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虜退(二)

bookmark

八月十九日,清兵從昌平撤出,將掠奪的物資人口搬運到密雲、平谷兩地,除此之外,阿濟格又派兵摧毀沿途遇到的明邊軍城堡。

長城綿延萬里,附近的屯兵的堡壘數以萬處,大多數的堡壘不過是屯兵數十人、數百人屯兵,主要負責點燃烽火,進行預警。但是面對大軍掃蕩,這些堡壘、哨所本身卻是相當脆弱。

八月份,清兵撤退之前,瘋狂拔掉了百餘座邊軍堡壘,屠戮軍戶2萬多人。加上韃子屠戮百萬百姓,擄掠的十多萬人口。

整個北直隸,絕大多數人,皆與韃子有血海深仇......

對於韃子們來說,這一次的擄掠,也是比皇太極親自率領兵馬入塞的前兩次擄掠,收穫更爲豐厚。

阿濟格洋洋得意道:“總體而言,我軍擄得人口十七萬,財物不計其數。更殲滅明軍近五萬人。戮明人百萬,北直隸五百萬人流離失所。恐怕明廷未來兩三年,會忙於整頓潰爛的北直隸,卻顧不上遼西、朝鮮的局勢了!”

“等到我大清徹底征服朝鮮,滿蒙的兵力,朝鮮的財力。明廷遲早被我大清所取代!”阿巴泰此時心情較爲開心。

原本,入塞之初阿巴泰損失了兩個牛錄的兵力,令他非常不爽。但是隨後的擄掠,讓阿巴泰獲得了一萬人口,價值兩百萬兩的錢財物資。

有了這筆財力,只要皇太極不裁掉他的牛錄編制。阿巴泰靠着財力,多招募一些牧民入旗,即可恢復實力。

揚古利卻有點像驚弓之鳥一般,道:“還是小心爲上,撤到塞外,纔算是安全。”

阿巴泰冷笑道:“我軍連下十五城,拔掉邊塞城堡兩百多座。殲滅明軍五六萬人,明人還敢前來送死不成?”

揚古利道:“至少明軍的皇家新軍驍勇善戰,不遜色我八旗最精銳的部隊!”

阿巴泰譏諷說道:“你敗在那隻軍隊手中。自然要誇大敵軍的戰鬥力,用以掩飾你的無能。”

“你......”揚古利怒目而視。

揚古利隨着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征戰了二十多年,可謂是清廷中有數的名將。何嘗會被人辱爲無能之輩。而原本揚古利所帥正黃旗六個牛錄,無論是部落中的人口、財力,還是部衆的戰鬥力都是超過阿巴泰的正藍旗,阿巴泰這個窩囊廢,何嘗敢如此辱他?

但是,經寶坻縣的大敗之後,揚古利只帶回了800多本部兵馬,並且弟弟譚泰也被敵軍活捉,使得揚古利威望大跌。

早年的阿巴泰,身爲努爾哈赤的第七子。也常常是努爾哈赤的先鋒大將,氣度不會是如此小氣。但是,皇太極登基後壓制諸位兄長,阿巴泰則是常年受到皇太極的壓制,心態早就非常扭曲。見到了揚古利的損失慘重,卻是忍不住幸災樂禍。

正黃旗部衆見到主子揚古利受辱,紛紛拔刀,向着阿巴泰怒目而視。而阿巴泰的正藍旗也是不甘示弱,與正黃旗對峙。

阿濟格冷眼一掃,道:“住手!我軍還在明軍腹地。怎麼能自己窩裡鬥!要打,回盛京再打!”

“哼!”揚古利、阿巴泰悶哼一聲,停止了內鬥。

畢竟,阿濟格是鑲白旗的旗主,擁有一旗的兵力。比之阿巴泰、揚古利這種貝勒,身份自然是高出一大截。

再加上,此次戰役,皇太極可是讓阿濟格全權做主,甚至有權臨陣斬殺不尊軍令的將領。哪怕是阿巴泰、揚古利,阿濟格也有資格先斬後奏。

因此,揚古利、阿巴泰兩人紛紛偃旗息鼓。當然兩人的嫌隙矛盾,卻是被埋下了,隨時可能重新爆發。

衆人蒙古王公、貝勒,看熱鬧了半天,見到兩位貝勒沒有打起來,紛紛感覺沒趣。不過,剩下的時間,清點搶劫的物資,也令蒙古部落一個個也是歡天喜地。

自從皇太極征服蒙古,成爲整個蒙古的大汗之後。明廷開始禁止與蒙古人進行邊境貿易,使得蒙古人的鹽巴、茶葉、布匹、鐵器等等各類物資皆的匱乏。

這一次的搶劫活動,蒙古人分的最多的,卻是這些急需的物資。各大部落,皆是滿載而歸,獲得的各類物資,至少能夠滿足部落數年消費。

“武英郡王,今後要是入關搶劫大明,可要喊上我的部落!”

“這次才率領3000人入塞,實在虧了!要是率領全部落上萬名能夠騎馬射箭的男丁參與,這一次擄虐,足以讓我部富甲塞外!”

“明人不經打,除了皇家新軍、大同鎮之類的兵馬,稍微勇敢一些之外。其他的兵馬,不堪一擊!”

嚐到甜頭的蒙古人,非常期待再次參與這種大規模搶劫活動。

阿濟格等人紛紛感覺得意,駕馭蒙古人,就是要如同獵犬一般,危險的重任交給他們,事後給些肉骨頭,便會感恩戴德。

————————

“報,昌平縣清兵已經撤退!”

“清兵退至密雲、平谷......”

“阿濟格派兵攻打邊塞城堡......”

一連串的軍情彙報到盧象升的軍帳中,而此時,盧象升的軍帳也是總兵官雲集。

盧象升對衆將說道:“清兵在天津損兵折將,現在準備退兵了!本督準備率軍追擊,給予韃子一個深刻的教訓,衆位將軍意下如何?”

祖寬、祖大樂等人帶頭道:“末將願追擊韃子!”

大同總兵王樸道:“王樸願領大同兵馬,去殺韃子!”

接着,山西兩位總兵王忠、猛如虎皆遵令道:“願聽總督調遣!”

保定總兵董用文、宣府總兵楊國柱也道:“老將誓死追敵!”

祖寬、祖大樂是隨着盧象升作戰數年的總兵,而王樸、王忠、猛如虎、董用文、楊國柱等人。隨着盧象升成爲新任宣大總督,皆成爲了盧象升的下屬。因此,自然不敢違背頂頭上司的旨意。

剩下的諸多總兵劉澤清、祖大壽、李重鎮、馬如龍等等勤王的外地客軍,自也是紛紛慷慨激昂,表示要將韃子殺的人仰馬翻。

盧象升滿意道:“好,各位將軍,且去整頓本部兵馬。隨後。便隨本總督一道追敵!”

盧象升是一個徹底的主戰派,用後世的標準,還是一名民族主義的憤青。整天叫嚷的就是“韃子乃大明心腹之患”、“韃子不滅。大明永無寧日”之類的言辭。在他手下聽差,衆位總兵不得不成爲主戰派。

而監軍高起潛,卻是主張對韃子用“撫”。千萬不能激怒韃子,再加上高起潛喜歡奪權,直接干涉指揮。爲了避免監軍高起潛與盧象升之間的矛盾,明廷撤掉了高起潛的總監軍職位,令其返回京師聽命。而讓王承恩擔任監軍,只要負責給勤王部隊搞後勤,而不會干涉具體軍事行動。

高起潛的無能、膽小,這是載入史冊的。歷史上,崇禎九年阿濟格準備退兵時。高起潛便擔任了統和勤王之師的總監。當時,清風明月關守將崔秉德向高起潛請命率兵阻敵。高起潛令人叱喝。韃子自己撤退天大的好事,怎麼能派兵阻其歸路?要是韃子不走了,誰付得起這個責任。

而高起潛不準邊軍守將阻清兵歸路,自己虛張聲勢的號稱要對阿濟格“半渡而擊”。實際上卻是與阿濟格大軍保持數百里的距離,遠遠目送韃子出關。一路上。清兵用車子裝載擄掠的年輕女子,並且將女人的衣服掛在自己身上,“豔服乘騎,奏樂凱歸”。臨走前,更是製作木牌子,上書“各官免送”。用以羞辱大明百官。

而在歷史上,高起潛確定清兵出塞四日,塞外已經看不到清兵的一兵一卒,才鼓起勇氣,率軍至石門關,向皇帝報功。從高起潛的這番醜態,便可以看出其怯懦到了極點。

而此役,盧象升提前一個月前來到北京,並且全權指揮勤王之師,最大的變化是——他是主戰派!

對於邊塞將士的請戰,盧象升一概是鼓勵,而不是阻止。與此同時,盧象升以天雄軍和關寧軍爲主力,加上5萬各鎮勤王之師,七萬精銳兵力進行追擊。

而沿途,邊塞各路的官兵,不斷襲擾韃子,阻其歸路,給盧象升追擊行動爭取時間。

——————————

盧象升大軍有意追敵,皇家新軍自然也不願意缺席。八月十九日,張瑜率皇家新軍第二營1350多人,民兵5000人,在寶坻縣與肖白浪會師。

見到了張瑜,肖白浪顯得愕然道:“張肥貓,你怎麼來了?”

張瑜道:“光許你肖白浪建功立業,我張瑜就不能給我未來的兒子打出一個美好未來?”

肖白浪投降道:“行行行!我的張瑜老大哥,你想怎麼樣都行。不過,我可先說明,韃子並不像你想象中那麼好對付。我率領的第二營,也是先吃過虧,逐漸吸取教訓,戰鬥力才逐漸提升的。而你第二營,只土匪練過,要是遇到韃子,心理準備不足,可能會吃虧!”

張瑜笑道:“正是因爲過去沒有和韃子打過,才必須爭取與韃子進行實戰呀!放心吧,國師爺說,我皇家新軍中,就你肖白浪有殺韃經驗,所以我張肥貓,本次也要降尊紆貴,聽你調遣!”

肖白浪一腳踢向張瑜屁股,道:“還降尊紆貴,廢話少說!趕快讓弟兄們準備利索一點,快點集結、趕路!去的晚了,韃子都跑光咯!”

“哥哥我的第一營,早就準備好了,連吃飯也是邊走邊吃好了,就等你呢!”張瑜笑道。

肖白浪也道:“我第二營也準備完畢!”

“那還等什麼?出發!”張瑜肥胖的手臂揮動馬鞭道。

張瑜帶來了超過300輛馬車,車上裝載了100門虎蹲炮,以及150具百虎齊奔箭。而這些馬車本身,也能夠在野外排成車陣,以車陣抵禦騎兵衝鋒,也是衆人需要通過實戰去檢驗的項目。

而肖白浪軍中,還剩下90門虎蹲炮,7門紅衣大炮可用。雖然,在裝備上寒酸了一點,但是肖白浪的第二營殘存的官兵,皆是與韃子有血戰經驗。經過磨礪之後,他們實際上的戰鬥力,比之張瑜的第一營更強悍。

肖白浪、張瑜合兵一處,共計皇家新軍2000人,民兵8000人。萬人大軍在寶坻縣的父老們歡送下,再次踏上了追擊韃子的征途。

八月二十五日,皇家新軍趕至密雲縣,見到盧象升。

盧象升對皇家新軍這個名震北方的明星部隊大感興趣,道:“本總督,此次不但總領宣大、山西兵馬,更是全權指揮各地勤王部隊。貴部,有何打算?如果是準備京師附近防禦,本總督可以將你等安排至後方,如願與本督一同追敵......”

張瑜道:“我軍願追擊韃子!”

盧象升面色讚賞道:“好!那麼兩位將軍,便一同隨本督追敵!”

有了皇家新軍的加入,盧象升帥勤王精銳,達到了八萬之衆。其中,關寧軍、天雄軍、大同鎮等等精銳,也達到了3萬多人。

而各地前來勤王的,也皆不是弱者!

大明北方各鎮半數的精華,齊聚盧象升帳下。可以說,盧象升率領的,已經是大明王朝最強盛的軍容!

整個軍營中,十多萬匹戰馬。再加上30萬民夫,用扁擔、獨輪車、牛車、騾車等等運輸工具,幫助明軍運輸糧草。

若是放在漢朝,史書上要記載爲四十萬大軍,放在演義小說中至少要誇張成百萬大軍。

但是,大明朝徵調的民夫,是不算在軍隊中的。所以,這般的浩浩蕩蕩的陣容,只算做八萬大軍。

事實上,很多的民夫,皆是與韃子有着天大的仇恨,纔會相應號召,幫助朝廷大軍對韃子進行追擊。而民夫們,不少人也是自備了刀劍、弓箭之類的兵器,可以說是皆是“武裝民夫”。遇到了韃子,民夫們也能擔任一些戰鬥任務。

這一隻同仇敵愾的大明覆仇之軍,向着阿濟格的撤退的方向,浩浩蕩蕩的追擊........

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80章 暗流(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8章 欲練兵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46章 長崎(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34章 陰謀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44章 虜退(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56章 建黨(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49章 皇家布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3章 計劃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41章 問策(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03章 總督(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19章 整風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76章 糧商(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8章 欲練兵第137章 探病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33章 菸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24章 班師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91章 鎮壓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80章 暗流(一)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19章 震動(三)第48章 銀荒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9章 皇家新軍
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80章 暗流(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8章 欲練兵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46章 長崎(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34章 陰謀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144章 虜退(一)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56章 建黨(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49章 皇家布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3章 計劃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41章 問策(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03章 總督(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19章 整風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76章 糧商(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8章 欲練兵第137章 探病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33章 菸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24章 班師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91章 鎮壓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80章 暗流(一)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19章 震動(三)第48章 銀荒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9章 皇家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