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

國師府,天津特區的權利中心。天津特區遊離餘大明官場體制之外,但是卻擁有超然力量。

人們知道,肖圖白大人經常在國師府中接見軍人、商人、學生、媒體記者、醫生、工人等等各方面的人士。聽取各方面人士的呼聲,肖圖白會經過慎重的思考,從而制定出一條條新的政策,而這些政策被制定,將會影響到整個天津特區。而天津特區的影響力,已經居於北直隸之冠。天津被影響,北直隸就會被影響。甚至,這股影響力會被傳導向北方各地,甚至朝鮮、日本、南洋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爲政者,尤其是強權的執政者,個人喜歡影響着其所治理下社會的發展方向。強權、獨裁,優勢在於英明的獨裁者,可以將社會的效率提升到極點,在正確的發展路線上,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偉力!但是,強權和獨裁政府,犯起錯誤來,危險性也是成倍的增長。

肖圖白特區政府,就的一個典型的獨裁強權政府!很多事項,僅需肖圖白拍板決定,即可動員整個特區。甚至,連對外出兵這種大事,也能夠先斬後奏,事後向朝廷彙報。

當然,天津特區每一次對外出兵,藉口皆是“奉了皇上密旨”,而崇禎皇帝也最快速度宣佈“朕對這件事負責”。文人內閣,已經對於皇帝不斷饒過內閣,向特區“下密旨”深惡痛絕。但是,皇帝強硬的表示。自己有下密旨的權限,而特區願意奉這份沒有內閣批准的不正規聖旨。大臣們也只能不斷用嘴炮表示自己的憤怒。

當然,鑑於大明王朝,有幾個皇帝天順、正德、天啓三個皇帝,都是年紀輕輕、身體健康,就因爲落水啊之類的小問題,不明不白的死掉了。而死後,都是沒有留下子嗣!一次兩次,是意外。連續三次的意外,不免令人覺得不寒而慄。

史書上沒有證據說文臣弄死了皇帝,但是那幾個死掉的皇帝,都做了一些傷害地主官紳利益的改革,文官們有謀殺皇帝的利益動機,也有策劃這種陰謀的能力。

所以,崇禎對於文臣的能量。也是非常忌憚。

肖圖白同樣忌憚那羣道貌岸然的文臣,所以遠離他們,只在自己的能控制的地盤出入。雖然,這樣一來,肖圖白自己將自己困在天津這麼一個小小地盤上,但是爲了安全起見。還是值得的。

此時,肖圖白正在捧着一本書,名叫做《天工開物》。這部書是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根據考察大明諸多的手工作坊和農田中是採用的先進生產技術,所創作的一部17世紀百科全說式的科普書籍。

《天工開物》中收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領域的先進生產技術。可以說,按照《天工開物》裡面的項目。已經達到手工業時代的巔峰。如果將這些項目集中上馬,甚至已經達到工業革命前夜的標準。

《天工開物》雖在大明崇禎十年年出版。但是並未受到重視。歷史上這部技術百科全書,在清初被英國商人購入歐洲,對促進英國生產力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甚至,工業革命爆發後,這部書依然具備重大的參考價值。

後世,《天工開物》的原本,在中國已經絕版了。中國人重新獲得《天工開物》內容,還是靠在大英帝國的博物館中,以照相機將書本內容拍攝下來,才重新引進國內。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在後世被譽爲明末大科學家,備受推崇。但是,宋應星在世的時候,僅是大明微不足道的底層小官員,幾十年的心血都放在了其熱愛的科研研究上,從而在官場上是非常失敗的。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上更是哀嘆:“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意思是,我非常窮啊,想要做實驗驗證一些科學道理,卻沒有錢去實現。所以,希望能出版這本書,賺一點錢去做科學研究。也希望一些同是科學愛好者,讀了這本1 3&#;網裡面的一些技術能不能實現。

不過,《天工開物》是一本撲街書,宋應星在朋友涂紹煃的資助下獲得出版。但是,發行量僅僅數千本,並不可能依靠圖書出版的稿費,提供其科研的資金。

而宋應星在整個明末,雖然官職卑微,但是一直沒有放棄科學,並且主張“天工人其代之”和“開物成務”。

“天工人其代之”,主張發明先進的機器,增加勞動生產效率,達到富國強民的目的。

“開物成務”的主張,則是希望一些大明的科學研究者,不要僅僅滿足於個人的好奇心,而是要研究和與生產結合起來,讓科技研究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事實上,宋應星的主張,與肖圖白是不謀而合的。肖圖白的優勢,僅僅是在於穿越,眼光比宋應星更長遠。但是,在實際主持17世紀的科研、生產項目上,肖圖白未必能有宋應星內行。

而在肖圖白眼裡,一個宋應星比之大明南京朝廷的內閣諸公,加起來還有用的多。

其實,明末的滿朝諸公,多是嘴炮一堆,寫的文章錦繡。但是一個個主張的策略,既不能改變大明王朝滅亡的宿命,又不能讓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成爲強國。國家由這羣文科廢柴治理,還不如換宋應星這種理科大牛人掌權。

後世的中國,捱了無數次打,才領悟到軍閥不能強國、文人也不能強國,工程師治國能讓國家實現富強。

於是,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的領導人。都有一定理工科的背景。

理工科的領導人治國,治理結果是很明顯的。皆是通過發展生產力來解決問題。

理工科治國:國家的信仰是gdp,百姓的信仰是人民幣!

這種信仰,沒有不好!比之任何主義,更加符合唯物主義!金錢、生產力,既是唯物主義!

只要gdp發展的好,政府財政就不會太差。政府財政不差,對於處理災荒,流民等等問題。就可以用經濟手段去解決,而不會將之變成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因爲,大多數農民並沒有“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想法,僅僅是爲了生存,僅僅是爲了吃飯。連吃飯問題也不能解決,誰給一口飯、一條生路。他們自然會跟從誰,哪怕讓他們造反,也在所不惜。

比如,宋朝別看歷史上叫嚷窮、虧空,但是宋朝總財政收入是其他朝代的幾倍,並且大手大腳用錢解決社會問題。纔會一天到晚叫嚷窮。宋朝的窮,是每年收入上1.6億貫錢,結果花出去1.7億貫,形成了赤字。和明朝每年3000萬兩財政收入,覺得苦逼非常。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宋朝很少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因爲哪裡出現了災情。政府就出錢,將災民僱傭爲軍人養起來。雖然這些軍人基本沒有戰鬥力,但是被政府僱傭了,自然也就不會當流寇了,反而幫助政府鎮壓起義。所以,南北兩宋,農民起義確實有,但是規模都不大。因爲,災民中的青壯年,被政府花錢僱傭收買了,想要造反的野心家找不到大量的失業青年響應,自是不能將農民起義事業做大做強。

而明朝的財政制度一塌糊塗,不但不可能採取宋朝那種用錢收買災民的策略,更連給已經有的200萬軍隊發軍餉也不能夠。於是,明朝後期,士兵鬧餉暴動,也是司空見慣。

想要做到用經濟問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先決條件是有錢!必須必宋朝還有錢才行!

而要有錢,則需要發展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後世被十多億人熟知!而發展科技,自然需要重用科技人才。

明末科技人才,宋應星應該居首!僅憑《天工開物》,宋應星也當得起崇禎年間科技第一人!況且,《天工開物》僅是宋應星著作中,很小一部分,他對於科技的認,並不僅是一部《天工開物》可以涵蓋!

而通過閱讀《天工開物》,肖圖白便已驚歎於宋應星的對於17世紀科學知識的淵博和紮實,以及宋應星畢生對於科學研究是執着。

雖然宋應星直接掌握的科學知識,甚至不如後世熟讀《十萬個爲什麼》的普通人。但是,關鍵是宋應星知道,掌握已知、探索未知,並且將科學應用於生產,通過改變生產力的方式,影響這個世界。這種改變,比政治、軍事的改變更徹底,因爲人類帝王將相的歷史是很卑微的,真正的唯物主義大歷史,是人類發現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產力的這一個過程。生產力的積累進步,這纔是深遠的改變文明進程。誰做宰相,誰當皇帝,書發表了一篇優美的散文,真的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肖圖白並不厭惡文科生,但是厭惡文科生治國!

文科生無用論,或者是偏激了一些。但是,文科生不能成爲統治者,至少文科生不能成爲政權唯一的統計階層。

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採取悲哀的文科生治國。文科生對於精確的數學不感興趣,對於詳細的軍事情報不感興趣,凡事只講究個大概、也許。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墨子等人的學科嚴禁細緻。

而一些儒家先賢,描述的的開十二石弓,已經令人吐槽無力了。甚至,儒家的一些學者,爲了闡述自己的道理,經常喜歡“瞎編”、“捏造”歷史。儒家學生,從根子裡面的先賢就不講究真實性,危言聳聽、誇大其詞。還有,明朝的文科生描述12磅紅衣大炮“一炮糜爛數十里”,實際是描述這一炮的碎片打中了努爾哈赤,韃子因此撤退的描寫。但是嚴謹的軍事統計,應該是這一炮射程、命中、殺傷了多少人之類的詳細戰果統計,而不是這中誇張其詞,讓不知情的人吐槽,這是描寫核武器呢?

後世的清末明初,也效仿西方興建了一些大學,但是早期的大學裡面弄出了一堆的法律、政治、文學、歷史、考古之類的學科,培養了一大堆的文科大師。但是,這些文科大師,對於國家民族真的沒有多少用處,既不可富國強兵,也不能改善民生。

中國的國力,一直到“沒有文科大師”,骨子才逐漸硬朗起來,沒有文科大師,遍地都是廉價工科生、工程師,那纔是國力蒸騰磅礴的真正寫照。

任何一個年代,想要發展生產力,理工大牛人是根本!

宋應星是明末最偉大的本土理工大牛,肖圖白自是不願意埋沒了這樣的國寶級人才!

——————

ps:悲催求訂閱,均訂只有2啊,真有喜感。

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03章 總督(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17章 震動(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36章 送別第233章 菸草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91章 鎮壓第137章 探病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40章 問策(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19章 震動(三)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04章 總督(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78章 創刊(二)第178章 風俗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79章 遊街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3章 新軍醫院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91章 鎮壓第175章 買辦(一)第103章 總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98章 情報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01章 香水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82章 暗流(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49章 皇家布第8章 欲練兵第120章 震動(四)第241章 問策(三)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41章 問策(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1章 豐收(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91章 鎮壓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04章 總督(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6章 拜年第201章 香水第31章 土化肥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
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03章 總督(一)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17章 震動(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36章 送別第233章 菸草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91章 鎮壓第137章 探病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40章 問策(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19章 震動(三)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04章 總督(二)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78章 創刊(二)第178章 風俗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79章 遊街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3章 新軍醫院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91章 鎮壓第175章 買辦(一)第103章 總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98章 情報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01章 香水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82章 暗流(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49章 皇家布第8章 欲練兵第120章 震動(四)第241章 問策(三)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41章 問策(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1章 豐收(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91章 鎮壓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04章 總督(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6章 拜年第201章 香水第31章 土化肥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