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四艘新艦

資本的追逐利益的,爲了盈利甚至能出售絞死自己的繩索。更何況,僅是以百分之兩百的利潤出售帆船呢。

最終,何塞一共賣出了4艘帆船,最貴的自然是850噸排水量的旗艦,售價75萬兩。其次是680噸級武裝商船,售價60萬兩。剩下兩艘作爲添頭的武裝商船,則不值幾個錢。

帆船交易,總成交金額達到147萬兩銀子。

對肖圖白而言,也是非常划算的買賣。事實上,這幾艘帆船加上武器系統,比之大明本土造船更要便宜。後世的李鴻章說的什麼“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之類的言論,肖圖白內心裡面鄙視。但是,肖圖白通過購買了解到,“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本質上說的是,造價遠遠比購買的貴幾倍。臨時去租,則不用保養,比之買來需要保養更便宜。

當然,這種買辦思想,僅是一時間權宜之計!真正想要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還是必須要會造,會研發!讓自己造的比海外進口的便宜、划算,讓別國有的戰略武器,本國也同樣擁有,這纔是大國的立國之本。

就拿四艘武裝帆船中,噸位最小的120噸級帆船,載運量不下於1000料寶船,是最快航速能夠達到8節以上,比寶船航速要快一籌,而且這艘船經過了從歐洲航行到亞洲幾萬裡海途的考驗,足以證明其適航性。而120噸級帆船,帶着武器系統才售10萬兩銀子,比之1000料寶船包括武器系統在內竟然需要25萬兩銀子天價。

更別提,850噸的帆船值得3艘寶船的價格,但是火力也對得起售價。其中,這艘大船上裝備了37磅艦炮能夠打出6裡遠,甚至能夠將城牆、城門輕易砸穿。光是這一艘帆船的火力,其實比之肖圖白之前的4艘寶船加起來還要強大。

幾個月前用100多萬兩武裝起來的四艘寶船,在這新購買的幾艘歐洲戰船面前,估計要撲街到渣。其中緣由。自然是大明與歐洲的“科技樹”攀的不一樣。以至於,大明造價便宜的紙、布、絲綢、瓷器之類的商品,造價非常低廉。而歐洲的船、火炮、玻璃具備價格和技術優勢。

相對而言,肖圖白更願意大明的技術優勢的武器方面。棉布、絲綢、紙張能賺在多的利潤,也不及先進的火炮、火銃能幫助文明對抗野蠻!

大明的悲哀。在於整體經濟優勢。不能有效轉化爲軍事方面的潛力。而歐洲近代史上列國之間打的仗,比之中國打的仗更多,歐洲自己人打仗,歐洲與阿拉伯人打仗。歐洲在非洲、美洲、亞洲等地殖民戰爭。正是因爲打仗多了,使得歐洲偌大面積,此時人口只剩下3000多萬人。同樣,戰爭多了,也使得歐洲人和中國古代春秋戰國一般。經濟爲戰爭服務。造船、槍炮可用於戰爭和殖民,而玻璃也能夠製造出望遠鏡,其他在機械、採礦方面的研究,則增加武器製造效率。從歐洲的槍炮廉價便宜,並且比大明更先進,就可知道其戰爭潛力值強悍。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曾經類似此時歐洲。春秋戰爭時代,百家爭鳴、諸侯爭霸,幾百年之間的大戰。一切的政治、經濟、技術發展,都爲戰爭服務。在春秋戰國時代,也是科技爆發式發展階段。可惜,春秋戰國以後,中國大一統之後。更傾向於以政治手段統治,此後中國的科技進步,便逐漸趨向緩慢。

那艘850噸排水量的帆船,名叫做“何塞號”。肖圖白也懶得改名了。因爲,何塞作爲天津特區的“老朋友”。今後需要與之長期合作。一艘以何塞命名的帆船加入天津水師,並且準備作爲水師的旗艦,可以代表雙方的友誼。

另外一艘680噸級帆船,被命名爲“鄭和號”,用以紀念當年的大明航海先驅三寶太監鄭和。

一艘170噸級帆船,命名爲“天津號”。而120噸級帆船,則被命名爲“耽羅島號”。

而在鄭芝豹收復皇城島,勝利返航後,對於這四艘二手歐洲帆船,顯得愛不擇手,道:“大人,您簡直太體貼入微了!皇城島剛剛收復,就給俺們添置如此犀利新艦!若是攻克旅順,收復遼東半島,那咱們不求別的,但求改名爲‘皇家海軍’!天津海防水師,聽着就土鱉,還是皇家海軍放出去,就足以震懾敵膽!”

“不要太心急!強大的海軍,並不一日建成!我軍雖然在渤海取得一些優勢,但是也僅欺負尚可喜的水師。而我海軍真正的力量還是很弱小的,別說與歐洲一些航海大國的正規海軍相比,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真實的力量,也比我們強大!”肖圖白強調說道,“與其現在在名稱上做文章,還不如踏實的做好海軍發展的基礎工作!”

後世歐洲很多的國家,爭相將海軍命名爲皇家海軍。當然了,絕大多數的皇家新軍們皆是名不副實,因爲那些國家多僅是王國,而非帝國。而最深入人心的“皇家海軍”,應是屬於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的海軍改名爲皇家海軍,是在17世紀末,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在陷入了波斯人入侵和內亂之中,英國乘機滅了莫臥兒帝國,吞併了印度。繼承莫臥兒帝國的皇冠,英國的國王開始名正言順是稱帝,於是英國才正式成爲了“大英帝國”,效忠於王室的海軍也升級爲皇家海軍。

肖圖白對於皇家海軍的稱謂,也是比較欣賞。而大明帝國可是真正擁有帝統的國家,僅在沿海省份設立水師,一股土鱉氣息撲面而來。若改名“皇家海軍”,也能夠名正言順。

不過,肖圖白也認爲,大明帝國從水師到海軍,還是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以現在的海軍實力,掛上“皇家海軍”的牌子,在海外闖蕩。估計,別國的商人、海盜和殖民者,都笑掉大牙,看輕了大明帝國的實力。

而此時,肖圖白手下擁有的海上力量,依然自稱“天津海防水師”,僅代表地方水師的實力,而不是代表大明帝國海上的實力,也是謙遜保守的策略。

等到將來天津海防水師,真正擁有了鉅艦大炮編隊,並且造船造炮能力,那時候將名稱更換爲“大明皇家海軍”才能夠震懾四方。

鄭芝豹子不由默然點頭,道:“屬下太過心急了!”

以荷蘭東印度公司舉例,鄭芝豹自然是知道,天津水師力量的不足。

幾年前,鄭芝龍的福建水師與荷蘭人發生的那次“第一次明荷海上戰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僅出動10多艘戰艦。鄭家卻是傾巢而出,上萬名水手,五百多艘大小船隻,靠着人海戰術,纔將荷蘭人驅出廈門、金門、澎湖列島。不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趕出了廈門後,不久後又有從東印度羣島調集了幾艘戰艦,並佔領了臺灣。鄭家卻因爲元氣大傷,不願意與荷蘭人再燃戰火。

第一次明荷戰爭失敗後,東印度公司的實力並未受到大損,現在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計擁有40多艘戰船,商船數量達到1000多艘以上。

而天津水師能夠抗衡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的船隻,僅有“何塞號”、“鄭和號”。四十比二的實力對比,誰強誰弱一目瞭然。更何況,荷蘭人還有1000多艘商船,哪怕平均一艘商船僅僅裝載兩三門火炮,也是三千火炮。

天津海防水師的火炮加起來,只有300多門——差距太明顯了!

想到此,鄭芝豹咬牙道:“大人,莽二發誓,有朝一日必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不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天津水師誓不更名‘皇家海軍’!”

肖圖白點頭道:“很好,這個假想敵,非常有意義!更名皇家海軍,我也給出一個時間表,驅逐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島上的勢力,收復臺灣島後,我軍便正式更名皇家海軍。並且,將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爲中期敵人!”

鄭芝豹忽的好奇道:“既有中期敵人,那麼近期敵人,長遠敵人將會是那些?”

肖圖白道:“近期的敵人,是滿清韃子的海上力量。等到收復遼東半島,斷絕韃子發展海軍的可能後。我水師除了繼續幫助陸軍對韃子威懾和進攻之外,目標將會轉移到收復臺灣。收復了臺灣後,標誌着我軍能夠有能力向海外拓展。目標便更新爲海外殖民,與歐洲列國爭奪殖民地,拓寬我民族生存空間。如果,天津水師將來有機會更名爲皇家海軍,這意味着莽二,你將會被青史留名,成爲霍去病、班固一般的民族英雄!”

鄭芝豹拳頭握緊,心情澎湃道;“若能史上留名,不枉此生!”

事實上,歷史留名的人物能有幾人?

哪怕是歷朝的狀元郎,也沒有幾個能被寫上史冊。

而武將能被寫上史冊的,也只有建立不世之功才行!

而歷史上,被史書評爲民族英雄的是鄭芝豹子的侄子鄭成功。若鄭芝豹收復了臺灣,顯然是搶了他侄子歷史上應該有的功績。

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77章 創刊(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75章 糧商(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6章 聖旨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78章 創刊(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46章 長崎(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7章 建黨(二)第246章 長崎(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72章 豐收(三)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63章 返航第104章 總督(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62章 貨幣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6章 建黨(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35章 佈局(二)第265章 重農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6章 送別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98章 情報第142章 勝了(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章 拜年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70章 豐收(一)第57章 建黨(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61章 自由民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17章 震動(一)第48章 銀荒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82章 暗流(三)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0章 暗流(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46章 長崎(二)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
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34章 佈局(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77章 創刊(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75章 糧商(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6章 聖旨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78章 創刊(二)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46章 長崎(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57章 建黨(二)第246章 長崎(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72章 豐收(三)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63章 返航第104章 總督(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62章 貨幣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6章 建黨(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35章 佈局(二)第265章 重農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6章 送別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98章 情報第142章 勝了(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章 拜年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70章 豐收(一)第57章 建黨(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61章 自由民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17章 震動(一)第48章 銀荒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182章 暗流(三)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0章 暗流(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46章 長崎(二)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