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

唐軍聲勢浩大,兼之又有攻滅十萬緬軍拿下木邦的卓越戰功,緬人聞之膽寒。這一路上,所過州鎮,幾乎望風皆降,諸如錫波、直梗等沿途重鎮,皆是望風而降。

而另一路唐軍,也就是曾英的第十鎮兵馬,亦是沿着伊瓦底河南下,一路順利拿下傑沙,新古二城,直逼阿瓦城下。

此時,在緬都阿瓦中的緬王莽白,已得知了十萬緬軍潰敗,主將內山謬覺率餘部投降在,現在緬北一帶,已然基本盡陷入於唐軍之手的可怕消息。

聽得消息的他,當時就癱坐在龍椅上,幾乎無法動彈。

怎麼辦?

十萬緬軍精銳,又有數百頭大象助陣,竟然被一支唐軍的偏師徹底打敗,這簡直是一個噩夢般的恥辱。

在現在,唐軍兵臨城下,即將開始攻城,自已還有什麼應對之法可用麼?

當然,現在緬都阿瓦之外,還有澤亞巴亞,亞扎給底兩將,各領軍馬五萬,駐屯於阿瓦左近,以拱衛京城,但是,這兩支兵馬,遠不如當初內山謬覺所領的十萬精銳緬軍,指望他們守住京城,指望他們打敗唐軍的進攻,只怕是癡人說夢。

但是,阿瓦已危在旦夕,這兩支兵馬縱是兵力不足,亦只能將他們派上用場,以保衛京城了。

不然的話,阿瓦一陷,哪怕自已逃得性命,哪怕自已最終不知在哪個山溝溝裡苟延殘喘,那東籲王朝亦會徹底崩潰,整個緬甸必將徹底分崩離析,最終盡落於唐軍之手。

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莽白想見到的。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緬甸都失掉了,那自已這個所謂的緬甸國王,亦無甚存在價值了。

想到這裡,莽白臉現發狠之色,遂即下令道:“傳令澤亞巴亞,亞扎給底兩將,吾要親統兵馬,御駕親征!”

“得令!”

國王莽白這個重大決定,迅速傳給城外的兩將,這兩名將領聞得王令,再不敢怠慢,立即整軍備戰合兵一處,交給國王莽白統一指揮。

很快,兩路唐軍幾乎在同一時間趕到阿瓦城下,兩處唐軍兵馬,加上助陣的雲南土司軍兵,以及新近投降彙集的近十萬緬軍,組成二十餘萬浩蕩大軍,鋪天蓋地地向阿瓦城壓來。

見到唐軍數量如此之多,緬甸國王莽白大吃一驚,原本高漲的復仇之心,到了現在,已如被澆熱水的冰雪一般,迅速地消融了。

唐軍如此勢大又氣勢如虹,自已真的能抵住唐軍的攻擊麼?

只不過,唐軍已進逼上來,自已就是再想退回城中,亦是沒有機會了。

由於阿瓦三面環水,只有北面一路可由陸地抵達,莽白下令,全軍皆在阿瓦城北面列陣,以迎擊唐軍的到達。

他算得清楚,現在阿瓦城由於兩水夾流,其北面地域面積實是有限,唐軍雖然兵多,卻無然施展開來,這樣的話,自已背憑堅城,列陣固守,當有不少勝算。

哪怕最終不能擊潰唐軍,但能拖到唐軍因爲師老兵疲,最終不得不自行退走,亦是莫大勝利,足以額手稱慶了。

莽白心事重重,不停調度手下軍隊,只求能在這場防守戰中儘可能多有勝算。而就在他剛剛安排完畢,全軍盡皆擺好陣形之際,唐軍的強大兵鋒,終於抵達阿瓦北面。

彷彿有一條黑線,開始極細極淡,漸漸地越變越粗,最終這條黑線有如變魔術一般,變幻出無數的兵馬與旗幟,刀槍耀目,戰馬嘶鳴,呼嘯吶喊着,向自已的方向洶涌衝來。

在滾滾熱浪中,這些衝來的兵馬,呈現出扭曲而怪異的形狀,看上去十分不真實,彷彿夢幻般的存在。

莽白看到,數裡外的距離,唐軍竟然可以保持嚴整陣型,絲毫不給緬軍偷襲的空間與破綻。他們一路疾行,快速逼進,幾乎在兩柱香的時間裡,就迅速地抵達了緬軍對面,然後就地排開列陣。

唐軍的陣型,倒也中規中矩,中間是步兵戰陣,兩邊由騎兵與重甲步兵護陣。

只不過,他們的陣型中,最顯眼的,便最前面處,那從兩鎮兵馬中精選而出,多達近兩萬名的火銃手,正呈前後兩排的隊式站列。

唐軍戰陣,有如一架精密組合的戰爭機器,極其有序又絲毫不亂地向對面的莽白軍陣壓迫而來。

這股凜厲強烈的威壓之勢,讓莽白全軍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前軍陣腳,隨着唐軍的不斷迫盡,竟開始下意識後退,讓整個陣型一陣混亂。

“傳令全軍,不要慌張。”莽白大聲道:“唐軍兵力雖衆,卻是施展不開,陣型寬度與與我等差相彷彿,又有何可懼!我等背靠阿瓦,有堅城可退,當是後顧無虞。縱是不能在此戰勝他們,若能拖到他們糧盡而退,亦是勝利,諸位皆當有信心纔是!”

莽白軍這般喊話完畢,整個戰陣才漸漸穩定下來,面對面的唐軍戰陣,在離莽白五百來步處站住,前後兩排總共近六千名火銃手,則立即前排蹲跪,後排站立,排出兩重射擊陣型。

見到唐軍紛紛準備射擊,莽白部兵馬亦不敢稍怠,他們的陣型立即拉開間隙,比先前鬆散了許多。以此方式,儘可能減少受彈面積,而前排的軍兵,幾乎人人盔甲密實,又手持大盾,倒是做好了充足的防備。

幾乎在與此同時,從他身後,遙遙傳來一聲喝令,緊接着,密如爆豆般連綿的火銃打放聲,迅速傳入了他的耳膜。

“砰砰砰砰!……”

六千杆火銃,有五千五百多杆打響,上下兩排烏洞洞的槍口,齊齊噴出鮮紅餘焰。那一齊飄飛的焰口,有如兩條長長的鮮紅綢帶,更宛如地獄之火一般,有種令人心悸的致命美麗。

大團大團嗆鼻的白色硝煙涌起,五千五百多顆細小的三錢重鉛彈,有如一齊撲飛而去的死亡蜂羣,發出輕微而歡快的鳴叫,向對面的緬軍猛撲而去。

呼嘯而來的死亡蜂羣,啾啾地獰笑着,迅速鑽入對面的緬軍士兵身體之中。

最前排的軍兵,立刻有許多人身上,有如變戲法一樣,綻放出了朵朵血花,被擊中的人,就象突被重錘猛擊了一樣,仰面倒栽而下。

雖然莽白已作防備,手下軍兵業已散開陣型,並且多備大盾防護,但唐軍這番沒有準確性的密集射擊,依然造成了相當可怕的殺傷效果。

畢竟,五千五百杆火銃成功打放,可不是鬧着玩的。

至少有四百餘名軍兵,被唐軍當場殺死殺傷,倒地未死的傷兵,大聲慘叫着打滾,模樣十分悽慘。

這米尼彈的衝擊力是如此之大,那些手持盾牌碰巧擋住米尼彈的吳軍兵馬,亦難抵這巨大的衝擊力,紛紛向後踉蹌栽倒,場面一片混亂。

更有一顆鉛彈,呼嘯着飛來,啪的一聲輕響,將閃避不及的將領澤亞巴亞頭盔帽纓打掉。嚇得他哇的一聲怪叫,急急縮頸弓身,樣子十分狼狽。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莽白部兵馬,立刻開始出現混亂,前排的軍兵人頭攢動,惶然不安,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要如何行動。

此時此刻,莽白不愧是久經沙場之輩,他當機立斷,厲聲喝道:“全軍聽令!立即就地防禦,不可自亂陣腳。”

此時,聽了莽白的話語,莽白軍陣混亂漸平,而就在莽白全軍剛剛平穩之際,唐軍的第二輪火銃打響,又開始了。

“砰砰砰砰!……”

槍聲大作,餘焰飄飛,又是五千五百餘杆火銃打響,這呼嘯而出的五千五百餘顆鉛彈,讓三百餘名吳軍士兵或死或傷。

莽白臉色猙獰,牙齒咬得格格響,心下卻在緊張地盤算,現在的自已到底該如何行事。

唐軍這般連續打放,雖然相對自已這古萬兵馬來說,殺傷倒是有限,但是,若任其連續打放下去,前排的軍兵不斷倒下不停死傷,那對士氣的打擊,那是可想而知。

沒想到啊!唐軍的火銃竟能打得這麼遠,要知道一般明軍的火銃,頂多只能打一百來步,那唐軍的火銃,卻是至少能打四百多步的距離。自已的一時疏忽,沒想到唐軍的火銃這般精良無匹,才造成了現在這般被動挨打的局面。

“王上,不能再這樣被動挨打下去了!”

一旁的將領澤亞巴亞,一臉焦躁之色:“若再被唐軍這樣接連不斷地打銃下去,縱然唐軍殺傷有限,但對我軍的士氣打擊實在太大,只恐我們會最終崩潰!”

澤亞巴亞的話,更讓莽白心如刀割。

不得不說,澤亞巴亞這廝這話,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再這樣被動挨打下去,再這樣白白死傷下去,且不論會被唐軍這樣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最終消滅自已多少軍兵,單就士氣而言,怕是會在這樣的輪番打擊中,走向徹底崩潰。

怎麼辦?

現在全軍,到底是要繼續就地堅守,還是要趕緊不顧代價地逃回阿瓦城中呢?

一時間,莽白內心猶豫不決,焦灼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而在這時,他的另一名親隨將領亞扎給底急急策馬而來,立即衝着莽白大聲稟道:“王上,你還在猶豫什麼?!我軍兵馬人數,與對面唐軍差了一倍,爲何不趕緊衝陣對戰,反而在這裡這般被動挨打?!以在下之見,需趁士氣尚爲可用之際,令軍兵迅猛前衝,與唐軍當面搏殺,使得不得再火銃打放。以我軍之長,搏敵兵之短,如此方可有勝利之機啊。”

亞扎給底此話,有如電光石火,瞬間令莽白掃去迷茫。

是啊,現在的境況,撤退損失太大,堅守又着實難爲,還不如趁現在士氣尚存,令全軍前衝去與唐軍近身相搏,方可有一線勝機呢。

哪怕退一步來說,就算兩軍膠着,一直不能打敗唐軍,能讓唐軍被迫後撤,與其打個平手,那亦是大功一件啊。

想到這裡,莽白再不猶豫,他立即昂聲下令:“全軍聽令,即刻前攻,只要與唐軍絞殺在一處,便是勝利,吾重重有賞!”

莽白軍令一下,原本慌張不已的手下軍兵,頓時人人有如打了雞血一般,立刻高聲吶喊着,加快奔行的速度,向前衝殺而去。

而在他們開始前衝之際,唐軍的火銃,立刻開始第三輪打放。

“砰砰砰砰!……”

槍聲大作,餘焰飄飛,濃煙瀰漫,又是五千五百餘杆火銃成功打響,這呼嘯而出的五千五百餘顆鉛彈,立刻讓猛衝過來的五百餘名緬軍士兵,或死或傷,緬軍前衝的陣型,頓時又是一亂。

“不要停,繼續衝!他孃的,誰敢後退,吾定斬不饒。只要與唐軍近距交戰,就是勝利。”莽白在後面揮劍大喊,一臉灼切之色。

應該說,莽白對局勢的判斷,還是十分準確的。

因爲他知道,唐軍火力極強,若要儘快破解唐軍的火力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衝擊過去,與唐軍近距離肉搏作戰。

如此一來,方可如亞扎給底所說的那樣,以已之長,擊敵之短,讓自家軍兵發揮慣於近戰的優勢,完全抵消唐軍遠距離射擊的長處。

緬軍兵馬聽到鼓勵,頓是人人振奮,個個爭先,他們有如瘋狂的野獸,吼叫着前衝而去,迅速地就來到了,離唐軍戰陣約數十步外的距離。

而在緬軍加速前衝之際,唐軍陣型亦是大變,前排的火銃手,迅速合成縱列,急急從後面盾牌空隙退去。在火銃手全部退走之後,那些大盾迅速合攏,又組成了一道近乎密不透風的鋼鐵盾牆。

緬軍步兵憑着衝陣的人多,無懼死亡,他們拼死前進,終於到了離大盾長陣約數十步外,這時,唐軍陣中,那些一直按捺不動的兩千餘名唐軍輔兵,紛紛使出吃奶的勁兒,將手中滋滋燃燒的單兵震天雷,朝滾滾而來的緬軍軍陣,用力擲去。

“砰砰砰砰!……”

數十步外,震耳欲聾的連綿爆炸聲響成一片,幾乎可以震爆人的耳膜,那刺目的金黃火光,在大團涌起的哨煙中時隱時現,空中碎肢與鮮血四處迸飛,慘叫聲此起彼伏,場面如同血腥地獄。

唐軍這番出其不意的震天雷轟炸,可謂是對緬軍軍兵的致命一擊。

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章 穿越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八章 船戰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
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七章 攢典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章 穿越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八章 船戰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