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

喀喇木的話,有如錐子一般,深深地戳痛了巴喇瑪的心靈。

他知道,喀喇木說得沒有錯,現在的自已,兵微將寡,困守孤城,確實已是無路可逃,只不過,自已真的能就此投降唐軍麼?

巴喇瑪不願意這樣做。

他身爲禮親王代善之子,當然知道,要是自已這一叛降唐軍,那無疑是給自已整個家族大大抹黑,甚至可以說是給整個禮親王家族,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與麻煩。

可以想見的是,代善採取的兩頭押注首鼠兩端的策略,本來就十分脆弱與危險,讓心胸狹窄多疑的多爾袞對自已整個家族疑慮重重,僅僅是看在兩紅旗的兵馬前來襄助自已,才暫時性地放了禮親王家族人員一馬。而這樣一個脆弱的平衡,一定會被自已的棄城投降之舉,給徹底打破的。

到時候,自已的一衆妻子兒女估計萬難保全,而整個禮親王家族,也會因爲自已投身事敵而廣州受牽連,將來,多爾袞一定會痛下殺手,重重懲戒他們。

想到這裡,巴喇瑪渾身上下,忽然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他忽然又想到,現在海城雖然有如一葉狂風暴浪中掙扎的孤舟,看似十分危險,卻也並非是完全必敗的結局,也並非沒有拼死一搏的資本。

因爲,巴喇瑪看到滾滾如潮水般行來的唐軍中,並沒有用來攻城的重炮,也就是說,現在的唐軍,只有圍城的能力,卻因爲炮火缺乏,故絕對無法立刻採取攻城行動。

沒有重炮來攻城,那就意味着唐軍想要奪下海城,無疑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就近砍伐樹木,臨時性地組建攻城器械,從而在約一週的時間後,開展蟻附攻城。

另一條路,則是一直對海城進行長期圍困,以期城中的糧盡,然後迫使城中守軍投降。

這兩條路,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海城造成嚴重打擊,主將巴喇瑪有足夠的時間去與唐軍周旋對戰。

當然,還有一點可能,那就是,唐軍可能會等到雪停之後,再從耀州艱難地將火炮裝運過來,再開始對海城進行攻擊。但即便如此,唐軍所要花費的時間都是相當可觀的,足以讓自已安心地等待援兵到來。

雖然,自已所派的兩名哨騎,極可能會被唐軍輕騎拿下,但因爲先前有耀州城派出的哨騎,所以多爾袞一定可以順利得到營口丟失的消息,也一定會派遣援兵南下的。

只要多爾袞所派的援兵一到,那麼,自已當可與援兵一道,對唐軍進行內外夾擊,那麼,非但自已可以守住這海城城池,更可擊破唐軍,殲其軍旅,從而立下不世之功也。

想到這裡,巴喇瑪心下主意已定,臉上便涌起了莫名的陰狠之色。

他清了清嗓子,衝着城下的喀喇木大聲喊道:“喀喇木,你這個賣主求榮不知廉恥之輩,你如何還有臉面來說我。想當初,你這廝與譚泰一道入關,在那鎮西城所處,你這廝爲了活命,爲了在尼堪那邊獲得重用與前程,不惜背叛大清,不惜賣主求榮。主將譚泰被李嘯剖心挖肝,何其慘酷歹毒。你這廝倒好,非但不思爲主復仇,反而助紂爲虐,用譚泰的性命和全軍將士的前程,爲自已染了個紅頂子,真真豬狗不如!“

巴喇瑪頓了下,又繼續道:“喀喇木,你這樣的無恥之輩,現在倒也是在李嘯手下獲得重用了,混得人模狗樣了,是不是覺得自已牛得不行啊?哼,你這等無恥小人,在本將看來,你簡直比茅坑的蛆蟲還要噁心!若非你離得遠些,本將定要一箭射死你來,方纔解恨!本將再告訴你一句,想讓我軍投降,想讓我高貴的愛新覺羅子孫,去爲卑賤的漢狗李嘯效力,卻是做夢!”

巴喇瑪說到這裡,長長地吁了口氣,臉上的表情,憤恨得無以復加。

喀喇木聽到這裡,臉上的表情卻是十分平靜,甚至可以說,他完全沒有任何表情的波動。

當了這麼多次的勸降使者,喀喇木的心態,早已從當初憤怒不堪,轉變爲平靜如常古井不波了,現在的他,對於城中守將那些激憤的言辭,全然不放在心上,甚至有如安之若素的感覺。

喀喇木輕輕一笑道:“好,很好,巴喇瑪你說的這話,倒是慷慨激昂嘛。既然你們一心要爲清朝效死,我軍又如何能不成全你,那你們就等着城破之後,全部去死吧,到了屠刀架頸之際,可別怪本使現在沒有提醒你!”

喀喇木說完這句話,再不多話,立刻帶着幾名護衛,急急縱馬回稟李嘯。

“稟李大人,巴喇瑪這廝執迷不悟,執意對抗天兵,在下勸說無效,看來只有強攻一途了。“喀喇木低聲稟道。

李嘯微皺眉頭,眼中卻是一道寒光一閃而過,他淡淡道:“巴喇瑪現在口強牙硬,無非是仗着城池堅固,而我軍沒有足夠的攻城火炮之故罷了。他這樣的頑抗卻也抵擋不了多久的。“

聽了李嘯的話,旁邊的田威插話道:“李大人,那是不是我軍在圍城之後,需要立刻將火炮部隊從耀州城調來?“

李嘯微微搖了搖頭:“暫且不必,現在我軍來到此處,最爲關鍵的一步,便是要圍點打援,消滅即將到來的清軍援兵。若清軍援兵被滅,那麼,巴喇瑪必定膽滅,迫於我軍的巨大壓力,極可能會出城投降,或是內部生變,都有可能。若其再不投降,再從耀州城抽調援兵亦不爲遲。“

聽了李嘯的話,田威與喀喇木皆是沉默,各各下去忙碌不提。

而在李嘯指揮全軍將整個海城圍得有如鐵桶一般時,親自統領着輕騎兵北進,前去截斷海城敵兵退路的興中鎮副鎮長劉國能,很快就發現了遠處正疾馳北去,向遼陽通報海城被圍消息的清軍哨騎。

他立即想到,這兩名清軍哨騎,極可能身攜重要的情報,故當即下令,讓一百來名最爲精銳的飛鷂子輕騎緊急出動,將他們全部追擊拿獲。

一百餘名飛鷂子輕騎兵,有如離弦之箭一般,飛一般地朝着這兩名北去的哨騎追去。

這兩名出城送信的哨騎,見到如此之多的唐軍騎兵向自已追來,早已是嚇得魂飛魄散,倉皇逃竄了一陣後,便被唐軍飛矢射中坐騎,迅速擒獲,隨即被押到帶隊追擊的隊長面前。

“你們可有甚信件,立即交出,可免一死!”

面孔凍得通紅,一臉雪沫唐軍騎兵隊長,衝着跪下在自已面前的二名清軍俘虜,用生硬的滿語厲聲大喝。

“有,有,有海城守將巴喇瑪親筆書信在此,請將軍過目。”

其中一名哨騎驚恐地喊叫着,急急從懷裡摳摸出一封猶然帶着體溫的信件,誠惶誠恐地交給這名唐軍隊長。

唐軍隊長打開信件,粗略地看了看,雖然看不太懂,但臉上卻立刻涌出欣喜之色。

他知道,這封巴喇瑪的求援信,對唐軍的下一步行動一定會有極其有用的信息,於是,他立刻下令,將這兩名哨騎與信件一起,交給了興中鎮副鎮長劉國能。

這兩人被帶着劉國能面前後,唐軍騎兵隊長立即將這封信,交給劉國能,同時簡略地講述了一番俘獲他們的過程。

劉國能一臉微笑,在粗粗地看了巴喇瑪的求援信後,他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發既然清軍能派人去求取援兵,那麼,自已的手下中,不是也有許多的投降滿人騎兵麼,如果讓他們假扮信使,就在海城北面一帶巡邏,一旦見到清軍援兵到來,便假裝求援的信使去向他們稟報,然後再把他們帶入自已早已準備好的伏擊圈,豈非是一件極好之事。

想到這裡,劉國能再不猶豫,立刻帶着一衆護衛,急急地來到海城城西面見李嘯。

聽了劉國能的稟報,李嘯亦是眼前一亮。

這個主意,端的不錯!

本來,李嘯還想着,若清軍援兵到來,自已將不得不分兵與對在原野上對抗,這樣一來,縱然自已可以憑着兵力優勢,憑着這些久經沙場的精銳士卒打敗清軍援兵,但在缺乏火器支援,純粹只憑血勇力戰的情況下,無疑也會給自已帶來相當大的損失,這對於唐軍來說,是一件極其無奈卻也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畢竟,如果能把清軍援兵滅掉,把整座海城都徹底控制在手,那從海城到營口地區,都被自已掌控的話,哪怕因爲天氣原因,自已再難以北進,但卻是根基穩固,堅持到來年開春絕對不成問題。從這一點來說,唐軍要消滅清軍的入援兵馬,卻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現在,如果劉國能的誘敵之計能成功,那麼,唐軍將可以以逸待勞,成功地將清軍誘入伏擊圈,再從容加以殲滅,這對於唐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加有效更加方便的殺敵辦法,哪怕是從減少戰損這一點來看,李嘯都覺得十分有必要嘗試一番,都是十分值得的。

李嘯思慮既定,立即下達命令,讓劉國能全權負責誘敵作戰計劃,要安排何處爲伏擊地點,需要多少的伏擊兵馬,也由他全部安排調度。

見自已這般受李嘯信重,劉國能心下十分感激,遂立即下去忙碌不提。

說起來,也還是李嘯運氣上佳,僅僅只過了一天的時間,唐軍就等到多鐸率部來援。該部清軍的到來,卻是正中李嘯下懷。

於是,唐軍立刻在海城北面的白狼谷設下埋伏,讓自家哨騎假扮信使,誘使準備在這裡伏擊圍殲多鐸的援兵。

之所以選擇白狼谷,一是因爲此處是從遼陽南下前往海城的必經之地,二是因爲該地離圍城的唐軍最近,實爲設伏的不二之選。

這個伏擊計劃進行得十分順利,從誘敵到讓清軍前部的一萬人進入白狼谷,完全都在唐軍的控制之下,在白狼谷入口的巨石推下的一刻,唐軍的伏擊計劃,宣告完全成功。

無數塊沾着厚厚積雪沉重碩大的石塊,被唐軍的輔兵們,從半山腰滾滾拋落,立刻將這前部清軍援兵,與後面的本部兵馬全部隔斷,再無脫逃的可能,已然成了徹底的關門打狗之勢。

“李大人,這幫清虜甚是狡滑,多有防備,故意分成前後兩部,可惜現在只有一半清軍進入我軍陣中,後面的一部未曾入谷,倒是令人惋惜。”

站在李嘯旁邊的劉國能,手指谷中那些驚惶失措的清軍,臉上卻沒有太多笑容,反而滿是惋惜的神情。

李嘯微微一笑:“這世間之事,哪有盡善盡美的。如果要等後面清軍入谷,那前部清軍早已出谷,我軍還是隻能伏擊一半,若是讓前面的清軍遠竄入城,與城中清軍匯在一處,那我軍纔是真有大麻煩了。這樣的話,有近一萬的清軍援兵入城,那海城守將巴喇瑪可就底氣足了,我們想再迫使他震驚而降的計劃,將會絕對落空。這樣一來,對我軍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

劉國能點了點頭,接過李嘯的話道:“李大人說得是,如果能把這前部清軍給徹底消滅,那麼,對於後部的一半清軍援兵來說,他們現在因爲巨石所阻,根本無法救援,只能繞路前往海城,這樣的話,所花的時間怕是要多幾個時辰呢。或者那多鐸認清形勢,知道海城之救不得,乾脆徑自退回遼陽,亦有可能。”

李嘯嗯了一聲,亦道:“國能說得是,多鐸現在,也只有這兩條咱可選了,而以本王看來,多鐸爲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自是會對現在的形勢,看得一清二楚。他也定會知道,想要保全自已,最好的機會,便是趁着我軍無暇對付他們後部兵馬,便急急地從這裡退回遼陽去,保存一半的實力,以冀來日再來攻打海城,這應該是多鐸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了。”

李嘯頓了一下,眼中又閃過一道狠色,對一旁的劉國能大聲喝道:“國能,你聽好了,本王命你,務必在一個時辰之內,全部消滅谷中清軍,不得有誤。”

⊕ттkan ⊕co

劉國能肅然拱手道:“李大人您放心吧,國能保證完成任務,定不負大人之託!”

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
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