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傳教士(一)

中國近代史上的西方傳教士,給人予不好的印象。因爲那一時期,神權匍匐於西方列國殖民利益之下,使得傳教士更多的淪爲西方世俗政權的殖民工具。

而17世紀歐洲神權勢力龐大,傳教利益甚至能夠與殖民利益相提並論。在歐洲17世紀各國宗教改革之前,大多數的歐洲國王,還是需要教廷承認和冊封。後世歐洲人追逐的夢想,是成爲資本家、政客、科學家。

而這時代,成爲傳教士,尤其是到海外傳播福音的傳教士,是非常時髦,也是受的教廷支持和鼓勵的行爲。

有的傳教士是因爲心血來潮,也有的則是因爲虔誠的信仰,還有一些是爲了政治投機。但是不論他們懷着什麼目的。這些明末時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對明朝政府貢獻了其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識。

明末的那批精英傳教士,也是有史以來素質最高的一批。他們不但要掌握《聖經》中的神學知識,更是要學會數學、天文學、物理、化學、農業、醫學等等一堆的雜學。

當然了,歐洲向中國輸送大批擁有科學家素養的傳教士,也僅僅限於明末時期。之後,隨着歐洲的科學逐漸昌明,科學技術人才都成爲了寶貝,捨不得將這些一流的科技人才,卻送去海外當傳教士。

在17世紀的宗教改革之前,這是唯一能夠大量獲得西方傑出科技人才的機會。之後,這種培養精通科技的傳教精英活動,開始終止了。派出的傳教人才,素質上,再也達不到利瑪竇、湯若望等人的高度。

不過,令歐洲教廷吐血的是,明朝時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換取了十萬教徒的成果。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文*字*獄”浩劫之中,被徹底取締。

也就是說,歐洲教廷在中國教區投入的人力物力,到頭來成果還是化爲烏有。

肖圖白本身是唯物主義無神論者,但是他也認同“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旨。肖圖白並不反對任何一種宗教——佛教、道教、耶教、伊教等等,肖圖白都可以比較寬容對待。

但是對於宗教信仰,肖圖白的底線是——任何一種宗教不得強迫別人信教,更不允許宗教的戒律教條,凌駕在國家法律之上。

而令人讚賞的是,明末的這批傳教士,除了科學素質非常過硬之外,更是入鄉隨俗,遵守中國的法律和風俗習慣。

肖圖白在欽天監,見到了湯若望諸人時候。見到傳教士們站成一排排,都穿着中國儒袍,幾乎每個人除了膚色、頭髮、眼珠的顏色不同之外。

雖是一批西方傳教士,卻人人都一股子儒家子弟風度了。

就這是利瑪竇當年所提倡的“合儒”!

明末的每一名傳教士,都遵循“合儒”的規則,在中國傳教,要學習儒家經典,按照儒家的規矩,進行傳播《聖經》的教義。所以,明末信教的主要是儒家子弟,不像清末那般以愚民和假洋鬼子爲主。

可以說,合儒是一種很聰明,也很文明的傳教行爲。

不過,再過幾十年西方教廷,更改了傳教的教條,開始將“合儒”傳教列爲典型的異端,要求中國地區的傳教士們,嚴格遵守西方教廷的那些教條。結果,迅速的導致中國的天主教,被取締。

“諸位神父,不遠萬里,來到我大明,將聰明才智,奉獻給我國曆法修訂事業,着實令人敬佩!”肖圖白誠心道。

湯若望露出笑意說:“爲了讓世人接受福音,我們付出點世俗聰明才智,算得了什麼?個人的聰明、知識,在主的偉大面前,不值一提。如果我們的付出,能夠讓更多人接受福音,在主的面前,我們的收穫會更多”

肖圖白心中想到,要不是看在你們那點“小聰明小智慧”的份上,大明朝也懶得理睬你們的福音。

肖圖白問道:“本官的來意,你們是否清楚?”

湯若望等人說道:“是的,吾等之前已經接到聖旨!說肖大人您需要中西文字翻譯人才,要吾等配合肖大人的工作!”

“是的!我需要你們的才智,幫我翻譯一些西方的數學、科學的書籍。而作爲回報,你們爲我翻譯的越多有用的書籍,我便允許你們傳播更多的福音!”肖圖白說道,“現在你們在北京、南京等地建設了十多所教堂,獲得了10萬信徒。如果你們給本官允許你們,建設更多的教堂。讓你們在中國有百萬信徒,歐洲教廷會不會冊封你等衆人爲聖徒呢?”

湯若望等人雖然表面上榮辱不驚。

不過肖圖白看到了,他們眼睛不斷的閃着,現實出其內心的震動。

湯若望等人被派到中國,做好了紮根一輩子,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基本上,一輩子都難以有機會回到歐洲。

不過,他們發自內心的希望自己的傳教事業,能夠在歐洲廣爲人知,並寫入教廷的傳教史冊上。

早年來明朝的利瑪竇,後半輩子都呆在中國,死後葬在北京,是儒家士林人士幫他擡棺下葬。

而利瑪竇的傳教事蹟,通過信件向歐洲彙報。也使得利瑪竇差一點就因爲傳教就被封爲聖徒。來到中國的傳教士,絕大多數都是爲利瑪竇的事蹟所感召。

名留青史,不但是中國儒家士人的理想。對於天主教徒來說,能夠被載入西方的宗教史冊上,也是他們人生最大的目標之一。

傳教士龍華民聞言,不由大口的喘息,道:“大人,您要翻譯的著作成千上萬本,這是一項很大一項工程。翻譯完成一本,您會給我們傳教事業,多大的幫助?”

肖圖白淡然道:“每次翻譯50本,允許你們多增加一個縣的傳教權。每多翻譯25本,可以換取建立一所教堂的資格!當然了,你們還需要配合我大明的政策,打擊其他非法傳教的宗教組織。大明只批准你們耶穌會,是大明境內唯一合法的天主教派,其他的教派皆爲非法!”

第233章 菸草第103章 總督(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62章 貨幣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6章 送別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61章 自由民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240章 問策(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75章 糧商(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75章 買辦(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81章 虜變(三)第86章 獨石口(四)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3章 計劃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70章 豐收(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35章 佈局(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78章 風俗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41章 問策(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5章 虜退(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03章 總督(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6章 長崎(二)第54章 黨報(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
第233章 菸草第103章 總督(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62章 貨幣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6章 送別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61章 自由民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240章 問策(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75章 糧商(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75章 買辦(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81章 虜變(三)第86章 獨石口(四)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3章 計劃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70章 豐收(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35章 佈局(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78章 風俗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41章 問策(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5章 虜退(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03章 總督(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6章 長崎(二)第54章 黨報(一)第253章 願賭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