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

崇禎八年十月十一日。

京師,乾清宮。

崇禎皇帝呆坐於龍椅上,神情呆滯的他,木然地聽着九重丹階下,兵部尚書張鳳翼的奏報。

“。。。。。。十月初,高迎祥、李自成、蠍子塊等大小流賊合流東進,擁兵員部衆多達二十餘萬,攻破朱陽關,大肆入犯河南之地,河南官軍,如左良玉,陳永福、駱舉等部,皆是不敵,閿鄉、靈寶等地,倍受荼毒。。。。。。”

聽着伏跪於地,不敢擡頭只是低聲奏報的張鳳翼,那蒼老憔悴的聲音,崇禎皇帝心似油煎。

皇帝知道,飽受戰爭創傷的河南大地,又要開始戰火連天,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的悲慘歲月了。

“砰!”

崇禎一記猛拳,捶於金絲楠木的御桌上,將一方精緻的和田玉硯驚跳震翻,墨汁四溢。

“傳朕旨意,河南巡撫玄默,馭下無方,剿匪不力,碌碌無能,着錦衣衛撤職拿辦,以江西道御史陳必謙,代任河南巡撫!”

崇禎突然暴發的這聲大喝,讓地上的張鳳翼一陣哆嗦,趕緊閉口。旁邊的記事太監,也急忙臉色驚恐地諾諾以應。

“朕自繼位以來,雖然德行淺薄,但夙夕勤政,不敢稍怠,爲何國勢仍是這般蜩唐糜爛,難道,難道是天已厭明乎!”

崇禎騰地站起,仰天長嘆,一臉悲苦之色。

地上的張鳳翼與旁邊的太監們,聞得皇帝這般言語,皆是臉色慘白,大氣也不敢喘。

“朕,朕要給自已下罪已詔。。。。。。”

“陛下。。。。。。”

“不必阻朕,國事如此艱危,百姓生死掙扎,朕安可獨於京師宮中,享此安寧榮華乎?這罪已詔,非下不可。”

崇禎擺了擺手,示意地下的張鳳翼不必多言,便沉聲讓一旁的太監記下內容。

“。。。。。。惟行文武吏士,勞苦飢寒,深謹朕念,念其風餐露宿,朕不忍獨安深宮;飲水食粗,朕不忍獨享甘旨;披堅執銳,朕不忍獨衣文繡。自是日始,朕避居武英殿,減膳撤樂,非典禮惟以青衣視事,誓與我行間文武吏士甘苦共之。廷臣其各修愆淬厲,以迴天心而救助民命矣。。。。。。”

下完這道充滿了感傷氣氛的罪已詔,崇禎癱坐回龍椅上,一臉悲涼之色。

“陛下心憂萬民,與將士們同心砥礪,必將感動上天,來日必使國事大爲轉轘,卻不必心憂過甚。”

張鳳翼顫顫地直起身來,小心地安慰皇帝。

“九苞,現在流寇猖狂,河南重結兵禍,你身爲兵部尚書,卻有何計?”

崇禎不想聽他這般虛詞慰藉,他聲音低低地問道。

“陛下,恕臣直言,現在流賊之勢重新坐大,中州之地,生靈塗炭,兵禍甚廣,卻急需朝廷另置新措,以應時局是也。”張鳳翼急急言道。

“你且詳細講來。”

“稟皇上,流賊勢大,那總督山陝五省軍務的洪承疇,怕已是獨木難支。現在流寇多股合流,出了朱陽關大肆東去,洪承疇恐更是鞭長莫及。故臣以爲,可令湖廣巡撫盧象升,轉任五省總督一職,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等五處軍務,再從遼東抽調援軍,入援河南。形成“洪承疇督剿西北,盧象升督剿東南。”這樣互爲犄角的態勢,方可形成四面圍剿之勢,使流賊無處遁形,才能徹滅流賊,爲國家掃除心腹大患。“

聽了張鳳翼這番話語,崇禎眼中,不覺一亮。

這個盧象升,因爲他卓越的戰功,崇禎皇帝其實對他印象頗深。

他依稀記得,盧象升是常州宜興人,字建鬥,號九臺,天啓年間進士。授戶部主事,擢員外郎,後來外放爲大名知府。崇禎二年時,象升自行募兵入衛京師,以功進右參政,兼副使。此人頗懂軍務,曾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建起了一隻堪爲明軍精銳的“天雄軍”。崇禎六年時,盧象升率領天雄軍,成功鎮壓由山西入河北的流賊馬回回與混天王的軍隊。崇禎七年時,因成功剿滅了鄖陽附近的近四十萬流寇隊伍,盧象升升任右僉都御史,撫鄖陽,隨後升爲湖廣巡撫。

“這個盧象升,乃是個戰功卓著之輩,朕更聞此人善以忠義鼓勵士卒,部下皆願效死力,實是難得之將才也。”崇禎皇帝長吁了口氣,隨後大聲下令道:“九苞之策,朕準了!現擢盧象升爲兵部侍郎,加任五省總督,五省軍兵皆受其節制,並準其從遼東抽調兵馬爲援軍,同時加賜尚方寶劍,令其可便宜行事。以半年爲限,限其剿滅河南與東南各地的流寇!”

“皇上英明,微臣謹遵聖意。”

.。。。。。。

在升爲五省總督的盧象升,快速從湖廣趕赴河南,與河南巡撫陳必謙,以及從遼東抽調來的祖大樂、祖寬、李重鎮等部兵馬匯合時,李嘯同樣率領了赤鳳營的一總兵馬六千多人,急急南下單縣鐵龍城。

現在赤鳳營中,經過擴充,已有了兩總兵馬,李嘯留了一總兵馬和火炮部隊固守,卻把另一總兵馬,連同魯密銃手、騎兵部隊、以及橫行隊,帶往鐵龍城。

臨行前,李嘯安排,赤鳳衛諸類事宜,暫由贊畫陳子龍代命,並着赤鳳城總管許秀清協助,二人應諾領命。

其實在真實歷史上,流寇這次進犯,並沒有入侵山東,並最終會被總督六省軍務的盧象升擊敗,退回陝西山西等地。但令李嘯擔憂的是,自已的鐵龍城與河南不過一條黃河之隔,若敵人不遵歷史路線,率衆大肆北犯的話,單憑鐵龍營的六千多兵馬,恐難固守。

這便是李嘯緊急出援的原因。

不過有一點情況,卻令他暗自慶幸。

那就是,今年二月底時,張獻忠在單縣鐵龍城,被自已重創後,已是大傷元氣,現在應該還在陝西舐傷口,故不可能與高迎詳等人合流東進。李嘯估計,此次入犯河南的,主要的高迎詳、李自成、蠍子塊、老回回等部流賊兵馬,應該比歷史上的流寇入侵數量,要少上很多。

李嘯的直覺很正確,因爲事實上也確是如此。

李嘯率軍趕至鐵龍城,赤鳳營的這一總兵馬與鐵龍營匯合後,總兵力已達一萬二千餘人,李嘯暗道,有此兵力,應該足以憑城固守了。

在鐵龍城中的祖婉兒,見得李嘯到來,十分歡喜,一時繾綣非常。

祖婉兒來到單縣後,曾立即就渡河,去了對岸的河南虞城,想見自已的父親總兵祖大樂,不料卻得知,祖大樂已受命去開封商議剿匪事宜,纔不得不怏怏而回。

只不過,李嘯爲應對敵軍可能的進攻,有太多軍務要安排,卻沒多少心思與婉兒纏綿,讓婉兒感覺頗有些失落。

令李嘯沒想到的是,他僅僅只在單縣呆了一週時間,正在與一衆工匠研究,如何利用坩堝鍊鋼之際,就有軍兵來報,說五省總督盧象升,親自前來鐵龍城。

“什麼,盧總督親來鐵龍城中?可與其他將領一齊到來?”

李嘯聞報,不覺大吃一驚。

“稟總兵,盧總督僅率一百餘名親衛前來,未有其他隨從。”

“哦?”

李嘯揮揮手,讓通稟的軍士退下,然後意味深長地與一旁的鐵龍城主管吳亮,對望了一眼。

“以學生看來,盧總督定然是來請李大人你出兵的,李大人你想只保鐵龍城一地,怕不能了。”兩人走到僻靜處,吳亮笑着對李嘯道。

李嘯輕嘆了一聲:“吳先生說得對,我軍善戰之威名,怕是久已傳揚,盧總督想讓我軍上陣去與流賊廝殺,實是自然。只不過,本兵在想,這盧大人來我這鐵龍城,怕是不單想讓我軍出兵這般簡單。”

很快,李嘯率領一衆將領,出鐵龍城西門,迎接盧象升一行人到來。

李嘯等人來到城門外,立刻遠遠地看到,一衆鎧甲鮮明的護衛,打着一杆斗大的“盧”紅底黑字旗,簇擁着着一名身着大紅的從二品文官官服儒將模樣的人,快速縱馬而來。

李嘯暗道,此人,便是威震明末,鐵血忠膽的盧象升無疑了。

“籲!”

在離李嘯十步外,那名文官模樣的將領,翻身下馬,隨即笑吟吟地向李嘯緩步走來。

李嘯看到,這盧象升,雖是文官出身,卻身材高大,特別是肩膀相當寬闊顯眼,一張神情精悍的臉龐,臉上的皺紋有如刀刻,高隆額頭下,一雙炯炯有神的丹鳳眼,兩道濃眉直插鬢角,平添威勢。而他那三綹隨風而舞的清髯,卻又讓他顯露出文士獨有的風采,整個人望上去,就是一副標準的儒家智將模樣。

刷地一聲,李嘯率衆將跪拜於地,抱拳致禮。

身着精鋼甲冑的他,身背奪魄弓,腰挎裝滿楛木重箭的箭袋,外形相當雄武,有一種凜凜的肅殺之氣。

武將身着鎧甲,揹着弓箭,參拜官員,乃是明朝時武將拜見文官的最高禮節。當日熊廷弼遼東上任,便是在這樣打扮的一衆遼東將領的參拜下,意氣勃發地就任遼東經略。

現在,赤鳳總兵李嘯,亦以此方式向五省總督盧象升,大表忠心。

“末將李嘯,參見盧大人。”

“李總兵免禮,速速請起。”

盧象升朗聲大笑,虛扶了一下,李嘯就勢起身。

盧象升扶起李嘯,將李嘯上下打量一番,便捋須笑道:“好個李總兵,果是一名威風凜凜的虎將,聽聞李總兵南滅流寇,北擊韃子,實乃我大明不世出之少年英雄也。”

“盧大人謬讚,李嘯何以克當。”

“如何當不得!李嘯你南滅流賊,北擊韃子,實是我大明難得之虎將也。”盧象升凝望着眼前高大雄峻的鐵龍城,感慨而道:“李嘯你僅憑一人之力,便建得這般雄城一座,實不簡單啊。本督捫心自問,若本督居你之位,恐難有這般成就呢。”

李嘯大笑起來,與盧象升的寒暄言談,更見親熱。

“盧總督遠來辛苦,請隨末將入城休息。”李嘯作了個恭敬的迎請手勢。

盧象升點頭同意,隨後與李嘯一起,跨過那護城壕吊橋,從鐵龍城西門入城而去。

一路上,盧象升,見到這鐵龍城中,規劃井井有條,街道寬闊筆直,遠處遙遙可見高爐黑煙翻涌,炒爐火花四濺,水錘上下紛飛,鍛冶場叮噹一片,各類工匠有如螞蟻一般在城中來往穿梭,搬運原料與成品,不由得驚歎不已。

“李嘯你非但是本朝之名將,亦是難得的治世之材也!本督曾看過多處冶煉場地,卻是哪一家都不如你這鐵龍城規模宏大,制鐵亦這般精良高效,李嘯啊李嘯,你這般成就,實在讓本督刮目相看了。”

“呵呵,鐵龍城些須成果,如何能入總督之青目。”李嘯笑了起來:“李嘯手下,皆是衛所軍兵編制,沒有朝廷軍餉,不過是憑着產些鋼鐵,聊以裝備軍伍,支付將士日常用度罷了。”

“這正是本督欽佩之處!”盧象升突然一臉感慨之色,大聲說道:“李嘯你收得如此精銳軍兵,南征北戰,立得偌大功績,卻不費國家一文錢餉,這般功勞,我大明何人復可爲之!”

李嘯被盧象升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扭轉話題:“末將才識淺短,實不值大人這般誇讚。前面不遠便是末將在鐵龍城中之府邸,請大人隨末將入內休息稍坐。”

“好,本督此來,確是有些要事,想與李總兵好好商議一番。”盧象升微笑說道。

李嘯聽他這般說話,便請吳亮帶盧象升一衆護衛去他處休息,他換了武官常服後,便與盧象升二人,進入客廳,分賓主而坐。

“盧大人,這是商人們販來的上好西湖龍井茶,請大人一嘗。”

下人端茶上來後,李嘯揮手讓其退下,親手爲盧象升滿湛了一杯,再給自已滿上。

盧象升攏着茶蓋,吹開茶沫,輕呷一口,便微微點頭道:“不錯,這茶味道純正,清香甘和,卻是好茶。”

未等李嘯說話,盧象升又品了一口,便放下茶杯嘆道:“只嘆現在國事日蹙,流賊猖獗,雖有這般好茶,本督卻無心細飲矣。”

盧象升說完,便目光灼灼地望着,正裝作低頭喝茶的李嘯,低聲問道:“卻不知李總兵,對這河南局勢,作何看法?”

“哦,末將在想,有盧大人英明指揮,我大明官軍,來日定能順利剿滅河南賊寇。”

“唉,李嘯啊,本督來你這鐵龍城,不是來聽你李嘯說這些客套話的。你且實說,你對這河南局勢,乃至全國剿匪局勢,卻是何真實想法,本督想聽你從實說來。”

李嘯沉吟着,手捧茶杯的他,臉上便顯出凝重的神色。

“怎麼,李總兵有甚話不方便說麼?放心吧,在這房中,出你之口,入我之耳,無論你李嘯出何言語,本督皆恕你言者無罪。”盧象升臉上滿是期待的神色。

李嘯放下茶杯,直起身來,向盧象升鄭重地拱了拱手道:“既然大人想聽李嘯真心之言,那末將便實話實說罷。”

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十六章 暗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七十章 攻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四十二章 分功
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十六章 暗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三十章 規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七十章 攻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四十二章 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