戰的結果是,我們哪怕戰死沙場,也會有韃子給咱們陪葬,而你們要麼是被韃子殺戮,要麼就是被當做炮灰,最好的結果不外乎是成爲奴隸......事後沒有勇氣對韃子報仇,只敢對自己人發泄不滿,你們是廢物,我錢鍾莊男兒看不起你們!”

在錢鍾莊的百姓輿論的支持下,皇家新軍的戰士們,紛紛重新擡起頭來,感覺到欣慰。至少,錢鍾莊的村民,能夠理解他們......

事實上,錢鍾莊的百姓覺悟高,這也是因爲錢鍾莊大量子弟參加了民兵。民兵的訓練,雖然主要是以冷兵器的戰鬥爲主,不過也是會教授知識文化,以及各種皇家新軍提倡的大義、思想。

而錢鍾莊的子弟兵們,在民兵中接受了教育之後,回家也不免向家人宣傳皇家新軍的這些先進思想。而飽受韃子的蹂躪,錢鍾莊百姓的思想覺悟甚至比葛沽的百姓更高。

肖白浪令人將難民集中關在幾座結實莊園中,令30民兵和100名錢鍾莊的壯丁幫忙看守,以防這些難民出現異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錢鍾莊的子弟兵,便是因爲知曉了大義,所以可使!而這些難民,還是需要教育,讓他們知之!

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20章 震動(四)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9章 皇家新軍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17章 震動(一)第59章 棱堡(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72章 豐收(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9章 皇家新軍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78章 創刊(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77章 年假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41章 勝了(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19章 震動(三)第145章 虜退(二)第98章 情報第240章 問策(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19章 整風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79章 遊街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61章 自由民第55章 黨報(二)第178章 風俗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43章 新軍醫院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01章 香水
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20章 震動(四)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9章 皇家新軍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17章 震動(一)第59章 棱堡(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72章 豐收(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9章 皇家新軍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78章 創刊(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77章 年假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41章 勝了(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19章 震動(三)第145章 虜退(二)第98章 情報第240章 問策(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19章 整風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79章 遊街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61章 自由民第55章 黨報(二)第178章 風俗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43章 新軍醫院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01章 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