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雛形

當天黃昏時節,由李嘯領頭帶路,幾名車伕,拉着幾輛堆滿了盔甲與武器的馬車,隨他一同回到不歸墩。

迎接李嘯的,是一陣陣熱烈的歡呼。

看到那精良的鐵鱗甲與上好的騎槍騎刀,墩內的每個人,臉上都是滿滿的震驚與歡喜,田威與王義守兩人更是一臉笑得稀爛。

只有上過戰場的騎兵,纔會明白,擁有這樣精良的盔甲與良好的武器,對於作戰是多麼地重要。

“李百戶,恁的好甲,實實讓人歡喜得緊,虧得您有法子弄來!”田威興奮得直搓手。

“那是,咱們李副隊是什麼人,人中英傑也!哼,俺對李百戶,可是心服口服!”王義守連聲補充。

李嘯臉上帶着微笑,隨即下令,開始給各人分發盔甲,每個戰兵領一件鐵鱗甲,田威王義守等人原有的四件棉甲,則被統一收回,暫存於庫房之中。

“從現在起,全部戰兵皆穿鐵鱗甲開始着甲訓練。這鐵鱗甲製作精良,且來之不易,各位務必好生愛惜,不可輕易損壞,各位聽明白了麼?”望着一衆喜孜孜地穿上了嶄新的黑色鐵鱗甲的新兵們,李嘯昂然喊道。

“明白了,多謝百戶大人!”下面興奮的叫喊聲,有如掀起一陣狂雷。

贊畫吳亮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意氣昂揚的李嘯,臉上滿是敬佩之色。

能成功弄來這些盔甲武器,吳亮知道,李嘯又節約了多大的一筆開支。

一件這樣製作精良的鐵鱗甲,市面價至少160兩,33件便是5280兩,那些騎槍騎刀每把按15兩算,總共亦有近千兩銀子。再加上每把算10兩銀子的弓箭,李嘯這趟求人之行,只不過花了十多兩黃金打通關節,卻總共爲不歸墩獲得了差不多6500兩的盔甲與武器!

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成就。

這個李百戶,非但武藝了得,這搞關係的本事,卻也着實不可小瞧啊。

現在,李嘯還需的軍備爲購買23匹戰馬和20匹馬所需的披甲,若按每匹馬價格爲50兩,全馬披甲爲150兩還計算,總共只需花費爲4150兩。

李嘯手頭還有近8000兩銀子,除去這些費用,還有3800多兩銀子可用於日常開銷,按每個月預計糧餉開支約爲480兩的前提,李嘯現有的銀錢,足可供應約8個月的的日常開支!這樣一來,李嘯所承擔的運作壓力,卻是小了許多。

接下來的日子,李嘯安排田威與王義守二人,帶上兩名從中屯所帶出來的哨騎陳立,段時棨兩人,一同前往遼西與蒙古諸部交界處,購買走私馬匹。

這二人,已經李嘯多日觀察,皆是人品端正,反應敏捷之年輕哨騎,故這次買馬行動,李嘯讓兩人與田威與王義守一同隨行。

陳立與段時棨兩人,見自已這般被李嘯看重,心下驚喜莫名,皆連連向李嘯保證,此行定要順利完成任務。

田威等人出發後,現在每天的戰兵訓練,便由李嘯重新接手。

時間似乎從這一天開始,進入了快行道。

嚴格而重複的訓練生活確實沒有太多的亮色,只有戰兵們一天天的進步,讓李嘯暗自高興而振奮。

三天後,戰兵能開始能排成均勻的直線站立。

五天後,戰兵們能開始做向左轉和向右轉,並能開始集體保持隊型慢跑。與此同時,李嘯派吳亮去錦州城中訂製的旗幟和金鼓皆已完成。並同時從錦州城中買得25座鞍韉回來,以每個16兩的價格,總共花費了400兩銀子。

從第六天開始,李嘯立刻開始訓練士兵聽懂旗語,以及擊鼓而進,鳴金而退的作戰常識。

其實,李嘯到現在爲止,訓練的內容,都是些看起來極基礎的軍事常識,但這些看起來總是強調集體行動,並且頗是枯燥而無味的訓練手段,卻是成就一支精銳軍隊的精髓所在。雖然李嘯培養的都是騎兵,但這些基礎訓練,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壯大卻是極爲重要。

只有通過這樣看似無趣,卻能逐漸改變戰兵身心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部隊的齊整度,團結性和凝聚力。李嘯相信,自已這樣訓練出的的隊伍,實際作戰效果肯定比此時還是純粹古代意義上的明軍,卻要強出極多。

八天後的中午,田威王義守等人帶着一大批馬匹順利回返。

一大羣個頭高大軀身健壯的馬匹,白、黑、青、紅、花什麼顏色都有,圍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小跑着向不歸墩奔來,不斷有馬兒嘶鳴跳躍,讓整個馬羣充滿了勃勃生氣。

“稟副隊,這些天,我等去了大福堡外邊牆處,到了那設在女兒河邊的走私馬市,卻是那蒙古喀喇沁部的交易地,經一番討價還價,以每匹45兩購得合適戰馬25匹,皆是兒壯之馬,且新釘了馬掌,但比原先安排的多了2匹,這也是防備馬匹生病或死亡,可以及時替換。”田威率先跑到李嘯面前,一口氣說完這一段話,然後擰開水壺咕嘟咕嘟地猛灌了幾口水。

“副隊,那賣馬的蒙古人見我等皆是現銀交易,心中歡喜,被那段時棨與陳立這兩個兔崽子竄掇,竟又以每匹10兩的價格,半賣半送地將兩匹普通馱馬賣給我們,如此,這次買馬,總共花了1145兩銀子。另外路上來回開銷約爲15兩,剩餘銀兩在此,請副隊過目。”王義守一臉笑容地接過話頭,說完後,從馬背上取出剩餘銀兩,交還給李嘯。

看着王義守與田威等人明顯黑瘦的面容,李嘯收了銀子,欣慰地看着這四名部下,然後說道:“各位辛苦,可將馬匹趕回馬廄後,本隊安排酒席,給你們接風洗塵。”

四人聞言,臉上皆是歡喜之情,立刻趕馬入廄不提。

不多時,一桌簡單卻實在的宴席排開,李嘯安排吳亮,田威,王義守,陳立,段時棨五人一同入席。

幾人入席後,李嘯親自給他們倒酒,讓各人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嘯接下來,對他們說出了自已接下來對騎兵隊的打算與安排。

“各位,現在本官欲建之騎兵隊已初具雛形,各名戰兵基礎訓練業已完成,接下來這幾天,田威與義守二人,可以開始訓練這些戰兵騎馬作戰,這些戰兵皆會騎馬,只是戰技缺乏,希望你們加緊訓練,最遲在二個月內,要讓各人均要熟悉馬上作戰之要領。”李嘯對二人吩咐道。

田威與王義守兩人眼中皆是一亮,這大半個月過去,總算可以進入真正的騎兵訓練了。兩人隨即站立,一齊拱手大聲說道:“在下謹遵副隊之令。”

李嘯笑了笑,示意他們坐下,然後對一旁坐着的陳立與段時棨兩人說道:“你二人近來表現不錯,這樣吧,本隊任命陳立爲重騎隊副隊長,段時棨爲輕騎隊副隊長,每人每月薪俸定爲3兩5錢,分別協助田隊長與王隊長。”

陳立段時棨兩人大喜起身:“我等多謝大人栽培。”

一旁的田威插過話來:“大人,卻不知何時去訂重騎兵的馬匹披甲?”

李嘯聞言,忙問道:“田威,你這般問,可是對這馬匹披甲如何製作有所知曉?”

田威笑着撓撓頭:“某在尤世威大人軍中時,當時營中有少數重甲騎兵,馬匹亦有披甲,故在下了解一二。這些騎兵皆是小全裝披甲,分爲甲身,搭尾,蕩胸,雞項,面簾等部分,可自由組裝,倒是方便得很。”

李嘯一邊聽田威訴說,一邊心下卻在沉吟。

李嘯看過史書,記得這小全裝披甲,乃是宋朝時就有的重騎兵裝束,是屬於大全裝披甲的改良版本。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還是大全裝披甲,這種裝束下,馬頭的面簾,頸部的雞項,馬身上的甲身,胸前的蕩胸,馬屁股的搭後連成一片,密不透風,一點都不比西方重甲騎兵遜色。其中大全裝典型代表的便是,便是遼朝的鷹軍,西夏的鐵鷂子,和金朝的鐵浮屠。

只是後來在戰鬥中發現,這種連成的一體的大全裝,遠不如可以分開組合的小全裝適用。這種小全裝最大的優點便是,同樣給於馬匹足夠的防護之時,可以隨意根據戰況的需要,添減所需的馬甲部分,從而更適合複雜地形和實際戰場的機動需求。

“很好,我軍重騎兵所用的馬匹盔甲,一樣可定爲這種小全裝。”李嘯開口說道。

“李副隊,聽您說我軍這重騎,將是用來衝陣之用,在下倒有個建議,就是如是這般騎兵密集衝陣,可把搭尾去掉,甲身亦縮減到馬鞍處,其他地方甲葉可保留。畢竟重騎兵皆是衝擊正面,兩旁又有輕騎兵掩護側翼與後部,這側後面的後半部甲身與搭尾可不需要,哪此一來,馬匹所需之披甲可減少很多,節省製作費用,並可節約馬力,有利於馬匹散汗,極大提高馬匹衝陣快跑的速度,卻不是甚好?”王義守眼中閃着光采,在一旁急急補充道。

李嘯又陷入思考當中。

他心下知道,王義守這個意見極有見地。如果能這樣打造出一批重騎兵出來的話,絕對比現在女真韃子所謂的重騎要強得多。

因爲現在的韃子,比起他們自稱的祖先金朝來說,雖然有所謂的重騎兵,但人馬着裝的程度,卻是差得太多。現在的女真韃子,除了白擺牙喇兵及拔什庫領催等真正的精銳,能穿冷鍛甲與鐵鱗甲外,一般的重騎兵皆內穿鎖子甲,外披棉甲,棉甲外綴銅釘,中敷鐵葉,作戰時還必須澆水讓棉花吸水,增加防禦槍彈弓箭的能力。而馬匹披甲則最多隻有面簾與雞項兩處,均是使用一層薄棉甲,極少數馬匹方掛有蕩胸,而甲身與搭尾部分,那是絕對沒有的。饒是如此,這種重騎兵在清代的中前期風光無限,從遼東打到廣東,從東北戰到西北,幾無敵手。具體戰術便是,在重甲步兵步戰摧鋒後,這些所謂的重騎,從側面或繞至背面衝擊明軍戰陣,往往一衝即潰,堪稱是手到擒來,絕無失手,破陣後,接下來往往便是一邊倒的屠殺。明軍之所以每戰下來,極難有士卒逃脫,大部分皆是喪命於這些韃子重騎或其他輕騎的的追殺之下。

“兩位意見甚好,這樣吧,明天我便和吳先生同去錦州城,找到鐵匠鋪,讓其先製作一套樣式馬甲出來,若確是使用方便,防禦得力,再去定做餘下的19匹馬匹披甲。”李嘯環視了衆人一圈,最終下了定論。

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九十章 引寇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六章 選擇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
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章 歸途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九十章 引寇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六章 選擇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八章 船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