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

在這近乎天崩地坼的動亂時局中,愛新覺羅的宗室中,非但德克西克與杜度兩家,在緊急尋找出路,此時呆在盛京城內,權勢最大的禮親王代善一家,亦是全府上下,亂成有如一鍋粥一般。

在這個被李嘯改變的世界中,此時此刻,代善一家,有兩人成爲旗主,正紅旗旗主是禮親王代善,鑲紅旗旗主則是代善次子碩託。其餘諸子,也各有爵銜職位。現在代善一家人,正齊聚禮親王府的密室中,緊急商議在這突如其來的重大亂局,接下來自已一家,到底要如何行事。

密室中,燭火通明,代善一家人濟濟一堂,分列兩排而坐,每個人都是表情嚴肅,神情緊張,氣氛十分壓抑而憋悶。

全體與會人員,分別爲禮親王代善,次子貝子碩託,四子瓦克達,五子巴喇瑪,六子瑪佔,七子滿達海。另有已故的長子嶽託之長子羅洛渾和次子洛洛歡,以及已故三子薩哈廉的第三子杜蘭。

端坐在上首的禮親王代善,環視了一圈自已的子子孫孫,不覺愈發皺緊了眉頭,那典型的滿人長條臉上,更是陰鬱得近乎能滴下水來。

最終,還是他輕咳了一聲,率先打破了這壓抑至極的沉默氣氛。

“各位,現在局面突遇大變,實是大出意料。然而,我等置身漩渦之中,安可輕易脫身啊!唉,你們對現在的局勢有何想法,皆可坦白直言,無需隱瞞,本王擇善而納之。”

代善話音剛落,作爲鑲紅旗旗主的碩託,第一個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他以一種激昂地語氣向衆人喊道:“阿瑪,各位兄弟子侄,以我看來,這有什麼可猶豫的呢,直接投睿親王多爾袞便是了,又何必多想。”

碩託的這個想法,倒是與真實歷史上的他,想要擁立多爾袞爲帝一模一樣。

《清史稿》記載,當日在諸王宣誓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爲帝后,阿達禮、碩託二人卻大爲不滿,二人商議道:“現在國家正是動亂之際,急需一名有威名能服衆者爲帝,如何能立一個不懂事的小兒爲帝呢,這豈非是笑談。這樣的事情,決不能任其發生。“

於是,二人商議來去,還是覺得,現在的睿親王多爾袞最有智謀與威望,最符合接任大清帝國的皇帝,而且,若能擁立他,自已便可成爲首擁之功臣了,其富貴榮爵,豈可指日可待。

二人其計已定,便去找代善商議,代善聽了二人的計劃,不由得大驚失色,急急斥責道:“你們是怎麼搞的,不是諸王皆已盟誓,要擁立崇德皇帝第九子福臨爲帝嗎?爲什麼在這時候,你們還要來搞陰謀唱反調,你們不要命了麼?“

代善這番嚴厲的相勸,卻並未能讓二人改變心意,碩託與阿達禮二人,先後派出近臣去見多爾袞,表達了願意擁戴他爲帝的決心與願望,不料,多爾袞極其狡猾,沒有立即答應他們,只是不作表態。

二人爲了將這擁戴之功做實,又拉上多羅貝勒羅洛渾,一同去找了禮親王代善,想讓他也參另擁立多爾袞的行動,結果,他們被代善大罵了一通,然後把他們的罪狀報告給了多爾袞,並公之於衆。

至此,代善與多爾袞二人聯合宣佈了二人的罪狀,將他們二人光着身子,綁縛到了衙門之中,並定了“擾亂國政,以叛逆論”之罪,連同阿達禮的母親以及碩託的妻子,一同縊殺於市井。

可憐碩託一心想着擁立之功,卻沒想到,利令智昏的自已,最終被多爾袞當成平息衆怒的替罪羊給拋了出來。可憐碩託想象中的飛黃騰達與富貴名爵一無所有,連一條小命都給不明不白地丟了。碩託在歷史上的真實結局,卻也足以令人嘆息,

現在,碩託他這一說完,旁邊的四子瓦克達卻是冷冷道:“碩託,你考慮問題也太過輕率了吧,你如何就認定那多爾袞一定能持掌大柄把握局勢,而豪格就一定會失敗,可有失之偏頗之嫌?“

碩託冷笑道:“你們沒聽到逃回來的潰兵說過嗎,自皇帝重傷不能理事後,現在征伐海參崴堡的主帥,便是多爾袞。而出征的多鐸、豪格、阿巴泰等人,皆是受多爾袞節制,由此足見,多爾袞成爲大清帝國的繼位者,實是衆望所歸。再說了,現在八旗之中,能對豪格效忠的,僅有正黃、鑲黃、正藍三旗部衆,而多爾袞卻擁有正白、鑲白、鑲藍三旗的擁戴,以及整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以及內外喀爾喀蒙古諸部的支持,這勢力兩相對比,多爾袞可謂具有壓倒性優勢,同時,我兩紅旗的兵馬,大部亦參加了此次征伐海參崴部的戰鬥,現在也全部受多爾袞節制,由此可見,現在的多爾袞,他的勢力有多麼雄厚,他能獲得的支持,又能有多麼大清國中,孰人可與其抗衡?而那豪格,相形之下,根本就不能與其同日而語矣。“

他說到這裡,那羅洛渾也站了出來附合道:“二叔說得對,多爾袞的勢力之大,大清國中,實是無人能與其相抗衡,況且多爾袞威信素著,多有智謀,可謂是統管大清最合適之人選。而那豪格,雖有武藝,爲人亦是勇猛,但智謀虧欠,行事猶豫,又貪財好色,目光短淺,這樣的人,如何可以成爲大清帝國的繼位者。再比實力,豪格僅有這三旗可爲倚靠,又再無任何援力,又有何資本與條件,卻與多爾袞相抗衡。我在想,這兩人將來真要爭鬥起來,也許豪格會迅速潰敗,支持他的三旗,也會迅速分崩離析,若把我家族之命運,繫於此人身上,豈非自取滅亡乎?所以,我也十分支持二叔的意見,讓我兩紅旗全力支持多爾袞,以爭取在這從龍之戰中,取得主動,建立功勳,最終順利保全我家的官爵與名位。“

羅洛渾說完,又有他的親弟弟洛洛歡,和代善的第七子滿達海皆站了出來,紛紛表態支持多爾袞,要代善做出決定,讓兩紅旗去效忠多爾袞,去全力支持多爾袞奪取大清的最高權力。

讓碩託等人沒想到的是,代善聽完他們的建議,卻是雙眉緊鎖,面無表情。

相比碩託等年輕一代,在老奴子孫中,年紀最大的代善,已然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對於這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實在是見得太多了。凡事都先想着最壞打算的他,對於碩託等人一廂情願的樂觀估計,心下很不以爲自然,卻又不好直接駁斥,故只能繃着個臉不說話。

而在這時,四子瓦格達卻站了出來,他搖了搖頭,冷冷一哼,立即開始對碩託羅洛渾等人,開始加以反駁。

“二哥,七弟,各位賢侄,你們讓我家全力支持多爾袞,想憑此得到從龍擁立之功,讓我家的權勢富貴得到保全,但我思來想去,卻是甚覺不妥。”

“有何不妥,你可直說便是。”碩託冷了下臉,硬硬地回了一句。

瓦格達冷笑道:“二哥,我且問你,多爾袞看似勢大,但你若以爲豪格真的只能無力反抗坐以待斃,那就徹底錯了。你們可試想下,豪格現在有三旗支持,雖然正黃旗與鑲黃旗在歷次與唐軍作戰中,損失了不少兵馬,但這三旗加起來,豪格足可獲精銳兵馬兩萬餘人,倘其急急返回,據盛京堅城以自守,以城中豐厚的物資與武器爲依託,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故我認爲,這場戰鬥,根本不可能速戰速決,而是極可能曠日持久,難分勝負。而這樣僵持作戰的形勢,若一直延持下去,難保沒有外部勢力,會趁機介入我大清內戰之中。”

聽到他這樣一說,一旁一直沒說話的六子瑪佔急急插了一句:“可是那俄羅斯帝國會趁機插手麼?”

瓦格達冷冷一笑,搖了搖頭道:“俄羅斯遠在漠北,又冰雪封阻,縱其想插手我大清國內事務,只怕亦是有心無力。故對俄羅斯帝國,我卻認爲,不必過於擔心。以他們的能力,最多可能在外滿地區,對生女真部落進行擄掠騷擾罷了。”

他一說完,五子巴喇瑪便一臉猶疑地插話道:“那按你這麼說,這俄羅斯帝國不可能插手,難道會是明朝麼?要知道,明國幾個月前在鬆錦大戰中,被我大清整整消滅了十三萬精銳,哪裡還有能力再來參與我大清國的內戰,況且明廷與我大清一個多月前才簽了和平協定,這也不太可能又立刻翻臉作戰吧?更何況……”

巴喇瑪未說,瓦格達便一臉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老五你多想了,明朝現在國力衰微,又流寇氾濫,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如何還有能力介入我大清的紛爭之中。你再想想,當今世界,誰還有能力,有願望,介入我大清帝國的權利鬥爭之中?“

巴喇瑪撓了撓剃得發青的頭髮,皺眉思考了一下,才忽地臉上涌起恍然大悟的神情,他猛地擡起頭來,對瓦格達大聲道:“四哥,莫非,你說的是那個平遼王李嘯,和他手下的唐軍?“

瓦格達繃着臉,重重地點了點頭。

一旁的碩託,臉上頓是也顯出驚愕而凝重的神情,他顫聲道:“老四,你是說,那李嘯,會趁此機會,主動而參與我大清國內的紛爭麼?“

“那是肯定的!“瓦格達臉上閃過猙獰之色,他沉聲道:”現在的李嘯,勢力不斷髮展壯大,偌大一個南洋,也已根本容不下他的勃勃野心。這些年,有如一隻吞天猛虎般的李嘯,在那外滿地區,不斷拓展自已的勢力,先後吞併了蝦夷島,庫頁島,修建了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堡,佔領了極北之地的雅庫茨克城,最近又修建了海參崴堡,對我大清帝國實行步步緊逼,不斷蠶食的策略,這樁樁件件,無不表明,李嘯這廝,不把我大清最後徹底消滅,徹底吞入肚中,是絕不會甘心罷手的!“

瓦格達頓了下,複道:“現在的李嘯,雖然對我大清膏腴之地一直虎視眈眈,但他之所以只是採取這樣相對溫和的蠶食策略,卻沒有與我大清來一場正面決戰,其一是因爲他所吞併的南洋地區,尚在消化階段,大片大片的蠻荒土地未能得充分開發,其治下的人口數量也還相對缺乏,故他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與我大清一決雌雄,只能用這樣相對陰柔的蠶食方式,來不斷拓展自已的地盤。而其二,便是這樣年來,我大清整體國勢,一直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國家十分團結平穩,雖偶有紛爭,卻皆是能迅速平定,這才讓李嘯這頭一直在擇機噬人的猛虎找不到下爪的機會,而現在,這一點關鍵原因,隨着多爾袞與豪格一觸即發的內鬥,卻是再也不復存在了。“

瓦格達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了一下,他悄然環視了衆人一圈,發出他們臉上,都露出了嚴肅思索的表情。

瓦格達繼續道:“所以說,國家若有內亂,外敵必會趁隙而入。現在李嘯有能力,有決心,所缺者,不過是一個合適的時機與機會罷了。現在我大清國這場前所未有的動亂到來,那李嘯會放過這樣可謂千載難逢的機會麼?我在想,只要他不傻的話,怕是會押上一切賭注,來參與大清國這場自開國以來最大的動亂吧。“

瓦格達說完,周圍的兄弟子侄們開始議論紛紛,而端坐在上頭的代善,聽到瓦格達這番言論時,雖然臉上依然在努力保持不動聲色,但他心下,卻是在不住地嘆息。

他知道,瓦格達說得沒錯,現在的李嘯,隨着實力不斷壯大,勢力膨脹到了驚人的地步,對大清帝國心懷歹念也早就不是一天兩天,有這樣的機會,李嘯這樣智勇殊絕又實力強大之輩,當然絕對不會放過。

這時,在與會人員中,年紀最小的,已故穎親王薩哈廉第三子杜蘭,用一種怯怯的語氣發問道:“四叔,那以你看來,唐軍會如何介入我大清這場紛爭呢?“

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九十章 引寇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
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九十章 引寇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