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

從年前到春節後這段時間,京師及北直隸各地,連降大雪,放眼過去,寥曠天地間,寒風蕭瑟,白茫茫一片。

年節時分,京師外城中,各條街巷內,家家戶戶門口都張貼了紅對聯,不時傳來的鞭炮聲與孩童們的歡笑,大人們拜年的祝福話語,穿街過巷的小販叫賣年貨的聲音,互相摻雜在一起,讓偌大的京師,明顯泛起一股歡樂氣氛。

只不過,與外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明帝國的心臟,京師皇宮中,卻是一片蕭瑟沉寂。

自崇禎皇帝當日下了罪已詔後,皇帝帶頭減膳撤樂,皇宮之中自然也是處處儉省肅然,整個皇宮之中,完全沒有過年的歡愉氣象。

因爲大雪阻路,直到年後初五,盧象升的報捷奏章,才由兵部尚書張鳳翼,送到崇禎皇帝所在東暖閣處。

大冷的天氣裡,小小的東暖閣中,卻是十分溫暖,御案前的雕龍白銅炭火盆中,炭火熊熊,閃着溫暖人心的橘紅色。

“陛下,大捷,河南大捷!”

兵部尚書張鳳翼,那蒼老的聲音飽含喜悅,顫顫地在殿外響起。

“哦,愛卿速速入殿。”

聽到張鳳翼遙遙傳來的喊聲,被這段時間以來,寧夏兵變,陝甘各地流寇肆虐弄得心情煩躁不已的崇禎皇帝,眼中明顯地泛起亮光。

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大太監曹化淳,急忙迎出去,將張鳳翼帶入殿中。

“啓稟陛下,我大明官軍,在五省總督盧象升率領下,自十月以來,連戰連捷,已將河南流寇大部擊滅,匪首高迎祥,亦已被我軍斬殺,河南之地,重歸寧靖矣!現有盧象升奏章在此,請陛下過目。”

“好!甚好!果是難得的好消息!”

聽了伏跪在地的張鳳翼的奏報,穿着一身明黃夾袍的崇禎,騰起從龍椅上站起身來,憔悴的臉上,泛起了許久不見的笑容。

“九苞,你起來說話。“

“謝陛下。“

張鳳翼起身,一邊迅速地將盧象升的奏章遞給一旁的太監曹化淳。

“盧建鬥果是能幹,這兩月以來,竟已將入寇河南的20餘萬全部消滅,並還斬首匪首高迎祥,真乃吾大明難得之忠臣良將也。”崇禎捋須而嘆,一邊從曹化淳手裡拿盧象升的奏章。

張鳳翼見皇上歡喜,忙接着說道:“陛下,在我官軍之嚴厲打擊下,流寇此番受挫,已是大傷元氣,再想如前番這般猖獗,卻是難了。”

“嗯,官軍難得兵部速速派人前去查覈,若是盧建鬥所奏屬實,立即嘉獎晉升有功將士。”

崇禎一邊說着,一邊打開盧象升奏章,迅速觀看了一遍後,仰天大笑。

“果然,又是這個李嘯!”崇禎皇帝大笑着又將盧象升的奏章看了一遍,感嘆道:“李嘯這廝,恁的能戰,他一個人,竟能力退兩路援兵,還斬首了匪首高迎祥,真真我大明難得之虎將也!”

崇禎在御桌旁行了數步,又讚許道:“盧建鬥倒也不貪功,能把李嘯的功勞如實稟奏,亦是難得。九苞啊,這次戰績查明後,朕定要給他二人,好好嘉賞!”

聽了皇帝連誇盧象升與李嘯,張鳳翼的表情有些複雜,他低聲道:“盧象升是五省總督,得此大功,自當嘉賞,只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升賞李嘯。”

崇禎見他發問,立即回道:“盧建鬥已在奏章中向朕請求,着那李嘯升任登萊總兵一職。若覈查戰功屬實,朕卻不吝於將此職封賞給他。”

張鳳翼臉上帶着憂慮之色,目光十分複雜,他復低聲道:“按說,李嘯立此大功,自當大加升賞,讓他升任這登萊總兵,亦不爲過。只不過,微臣近段時間以來,聽了不少關於李嘯的閒言碎語,心下頗覺憂慮。”

“哦,是何流言,九苞你從實說來。”

“陛下,臣聽聞,那李嘯,之所以能建得這般強軍,在於其手中有足額的糧餉供應,而他的糧餉來源,卻是來自與蒙古與韃金的走私!”

“啊?此事當真?!”

崇禎瞬間變了臉色。

旁邊的曹化淳,亦是滿臉緊張之色。

“稟陛下,微臣不敢欺罔。據說李嘯在宣府鎮,四下打通關節,偷偷建成一座金湯城,專用於對外走私。將我大明明令禁止的各類重要貨物,大肆走私販運給蒙古諸部與後金,謀取了滾滾暴利。雖其行事隱密,但紙終包不住火,李嘯走私一事,在宣府各地,皆有所聞。陛下若不信,可遣錦衣衛密查之。”

崇禎臉色,愈發難看了起來。

“張九苞,那依你之意,朕該如何處置李嘯?”崇禎猶豫地問道。

“陛下,依臣之見,這李嘯雖立有大功,然其走私一事,實不可不查。可待錦衣衛覈查出結果後,再行定奪。若查出此事實爲無妄虛言,李嘯並無走私一事,可同意盧象升之請,升其爲登萊總兵即可。若查出李嘯確有走私通敵之過的話。。。。。”張鳳翼的聲音低了下去。

“說下去!”崇禎喝了一聲。

“陛下,若李嘯果有此通敵走私之事,臣以爲,卻該將其立即革職拿辦,抄沒違法所得,着錦衣衛嚴加審訊,以敬傚尤!”

“哦。”崇禎陰鬱的臉上,明顯地籠上了一層灰色。

“若陛下念其往日功高,不忍將其奪職拿辦的話,卻也該派內官前往赤鳳衛,嚴詞斥責李嘯,並罰沒其非法財產,以充國庫,再着其今後,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張鳳翼說過完,臉上明顯地劃過一絲狠色。

崇禎默然無語。

東暖閣內,只有炭火在燒得劈啪作響,整個房間卻是一片寂靜。

曹化淳及一衆侍立太監,大氣也不敢出。

“這樣對待我大明剛立了大功的虎將,怕是不好吧。”

許久,崇禎皺着眉頭,喃喃自語道。

“陛下。。。。。。“

張鳳翼猶欲說話,被崇禎作了個制止的手勢。

“不必說了,讓朕先考慮一下,愛卿且先退下吧。”

張鳳翼默然拱手而退,崇禎臉上,滿是焦躁之色。

李嘯,你可知道,你這廝在朕的心中,現在有多大份量了麼?

你雖只是個小小的赤鳳總兵,但朕其實已在心中,將你視爲與前鋒營總兵祖大壽,寧遠總兵吳襄之類鎮邊大將一樣,乃是國家柱石般的存在。

況且朕還將宗室之女嫁你,又令你世襲指揮使一職,可謂十分榮寵。只是,爲何你這樣深得朕心的少年名將,卻還要偷偷搞朝廷明令禁止的走私之事啊!

這讓朕,該如何處置你呢?

崇禎心亂如麻。

“曹大伴,你去將首輔溫愛卿喚來,朕有話問他。”崇禎下令道。

曹化淳急聲應諾,快步而去。

不多時,首輔溫體仁與太監曹化淳,一同悄然而至。

行過君臣禮節後,崇禎也不廢話,而是開門見山地,將李嘯可能走私一事,以及兵部尚書張鳳翼的處置意見,對溫體仁說了一番。

“長卿,九苞這般處置李嘯,以卿看來,可爲妥當否?”崇禎壓住不安的心緒,儘量用一種平靜的語氣問道。

“陛下,臣能說實話否?”

見到溫體仁一臉嚴肅地說出此話,令崇禎皇帝十分驚異。

“愛卿如實道來,縱有失當處,朕不怪罪。”

“陛下,臣以爲,張九苞這般處置,實是孟浪草率,不計後果。微臣只怕,錦衣衛前往赤鳳衛拿人之時,便是李嘯反叛朝廷之日!”

“啊!”

“陛下,恕臣直言,若陛下對立下卓越戰功之大將,都這般刻薄寡恩,抓小辮,糾過錯的話,那李嘯,只怕會成爲第二個投韃而去的孔有德!”

崇禎從龍椅上騰地驚起,他臉上有如失血般蒼白,隨後,他顫聲低語道:“朕只不過要查他走私一事,該不至於此吧。”

“陛下,國家之事已這般糜爛,烽煙兵戈無處不有,流賊匪類荼毒中州,正是要大用良將掃滅羣醜之時,安可因爲風聞走私一事,便這般處置李嘯這般難得的虎將,豈不讓天下將士,大爲寒心!”

溫體仁頓了下,繼續一臉憂色地說道:“聽聞那李嘯,獨滅河南兩路流寇,爲朝廷立得這般大功,可謂功勳卓著,旁人莫及。若其半分嘉賞未得,反因走私一事被朝廷拿辦,其部下必然羣情激憤,心生反意。待到李嘯真舉起反旗之時,陛下何以處之啊!”

崇禎臉色灰沉,頹然而坐。

“那愛卿以爲,李嘯究竟有無走私一事?”崇禎聲音很低。

“有!”

“哦?”

“陛下,那李嘯之軍,不屬正規營兵,乃是衛所之軍,拿不到朝廷半文軍餉。他要供養軍隊,若無半點特殊手段,想供應支持這萬餘軍兵,豈非笑談。”溫體仁目光炯炯地說道:“其實以微臣看來,李嘯這般行事,亦屬無奈,供養軍兵,若無糧餉二字,一切免談。而李嘯若無手下這支強軍,又談何爲國立功,爲朝廷效力呢。”

崇禎長嘆了一聲,臉色緩了很多。

旁邊的太監曹化淳,瞥向溫體仁的眼光中,亦微含笑意。

溫體仁見皇帝心思已轉,又趁機說道:“陛下,史書曾記,楚莊王夜宴羣臣,楚將唐皎,曾趁熄燭之時,調戲皇后,後被皇后扯去帽纓。然楚王心胸博大,不記唐皎這犯上之舉,卻令在座諸人,皆扯下帽纓,以解唐皎之尷尬。後楚將唐皎,感楚王之恩德,在疆場上效了死力。一年後,晉楚爭霸,唐皎不顧生死奮力搏殺,從晉軍重圍中,拼死將楚王救回,此事乃千古佳話也。陛下乃是當代明君,心胸襟懷可比堯舜,自是明曉這般典故,古人尚且不以一鬙掩大德,我皇千古明君,亦當不會因小節而失良將。”

聽了溫體仁這段侃侃而談,崇禎臉色好了很多,他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朕深以爲然。那這樣的話,這李嘯,確又該如何封賞纔好?”

溫體仁沉吟了一下,低聲說道:“陛下,臣以爲,當施以恩威並重之手段,讓李嘯在得到皇上恩澤時,又能暗中警醒,方是最好。”

“愛卿請詳言之。”

“陛下,那李嘯之赤鳳衛,乃是由原先的小半個黃縣與小半個招遠,以及萊州的一小塊地方,聯合組成。陛下不若將剩下的黃縣與招遠二地,全部賜給李嘯的赤鳳衛,並免其稅賦三年,以爲立身養軍之基。”

“這樣啊,那除此之外,朕可需另行賞賜錢財與官職麼?”

“陛下,若這般行事,除此外可不必另加賞賜,也不升其爲登萊總兵。這樣一來,李嘯因此次大功,得到了土地獎勵,其心自安。而朝廷不給其錢財與官爵,李嘯這樣的聰明人,當會明白,這是朝廷給出其之委婉警告,估計能讓他日後更加警醒,再行非法手段時,亦會多有顧忌了。”

聽了溫體仁這般分析,崇禎的臉上,終於重現了舒心的笑容:“愛卿之策甚好!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李嘯這樣難得的虎將,縱有缺點,亦不可寒其忠勇之心。就待兵部覈查戰果後,着長卿你擬旨下詔吧。”

“微臣謹遵聖意。”

。。。。。。

溫體仁隨後從宮中返回,去閣部坐了一陣後,便返回府內。

方進府門,便有親隨家僕前來稟報:“溫大人,內監的高公公,已在客廳中等候多時了。”

溫體仁哦了一聲,隨即緩步進入客廳之中。

正是飲共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見得溫體仁進來,便放下茶杯笑道:“溫首輔今天,在陛下面前,爲李嘯這般摭掩開脫,卻是那赤鳳總兵李嘯的造化哪。”

溫體仁冷笑一聲,淡淡道:“我等既食君祿,自當爲君分憂。現在朝中多事,如武舉人陳啓新,大學士錢士升之類不良之輩,紛紛上章攻擊彈劾本相,陛下已是不堪其煩,安可再爲陛下爲些須小事而憂心。那李嘯能征善戰,乃是我大明難得之虎將,些須污點,卻亦可摭過。張九苞一味吹毛求庛,總歸是書生之見。”

曹化淳笑道:“這都是溫。相公忠體國,能謀善斷,方能使此穩妥周全之計策。那李嘯也是個聰明人,他得了這般恩惠,亦會明白溫大人的良苦用心。”

溫體仁微笑起來,他淡淡地說道:“做得春風,方有雨露。李嘯若得這黃縣與招遠兩地,自會感激本相對他不薄。將來的孝敬自不必多談,本相在外面,也好有個助力了。”

曹化淳笑得雙眼眯成一條縫:“溫首輔佈局長遠,善於籠絡人心,咱家亦是佩服。那李嘯見溫相對其這般擡愛,將來定會爲溫大人效力驅馳了。”

兩人說到這裡,心下會意,不覺皆大笑起來。

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六章 選擇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
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六章 選擇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