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

明朝製造的鳥銃,一般是用熟鐵製造3~4根短鐵管,再將短鐵管焊接成一根長鐵管。儘管,焊接之處外層再裹上一層熟鐵、銅之類的金屬進行加固。

而槍管焊接成完成之後,還要“鏜鑽”對槍管內部進行不斷的加工。鏜鑽是一種簡單的手工機牀,以木頭做框架,圓形石盤做慣性輪,繫上皮條後用人力拉動,使石盤帶動鑽頭旋轉。

由於工具的簡陋,槍管內部的加工速度是很慢的,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需要大約200~300個小時,才能對槍管內部的加工。

具備使用鏜鑽機牀加工槍管內壁的工匠,整個大明不超過五千人。普通的工匠沒有鏜鑽操作經驗之前,根本排不上用場。

像皇家新軍這般恐怖的黑火藥消費需求,比之大明全國其他軍隊加起來還要龐大的多。因爲,明軍大多數的火器部隊,平時都很少訓練的。臨戰之前,實彈射擊幾發子彈便送上了戰場。

哪像皇家新軍,一天訓練所需的彈藥,幾乎和打一場激烈的戰鬥差不多。

此時,全世界的軍隊所有的火藥皆是黑火藥。黑火藥的配方不外乎是硝酸鉀、硫磺、木炭。

硫磺、木炭皆是很容易獲得,但是中國罕見大型的硝土礦,所以只能以土法練硝的方式獲得硝酸鉀。

好在中國古代製造黑火藥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早就發明了“土法練硝”獲得硝酸鉀的方式,技術儲備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製造硝酸鉀之前,首要收集硝土原料。根據據“夏鹽、終落花流水硝”的原理,鹽土地春季掃硝土是最好的時節。經過一冬時間,鹽土上層出現一層黃色土質浮於地面。春雨來臨前,便可以廁所等等場地收集硝土。

好在鹹水沽等地早就推行了公共廁所制度,使得硝土收集非常容易。而爲了充分收集硝土,軍工廠還模仿歐洲國家,設立“集硝官”這個職位,具體的工廠,就是派人到城市的廁所、茅坑等等場地,專門收集惡臭難聞的硝土。

到了火銃的生產車間,肖圖白看到。最核心的槍管制造過程中,已經分爲多個步驟。每一步驟皆是採取分工合作。

專門有人制造40釐米長的短鐵管、也專門有人將多段段鐵管焊接爲一根長槍管。最後,是用鏜鑽機牀加工槍管內壁的步驟。

除了槍管之外,還有許多火銃需要的零件,也皆是在不同的車間被加工完成。最後彙總道一起,由普通的工匠,將之組裝加工成爲成品的鳥銃。

肖圖白感覺到,明朝的軍工廠雖然是手工業爲主,但是也初步擁有了分工合作、標準化生產的影子。

後世人驚歎大秦帝國的軍工廠,採用標準化生產零件和分工合作的辦法。使得大秦帝國能夠批量生產先進的武器,從而橫掃六國,統一了天下。很多人以爲,標準化生產零件和流水線分工合作,到了後世就失傳了。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印象。

大秦帝國的軍工生產模式,一直深遠影響中國後世的兵器製造業。比如。中國古代的唐宋元明等等歷朝,兵器製造業的規模都是極其龐大。幾千人的兵工廠非常常見,這種大型的工廠。採取分工合作、標準化生產零件、流水線式生產,也是必然的結果。

同一時代的歐洲,領先大明的根本不是生產技術。而是在數學、物理、化學等等領域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探索上。

17世紀的明朝與歐洲最大的區別,恐怕是在於上層知識分子的態度方面。歐洲文藝復興之後,高端的知識分子開始放下了身段,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所以,歐洲不斷的涌現出各種科學理論,用以指導工業生產的實踐。

而明朝的主流知識分子,更迷戀科舉、當官,只有當官才被認爲有出息。雖然明末也有徐光啓、宋應星之類的科技牛人,但卻是整個大明知識分子中的非主流。

正是由於中國的主流知識分子,並不喜歡研究自然科學。造成了中國的工業製造。長期得不到科學界的理論指導。工匠們能夠獲得知識分子一星半點的高級理論指導,往往也會欣喜若狂。

天津軍械廠就是因爲許多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的缺乏,造成了生產力發展的瓶頸。肖圖白也不得不親自擔任,理論指導實踐,引導生產力發展。

“鏜鑽的刀具問題。第一墮子鋼不夠硬,第二刀具設計的不合理。”經過一番考慮,肖圖白決定先對刀具進行改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與此同時也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獲得改進的工具。

鳥銃的槍管內部加工速度慢,除了由於工匠體力不濟之外。更是因爲鏜鑽上所用的刀具不夠堅硬。而刀具的硬度直接影響了鏜鑽機牀加工的質量和效率問題。

這年代的刀具用的是鋼。硬度自是由含碳量決定。這裡面肖圖白不得不給工匠們上課,普及一些鋼鐵的知識。

“衆所周知,鋼鐵中一般分爲生鐵、熟鐵、鋼。一般來說含碳量在0.02%以下,又叫鍛鐵、純鐵,熟鐵質地很軟,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絲,強度和硬度均較低,容易鍛造和焊接。”

“含碳量在0.02%至2.04%之間的叫做鋼。鋼又分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含碳量碳低與0.25%的是低碳鋼。大於0.25%低於0.6%是中碳鋼,高於0.6%的是高碳鋼。”

“而碳含量高於2.04%的一般被稱爲生鐵。生鐵堅硬、耐磨、鑄造性好,但生鐵脆,不能鍛壓。”

“生鐵經過高溫煅燒,可以降低含碳量,變成鋼。”

“熟鐵也能淬火、加碳也能夠變成鋼。”

“一般來說,熟鐵、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生鐵,皆是由含碳量不同,而決定了其性質不同。含碳量越低,越軟越容易鍛造。含碳量越高,則越硬越不容易鍛造。”

“一般來說,高碳鋼就是我們需要的工具鋼。高碳鋼的強度、硬度,皆遠遠超過墮子鋼。因爲,這墮子鋼是低碳鋼,也僅僅比熟鐵稍微硬一些........”

經過肖圖白的講解後,衆多工匠紛紛覺得恍然大悟,感覺眼前似乎展現出全新的一片天地。

當然,衆人也驚喜的發現,解決刀具的硬度也有了明確的方向。

“國師大人的意思是,如果能做出高碳鋼,就能讓刀具變的堅硬?”

“對!一般來說,高碳鋼纔是工具鋼,用於機牀相關的刀具。”

“什麼是機牀?”

一連串的解釋,令衆多工匠覺得,魯班、墨子在世,也未必能比得上國師爺博學多智。

由於肖圖白的啓發,工匠們意識到。“墮子鋼”是灌鋼,既是以生鐵、熟鐵混合加熱,製作出來的低碳鋼。

古代一些優秀的工匠,甚至不屑的說“灌鋼是僞鋼,百鍊鋼才的真鋼”。百鍊鋼的質量,不同的鐵匠經驗心得不同,質量也不同。

總而言之,古代的鋼鐵冶煉知識,雖然積累了一堆的實踐經驗,但是理論體系比較混亂。肖圖白直接提出,鋼鐵是按照含碳量多少進行分類,明確的確立了科學的標準。也爲鋼鐵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指明瞭一條明路。

按照肖圖白的提示,工匠們很快醒悟了——很快便將墮子鋼的銼刀、鑽頭,表面塗上碳,通過淬火加工成爲高碳鋼。

高碳鋼比之低碳鋼自是如同神兵利器一般,加工熟鐵槍管簡直是削鐵如泥了。肖圖白在這些工匠們心目中的形象,再次昇華成爲權威的活神仙。

而弄出高碳鋼,僅僅是改進刀具的第一步,還可以通過改進刀具的幾何形狀,來增加性能。明朝用的刀具,皆是普通的扁形的刀具,切、削、鏜、鑽的性能還是不夠的,肖圖白改進刀具——發明了經典的“麻花鑽”!

在後世,麻花鑽是各類手工、電動鑽孔工具,以及鑽牀、銑牀、車牀上最常用的鑽孔和旋轉切削的工具。

當然了,肖圖白記得中國普通的機械工人倪志福在1953年發明的三尖七刃麻花鑽頭,也就是震動全世界的倪志福鑽頭——這是超級麻花鑽,比普通的麻花鑽效率要高的多,成爲了刀具世界中的傳奇。

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爲了爭取世界各國在政治上的認同,免費向全世界公佈這種鑽頭的技術,雖然迎來全世界的褒獎,但是卻失去了太多的利益。

遺憾的是,肖圖白雖然知道倪志福鑽頭大名鼎鼎,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製造這種鑽頭。所以,暫時弄出最普通的麻花鑽。當然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麻花鑽,也比明朝時期的簡陋刀具要科學先進的多。

按照肖圖白繪製的麻花鑽圖紙,並且指點麻花鑽磨製口訣“刃口擺平輪面靠,鑽軸斜放出鋒角。由刃向背磨後面,上下襬動尾別翹。”

這句口訣出來後,效果就不同了。肖圖白髮現,衆多的工匠目光中露出了狂熱,拼命的記錄肖圖白的口訣,並且爭相提問。

事實上,古代的工匠們,大多數的關鍵技術,都需要留一手,專門傳給自己少數的關門弟子。而像肖圖白這麼無私的傳授這麼多高級的先進技術,恐怕只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墨子等等早期的技術大牛。

在儒家思想未大一統之前,諸子百家爭鳴,爭相改進和傳播自己的技術和思想,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和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實乃中國最快的時期。儒家學說一統天下之後壞事了——儒家子弟直接貨物帝王家,專門鑽營如何在官場上往上爬。在思想爭鳴領域,逐漸變得死水一潭。(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82章 暗流(三)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33章 菸草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5章 虜退(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39章 問策(一)第72章 豐收(三)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4章 陰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40章 問策(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章 計劃第137章 探病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4章 黨報(一)第8章 欲練兵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4章 赤字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31章 土化肥第191章 鎮壓第136章 送別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91章 鎮壓第263章 返航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03章 總督(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60章 棱堡(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77章 創刊(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3章 返航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37章 探病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98章 情報
第182章 暗流(三)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33章 菸草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5章 虜退(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39章 問策(一)第72章 豐收(三)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4章 陰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40章 問策(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章 計劃第137章 探病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4章 黨報(一)第8章 欲練兵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4章 赤字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31章 土化肥第191章 鎮壓第136章 送別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91章 鎮壓第263章 返航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03章 總督(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60章 棱堡(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77章 創刊(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3章 返航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37章 探病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98章 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