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

關於瀝青路,以瀝青和石子混合鋪成,具備表面平整、堅實、行車舒適、耐磨、噪聲低、施工期短、養護維修簡便,能夠吸水,適宜於分期修建等等優點。

瀝青路的成本略高於三合土路,低於以磚石路。葛沽城市內的主幹寬5米,每公里需要1000噸瀝青、2萬噸石子和礦粉,一公里長材料成本1500兩銀子、人工成本500兩。

整個葛沽市區,公里總里長大約是17公里,需要3.4萬兩銀子,即可將市區所有的公路,改造成瀝青路面。

劉遵憲見到一些工人潑水於路面上、用馬車載重着大炮駛過,見到瀝青路面,絲毫的損壞痕跡都沒有,不由驚歎道:“好路面啊!”

肖圖白笑道:“瀝青其實不過是製造石蠟和猛火油之後的廢料。不過,用作建材修建道路,卻遠勝磚石和三合土等等材料,價錢相對較爲低廉,每里路只需1000兩銀子便可以修築完成。若是全國的官道,皆是鋪成這種路面。運輸糧食、補給,傳遞軍情,更爲快捷方便!!”

劉遵憲搖頭道:“1裡至少要1000兩雖然不貴,但是全國官道加起來何止10萬里,加起來便是1億兩,朝廷如何拿得出修路的錢?!”

“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官道呢?”肖圖白笑道。

劉遵憲一亮,點頭道:“京師和天津官道不過300裡,可以一試!”

遷都金陵過程中。北京大量的物資,皆是要先運輸到天津,再通過天津的海運、漕運,運輸到江南地區。

如此龐大的運輸量,傳統的官道,顯得不堪使用。

若是在天津和北京之間,修一條更堅實。更平坦的瀝青官道,材料成本30萬兩,加上人工成本。預算可以控制在40萬兩。不但有利於此次的南遷運輸,今後也更有利於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商品交易。

葛沽獲得的瀝青,原是林深河的工廠加工而到。光靠林記蠟燭廠的瀝青。恐怕是遠遠不能夠滿足300里長的官道重修。

爲此,肖圖白與工部聯合在天津成立“天津軍械廠”,用以生產包括猛火油在內的軍用產品。

其中,石蠟賣給林記蠟燭廠,猛火油由皇家新軍收購,瀝青賣給工部用於修路。

北京與天津之間,300里長的官道,需求瀝青15萬噸。而如此數量的瀝青,至少要加工100萬噸石油。

瀝青公路的需求,足以提供萬人就業崗位以上。與此同時。大明的石油開採冶煉事業,也將進入嶄新的階段。

後世的工業化經驗是——“量變推動質變”。先堆砌工業規模,各大車間中,需要海量的技術工人,這些低端的技術工人。偶爾靈機一動,想出一點技術創新。整個工業體系,千千萬萬的技術工人,積累起來的技術創新,往往就非常可觀了。

明朝的石油化工業,此時的技術上。還是比較簡陋,連煤油也不能加工出來。

不過,肖圖白相信,只要有條不紊的推動工業化,相關的技術,必然會快速的積累。能夠製造石蠟的大明匠人,遲早也能夠提煉出煤油.......

除了工業規模,帶來的就業和創新的前景之外,加工100萬噸石油,本身就已經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百多萬噸的石油,成本價不過是100萬兩。而加工而成30萬噸猛火油,價值已經超過百萬兩銀子。此外生產出來的10多萬噸的石蠟價值也是超過150萬兩白銀。至於15萬噸的瀝青,價值15萬兩白銀。

猛火油自是軍用,不但能夠在戰場上縱火,冬天用以取暖也是比煤炭廉價。而瀝青的用於很明顯——用以修建瀝青道路。

至於石蠟,明朝最主要的用途,自是用來製造蠟燭。這批蠟燭,肖圖白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準備讓林記蠟燭廠吃進。

十萬噸的石蠟,全部製造成蠟燭的話,林記恐怕是將會是全世界最大的蠟燭生產工廠了。哪怕是官營的蠟燭作坊的產量,也會顯得微不足道。

肖圖白對林深河道:“石蠟可以賒給你,蠟燭生產出來,銷售之後再付款。”

林深河有點傻眼了,說道:“價值150萬兩的石蠟,至少要製造出10億多根蠟燭,做出來後賣給誰呀?”

肖圖白罵道:“笨蛋,1只蠟燭最低的生產成本是多少?你不會降價搶奪市場嗎?”

“等等!”林深河詢問自己家中的老匠人,用算盤苦算半晌道,“最好的狀況,一隻蠟燭的成本,可以壓低到2.5文錢!”

肖圖白道:“你3文錢一根賣給商人,會沒有市場?”

國內市場中的蠟燭,普遍是10文錢20文錢一根。如果晚上以蠟燭讀書,一個時辰一根蠟燭,一晚便要消耗兩三隻蠟燭。能夠常年消費蠟燭的,往往都是不缺錢的富戶。普通的讀書人,哪怕晚上也刻苦用功,往往也是用暗淡的油燈,而捨不得用蠟燭。

而一隻蠟燭降低到5文錢的市場價,普通家庭的讀書人,也能夠用得起蠟燭。通過降價,事實上也擴大的消費人羣,進而擴大了市場規模。

而且,除了國內市場可以銷售之外,海外的市場同樣可以開闢。比如,日本的市場上,也是有蠟燭需求的。

此時,天津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不斷升溫,平均每月有十多艘朱印船,航向天津港口。而平均每艘船,大約要進購價值10萬兩以上的貨物。日本的朱印船主,顯然並不滿足與天津的紡織品、瓷器、紙張之類高附加值的產品。多一項中國的蠟燭,多半也能夠獲得朱印船主們的青睞。

3文錢一根蠟燭出廠價,林記公司依然能賺取0.5文錢的毛利潤。每根蠟燭賺的少,但是若是10億根蠟燭賣出去,那可就是50萬兩利潤的大生意。

林深河再次興奮的口水直流,其妹林深葉連連扇他十多個巴掌,纔將其扇醒。

“妹妹,你爲什麼打我?”林深河顯得有點微微惱怒。

“笨蛋哥哥,還不感謝肖大人!”林深葉顯得更爲精明。

“纔不,他一定有大陰謀......”林深河叫嚷道。

“什麼陰謀?”林深葉好奇道。

林深河深深的看着自己的妹子,心中滴血道:“那個肖色狼,看上的一定是我可愛的妹子。”

肖圖白自是不知道林深河的想法,簡單的與其簽了一分供貨合同。

未來的一年內,天津軍械廠加工原油的產品之一——石蠟將會批量供貨給林記蠟燭廠。而林記蠟燭廠,此時擁有80名蠟燭工人,一天的產能是4萬隻蠟燭。相對於將來天文數字一般的石蠟供應,這樣的產量還是不足的。

爲此,林記蠟燭廠準備將規模擴建到3000人以上,升級爲大明王朝最大的蠟燭托拉斯。

第48章 銀荒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04章 總督(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98章 情報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70章 豐收(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33章 菸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65章 重農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章 拜年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79章 虜變(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41章 勝了(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60章 棱堡(二)第81章 虜變(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7章 年假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4章 虜退(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63章 返航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7章 探病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03章 總督(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
第48章 銀荒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04章 總督(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98章 情報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70章 豐收(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33章 菸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65章 重農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章 拜年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79章 虜變(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41章 勝了(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60章 棱堡(二)第81章 虜變(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45章 長崎(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7章 年假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44章 虜退(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63章 返航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7章 探病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03章 總督(一)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