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

葛沽區紡織工掃盲學校,人山山海的提交報名,。

一名40多歲的婦女叮囑丈夫:“當家的,爭口氣!上一次參加掃盲班,居然不及格!這一次,你一定要通過。孩子他在學校裡面,上學期拿成績第一,你別拖後腿,!”

那漢子愁眉苦臉道:“數學簡單,就是1、2、3、4、5、6、7、8、9、0,這幾個鬼畫符,我都認得,加減也學會了,乘除有點難度,但是不在掃盲班考試範圍內。就是那拼音,真讓人頭疼啊。我是南方人,拼音接近官話,北方人口音。弄的我,總是學不準音!”

“當家的,別泄氣!孩子他拼音標準,特區舉辦的‘普通話演講大賽’,拿了三等獎。回頭讓孩子每天在家講普通話,幫幫你開小竈!”婦人說道。

吳三桂無意聽到這段對話,若有所思:“有教無類啊,連販夫走卒,也踊躍讀書,這般景象,自古以來,皆未曾有過!”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讀書,是爲了做官。所以,讀書種子總是很少,販夫走卒們讀書,被被歧視爲不自量力!讀書是儒家子弟,有聰明才智的人讀的,泥腿子也讀書,真是有辱斯文!這種歧視,深埋在儒家社會的根子裡面……

讀書的是統治階級,或者有望成爲統治階級的種子選手!沒有希望做官的,一般都希望其不要妄想讀書,不要去胡思亂想。所謂是“愚民”。其實就是,不鼓勵全民讀書。不鼓勵普通百姓發表書面文字。文字成爲了統治者與底層人不可逾越的鴻溝。

全民教育,在古代並不利於統治,所以不提倡。

而近現代化特徵,除了工廠、機器、軍隊之外,更多表現在文化教育等等軟實力。比如,人均識字率必須是非常高,至少達到50%人口能夠讀書識字,纔算踏入近現代化社會的門檻。之所以重視教育。因爲教育是近代化各行各業的基礎——軍隊、官府、企業、科研、工程、金融、外語翻譯,各門類的發展,起始於教育。

近現代列國崛起進城歸納總結,儘管各國崛起時國情不同、策略有異,但是重視教育卻是殊途同歸。

英國、法國在工業革命之前,是歐洲教育學術最發達的地區,。美國還未成立之前,殖民地教育體系。已經和英國本土差不多,甚至已經建立了大學。19世紀,普魯士虐法國,識字率提升爲歐洲最高。日本近代明治維新,擊敗清帝**隊,獲得2億兩賠款。除了償還戰爭貸款外,很多是用於建立陸軍小學、技工小學之類的教育體系。蘇聯帝國的崛起,也是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瘋狂的全民教育,蘇聯人素質有多高?——很普通的基層工人之間談生產問題,也使用微積分。這也是蘇聯人。曾經屢創科技奇蹟的基礎。

天津特區的治理建設中,對於青少年普及五年義務教育。而對年紀大了的成年人則是採取掃盲班教育。

新式教育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更高,未來更具備發展空間。掃盲班的指標較爲簡單,簡單識字脫離文盲即可。

根據,8月份天津人口統計,各地政府登記在冊的常住人口,達到三十一萬五千八百四十二人,這麼多人口中識字率已經達到了65%以上,這裡面大多數人口的識字率指標,是通過掃盲班來實現的。

掃盲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學會拼音、簡單數學、標點符號、《新軍字典》的使用、能夠讀寫300個漢字,並學會以字典爲工具,輔助閱讀一般的報紙、書籍,既算是掃盲教育合格了。

事實上,漢語拼音、拼音檢索的《新軍字典》出現,也令掃盲教育的效率提升。學會了拼音和查字典,基本上已經能夠逐漸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標點符號的出現,更令讀書變得很簡單。

中國古代的讀書識字,除了初始階段記憶文字困難,必須有先生教導,很難自學。更令人苦悶的是,沒有標點符號,需要學生們按照教書先生們的巨逗停頓讀法。還有一些“之、乎、者、也”在文章中用的頻繁,也起到一定標點符號效果。但是,直接標註了標點符號,統一了巨逗的標準,既方面了閱讀理解,也避免了因爲句逗問題產生的歧義。

特區的“拼音、標點、字典”式的教育,成果是卓著的。但是一些有識之士,向特區以外推廣,卻遭到了抵制,。因爲,私塾的教書先生認爲,如果教育這麼簡單,那麼他們可能會失去飯碗。爲了既得利益,傳統私塾是公開抵制這種高效率的新式教育,並提出讀書原本就是應該苦讀,要是容易讀了,就不思甚解,不能領悟聖人的微言大義。

義務小學裡面的師資力量,已經是非常稀缺了。而掃盲教育更是匱乏師資力量,所以政府掃盲工作,主要是靠鼓勵一些學生、教師、軍人、公務員們利用空閒時間,去掃盲班擔任義務教師。

參與掃盲班的義務教師,按照授課時間和成果,給予頒發“掃盲教育榮譽證者,報考公務員、就業、貸款、購房、醫療福利、稅率等等方面,皆享受不同等級的優待。

而一名文盲,通過掃盲教育,並且考試通過之後,給予“掃盲班畢業證書”,持有此畢業證書者,同等崗位可以多獲得10%以上的薪水。而企業招募的工人中,通過掃盲教育的人數比例越多,企業的優惠也就越大。

通過了政策的優惠,對全社會進行掃盲,成果也是卓越成效的,至少,特區的將近8萬人口,是通過掃盲班脫離了文盲行列。

而識字的人口增多。新聞報紙行業的消費需求便是越旺盛。天津也逐漸進入了新聞時代,世界上發生了任何事情。如果是新聞上報道的,會被民衆們關注,認爲是大事件。如果一件事不能被新聞刊登,特區的民衆會不屑說:“屁大一點事,新聞上都沒有刊登呢!”

能上新聞是大事,不上新聞是屁大的事。

哪怕是朝廷、士林中非常重視的一些事,如果特區媒體不刊登,基本上也不會被特區民衆們認爲是了不得的事情。總體而言。特區是思想輿論,已經牢牢被掌控在報紙媒體的手中,而不是掌控在官紳地主士林的手中。

幾個官紳儒生寫幾篇狗屁文章,就代表民意。這種情況,在特區一去不復返。特區的民意大事,皆是全民關注的焦點,或者特區政府的新政策、軍事上的大事件、商業事件、科技事件、外交事件,。很少將一名士林清流發出什麼嘴炮式的呼籲。當做什麼事情。

士林清流?這玩意!你將之當大事,他的就是大事。如果你根本不鳥士林,他們就是政治上的敗犬!

總體而言,新聞的時代,至少比儒家士林們操作輿論的時代,更加草根化。也更能推進社會的進步。

在全民掃盲、義務教育誕生後,遲早有一天,讀幾本狗屁聖賢書,就以統治階級或者是懷才不遇的準統治階級,將會一去不返。

因爲。肖圖白推動的社會,讀書是最起碼的素質。而不是一種了不起的技能,哪怕一名乞丐,也應該是擁有讀書寫字能力的!

————————

來到天津,吳三桂並沒有立即受到肖圖白召見,而是被安排在葛沽皇家新軍招待所內。對於沒有立即受到肖圖白的接見,吳三桂心中有點失望,但是他也是非常執着的人,認定了走肖圖白的門路,自然不能無功而返。所以,這幾天,他還是默默的觀察天津,還學會了閱讀新聞報紙,去了解特區。

報紙初誕,不免魚龍混雜,各種的輿論,皆是在瘋狂爭鳴,吸引民衆的眼球!

“天下重大問題,靠的不是筆桿子,而是槍桿子!爲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間,只能靠着槍炮打出去。水師固然重要,陸軍的佔領,纔是維護利益的關鍵!現如今,小小的水師已經與清軍在渤海佔海連番戰爭,而我皇家新軍卻在和平環境中做觀衆。依我看,這是謹慎過頭,這是保存軍閥作風和保存實力的做派……”——民間水師專家、漁民薛向龍

“嘴炮主義要不得!打仗並不是靠着烏合之衆的盲目進攻,而是要有戰略的,要有後勤的。沒有鋼鐵產量,沒有火藥產量,沒有火銃火炮的產量,沒有造船能力,一切的精神勇敢皆是愚蠢。天津當前的策略,恰恰不是去打仗,而是發展,。發展工業、農業,發展軍事、教育,發展一切……依我看,這樣的發展下去,一兩年不明顯,但是三五年就有成功,十年就看出差距。冷靜吧,諸君,不要再叫囂戰爭了,我天津最缺的是發展的時間。忍耐、忍耐,臥薪嚐膽,不斷髮展,天下遲早是我們的……”——著名軍事評論家、民兵“精英級(自封)”百人隊長張嘴炮

“我皇家新軍一年準備,兩年挫敗清軍於直隸。三年援助朝鮮,楊威渤海。只要我軍民,一直團結在肖國師的領導下,五年之內必然能夠反攻遼東,收復故土!十年之內,滅滿吞蒙,揮軍西域!我軍民一定要堅定信心,滅清吞蒙,反攻必勝!”——皇家新軍前任連長、葛沽警察局長李雲睿

“愛國就要抽中華牌菸絲和雪茄!中華菸草公司,是皇家新軍的重要贊助單位。同胞們,您每抽一根中華牌雪茄,我公司便向皇家新軍捐獻一斤火藥!您每次購買10斤菸絲,我公司便向皇家新軍捐獻一隻火銃!我公司每售出1000斤菸絲,便會向皇家新居捐獻一門火炮。不用自己上戰場賣命,僅僅是購買中華菸草公司的產品,就能愛國救國,您還等什麼……”

“不要一千!不要一千!只要九九八,只要九九八!998兩銀子,天津水師退役400料座戰船帶回家……無論您是近海捕魚。還是從事海上貿易,軍工品質的400料座戰船。皆是您的首選!投資帆船,發家致富!一趟貿易回本,兩趟賺翻!如果您懼怕遠洋貿易風險,從事海上捕撈,一年兩可回本,兩三年後爆賺……”

“林氏蠟燭,用燭光照亮整個世界!”

“天豹地產,精品住宅!鹹水沽天豹小區三期工程。每平米只3.5兩銀子,您還等什麼銀子一平米,真正的良心價!”

“本人有幸旁聽的軍隊食品營養論證會。會議上國師大人講,兵員素質好,先要身體壯。要想身體壯,必須補鈣、補蛋白!有條件多吃肉吃蛋,沒有條件可以多吃大豆、豆腐。國師大人又痛心疾首講到。北方不少人重口味,吃豆腐都是鹹豆腐。豆腐是好的,但是鹽卻是大大的壞,尤其是重口味鹹豆腐!鹽分太多導致身體鈣質流失快,不利壯實身體,。甜豆腐,反而可以促進鈣質吸收。有利長身體。因爲,本報編輯部呼籲,要堅定響應國師大人英明決策,抵制鹹豆腐,支持甜豆腐腦!以‘張氏鹹豆腐館’爲首腦的鹹豆腐黨人是應該遭到全民抵制的異端。而‘李大柱甜豆腐’纔是正統!市民們,應該覺醒了。吃豆腐一定要吃甜豆腐……”

“甜豆腐黨人居心叵測,斷章取義,曲解國師大人原話!豆腐腦不能光考慮什麼鈣啊、蛋白啊,請多吃肉,盯着豆腐那麼一丁點營養,是不可能養出好體魄的。鹹豆腐的宗旨是,口味完爆甜豆腐!”

吳三桂在一堆報紙上,看得就連廣告也看得津津有味。不過,報紙上兩個賣豆腐的,也分成鹹黨、甜黨,在輿論上鬥個你死我活,着實令吳三桂搖頭,覺得這天津的報紙,壞就壞在審覈太兒戲,什麼都刊登上去了。

當然,吳三桂沒有意識到,報紙上很少出現儒家的微言大義。這裡面則顯示出,報紙的審覈是非常嚴格的。

僕人吳忠卻是怨言連天道:“少爺,這肖國師也真是的,您大老遠的投奔,他都不接見一下。劉備見諸葛亮,那都是三顧茅廬呀!”

吳三桂啞然一笑:“諸葛未出茅廬,已是名動天下的臥龍。我吳三桂僅是一個年輕是莽夫,能比嗎?再說,國師肯定是日理萬機,非常的忙。見我這個小人物,也需要等到有空。再說,報紙也挺有意思!”

吳忠說道:“少爺,您準備在天津常住,我看不如自己買一套房產吧。鄭老爺說,去年他購置的房產,今年已然增值了五六倍。將房產出租,也比田租更爲旱澇保收!”

吳三桂“嗯”了一聲道;“也好!你去打聽一番,哪些房產值得購買,價錢方面無需太在意,就是要體面、舒適,最好是葛沽的!”

通過讀報紙,吳三桂也知道,葛沽纔是整個天津特區的權利中心。皇家新軍的軍官家屬、特區的文官家庭、還有財力驚天的買辦商人,皆熱衷於在葛沽買房,。

天津七十二沽,以特區四沽最繁榮。而特區四沽,以葛沽爲首。葛沽大多數八成土地皆是農場,城市僅有10多平方公里,但是這十多平方公里土地,至少居住着2000名軍官和1000多名特區官員,數百名財產幾十萬以上的鉅富。所以,葛沽城鎮中,普通的一棟住宅,房價已是15兩銀子一平米,小小的商鋪每平米更價值50兩銀子。

與葛沽的房價比較,南京秦淮河的高房價也只能黯然失色。秦淮河的房價貴,是因爲其爲南方交際中心,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利用秦淮河作爲自己的社交平臺。當然,南京政治風氣和文人風氣鼎盛,交際者若非是爲了官位,要麼就是爲文壇聲譽。在秦淮河上,商人僅是權貴們的贊助商和附庸,當不起秦淮河的主角。

而葛沽這個新興政治經濟舞臺的主角,要麼是年輕的皇家新軍的軍官集團,要麼就是務實主義的天津文官集團。當然,天津的商人集團,也是這裡的主角,因爲重視事業發展和出口外貿,一直是天津的最重要政策。各種的軍事、政治行動,其實也都是爲了商業發展保駕護航而已。

當然,葛沽真正的權利中心,還是——國師府!決定一切重大事項,皆是國師府的主人拍板!

國師大人提倡的,崇禎陛下肯定提倡!國師大人反對的,皇帝陛下也會反對!任何離間陛下和國師大人的奏摺,皆會被陛下鎖在櫃子中,讓幾百年後的史學家去研究,而不是現在就拿出來研究。

皇帝對於國師爺的信任,超乎了人們的想象!沒有人知道,多疑的崇禎爺,爲什麼會無條件相信一個人!

但是,衆人知道國師大人聖眷正隆,所有的軍政主張,皆會獲得皇帝毫無保留的支持,這就夠了!

皇帝本人的提議可能會遭到反對,但是皇帝信任的權臣則很少有人敢反對!雖然,權臣的很多權柄,來自於皇帝信任,但是偏偏官場的習氣是怕權臣不怕皇帝!

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3章 總督(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79章 虜變(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1章 射擊訓練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03章 總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45章 虜退(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74章 赤字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82章 暗流(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77章 創刊(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31章 土化肥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61章 自由民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72章 豐收(三)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34章 陰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37章 探病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
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03章 總督(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79章 虜變(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1章 射擊訓練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03章 總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45章 虜退(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74章 赤字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82章 暗流(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77章 創刊(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31章 土化肥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61章 自由民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72章 豐收(三)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34章 陰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37章 探病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