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軍營、搬家、書

bookmark

歡迎大家來到官術網:

十二月,寒風刺骨。

在五十名士兵的保護下。

一輛馬車,從官道上緩緩的行駛。

那些士兵行軍中表現出來的嚴肅的軍容,便令人感覺一股不可戰勝的氣勢。這種正規軍的氣勢,曾經在戚繼光的軍隊中看到過。而此後,大明軍隊便很難找到類似水平的部隊了。

而肖圖白用戚繼光的練兵思想,以及現代的軍訓練兵方法結合,逐漸鍛煉出一隻擁有職業軍人氣勢的部隊。這隻部隊,數量上雖然不多,但是人人都擁有着巨大的潛力。

一旦這隻軍隊在戰場上走向成熟,那麼這個時代將沒有那一隻軍隊能夠與之媲美!

“大人,到天津衛了!”一名親兵在馬車旁,恭敬的說道。

“車隊加速,一個時辰內,趕回軍營!”肖圖白淡然說道。

“是,大人!”親兵恭敬的說道。

從車窗上掀起的簾子,車內的兩名女眷,都是絕色佳人,令人光是看一眼,就覺得面紅耳赤。但是,親兵的每一名士兵,都僅僅是低頭,而且朝內窺探。

不是因爲害怕,而是因爲士兵覺得看一眼,便覺得是不尊重肖大人,而由衷的感覺到羞愧。

簡單說,肖圖白在士兵心目中,初步確立了威信!

這點威信,建立在言出必行、高待遇、按時足額發軍餉等等基礎上,此外不斷用洗腦教育的方式,加強士兵對自己的感恩!

只要肖圖白今後不會嚴重傷害士兵的感情,那麼士兵心中對他的擁戴便不會發生改變。

大約是半個時辰後,車隊回到了葛沽,肖圖白將柳馨予、趙柔娘兩人帶到軍營中的宅子中。

“哇,好大的宅子!”趙柔娘顯得很激動,轉眼又擔心起來了,“可是宅子中,似乎沒有僕人,收拾起來,可會很麻煩!”

“笨蛋,肖大人這麼大的官,怎麼可能沒有僕人,只是暫時沒有請而已!”柳馨予敲打她的小腦袋道。

“說好,不準打我的!”趙柔娘有點委屈。

兩女的嬉鬧,肖圖白也並未喝止,而是帶着她們參觀這座宅子的每一個角落。使她們儘快適應環境。

這個宅院曾是幾十年前抗倭援朝之戰中,負責在天津防禦的將領宋應昌的住處。隨着天津防倭結束後,宋應昌當年的住宅也告廢棄。

於是,肖圖白令人簡單修繕之後,便住了進去。

原本,宅子中也沒有什麼擺設,只有簡單的櫃子、桌子、鍋竈、牀鋪等等。柳馨予、趙柔孃的到來,帶來了大量京城中購買的圖書。當然了,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她們愛看的話本小說。

明朝是一個出版業空前發達的朝代。除了四書五經、宗教經典、醫書、農書之類的書籍之外,更多的是小說類的出版。比如《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之一類的書籍,就是民間的出版商所出版的。

小說類的出版,是此時明朝出版商主要的利潤來源。至於許多學術類書籍,或者是科舉的參考書,其實並不是太賺錢。但是,書商需要以此吸引高端消費者,所以也會出版一些。

明朝時期雖然沒有立法保護出版物的版權,但是出版業默認的行規——不許盜版其他出版社買下版權的出版物。如果不是版權能夠得到保護,作家能夠從中獲利,並能夠以此謀生,明朝也不會出現話本小說出版的大繁榮。

當然了,帶來天津裝點門戶的圖書,除了有兩女愛看的話本小說之外。肖圖白更是令人蒐羅了大量的技術書籍。

其中就有,徐光啓的《崇禎曆書》,這部書雖然是天文曆法方面的著作。不過,徐光啓爲了更好的編寫曆書,利用大明朝廷的力量,將大量的數學家、天家、物理學家招募到麾下。

與其說是重新寫新曆,還不如說是,徐光啓將他許多科學研究方面是私貨拼命往裡塞,這部曆書中,系統的介紹平面、球面三角學、幾何學等數學知識,衆多天文儀器使用,中西度量單位換算表。

總爲言之,天文曆法的內容肖圖白並不感興趣,唯一感興趣的是數學、幾何等等方面的內容。有這些內容作爲參考書,將來肖圖白編寫數學、幾何學教材,也減輕了不少壓力。

當然了,還有徐光啓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這部書翻譯的真坎坷,隨着利瑪竇和徐光啓先後去世之後,明末時期這本書的翻譯工作也就停止了。而整個清朝200多年,也沒有人繼續翻譯,直到清朝末年時候,纔有人接觸西方科學後,想到把《幾何原本》未翻譯完的後半截給翻譯出來。

肖圖白看着《幾何原本》的殘本,心中想道,有機會一定請精通拉丁語和數學的高人,將這部數學鉅著的後半段給翻譯完本。

除了《崇禎曆書》、《幾何原本》之外,肖圖白收集的自然科學書籍,還有包括宋應星的《論氣·氣聲》、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等等鉅著。

還有明末的光學儀器專家孫雲球編寫的的《鏡史》裡面有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各種玻璃鏡的製作原理、方法,現實出在光學研究光面,明朝更是已經不遜色任何國家。

而明朝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這份地圖,集合是中國人和西方人對於世界面貌人士的總和。基本上,比歐洲列國製作出來的世界地圖,更爲接近後世的世界地圖。

當然了,還有在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天工開物》,以及代表世界最高農業水平的《農政全書》。

這些明朝的科技書籍,紛紛給予了肖圖白極大的啓發,也令肖圖白由衷的感嘆!

明朝的科技水平,領先此時的西方一大截的!

直到瓦特改進蒸汽機,牛頓提出力學三大定律。這兩個超級逆天的神器出現後,西方國家的生產力和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度,才超過了中國。不過,西方文明超越中國是發生在清朝,而不是明朝。總體而言,都是萬惡的韃子惹的禍.......

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6章 拜年第118章 震動(二)第60章 棱堡(二)第80章 虜變(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70章 豐收(一)第49章 皇家布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34章 佈局(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56章 建黨(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7章 創刊(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3章 計劃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41章 問策(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24章 班師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74章 赤字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57章 建黨(二)第219章 整風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41章 問策(三)第175章 買辦(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24章 班師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60章 棱堡(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65章 重農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98章 情報
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6章 拜年第118章 震動(二)第60章 棱堡(二)第80章 虜變(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70章 豐收(一)第49章 皇家布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34章 佈局(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56章 建黨(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7章 創刊(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3章 計劃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41章 問策(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24章 班師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74章 赤字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57章 建黨(二)第219章 整風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41章 問策(三)第175章 買辦(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24章 班師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60章 棱堡(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65章 重農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98章 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