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

於是,得到黃得功保證的金聲桓,內心大定。他再無二話,隨後便與唐軍監撫司文官一道,整頓收拾自已的這些剩餘兵馬,軍中各類輜重器械,亦完全向唐軍稟報交納。

唐軍滅了金聲桓部,全軍兵馬收拾整齊打掃戰場完畢,便全軍西進,直逼黃州府城下。

大軍滾滾而來,鐵流滔滔,這黃州府城中,倒有如一葉孤舟,在風雨中飄搖不定。

親眼見到那金聲桓六萬餘人的大軍,在一天不到的時間裡,就全部潰滅於城外,在城頭觀戰的黃州府的官員,已是個個魂膽俱喪,目瞪口呆。

唐軍戰力如此強悍,竟似風捲殘雲一般迅速消滅了金聲桓六萬大軍,如此威猛之軍隊,倒是各人生平所僅見。

現在唐軍滾滾大軍,又押着如此之多的俘虜前來,其威勢與氣焰,倒是不過區區千餘人的黃州守軍生平僅見。

他們再不猶豫,立即打出白旗,大開城門,城中官員親自出城跪迎唐軍入城。

唐軍在一片歡呼聲中昂然而入,全軍將士無不意氣豐發,軍歌嘹亮,引得滿城百姓盡皆圍觀,自是人人誇讚,稱羨不已。

唐軍入得城來,黃得功稍加休整,便開始準備下一步進攻計劃。

他決定,讓全軍四營兵馬,只留第八鎮乙營於黃州府城中,看守那四萬餘人的俘虜。然後,便親統另外的三營兵馬,直奔武昌而去。

黃得功的目標簡單直接,那就是,在消滅了金聲桓部兵馬後,立即兵圍武昌,將這座左良玉的老巢團團圍住,讓城中的左良玉牢牢圍困於城中,使其再難脫逃。

另外,便是搶在另一部從東線撤走的兵馬,即王德仁部退回武昌之前,將武昌包圍,讓他們歸城無路,最終在城下消滅他們。

當然,如果左軍的鄂西兵馬,也全部撤往武昌的話,黃得功絕不介意消滅更多的左軍部隊。

可以想象一下,左良玉在成爲一個光桿統帥被唐軍牢牢包圍在武昌城中的情景,該是多麼地令人愉悅。

於是,僅僅在休整了兩個時辰,唐軍的三營兵馬,立即乘着夜色,繼續分從水陸兩路,全速西進武昌。

爭分奪秒,時間就是戰機,就是生命。

對於唐軍來說,是如此,對於放棄麻城,正倉皇南撤的王德仁部來說,更是如此。

此時,從北面麻城撤往武昌的王德仁部四萬餘人,自從麻城撤退後,一路過鵝籠,岐亭,中和,徑向武昌的北面門戶黃陂進發。這一路上,王德仁部晝夜兼程,不敢稍歇,總算在兩天後的下午時分,來到了黃陂城下。

見到自家軍兵到來,黃陂縣的官員立即大開城門,出城相迎。

一臉風塵疲憊不堪的王德仁,望着大開城門的黃陂縣城,臉上頓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孃的,這炎炎夏日,自已與一衆部下,在後面唐軍第六鎮兵馬全力追擊之下,有如喪家之犬一般,一路急急南逃至此,兩日裡不眠不休地急行奔走,這人與馬皆是疲憊不堪。

好在全軍士氣幾近谷底之際,自已與手下的四萬餘人的兵馬,總算順利到達了這離武昌極近的黃陂縣了。

“各位兄弟,連日奔行,着實辛苦各位了。現在天色已晚,全軍將士隨本將入城,就在當地休整半日,便徑返武昌。”

王德仁抹了一把滿臉的汗水與泥漬,衝着旗幟散亂萎靡不振的軍伍大聲喝喊,給疲憊不堪的他們,來了一番最切實際的鼓舞。

整個軍伍發出一陣有氣無力的低低歡呼,算是給這位主將的一點敷衍迴應。

隨及,全軍將士在王德仁的率領下,從黃陂北門入城。入得城來,便有官員安排犒軍,疲憊不堪的全軍將士,在奔行多日後,終於難得的吃了一頓安穩的飽飯。

只不過,就在他們吃飯之際,王德仁居安思危,倒也沒有徹底放鬆耽擱時間,他還是在入城之後,就又立即派出數十名哨騎,徑自先行南下,讓他們搶先回去武昌報信,告訴左良玉現在全軍已到黃陂,最遲明日便可到達武昌城中。

派出哨騎後,王德仁親自巡城一番,纔在一衆親兵的服侍下,與早已單獨安排了酒席的城中官員,一齊落坐開飲,一時間,賓主互相勸酒,倒是一片和樂融融的景象。

灑過三巡,菜過五味,已在一衆官員的恭維話裡,喝得頗有些醉意的王德仁,心情放鬆了許多,這時,忽有手下軍兵緊急來報。

“報!王將軍,據哨騎來報,他們未過漢江,就遙遙看到遠處似有唐軍的大批兵馬旗幟,一衆哨騎畏怯不已,不敢再往前探查。”

聽到這句稟報,王德仁舉到脣邊的酒杯猛然停住,臉色亦瞬間變得一片蒼白。

而旁邊的一衆官員,亦是人人震怖,臉上表神十分慌張,衆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王德仁騰地站起身來,繃着臉將杯中殘酒一飲而盡,然後將手中的杯子狠摜於地,砰的一聲,摔得粉碎。

整個酒宴,頓是鴉雀無聲,連掉根針都聽得見。

王德仁環視衆人,心下的滋味,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靠,老子使了金蟬脫殼之計,好不容易從麻城撤回,一路緊趕快行,不敢稍歇,卻最終還是晚了一步。

現在唐軍若是趕到了武昌城下,那自已的後撤計劃,豈不是完全成了泡影麼。

而且更可怕的是,若唐軍真的直抵武昌,說不定金聲桓部亦被唐軍給統統消滅了,不然的話,一路上有金聲桓部阻敵,唐軍斷不會行動如此神速,這麼快就把武昌給包圍了。

若是武昌真的被唐軍包圍了,那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自已,豈非是命懸一線,有如累卵之危麼。

想到這行,王德仁的額頭,迅速地滲出一層細密的冷汗。

不行,不能再耽擱了。

也許哨騎並未完全弄清楚情況,自已現在要做的,就是強令他們繼續渡江偵查。

至於他們渡江後,會不會被唐軍發現,被唐軍發現後,又會如何難以脫身逃命,在局勢如此緊急的情況下,也就真的顧不了這麼多了。

“奶奶的,看來唐軍真的是提前一步,趕至武昌了,卻不知道,現在武昌城中,到底情況如何……”王德仁喃喃地說到這裡,眼中閃過一絲無奈,他略一停頓,又立即大聲說道:“去,速令哨騎,不可猶疑,全部過江哨探,一定要查清現在武昌城到底是何番情況,再速速回來向本將報告!”

“得令!”

手下親兵匆匆離去,心情極糟的王德仁,再無心情飲宴。陪酒的一衆官員,亦是人心浮動,神情不安,故這場酒局,很快就草草結束。

很快,城中的軍兵,也趕緊草草吃過飯,就皆被王德仁緊急調動,安排駐守黃陂城,這個小小的縣城中,倒是一片緊張忙碌的氣氛。

兩個時辰後,城外終於有兩名哨騎,蓬頭散發一身泥水極其狼狽地跑回了縣城。

“王將軍,不好了,不好了!”

這兩名哨騎,連聲哀呼着來到了王德仁面前。見到這跑得氣喘吁吁一身臭汗的兩人,王德仁心下揪緊,表面卻還強裝鎮定地喝問道:“究竟怎麼了?爾等哨探情況到底如何,怎麼只有你們兩個回來?”

“王將軍,我等奉了軍令,渡過漢江,一路往武昌而去,終於發現,那武昌城已被唐軍圍得有如鐵桶一般,根本就不得靠近。而我等無奈回返之際,又被唐軍哨騎發現,一路追擊到了漢江邊上,其餘兄弟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只有我們二人,僥倖逃出生天,這才趕回黃陂縣城,向將軍你稟報啊!”一名哨騎身形顫顫,眼中含淚,帶着哭腔低聲回稟。

聽了二人的話語,王德仁臉上滿是惶然不安之色。

可恨,預料中最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

唐軍行動如此迅速,他們一定是快速打敗了金聲桓,然後全軍盡力北上,這才趕在自已到來之前,將這兵力薄弱的武昌城團團圍住。

這樣一來,既可讓城中的寧南侯左良玉插翅難逃,又讓自已這樣的回撤兵力無法入城無路可歸。

唐軍這招兵貴神速,真是狠辣。

怎麼辦?

現在的自已,率領這好不容易纔逃出生天的四萬餘軍兵,坐困小小的黃陂縣城,若不得前去武昌,或是得不到進一步的援助,又還能堅持到幾時呢?

想到這裡,王德仁的心都在不停地顫抖。

他無力地揮了揮手,將稟報的哨騎與房中一衆人等,全部打發出去,只留自已一個人在房中靜坐。

只不過,他苦思良久,卻最終心下也沒有答案。

而這寶貴的時間,便在主帥彷徨無計不知所措中,一分一秒地悄悄地度過。

王德仁在房間來回踱步,深夜方睡,卻是輾轉反側,十分不安,直到次日凌晨才朦朧睡去。

直到城外那嘹亮的號角聲,纔將這位疲憊不堪又滿心焦慮的主將,從夢中正式喚醒。

王德仁剛剛睜眼,便看到有親兵護衛砰的一聲,徑自推門而入。

“王將軍,不好了!現在黃陂縣城外,南北兩處,皆出現了大批唐軍。兩路唐軍,正以極其浩大之勢,向我黃陂縣城包抄而來!”

聽了手下這聲音中滿含恐懼的稟報,王德仁啊的一聲大叫,臉都快嚇黃了。

看起來,南邊的唐軍,在俘獲了自已的哨騎後,一定從他們口中探得了自已現在的情況,從而立即大派兵馬,前來黃陂尋戰。

與此同時,那一路尾追過來的的唐軍第六鎮追兵,也終於來到了黃陂縣城北面了。

沒想到,兩路唐軍竟能這般湊巧同時趕到,倒時正好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讓自已前後包夾,再無脫逃之可能。

這,這大概就是自已的命數吧……

想到這裡,王德仁喟然一聲嘆,臉上卻是涌起狠戾之色,他眼睛一轉,立即大聲喝道:“入他娘,先帶老子上城看看再說。”

“得令!”

很快,王德仁與一衆親隨護衛,腳步匆匆地來到黃陂縣城那低矮破舊的城牆上。

他首行快步來到南門,一眼看去,可以看到那些從南面來的唐軍,兵馬人數約有一萬餘人,陣勢已完擺開,呈弧翼狀向整個黃陂縣城南門包抄而來。

王德仁臉色冷峻,他狠狠咬了咬牙,又帶着一衆護衛,快步來到了黃陂縣城北邊。

見到北面的唐軍兵馬,王德仁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來,從北面來的,是整個唐軍第六鎮兵馬。其兵力人數,多達五萬餘人,倒是比王德仁在城中的全部兵力還要多得多。

他清楚地看到,這些從北邊來的唐軍,正兵分三路,分別包夾黃陂縣城的北西東三門,看起來,是想把自已的退路給牢牢堵死呢。

一陣溫和舒爽的晨風吹來,王德仁卻感覺這撲面而來的暖風,比數九寒天的冷風還要寒冷。

靠,早知道唐軍行動如此迅速,來得這麼快速,當初的自已,就該趕緊離開黃陂纔是最佳之策啊。在這裡浪費了一個晚上的寶貴時間,簡直愚不可及!

現在,自已到是徹底成了個甕中之鱉,被兩路唐軍給圍了個嚴嚴實實,再也動彈不得了。

王德仁以一種近乎麻木的神情,呆呆地看到兩路唐軍蜂涌而來,迅速地將整個小小的黃陂縣城,給團團圍住。

黃陂城,北門。

站在北門一箭開外,被一衆護衛簇擁着的唐軍第六鎮長劉國能,已與率南路唐軍而來的統帥唐軍第九鎮副鎮長翁之琪見面,此時二人,臉上皆是洋洋得意之態。

迎着熙暖的春風,一臉風塵疲憊的劉國能,心情倒是相當不錯。他捋着粗濃的鬍鬚,對翁之琪感嘆說道:“之琪,現在這王德仁部剩餘兵馬,已是皆被我軍團團圍困於這黃陂縣城之中,倒是徹底地成了甕之鱉,再難脫逃了。那依你之見,你我兩軍,接下來要如何行動方好?”

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十一章 酒樓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十八章 軍令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十七章 職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
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十一章 酒樓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十八章 軍令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礦 擴軍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十七章 職爭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