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

這個想法,在李嘯心頭突然泛起後,李嘯能感覺到,自已那顆強健的心靈,立刻砰砰地劇烈跳動。

臺灣島,中華的寶島,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羣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羣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

而據現代統計,臺灣有25%的面積,爲合適的農業耕作區,其中又有80%的合適耕作土地,位於利於耕作的西部平原地帶。另有20%的可耕作土地,散落於狹長的臺東沿海地帶與臺中山脈空隙地。

可以容易算出,有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一平方公里約等於1500畝土地來看,適合開墾的耕地面積達到1350萬畝,而位於臺灣西部平原地帶的耕地,其總量可達1080萬畝!

這1080萬畝可開發耕地,便是李嘯想要牢牢佔據的地方。

1080畝的肥沃耕地,是李嘯現有耕地面積7倍,土地品質更是比山東那些荒地與鹽鹼地好太多。

據歷史記載,在永曆年間,那些被福建與廣東移民們開發出來的20萬畝耕田上,平均畝產水稻達2石以上,甚至有不少土地畝產稻穀達3石之多,與北方的土地相比,同樣面積中,出產的糧食數量,竟要高上數倍。

可見,若有了這7倍多的可耕作土地,李嘯等於擁有了一個巨大的糧倉,糧食問題再不會受制於人。

李嘯想要佔據的地方,便是那廣闊肥沃的臺灣西部平原地帶。至於臺東與臺中山脈地區,因多爲臺灣土著居民佔據,且土地貧瘠,地勢險惡,一時難於征服,故暫不在李嘯的收納範圍之內。

要知道,後世的日本,在佔據了臺中與臺東後,依然遭到臺灣當地土著的強烈反抗,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才勉強佔據了這些土地。只不過,饒是如此,當地土著依然不斷造反,讓日本人無法安穩統治。象電影《賽德克巴萊》,就曾反映過當時臺灣土著的反抗運動。

畢竟,自已不可能一步吃成一個胖子,要開發並吸收臺灣西部,便是相當不易。臺東與臺中,還是等自已在臺灣徹底站穩腳跟後,再把這些地方的土地與居民,吸收消化吧。

而現在這廣闊的臺灣西部平原地帶,亦已被三處不同勢力所佔據。

其中,北部雞籠至淡水一帶,爲西班牙人佔據,中部南社、二林、大肚一帶,爲鄭芝龍部佔據,而臺灣南部,這塊臺灣最爲膏腴的部分,則被荷蘭人牢牢佔據。

所以,現在李嘯想要購買的,便是臺灣西部平原南社大肚一帶,被鄭芝龍所佔據的土地。

有了這塊土地作爲立足點,李嘯才能以此爲據點,實施將來北驅西班牙,南滅荷蘭人的一系列拓展計劃,最終將整個臺灣西部平原地區,全部納入了自已的統治範圍內。

想到這裡,李嘯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鄭守備,你家主公想和我赤鳳衛進行貿易,本兵自是歡迎,只不過,本兵有個條件。”

聽了李嘯這句淡淡之詞,鄭彩忙道:“李大人要何條件?”

李嘯見他這般急切,卻輕笑了起來,並不急於回答他,而是轉而問道:“聽聞鄭副將,現已據佔澎湖列島及金廈等地,部下軍兵雄壯,海船衆多,可是實情?”

鄭彩疑惑了一下,他不知道李嘯從何處聽到這些消息,不過,他想了想,便一臉自豪地笑道:“確是如此,我家鄭大人於這兩年,連敗粵寇劉香與荷蘭人,整個東南沿海,大小海賊無不臣服。現在手下有兵馬過萬,海船二千多條。非是鄭某自誇,我家大人在澎湖跺跺腳,整個東南沿海,都得抖三抖呢。”

一旁的弟弟鄭聯亦滿面笑容地插話道:“李大人,你若有空,可去我澎湖實地看看,便知我等所言非虛了。”

見兩人得意之狀,李嘯笑道:“鄭副將現在勢力這般壯盛,倒讓本兵羨慕得緊。只不過,本兵又聽聞,自崇禎初年以來,鄭副將就不斷地往澎湖以西的臺灣之地,安排流民,拓荒生產,卻不知近況如何?”

鄭彩見李嘯對那一片蠻荒之地的臺灣感興趣,頓覺十分意外,他搖搖頭說道:“那臺灣麼,現在依然是蠻荒之地,東面多爲當地野蠻土著,北面爲西班牙人所據,南部爲荷蘭紅毛佔據,只有中部南社、二林、大肚等地,爲鄭大人佔據。只不過,沒什麼民衆願意移民過去開荒,這些土地,大部依然一片荒涼。”

“是啊,原先鄭大人,總共安排了近兩萬福建移民過去,但這些人到了臺灣後,發現生活艱苦,地多瘴厲,這些年來,卻又偷偷地跑回來了不少。現在臺灣我軍佔據之地,不過尚有五千多移民,還在臺灣耕作。鄭大人都說了,這臺灣之地,實爲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鄭聯在一旁補充道。

聽了鄭彩鄭聯二人這般介紹,李嘯表面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暗喜。

他記得,史書也曾記載,好象就是在這崇禎九年,因爲感覺臺灣之地,投入大於收入,甚不划算,故一心只想做大海商與海盜王的鄭芝龍,對於佔據臺灣無甚興趣,甚至起了將殘餘的臺灣移民,全部遷回福建與澎湖的想法。

真是眼界決定未來啊。

哼,你鄭芝龍目光短淺,將臺灣視如雞肋,我李嘯,卻是對其愛若珍寶。

李嘯輕輕咳嗽兩聲,臉上便換了一副鄭重之態,他對鄭彩鄭聯二人說道:“二位,那本兵也開門見山直說吧。我軍與貴軍的貿易條件,便是貴軍將所據的臺灣土地,由我軍出資,抵換給我軍據管,我軍便可與貴軍長期貿易往來,互惠共利。”

聽了李嘯的條件,鄭彩臉上一喜,隨即又滿是疑惑:“這臺灣乃是荒僻之地,與赤鳳衛一北一南,甚是遙遠,卻不知李大人要這些土地做甚?”

李嘯笑了笑,卻也不打算隱瞞,直說道:“本兵土地缺乏,打算在臺灣開拓荒地,耕種糧食,以補軍需。”

鄭彩聞言,又是一臉猶豫疑惑之色。

這個李嘯,兜了半天,原來卻是爲了圖謀臺灣這般雞肋之地。此人的打算,倒是怪異得很。

鄭彩沉吟了一下,便猶豫地說道:“那李總兵這個條件,待我回復我家鄭大人,再作回覆可好?”

李嘯點點頭:“當然可以,另外,本兵還有兩條建議,鄭守備也可一同回稟你家鄭大人。”

鄭彩眼睛一亮,忙道:“請李大人明言。”

“第一條,便是我軍希望能從貴軍處,得到一些富有造船經驗的工匠技師,幫助我軍建造船隻。”李嘯平靜地說道。

“哦。”鄭彩眨眨眼,又說道:“李大人要造船工匠,這個我軍倒是有許多合適人選,只不過,這些人,長居南方,只恐不願意到北方來。”

“呵呵,鄭守備,你可告訴那些工匠,只要他們願意來赤鳳衛,我軍會給他們提供優厚待遇。薪餉可達其在福建等地的五倍以上,另外,每名工匠若來,本兵可給貴軍介紹費50兩。”

鄭彩聽得李嘯這般優厚條件,出手又如此大方,頓時十分喜悅:“李大人好大手筆,若有這般條件,相信會有不少工匠願來貴地。我回去後,會立刻將大人這條建議上報。”

鄭彩方說完,一旁的鄭聯插話道:“那李大人您的第二個建議,卻是爲何?”

李嘯笑道:“這第二個建議麼,便是鄭副將若同意將臺灣抵換給我軍,那我軍可再出資,租用貴軍船隻,從赤鳳衛運送軍兵與流民過去,接管臺灣的土地。”

聽了李嘯的這條建議,鄭彩心下暗道,看來這李大人,是要下了決心要佔據臺灣了。也罷,自已回去只管稟奏便是,卻看看鄭大人主意如何。

“李大人你放心,你這二條建議,在下保證回去後,就立刻傳達給鄭大人,讓他儘早給李大人你一個回覆。”鄭彩一臉不自然地微笑。

“好,那本兵,就等待各位的好消息了。”李嘯同樣微笑回道。

隨後,李嘯安排宴席,款待鄭彩等人,賓主間一片融洽。

宴後,鄭彩等人,低聲請求李嘯,說船隊既已來到赤鳳衛,卻不好空手而返,希望能採買商貨回去,還希望李嘯給他們一個優惠的價格。

李嘯笑着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於是鄭彩等人,以每匹5兩的價格,買了2萬匹呢絨。以總價10萬兩的價格,買了二十萬件大小各類鐵器。以每斤1兩的價格,買了10萬斤生絲。總共花了30萬兩銀子,

滿載而歸的鄭彩等人,人人喜笑顏開。

他們檢驗過,李嘯軍所產的各類商品,品質皆是相當不錯,且價格十分優惠。這些東西,如果再轉賣到日本或南洋去的話,那價格可是要翻上幾倍。

目送着鄭彩的船隊遠去,李嘯一臉深沉,內心十分感慨。

自已的水師,還是太過孱弱,若要儘快發展,只有這求助外力一途啊。

也只有等自已有了強大的水師後,才能保證將來臺灣的糧食,順利地運送到北方來。保護糧道的通暢,將會成爲李嘯軍的重中之重。

只是想在短期內,打造一支強大的水師,談何容易。

除開工匠與水手不足外,最基本的一點,便是李嘯軍船隻,極度缺乏。

李嘯其實也知道,即使有合格的造船期工匠,想在短期內造出大量的船隻出來,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因爲,要造船,首先要造幹船塢。

說起來,這幹船塢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工藝。歐洲第一個幹船塢是在1495年建築於英國的普茲茅斯,從造出這個幹船塢開始,英國才至此走向其海上爭霸的興盛之路。

然而在這之前90年,大明的寶船之家,位於松江的龍江船廠就造了七個幹船塢,其中有三個是長約五百公尺、寬約四十公尺,可以建造萬噸鉅艦或者同時造大量千噸船的巨型船塢。

龍江船廠便是靠這七個船塢,在三年之內造出兩百多條大船,作爲下西洋的主力航行到東非。

當然,寶船是否真的達到萬噸排水量,如今已不可考,但不要說萬噸,光是三年建造千噸級以上的船艦兩百艘,就是極爲驚人的數字。

這個巨大的造船數,超過同期歐洲全部的造船能力,甚至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也要到十八世紀末,其造船能力才能夠趕上這個數字。

這是大明在鼎盛期,才能以舉國雄厚的財力,做出這樣爍古絕今之事,與現在的自已,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李嘯估計,在有合格造船工匠的指導下,要在海洋島造船廠,建成這個合適的千噸級幹船塢,可能要至少也個半年的時間。

而即使有了合適的幹船塢,要造出經久耐用的大船來,也是頗爲花費時間之事。

因爲,若要造出經久耐用的大船的話,對木料要求很高,需得使用大棵的緻密木料,然後慢慢陰乾,排除水份卻又不使木料變形,方可用於造船。一般耗時將近一年,甚至更長。

而鄭芝龍的福建造船廠,所使用的木材,一般是從越南進口的鐵力木,也是慢慢陰乾一年後,才能開始用於造船。

現在世界上,造船最快的是荷蘭,因爲荷蘭人造船工業發達,很多材料早有儲備,一艘商船往往幾個月就造好了。

但象其他剛起步的歐洲國家,造船速度就要慢得多了,象瑞典人造瓦薩號大型風帆戰艦,竟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從1625年到1628年,才把這條象徵國家力量的船隻造好。

而其他歐洲國家,建造類似船隻,也差不多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比如頗爲歷史迷們津津樂道的西班牙大帆船,其製造時間,也普遍要花兩年左右。

所以,即使將來鄭芝龍同意將臺灣出售給李嘯,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時間內,李嘯還不得不仰承鄭芝龍的鼻息,租用他的船隻運送軍兵、流民,以及將來產出的糧食。

這是十分無奈,卻無可迴避的事情。

總之一句話,想要造出合格的大船出來,決非一蹴而就可達到,而是一件十分耗時費力的事情。尤其在起步階段,更是有許多的艱難險阻,在等待着李嘯。

只不過,現在李嘯已下定決心,要走上海上擴張之路,那造船之事,便成爲必須要面對的當務之急。

直到看到鄭彩的船隊,消失在海天之間,一直沉思的李嘯,才長吁一口氣,返身回城。

李嘯原本估計,鄭彩這次返回,到下次鄭芝龍再派人過來,可能要個大半年的時間,故在鄭彩等人離去後,他原本迫切的心情,隨着時間的推移,卻也漸漸變淡了。

只是李嘯不知道,率衆返回的鄭彩,其實給李嘯更心急。

才離開赤鳳衛後不久,鄭彩便寫了一封信,把李嘯的各條建議詳細在信中說明,然後用油紙包裹好信件,綁在鴿腿上,便放出了報信的信鴿,讓鴿子快速提前返回。

山東到福建約1800公里,一隻信鴿一天可飛500公里以上,算上中途覓食休息,一週之內足以到達了。

事實上,僅過了五天,鄭芝龍便在澎湖的官邸中,收到了鄭彩的信件。

端坐在官帽椅上的鄭芝龍,仔細地看過鄭彩的來信後,久久不語,陷入了沉思。

(多謝影孑冷風兄弟打賞,多謝royu222月票,感謝支持)

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十二章 搶馬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
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十二章 搶馬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五百三十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零一章 鎮壓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