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銀荒

大明崇禎九年以來,大明內憂外患非常明顯。饑荒、戰亂、兵變,一系列的問題,都在惡化大明王朝的財政。

作爲肖圖白的分身,崇禎也算是半個穿越者,自然是對於財政問題異常敏感。肖國白在外開府建衙,投資實業用以開源的話,崇禎分身受到體制的束縛更大,所以在節流方面下功夫。

從崇禎八年尾開始,皇帝開始裁撤宮廷宦官內侍的人數,平均每個月裁撤3000人。連續三個多月,宮中實行裁撤了將近13萬名宦官、宮女,每月可以節省2萬兩的開支。

除此之外,崇禎九年初的“山西大飢,人相食”、“寧夏飢,兵變”兩場的禍患,皇帝的處置相當的漂亮。

除了免災區90多個縣三年稅收之外,更是直接敞開內庫,拿出200萬兩款項,用於賑災和支付寧夏鎮官兵的欠餉。

而歷史上,朝廷僅能拿出1000多兩的賑災款項,根本是杯水車薪,徒然造成災區至少有數十萬人餓死慘象。

由於此次朝廷賑災的力度空前給力,先是令災區當地府庫及時開倉放糧,接着又在天津港購買了50萬石的粗糧、鹹魚等等救災物資輸往災區,使得山西的饑荒還未發展到“人相食”那個地步。

歷史上的寧夏鎮的兵變,士兵先是扣押寧夏巡撫王楫,以此要挾朝廷補發欠餉,但是最終要挾未能達成目的,士兵無奈逼迫殺巡撫造反。之後,雖然兵變風波雖然平息,但是卻也殺戮了數千人以上,使得寧夏鎮士兵進一步與朝廷離心背德。

這一次對於寧夏兵變的處理方案是派出了欽差,同意補發寧夏鎮每名士兵30兩餉銀,將歷年欠的軍餉一筆勾銷。事實上,寧夏鎮到底欠下多少軍餉沒有人知道,但是這個鎮向來是鬧餉兵變最積極的一個。正是因爲到底欠下多少軍餉向來是糊塗賬,所以一次發30兩,將以往欠下的軍餉一筆勾銷,以後就沒有舊帳可翻。

當然了,寧夏鬧餉的士兵也不過是討要個三兩五兩銀子,解決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給寧夏鎮上萬名官兵每人一次性發30兩銀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蕩。

兩場危機的化解,都是從皇帝私人內庫中撥款。而內庫的銀兩充裕,主要是來自於總顧問衙門皇莊拍賣所籌集的現款。

此時的皇莊已經賣掉了350多萬畝,大約獲得了5780萬兩的銀子。不過,由於北方地主們家中地窖藏銀耗費過劇,不少地主對於購買土地,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使得皇莊拍賣價,也開始屢創新低。

大明朝其實有個比較尷尬的問題,一年的生產總值規模達到了30億兩白銀之巨,但是由於市場上的貨幣不足,整個大明商品經濟市場流通的白銀大約只有2億兩,遠遠不足以滿足商品經濟發展的需求。

此時,大明朝大多數的商品交換,還在用銅錢作爲貨幣,甚至部分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還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階段。

當然了,如果有信譽被市場接受的紙幣,倒是能夠解決貨幣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寶鈔早在明朝中期,已經成爲廢紙。由於市場不接受持續貶值的寶鈔,到了明末寶鈔已經徹底廢止。而張居正的改革之後,大明開始進入了銀本位爲主的金融體制。

因爲大明市場上流通白銀數量的嚴重不足,總顧問衙門的莊田拍賣生意雖然還在持續進行,但是拍賣的價格卻是屢創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畝的價格降低至10兩。估計這剩下的70萬畝皇莊田地賣掉,再獲得五六百萬兩銀子,就是極限了。

至於皇莊拍賣的所得的銀兩,肖圖白將1000萬兩銀子,上繳給了內庫,讓崇禎去解決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維穩基金”的效果!

而其餘的銀兩則留在總顧問衙門,由於總顧問衙門投資能夠創造效益的實業經營之中,因此總顧問衙門的4700多萬兩的現銀,是被看做是“發展基金”!

無論如何,兩個目標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貨幣!

尤其是總顧問衙門,各項投資都需要與白銀打交道,白銀在市場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總顧問衙門的各項產業的發展。

大明朝雖然是銀本位國家,卻本身卻並非產銀大國,這怎麼辦?肖圖白不由想到了日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銀。

日本在此時,乃是亞洲地區最主要的產金、產銀國,所以儘管在大航海時代,日本的工農業生產並不是很發達,卻給人予財大氣粗的印象,這主要是日本本土充滿了金山、銀山。

尤其是日本在16世紀年產銀一度達到了200萬兩以上,佔據世界白銀年產量半壁江山。而隨着不斷的開採,日本境內的很多銀山逐漸枯竭,產量變低。不過每年日本依然能夠產銀150萬兩以上。

而日本的最大的石見銀山在萬曆年間時,一度達到年產銀100萬兩,幾乎佔據了世界產銀量的30%,不過,到了崇禎年間日本的石見銀山的產量降低到年產50萬兩。

而到了17世紀,西班牙人在美洲墨西哥殖民地發現大量白銀,並狂熱的投入了開採,墨西哥的白銀產量屢創新高,逐漸佔據世界白銀總產量的一半,而墨西哥殖民地每年會將五六百萬兩的白銀,運輸到歐洲西班牙本土。

西班牙人每年都有運輸白銀、黃金等等美洲貴金屬的大帆船,這種船也被西班牙人稱爲“寶船”。

當然了,西班牙的寶船載重量不如明朝永樂年的寶船,但是每艘船運輸百萬兩的白銀黃金,所以那纔是真正的載滿寶物的大帆船。

事實上,17~18世紀,歐洲的海盜人最眼饞的就是西班牙運輸金銀的寶船,如果“某某海盜居然搶了一艘寶船”,那麼這個海盜先生除了要面對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大西洋的全面通緝之外,更會成爲歐洲海盜圈子倍受敬仰的大英雄。

事實上,西班牙人的墨西哥殖民地,除了大多數的寶船直接駛往歐洲之外,每年至少有一艘寶船載着百萬兩的白銀前往亞洲的馬尼拉殖民地。之後這艘寶船,會從馬尼拉港口,買進大量的中國絲綢、棉布、紙張、瓷器,以及荷蘭殖民地的香料,販賣到歐洲。

根據史料,西班牙人運到亞洲殖民地的寶船,基本上沒有軍艦護送,隨便弄點海盜都可以搶劫之。不過,很快肖圖白搖頭了,西班牙人不是傻子,搶劫了一次兩次之後,估計墨西哥殖民地便不會再運白銀去亞洲了。

左思右想,肖圖白還是覺得,想辦法與西班牙人展開更直接、更大規模的貿易,纔是王道

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62章 貨幣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19章 整風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7章 探病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7章 建黨(二)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5章 重農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6章 拜年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79章 遊街第57章 建黨(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81章 虜變(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46章 長崎(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59章 棱堡(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80章 虜變(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35章 佈局(二)第265章 重農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78章 風俗第26章 拜年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0章 豐收(一)第48章 銀荒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75章 糧商(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
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62章 貨幣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19章 整風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37章 探病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7章 建黨(二)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5章 重農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6章 拜年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79章 遊街第57章 建黨(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81章 虜變(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46章 長崎(二)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59章 棱堡(一)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80章 虜變(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35章 佈局(二)第265章 重農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78章 風俗第26章 拜年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70章 豐收(一)第48章 銀荒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75章 糧商(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