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擴軍、銀行

肖白浪從朝鮮戰場歸來不久,寫了一份名爲《本土安全與海外殖民》,裡面充分講述多次關鍵性戰役中。火器化的軍隊相對於關外騎兵,有着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大兵團作戰,人數高於1萬人的正面決戰,騎兵遠比如火器部隊。但是,人數較少的小兵團作戰中,火器部門的威力依然不如騎兵或者冷兵器兵種。

火器部隊人人數很少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城牆、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缺乏進攻性的力量。如果想要全面獲得勝利,必須需規模更大的火器部隊。

也正是因爲火器部隊的數量上的缺少,使得皇家新軍在朝鮮戰場上,許多進攻性的機會,皆是不能抓住。

與此同時,肖白浪也分析了,援朝戰役爆發後,朝鮮的商品市場全面向大明敞開。幾個月時間內,大明至少向朝鮮市場傾銷了200多萬兩的棉布、絲綢、紙張、火藥、鐵器、木器、瓷器、玻璃等等產品。

與此同時,朝鮮人以白銀、黃金、人蔘、糧食、原木、礦石、棉花、奴隸等等各種資源進行交換。在這技術不對稱的貿易過程中,特區的商人獲得了巨大的暴利。這還不包括特區官方和朝鮮朝廷的軍火貿易,軍火貿易的利潤顯然更大,利潤也直接被官方掌握,是皇家新軍對朝鮮,最大的經濟利益所在。

這種商品技術不對稱的貿易,已經是皇家新軍內部絕密資料中所描述的“經濟殖民貿易”。而皇家新軍對於朝鮮的殖民,還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不對稱貿易。而且通過了皮島和耽羅島作爲殖民據點,對朝鮮的經濟、政治、文化的滲透,正在不斷的升溫。

雖然,特區並未計劃吞併朝鮮,但是這種殖民貿易的利益,其實比直接統治差不到哪裡去。直接的統治,還要兼顧民心向背、統治安全等等問題。而以建立少數殖民據點,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這卻是更加省心省力。

分析了朝鮮的問題,肖白浪有提到本土的安全問題。

而皇家新軍的敵人,並不僅僅在朝鮮半島。韃子攻破北方長城脆弱的防線,威脅到天津腹地的安全。

與此同時,河南、湖北、四川、陝西流賊。也有可能恢復百萬大軍的聲勢。從而對天津產生威脅。尤其是,皇家新軍主力數量稀少,一旦需要外出征戰,本土防禦就會顯得非常薄弱。爲了本土的安全。擴軍也是勢在必行。

於此同時,官兵們的軍心,也非常盼望擴軍。因爲,許多皇家新軍的老兵,其軍功已經達到升遷軍官的資格。

但是由於皇家新軍一直沒有擴編。所以很多的士兵領着軍官一級的薪水,依然還是擔當大頭兵的工作。

爲了內部的軍心、士氣等等因素考慮,選擇擴軍也是非常有必要了。

肖圖白閱讀了肖白浪的報告,默默點頭道:“關於擴編的問題,我也是早有此意。皇家新軍的主力,擴編爲一個師吧攢夠了軍工的老兵,升爲與其軍功相乘的軍官。從預備役和民兵中挑選一些素質過硬的,填充到皇家新軍的新兵隊伍中。挑選兵員,要寧缺毋濫。之後。再從民間一部分有文化、熱血、素質過硬的青年,充實皇家新軍的編制。”

肖白浪非常興奮道:“大人,我們等這一天很久了”

皇家新軍建軍一來不過是團級編制,而且一隻沒有滿編。皇家新軍的編制爲三三制,最基本軍事單位50人爲一班。3個班一排、3個排一連,3個連一營,3個營一團,3個團以師。

滿編的一個團爲4050人。一個滿編師爲12150人。

此時,皇家新軍士兵犧牲的。傷殘退伍的,還有因爲主動申請退役的士兵爲數不少,剩下的1800多人中,其中700多人符合升遷軍官的資格,並且人人讀書識字,能夠探討戰術、戰略和新式武器裝備層次觀點。

經過了擴編後,皇家新軍正式編制爲——新軍第一師,下轄三個團級編制。師長自然是肖圖白自己擔任,因爲槍桿子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團是近衛團,團長將道子。二團是遠征團,團長肖白浪。三團是驃騎團,團長張瑜。

三個團的編制人數差不多,但是發展的思路卻是略有差異。

近衛團的主要指揮官將道子,因爲一直跟在肖圖白身邊,受到肖圖白影響很深,並且近衛團經常配合軍械廠試驗裝備新式武器,因爲火力、裝備最爲犀利、先進。

第二團,實戰經驗最爲豐富,尤其是肖白浪經過了與八旗兵的對陣,已經擁有了一流將領的素質。

第三團是騎兵團,經過不斷的繳獲、購買、培養戰馬,皇家新軍已經擁有了1.5萬匹戰馬。並且在天津、耽羅島兩地皆擁有養馬場,已經擁有了培養騎兵的資格。

騎兵本身的戰鬥力,並不強於步兵。但卻擁有機動性良好,使得騎兵擁有了戰略性的優勢。

韃子就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戰略上起到在局部以多打少的“運動戰”效果。

明清戰爭中,大明雖然有超過150萬的軍隊,但是全國佈防,兵力分散,機動性是很差的。而韃子全國總兵力也就20萬多人,卻經常利用騎兵機動性,瞬間將幾萬大軍集中起來,攻打幾千明軍駐防的城池。於是,屢次創造奔襲、破城的戰績。

爲了將來在戰場上,利用機動性,主動去追擊、殲滅敵人,騎兵是必須要建的。而騎兵雖然也習練火銃齊射之道,但是更重視馬刀的運用。

韃子用的馬刀是彎刀

但是,皇家新軍的馬刀是直刀。長達1.2米,堅硬的高碳鋼製直刀,主要的攻擊方式是刺

直刀全力的刺殺,能夠破甲

棉甲、木甲、鐵甲,皆不能擋住直刀的刺殺。如果是騎兵對戰,直刀的殺人效率,是高於彎刀的。

這是後世軍事專家,關於直、彎刀之間的優劣,討論到了21世紀初。才得出了直刀勝彎刀的結論。但是,這一結論獲得騎兵專家的共識後,騎兵很快就被坦克淘汰,成爲了落伍的軍種。

當然了,17世紀的直刀騎兵。註定將會是彎刀騎兵的噩夢。新任的騎兵團長張瑜陶醉的將直刀樣品撫摸道:“真是一件騎兵的大殺器”

將道子不屑道:“近衛團三次火力覆蓋。就足以讓騎兵團全軍覆沒”

這可不是將道子吹牛,近衛團一項是非常注重火力。火銃手僅有1500人,擔任其他重火力兵種的護衛。單兵能夠肩扛攜帶的“虎蹲炮”,全團計劃列裝1000門。裝備了雙輪手推板車,一個士兵就能推着一門500斤的破虜炮,全軍裝備了300門。馬車運輸的“百虎齊奔箭”和紅衣大炮,也裝備了50多門。簡單說,近衛團基本都是炮兵。將近2000門的各類大敘炮、火箭類武器火力覆蓋之下。團滅一個騎兵團,應該並不存在問題。

張瑜嬉笑道:“小兄弟,你還嫩着一點。騎兵是優雅的兵種,向刺客一樣。專門找敵人最薄弱的部分進攻。如果騎兵啥的正面進攻炮兵陣地,那就不是騎兵,而是敢死隊了”

肖白浪也點頭道:“各種兵種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正確是使用,纔是取勝之道。而且,張瑜的騎兵團。針對的假想敵,也是騎兵,並不是炮兵。”

“聽說韃子不重視火銃,但是卻是非常重視火炮。小兄弟,你的對手是韃子的炮兵。將來遇到韃子炮兵。別輸的太難看咯”張瑜笑道。

將道子悶哼,心中知道,自己的戰功不如兩位團長,隱隱被兩者輕視。心中暗自想到。不就是戰功嗎,下回掙下令肥章魚、小白狼兩者仰視的功績。

———————

皇家新軍的擴編通過後。國資委也批准了每年300萬兩銀子的新軍費預算提案。這個軍費提案,僅僅是沒有遇到大戰和遠征的情況下。

一旦真要是遇到了巨大的戰役,國資委也追加戰時軍費開支。

當然了,國資委作爲特區和軍隊建設的主要出資人,這些年一直處於付出狀態。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想要收回投資,恐怕還需要很久。

尤其是,皇家新軍是一個只花錢不賺錢的機器,更是拖累了國資委的財政。而國資委手頭至少還有2000萬兩的存銀,並未動用。

對於肖圖白沉吟片刻,決定將一部分資本給盤活、盈利,並且要快速讓這些資本進入錢生錢的盈利狀態。肖圖白左思右想,決定拋出——銀行這個大殺器。

銀行在現代社會被譽爲“百業之母”,無數的資本家自稱是給銀行打工。普通的儲戶將自己的積蓄存在銀行中,銀行付給儲戶存款利息。而銀行將儲戶的存款貸款給需要資金週轉的商人,獲得貸款利息。

一般而言,貸款利息的利率是高於存款的利息。銀行賺的就是兩者之間的“利差”。在後世,一般銀行自己錢只有5左右,95的資本都是儲戶的錢。所以,銀行的資金槓桿能夠達到20倍。也就是說,如果付給儲戶3利息,再以6的貸款利率貸出去,形成了3的利差這3的利差乘以20倍,就是60的利潤

當然了,銀行也可能形成爛帳,以及需要付出一些經營成本。但是無論如何,銀行是非常暴利的生意。後世有人形容金融行業——銀行是躺着賺錢,證券行業是坐着賺錢,保險行業是跑着賺錢。

這裡面,銀行業左手收取儲戶的存款,右手貸出去,就產生了利潤。證券行業,稍微需要操心一些,利潤也是不太理想。保險行業競爭激烈,底層賣保險的需要跑斷腿以三寸不爛之舌忽悠客戶買保險,賺錢的難度最艱苦。

當然了,銀行業的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農業社會,地主豪強們不滿足田租的生意,還利用放高利貸的方式,讓逼迫自耕農賣掉自己的田產,逼迫佃農賣兒賣女淪爲奴婢。

明朝時期,鄉下的金融,主要就是地主們放高利貸。“有良心”的地主,一般年利率20左右。黑心的地主,則是50的年利率以上。而且,這種高利貸是計算複利的,50的年利率計算,十年之後需要償還57倍利息。如果借貸的不能儘早還,便永世也還不起了。

城市中的金融則是以當鋪、錢莊等等形式爲主。當鋪的典當,良心一點將典當的物品估值八成典當,並且典當借出的錢,也要不斷的計算利息的。錢莊一般是提廣兌業務,信譽好的錢莊開具銀票,能夠在異地兌換成金銀。而錢莊存錢,一般是沒有利息的,而且還要給錢莊保管費。

總而言之,此時的中國金融市場,皆是賺暴利,賺黑心錢。相比之下,銀行簡直是像天使一般的善良。

肖圖白一向是雷厲風行的人,很快他將銀行業的經營思路,寫給了出來。選取了一名家裡開過當鋪的青年秘書方吉利,問道:“關於銀行這思路,你覺得是否可行?”

方吉利草草閱覽了銀行方略,眼前一亮道:“千古未有之創舉錢莊、當鋪、高利貸之流,從此可以休矣”

肖圖白搖頭道:“創舉算不上,歐羅巴人在200年前,就創立過銀行。此後,銀行在歐羅巴大行其道。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皆有許多銀行。”

方吉利不由嘆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誠不欺我。歐羅巴人,着實有不少的優點值得我大明虛心引進”

中國領先世界千年,是歐羅巴人矇昧了千多年。而昏睡千年的歐羅巴人,逐漸通過十字軍東征和蒙古人西征,獲得了大量的東方知識文化,從而大開眼界,並激發了奮發圖強的精神。經過數百年追趕,歐羅巴文明的上升趨勢明顯。

此時,歐羅巴人的文明雖然還有很多愚昧、可笑的地方,但是在數學領域,已經超過了大明,而數學更是許多自然科學得以發展的基礎。

再過幾十年,牛頓三大定律和微積分,奠定近現代物理學基礎。再到19世紀,元素週期律、化學方程式出現,化學成爲現代自然科學的另外一座基石。

而在12世紀左右,歐洲一些強國已經建立了近代意義上的大學。比如,英國著名的牛津、劍橋兩座大學,已經有500年的歷史。這些大學與大明的國子監完全不同,國子監純粹研究故紙堆和學習做官。而那些近代大學,科學研究氛圍濃郁。

肖圖白太瞭解,社會已經蔣的儒家中華了。如果自己不去改變,中華的歷史註定要沉淪。哪怕扼殺了滿清異族統治,傳統的儒家文明與歐洲近現代自然科學競爭依然也是很難佔據上風。

朱熹所謂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應該反着理解爲“天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自孔子後,中國的文人官僚開始逐漸壟斷話語權,所以中國歷史就進入了黑暗中,長期不能獲得進步了。

當然,這並不是孔子本人的錯。而是孔子的思想,太容易令人小富爲安,不思進取了。本來孔子學說是一門很寬容,很容易吸收各種思想的學術。但是,偏偏這一門並不是很愚昧的學說,一再的被當成愚昧工具。

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36章 送別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46章 長崎(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75章 買辦(一)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81章 虜變(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46章 長崎(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48章 銀荒第181章 暗流(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03章 總督(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24章 班師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1章 香水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72章 豐收(三)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
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36章 送別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56章 建黨(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46章 長崎(二)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75章 買辦(一)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81章 虜變(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46章 長崎(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48章 銀荒第181章 暗流(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03章 總督(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24章 班師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1章 香水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72章 豐收(三)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9章 皇家新軍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