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

三月初,鄭芝豹、李旺一行人來到至江華島,受到了朝鮮仁祖大王的殷勤招待。

朝鮮國雖是南北分裂,戰火連天。但是江華島上避難的君臣,依然是紙迷金醉。尤其是江華島上的王宮裝點之繁華,甚至不下於漢陽城的王宮。

來到王宮後。

鄭芝豹、李旺等人心中不由感慨,朝鮮國800萬軍民,遇到滿清十萬大軍一觸即潰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滿朝君臣志大才疏,口號喊的震天響,真正精於做事的,卻是非常罕見。

當然了,朝鮮若不是如此弱不禁風,大明恐怕不會像現在這麼扶持,而是會警惕、打壓!

“這位是李旺將軍,曾經在皇家新軍效力,戰場上殺韃無數,是一名好漢!”鄭芝豹簡單的介紹了道。

仁祖頓時肅然道:“李將軍居然有過如此顯赫的戰功?寡人敬將軍一杯!”

李旺舉着酒杯,道:“大王客氣!”

衆人很快又談論到了朝鮮的局勢。

仁祖頗爲憤慨的說道:“韃子欺人太甚,不但扶持北朝僞王,分裂我朝鮮。而且,還一再勸降,令寡人向敵酋稱臣。說什麼,寡人向其僞清稱臣後,取消對北朝僞王的扶持,朝鮮便可以一統!”

李旺說道:“大王不可上當,皇太極狡詐,想要騙您投降。一旦您上了岸,被其控制,便會任其宰割了!”

仁祖連連點頭道:“韃子的奸詐不講信用,寡人也深以爲然。事實上。韃子的雕蟲小技,寡人早就看穿,怎麼可能上當?”

之所以當着大明使者的面說皇太極拉攏,也不過是想要提高一點朝鮮的籌碼,讓大明更積極扶持朝鮮。以仁祖的心理,除非是被滿清大軍上島捕捉,否則萬萬不可能向滿清稱臣。仁祖可並不會想到。歷史上的朝鮮,在2月份的時候,已經徹底投降滿清。而其本人淪落爲皇太極的傀儡。

而此時朝鮮雖然被一分爲二,但是仁祖朝廷還未像歷史上那樣山窮水盡。而朝鮮軍民的抵抗意志,也隨着大明的支持。而變的高昂起來。

尤其是,在仁祖的刻意宣揚下,朝鮮新建的3萬火銃兵,皆被宣傳成百戰百勝的英雄部隊,似乎每個火銃兵皆擁有手刃數名滿洲八旗兵的驕人戰績。

由於火銃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關乎朝鮮的整體的軍心、民意的程度。所以仁祖朝廷,幾乎把未來收復國土,提升自己的政治聲譽的希望,多是壓在了新組建的火器軍隊身上。也正是因此,仁祖對於火銃的熱情。已經超過對於無數佳麗美人的寵愛。

“大王,這些武器您令人清點一番。”鄭芝豹笑眯眯的說道。

“呵呵,寡人相信上國。”仁祖笑道,“上回拖欠的50萬兩銀子,加上這一會的150萬兩……”

“不。大王!我大明的皇帝陛下過問了這件事,聽聞是朝鮮國抗清所需軍器。便下令每杆鳥銃售價降低到20兩銀子。因此,這回次的五萬只鳥銃,只需要100萬兩。再加上我軍贈送一些火炮、火藥、鉛彈,足以讓大王組建一支更威武的火器大軍!”鄭芝豹說道。

仁祖聞言喜形於色,道:“小王對於陛下的慷慨。感激涕霖。恨此時朝鮮戰局混亂,不能親自上京去面聖。”

鄭芝豹道:“待到將來朝鮮戰局穩定,大王前往我國面聖,想必陛下會非常歡喜。”

五萬精良製造的鳥銃,除了補充戰場上損毀的鳥銃之外。更能夠一口氣將朝鮮的火器部隊擴張到六萬人左右的規模。

通過戰場的實踐,仁祖哪怕再不通軍事,也開始逐漸接受了皇家新軍的軍事顧問們提出“火力集中”的原理——

火銃、火炮之類的武器,最強的威力在於集中使用,纔有可能對抗韃子的騎兵、弓箭兵集羣。

後世的排隊槍斃戰爭電影場面中,明軍成爲最弱的排隊槍斃軍隊。電影場景中,大明火銃兵總是稀稀疏疏,排成數列。敷衍一般的放了兩三銃,不久後就如手持盾牌,瘋狂奔跑的滿清韃子給擊潰。

電影場景中明軍火銃部隊的最大弱點——火力不夠集中!

皇家新軍通過嚴格的訓練和軍事教育,使得集中使用火力的觀念,深入骨髓。而集中使用火力,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集團軍的力量。

目前,皇家新軍在戰場上,人數相等的項情況,可以與韃子斗的旗鼓相當。地形有利情況下,可以抵禦數倍韃子。

而接受了皇家新軍指點的朝鮮火器部隊,也擁有與韃子三比一的戰鬥力。而經過排隊槍斃的洗腦教育後,朝鮮火槍兵,也不會像其他朝鮮軍隊一般一觸即潰。

在見識到了火器部隊的威力後,朝鮮君臣已經逐步認同了,只有火器才能救朝鮮的觀念。而以朝鮮的生產能力,一年也不能生產1000只鳥銃,遠遠不能滿足戰場消耗。

這種情況下,朝鮮只能越發的依賴大明的火器。

而爲了支付昂貴的火器購買款項,仁祖朝廷心甘情願的與大明簽訂了一系列的合作條約,史稱《中朝江華島協議》。

協議內容有:1、大明作爲朝鮮的宗主國,有義務在朝鮮遭遇敵國侵略時,提供必要援助。2、朝鮮遭遇外敵入侵,大明有義務向朝鮮廉價銷售武器,以及提供軍事援助,軍費消耗由朝鮮方面付款。3、朝鮮可以以派遣勞動力爲大明僱主勞動的方式,抵消一部分欠款。4、朝方將耽羅島租借與大明,用以抵消部分欠款。耽羅島租金每年爲5萬兩銀子,租期爲50年。到期後,是否續約,由雙方討論決定。5、明軍在耽羅島建立軍事培訓基地,向朝鮮提供軍事訓練服務。

這一系列的條約,在幾百年後,被朝鮮人視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這這個年代,朝鮮君臣並未有絲毫的不滿,反而爲一個破島嶼,每年的租金居然有5萬兩銀子,而感覺到非常的滿意。

簽署了《江華島協議》後,朝鮮派出了大臣,與李旺一道前往耽羅島完成交割任務。耽羅島的開發和駐軍,標誌着大明的海外殖民戰略,踏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80章 虜變(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5章 佈局(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1章 豐收(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4章 總督(二)第241章 問策(三)第8章 欲練兵第79章 虜變(一)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3章 總督(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4章 佈局(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59章 棱堡(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19章 震動(三)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03章 總督(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6章 獨石口(四)第71章 豐收(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8章 欲練兵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74章 赤字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1章 射擊訓練第47章 收容難民第31章 土化肥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19章 震動(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章 計劃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
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80章 虜變(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5章 佈局(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1章 豐收(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4章 總督(二)第241章 問策(三)第8章 欲練兵第79章 虜變(一)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03章 總督(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4章 佈局(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59章 棱堡(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19章 震動(三)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03章 總督(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6章 獨石口(四)第71章 豐收(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8章 欲練兵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74章 赤字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1章 射擊訓練第47章 收容難民第31章 土化肥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19章 震動(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3章 計劃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