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

李過這名主將,近乎無望地看着這些潰兵那煞白失色的臉龐,內心痛如刀割,不由得猛跺了一腳,長長地嘆了口氣。

事到如今,戰局已崩,我雖身爲主將,又能有何辦法力挽殘局呢。

眼下之計,只有全軍盡退,能保全一個是一個了。

李過不愧是沙場老將,面對如此不利局面,他緊咬牙關不動聲色,努力控制住內心的波瀾起伏,沉聲下達了撤退命令。

“傳本將軍令,立即鳴金,令全軍後撤,一定要儘快突出唐軍包圍繞,儘快撤出潼關,全軍沿渭水退到華州!”

“得令!”

李過命令方下,一旁的南漳伯王光興急急道:“毫侯,現在唐軍正尾隨我軍入得潼關,若只一味撤逃,唐軍掩殺而來,在下只恐非但潼關難守,兵馬亦將全失啊!”

李過斜了他一眼:“南潼伯之意是?”

王光興咬了咬牙,便拱手道:“毫侯,在下自隨闖王起兵以來,深受國恩,無以爲報,願率五千步卒與全體青壯留守潼關,盡力截殺唐軍,確保毫侯與一衆將士能順利退走!”

王光興此番慷慨激昂的表態,讓李過不覺心下一顫。

“南潼伯,你率部守關,可謂九死一生,本將如何可留你至此險境,還是讓本侯率自殿後,力保各位退走……”

“不!不行!毫侯,你乃是皇上心腹之人,又是一軍主帥,萬萬不可有失!請毫侯速率本部護衛先撤,本將自率留守軍兵斷後截殺,一定能力保毫侯逃出險境!”王光興一臉猙獰,斷然拒絕了李過的安排。

“王光興!你怎麼不聽……”

李過一語未完,王光興已擺手打斷他的話,衝着旁邊一衆兵馬厲聲大喝:“各位聽令!且隨本將在此攔截住唐軍騎兵,一定要力保靖國公順利撤走!明白了嗎!”

“得令!”

見到王光興不由分說地毅然斷後,率留守兵馬爲自已拼死抵攔,李過內心十分複雜,他眼中含淚,喉頭涌動,卻再說不出甚話來。

他一聲長嘆,用力拍拍王光興的肩膀,算是最後的慰勉。王光興向他猛地拱手,便掉頭而去。

一臉憂色的李過,最後凝望了一眼王光興掉頭而去的身影,再不多言,長喝了一聲駕,便猛磕馬肚,與一百餘名精騎護衛,一道加速從潼關疾撤逃走。

鳴金聲大作,李過在一百餘名精騎護衛下,後面又有一千多名騎兵尾隨,一道緊緊護衛着李過,一衆人等疾疾從潼關西門而出,向西直衝而逃。

主帥既逃,潼關大批的守軍亦不甘落後,亦是緊隨他們奔逃而去,生恐自已稍微落後。

與此同時,從戰場潰逃路回來的順軍軍兵,個個如聞大赦,每個人的臉上,滿是對活下去的渴望,紛紛都使出吃奶的力氣,撒開腳丫盡力向後奔逃,以期能跟上主帥逃亡的腳步。

而在他們身後,唐軍槍兵與騎兵,依然如影隨形,追殺不止。

這樣一邊倒地追殺殘敵的戰鬥,簡直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放眼望去,整個潼關城東面之地,已成了唐軍演習殺戮的修羅場,無數敵兵或被長槍捅殺,或被馬刀砍死,整個戰場上血肉模糊,慘叫連連。

作爲唐軍突擊箭頭的兩部騎兵,則是一路不停,有如兩根精大鋒利的黑色箭頭,欲穿過潼關,徑自直追李過那率先撤逃的騎兵隊伍,以期將他們合圍殲滅。

當然這一路上,對於兩邊潰逃的敵軍步兵,那些甲冑齊全刀槍鋒利的唐軍騎兵,當然不會給他們逃命的機會。他們有如死神追命一般,順路不斷砍殺那些哀嚎而逃的潰兵。

“快!落下千斤閘!休得讓唐軍順利入關!”

此時,已在城頭爲主將的王光興,見得唐軍追兵已隨已方潰兵入得關內,頓是心急如焚,連聲下令。

上面一衆守軍急急拽起那鐵鏽斑斑的鏈條,用力拉動絞盤,想將千斤閘拉下,以此方式截斷唐軍入關。

鐵鏈吱吱作響地拉起,絞盤嘎嘎作響起扳動,這千斤閘被守軍一點一點放下,整個潼關東門處粉塵四濺,重逾千斤的青石閘門,從城關頂端露出,不斷地往下放。

唐軍士兵見千斤閘即將落下來,亦是心急,紛紛加快腳步,立即從城牆馬道追了上去,想要儘可能阻止千斤閘落下。

“嗖嗖嗖嗖!。。。。。。”

此時,城頭的順軍,爲了阻止唐軍上攻,開始發狂般地往下射箭。

順軍這般近距離射擊,極具殺傷力,一些正死力上攻的唐軍軍兵,因躲避不及,紛紛中箭,或死或傷,慘叫倒地。

“砰砰砰砰!。。。。。。”

在順軍開始放箭之時,潼關東門外,唐軍的魯密銃手們,也開始不停地朝東門城頭之上打放火銃,希望能以此方式,壓制城頭瘋狂射箭的順軍,爲攻城的一衆唐軍減輕一點壓力。

時局十分緊張,不停打放的魯密銃手們,竟有兩人因爲慌張,連續塞入了兩次定裝火藥,結果火銃炸膛,當場身亡。

只不過,雖然同伴就在身邊死去,剩餘的魯密銃手們依然不敢有任何稍怠。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在這緊急危難之刻,一絲一毫的懈怠,都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由於唐軍火銃手極多,打放的火力極其猛烈,城頭的順軍弓手迅速被壓制,幾乎再難以繼續發射。

敵軍弓手一旦被壓制,唐軍軍兵頓是士氣大振,數百攻入潼關的槍兵一路衝殺,很快便攻上城牆,向着正賣力放下千斤閘的敵軍,拼力衝殺過去。

見到唐軍攻上城頭,王光興已是面如土色。

此時的他,已再無辦法,只得喝令手下與他立即迎戰攻上來的唐軍槍兵,又令另一部分手下加緊下放千斤閘門。

見敵軍負隅頑抗,攻上城去的槍兵們愈戰愈勇,人人手中一杆精鋼長槍,舞得有如梨花點點,向對面的敵軍猛刺而去,槍槍見血,攻勢極猛,對面那些鬥志低沉的守軍根本無法抵擋,唐軍很快就佔了上風。

戰至此時,雙方皆無退路,只得拼死廝殺。整個東門附近,有如一座鮮血與人肉的磨坊,吶喊與唾罵聲此起彼伏,洶涌的鮮血流滿了城牆馬道與城門附近的街面,向四下不停緩緩流淌。唐軍與順軍拼死決殺,彼此飽含無盡仇恨,只恨不能生吃了對方,只是最終雙方的屍體交錯在一處,鮮血流淌在一起。

“兄弟們!一定要殺退唐軍啊!”

王光興手舞大刀,親自上陣拼殺,一臉濺滿鮮血的他,有如猙獰厲鬼,卻猶抽空向全體正奮戰不息的手下大身鼓氣。

只不過,饒是他這般大喊,下面的迴應聲卻是廖廖,可見士氣低落到了何等程度。更可悲的是,城頭的守軍尚在奮力抵抗,而那些抓來的青壯,則早就趁着雙方激戰的機會,大部分已逃了個無影無蹤,根本就找不到人影了。

這時的王光興,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悲涼。

只不過,他還來不及更多感傷,一柄鋒銳的長槍已呼嘯而至。

這柄鋒利的長槍,有如一條飛刺而來的毒蛇,一下子就扎穿了他的咽喉,尖銳鋒利的槍頭,從後頸直透而出。

王光興的吶喊嘎然而止,他瞪大了眼睛,嘴裡嗬嗬連聲,下意識地抓握住那冰冷的槍柄,似乎想把它從喉嚨抽出。

而對面那名奪走他性命的唐軍槍兵,一聲冷笑,右手一抖,迅疾地將長槍抽出,王光光的喉嚨處,出現了一個可怕的窟窿,鮮血狂噴而出。

這位爲大順拼死效忠的南漳伯,象一截木樁一樣,仰面無聲地倒下,砸起大片粘稠的血泥,再無動彈。

倒在地上的他,能感覺到生命象流水一般迅速離去,整個身體在迅速變輕,意識亦開始一片模糊。

人生數十年,彈指一揮間,恍若一夢。

闖王,在下隨你起兵至今,算是爲國盡忠了,就讓兄弟在這裡先走一步吧。

一柄雪亮的腰刀揮砍而來,將王光興的頭顱一舉斬下。

“速速投降,可免一死!”

這名斬下王光興頭顱的唐軍槍兵,高舉着王光興血糊嘶拉的頭顱,聲嘶力竭地朝一衆幾乎被嚇懞的守軍厲聲怒吼。

此時,城頭守軍已被越來越多的唐軍包圍,已是腹背受敵,喪失主將士氣大沮的他們,聽到唐軍這般逼喝,已是魂膽俱裂,在又極其艱難地抵抗了一陣後,終於徹底崩潰了。

極少數敵兵開始緊急突圍逃走,而更多的守兵大聲地嚎哭着就地扔了武器,高舉雙手乞求饒命,模樣十分可憐。

只不過,在這一片混亂的戰場上,潰散的敵軍極難無法收拾,唐軍急於追擊作戰,也根本就沒有能力與時間來收攏俘虜,故那些殺紅了眼的唐軍槍兵與盾兵,依然有如野獸一般吼叫着,毫不留情地要將剩餘的順軍軍兵全部殺光。

最終,僅有不足二十人的順軍軍兵,拼卻一死殺出重圍,極其僥倖地保全性命,逃出生天,消失在戰場邊緣,不知所蹤。

而城頭其餘的近千名守軍,則全部在這有如修羅屠宰場般的戰場上,被如狼似虎的唐兵乾脆利落地殺掉。

幸得唐軍統帥田威審時度勢,在城頭徹底拿下之際,下達了接受敵軍投降的命令,剩餘的三千餘名敵兵,才得以僥倖活命。

至此,整個潼關終於徹底落入唐軍之手,唐軍隨及打開潼關西門,向已然逃遠的李過本部,迅猛追擊。

這些唐軍騎兵,不辭勞苦,依然保持兩部夾擊的陣型,一齊朝那向正倉皇潰逃的李過軍兵奔行而去,要對他們尾隨夾攻,猛追趕殺。

馬蹄隆隆,人喊馬嘶,唐軍騎兵一路狂追,終於在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裡,追上了那跟隨李過逃跑的數萬步兵。

原本就是在驚慌逃命,已然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李過部步兵,在唐軍佔據絕對優勢的騎兵聯合夾擊下,立刻徹底崩潰了。

至此,整個偌大的曠野,整個渭河南岸,成了唐軍騎兵盡情屠殺的場地,漫坡遍野潰逃的順軍步兵,則有如瘋狂逃命的牛羊豬犬,任命唐軍追殺砍死,根本就沒有任何保命的可能。

更可怕的是,在這樣的四散潰逃中,即使有零星的順軍兵想要投降,也立刻被殺紅了眼的唐軍士兵,或砍或捅,登時殺斃,斷不留情。

只不過,兩條腿的步兵,如何跑得過四條腿的騎兵,最終,約有兩萬三千餘人,被唐軍騎兵截斷了所有退路,眼前着就要將他們全部包圍剿殺。

這批人當然明白自已的命運,他們紛紛跪地,面對唐軍越來越逼近的冰冷刀鋒,磕頭不止,請求投降。

最終,還是唐軍主帥田威下達了止殺的命令,投受了這兩萬三千順軍軍兵的投降,整場戰鬥,終告結束。

至此,總計人數多達六萬多人的順軍守關兵馬,加上先前在潼關投降的三千餘兵馬,僅有約兩萬八千餘人因此投降而僥倖逃得性命,其餘的三萬餘人皆被唐軍宰殺,整個戰場上,屍橫遍野,血流滿地,死人死馬橫七豎八,一眼望去,觸目驚心。

更可怖的是,遍地溢流的鮮血,竟已嘩嘩地匯成一條殷紅的血河。這條長長而蜿蜒的血河,蜿蜒長流,殷紅刺目,令人見之心悸。

而在這血腥可怖的戰場上,唐軍連綿的歡呼聲,已是有如滾滾春雷,響徹原野。

而率領一千餘名騎兵倉皇而逃的李過,聽到背後傳來的遙遙歡呼,心下的悲悽,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操,潼關丟了,六萬軍兵幾乎盡失,自已還象一條喪家狗一樣被人追了個死去活來,這場戰鬥簡直就是一場不敢相信的噩夢!

李過忽然悲哀地想到,現在自已喪軍失將,又丟了潼關重隘,就算逃回華州,復能何爲。

想到這裡,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對一衆手下大聲喝道:“傳我之令,我軍兵馬已失,退守華州無益,全軍將士且隨我徑往西安,再聽皇上安排。”

“得令!”

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十章 規劃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十八章 軍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
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十章 規劃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十八章 軍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