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家布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危險亦來自海上……”這是大明永樂年間,率領艦隊七下南洋的三寶太監鄭和留下了箴言。

不過,永樂皇帝在晚年,終究還是頂不住儒家保守勢力的輿論壓力,放棄了垂手可得的殖民海外的機遇!

要知道,永樂年間,鄭和已經將國威揚與南洋諸國,向中華獻土求內附的海外部落、番邦不計其數。而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國王,因爲對大明朝不敬,而被鄭和下令攻破國度,綁其國王,送到大明去審判。

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大明朝,已經完全具備了殖民的技術和能力,但是在鄭和七下南洋後,卻急劇的收縮海上的勢力,使得鄭和下南洋便成爲了千古絕唱

如果鄭和七下南洋後,海外開拓計劃並未終止,也許中華文明早就走向另一條更繁榮更昌盛的道路。

要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必須要敞開海港,走向海洋!

而在肖圖白倡導下,崇禎8年10月開始,天津港逐漸成爲了中國北方的對外貿易門戶。

發展至今,每個月都能夠吸引十多艘的外國船舶前來貿易,而大明國內的海船至天津港貿易的,也達到了30多艘。

隨着港口的開放,天津的商品流通速度,逐漸超過了中國北方任何一座港口。帶來經濟效益和稅收,比天津的漕運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是,港口開放吸引大量外商前來貿易,更是加速了海外列國的白銀向大明流入的速度。

天津部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嘗試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當然了,最重視對外貿易的,還是總顧問衙門旗下的一些公司。尤其是大明皇家紡織公司,主要是目光都已經放在海外市場。

崇禎九年三月末,天津,市舶司衙門。爲了方便天津的商人對外出口產品,以及外商到天津迅速能夠進口到急需的貨物。所以,市舶司衙門除了徵收關稅之外,更是根據商人的需要,展開了免費的商務中介服務。

天津市舶司中介大廳之中,市舶司官員和翻譯們,忙碌的穿針引線,爲國內外的商人介紹撮合生意。

由於市舶司官員的有意無意的引導,一般的外商進口貨物的生意,非常偏向於照顧總顧問衙門體制內的公司。

大明皇家紡織公司便是獲得市舶司的照顧,總是能夠最快的速度將棉布賣給外國商人。因爲外貿的暴利,使得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的棉布,已經不再國內市場銷售。

當然了,打鐵也要自身硬。哪怕是有市舶司介紹生意,但是如果皇家紡織公司的產品質量不行,消費者不買賬,那麼外商也有權不進貨的。

好在大明皇家紡織公司,除了注重產量之外,更是牢牢的把握質量關。不能爲了貪圖小利,而砸掉了大明皇家的品牌!

“李桑,上一次1000匹‘皇家布’,在日本江戶等地,風靡一時呢。可惜,每月僅能供貨1000匹,實在太少!”小林惠略帶迫切的語氣的說道,“如果您能夠提供更多的貨物,有多少我們都能吃進多少”

“小林桑,你這就是不厚道了。咱皇家紡織公司的訂單,積壓了20萬匹,但是每次都優先供應給你。”李慎之稍微不滿說道,“葡萄牙商人,給出每匹12兩的高價,我也沒有見利忘義,將貨物賣給他們!”

小林惠更是連連鞠躬道:“我們小林會社,也可以將進貨價提高至12兩!”

“嗯”李慎之心中卻是回憶從鄭家打聽到的消息。

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的布匹,在日本市場以“皇家布”的名義銷售,受到幕府的官員,以及大名、武士的瘋狂熱捧。

由於,大明與日本之間曾長期維持朝貢,雖然此時朝廷已經停止了近百年,但是日本很多人心目中還是視大明爲天朝上國。

能夠穿上國進口來的布匹已經是榮耀了,更何況還是上國的“皇家”用的布匹?

由於“皇家”的品牌,給日本消費者產生了美妙的誤會,認爲這是大明皇家所用的貢品。‘皇家布’在日本市場已經賣到了30兩銀子一匹,依然是供不應求。

其中,幕府將軍更是直接令人買了100匹,一部分自用,另外一部分賞賜給親信。連日本幕府將軍,也購買“皇家布”。底下的大名、武士之類的特權階層,自然也是熱衷於搶購。

李慎之笑道:“這次可以供應3000匹,以後會逐漸增大產量!”

小林惠聞言又道:“布匹的質量還是上次那般優秀?”

“當然!咱大明皇家紡織公司有獨特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合格的布匹,只會銷燬,也不會流入市場中銷售!”李慎之有點驕傲的宣佈。

“難怪‘皇家布’每匹都找不到瑕疵!”小林惠讚譽道。

“對了,小林桑爲了增加產量,皇家紡織公司增加了大量人手,添置了不少的廠房和機器,所以資金鍊比較緊張。所以,公司決定必須提高定金的比例,才更優先獲得貨物”李慎之沉吟一番說道。

“只要能夠拿到更多的貨,我可以預先支付12萬兩的貨款!”小林惠笑道。

利用外商的定金,加速公司的發展速度,這是大明皇家紡織公司的一項主要的經營策略。作爲獨立經營的實體,皇家紡織公司進入正軌後,總顧問衙門便很少會主動的輸血。相反,等到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還要向總顧問衙門上繳利潤的。

正是因爲紡織公司要自負盈虧,所以,整個公司的管理層,也是想出各種的經營策略。其中,讓客戶主動預付訂貨款,也是一大戰略之一。

李慎之點頭道:“12萬兩算作50%的貨款訂金,下一趟過來,支付另外的一半貨款,我給你24萬匹布!”

“拜託了!”小林惠不由喜上眉梢。

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78章 風俗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17章 震動(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71章 豐收(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48章 銀荒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7章 探病第120章 震動(四)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79章 遊街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5章 佈局(二)第34章 陰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81章 暗流(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79章 遊街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20章 震動(四)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91章 鎮壓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45章 虜退(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70章 豐收(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81章 暗流(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37章 探病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78章 風俗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17章 震動(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71章 豐收(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48章 銀荒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7章 探病第120章 震動(四)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79章 遊街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5章 佈局(二)第34章 陰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81章 暗流(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79章 遊街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20章 震動(四)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91章 鎮壓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45章 虜退(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67章 傳教士(二)第70章 豐收(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81章 暗流(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37章 探病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