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

不多時,鰲拜帶着一衆兵馬急急返回,然後洋洋得意地向豪格稟報城中現狀。

“肅親王,現在盛京城中,已被我軍全部控制啦!各處城防、糧倉、武庫、官署已被我軍控制,這座盛京城,已然全部在我軍掌握之中了。”

豪格笑了笑道:“不錯,鰲拜你辦事果是得力!那城中治安如何?我等入城,卻是無妨吧?”

“當然無妨!”鰲拜一臉得意,他大聲道:“現在城中的兵馬,都是支持我們的三旗軍兵,而其餘的殘餘各五旗軍兵,也已是紛紛宣佈爲我等效力,肅親王此刻入城,卻是平安無虞。”

豪格聽到他這樣一說,心下亦是十分高興,他更不多話,隨即下令着索尼與鰲拜一起,跟着自已一道入城而去。

入得城來,豪格看到,原本熙熙攘攘的各條大街,早已蕭瑟無人,街邊還有一些來不及的店鋪,被混水摸魚的手下軍兵,打砸得一片狼藉。他甚至看到,在街角位置,還有幾具來不及搬走的百姓屍體,其中更刺目的,是一具光溜溜的女屍,肚子上插着一把鋒利的腰刀,肚腸橫流,模樣極其慘不忍睹。而流滿街邊的鮮血,積成大塊大塊的窪地,早已被凍成黑紅色,十分刺眼醒目。

豪格見到這些景象,已經可以想象手下那些獸兵,在入城後,是怎麼地放縱自已的獸性,在城中趁機奸婬擄掠胡作非爲了。

他眉頭大皺,扭頭望向鰲拜,鰲拜則是眼神躲閃,不敢與他對視。

豪格冷冷地拋了一句:“鰲拜,你這個主將是怎麼當的?!難道我盛京城中的百姓,是明境中的敵國居民嗎?如何可以這樣對待他們?“

鰲拜嘴中支吾,他吶吶地回道:“這個,城中一時混亂,敵我難辨,軍兵們又剛從戰場回來,身上殺性正濃,所以才……“

“放屁!“豪格厲聲罵了一句粗話,便喝道:”你們幹出這種混帳事,還狡辨什麼!你聽着,給本王立刻把街道打掃乾淨了,被軍兵殺害的百姓,也由錢庫中拔出相應賠償給其家人。你記住了,以後一定要嚴格約束兵士,不能讓他們再胡作非爲草菅人命。這可是我大清都城,你這般放縱手下,對我等的名聲可是一個大大的污損!百姓們與官員們,又會如何看待我們?!而我等若是失了民心,失了城中官員的支持,將來如何服衆,又如何與多爾袞這廝長期對抗下去。”

聽了豪格的話,鰲拜一臉難堪,他扶了扶官帽,便拱手應道:“肅親王說得是,奴才以後一定會注意。不過,現在盛京已下,軍兵皆是已經回營,這幫傢伙,以後俺一定從嚴治理,決不讓他們再上街胡作非爲。”

豪格嗯了一聲,再不看他,急急縱馬離去,彷彿只想儘快離開這個讓他心生不快的地方。

不多時,豪格一衆人馬,來到了禮親王府外。

衆人方纔下馬,便有代善第四子瓦克達,帶着僕人微笑出迎。

瓦克達見到豪格,便要參拜,被豪格急急止住。

“瓦克達,咱們就不用來虛禮客套了,你速帶我去見伯父吧。”豪格扶起正要下跪的瓦格達,臉上滿是溫和親切的笑容。

瓦克達急應了一聲,便帶着豪格等人入府而去。豪格、索尼、鰲拜三人,在瓦克達的帶領下,一路穿廳過巷,然後來到了客廳之中。

二人到了這裡,發現代善已然端坐在其中,他的旁邊,侍立着兩名孫子,羅洛渾和杜蘭。

見到已是頭髮花的代善,垂首坐在上首,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豪格心下莫名感慨。

他一進客廳,正欲行禮,卻被代善立刻喚住。

“肅親王,不必行禮客套了,請速速落坐吧。”代善擡起頭,面色平靜地淡淡地說一句。

豪格怔了下,卻也只能嗯了一聲,然後與索尼、鰲拜等人一同落坐。

給各人看茶後,代善屏退僕人,才緩緩端起茶杯,輕啜了一口,便對拘束而坐的豪格苦笑道:“肅親王,此番前來敝府,卻是所爲何事啊?”

聽了代善這明知故問的話,豪格心下一聲暗歎,便輕聲回道:“禮親王,小侄此來,乃是奉皇命,先行返回盛京,以控制京城局勢。但小侄考慮到自已年輕無材,又素無威望,這才特來貴府,求禮親王伯父協助於我。”

豪格說完,代善卻是垂首不語,會客廳中,頓時一片尷尬的安靜。

最終還是代善輕嘆一聲,目光深沉地回道:“肅親王,恕本王直言,你此番返京,倒是用心良苦啊。”

豪格哦了一聲,心下對代善摭摭掩掩的態度十分不滿,但在表面上,還是十分平靜地回答道:“禮親王,你這話是從何說起啊?小侄不過是奉汗阿瑪之命,又何談用心之話。難道說,禮親王對小侄此舉,感覺不妥嗎?”

見豪格還在說些違心的表面話,代善搖了搖頭,不想再與豪格虛應故事了。

他擡起頭,兩道銳利如刀的目光,直直地凝視着豪格,然後道:“豪格,時至今日,咱們伯侄二人,就別在互相打逛語了,有什麼話,就敞開來談吧。”

聽了代善的話,豪格尚未回話,一旁的鰲拜按捺不住插話過來:“禮親王說的是,現在咱們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說話還摭摭掩掩幹甚。俺就直說了吧。前些日子,我軍在攻打海參崴堡的時,皇上正端坐在城牆上督戰,卻不料那唐軍已提前在堡中挖了地道,派了一隊唐軍潛行到城牆下,用炸藥炸塌了城牆,皇上猝不及防,被炸藥從城牆上炸下來,立刻被炸成了重傷昏迷呢。”

鰲拜說得急切,拿起桌上茶杯,一口氣咕嘟咕嘟全部喝乾,然後又放下茶杯,大聲道:“說來可恨,也正因此,這東征大軍的指揮大權,從此便被多爾袞這廝接管,可恨我肅親王身爲皇上長子,卻不得不受此人指揮,現在想來,着實令人憤恨之至。後來,又過了幾日,皇上纔好不容易醒轉過來,卻又發現已摔壞了腦子,從此一直處於癡呆狀態,無法理事,亦是令人可嘆之至矣。”

鰲拜說到這裡,長長地嘆了口氣,不過,他好象生怕別人打斷他,又急急地繼續說道;“至此,那多爾袞便得以繼續執掌軍權,此人爲了穩固權力,樹立威望,竟不顧皇帝這般重傷,需要趕緊撤兵返回的局面,強行下令,要繼續在海參崴堡與唐軍打下去,結果沒想到,最終只能功虧一籄,那唐軍援兵及時趕來,把我大清官軍殺得大敗,多爾袞最終無奈之下,才終於決定撤兵返回。”

鰲拜說到這裡,臉色更是怒色勃發,他騰地站起身來,聲音越發大了起來:“他孃的,多爾袞這一個狗屁決策,讓我軍又多付出了一萬餘人的巨大傷亡,禮親王,你說說,多爾袞這廝有多可恨,以俺看來,就是把這廝軍法處置,亦不爲過!“

鰲拜說到這裡,才氣咻咻地坐下,然後自已提起茶壺,給自已的茶杯重新灌了滿滿的一杯,然後又咕嘟咕嘟全部喝了個一乾二淨。

全屋中的人,聽了鰲拜這一番話語,頓是又皆是陷入了沉默。

開始聽到鰲拜在這裡大聲嚷嚷之時,豪格心裡十分生氣,對他大嘴咧咧的說話方式十分不滿。

在鰲拜說話時,他幾次想開口打斷訓斥他。不過,聽鰲拜說完後,他才發現,鰲拜實在是個粗中有細的傢伙,他這番話,非但把皇太極受傷的經歷說得清楚明白,又把責任全部推給了該死的多爾袞,倒是真是替自已說出了,十分想說卻又無法說出口的話語。

豪格心下,一時對鰲拜這個粗魯直爽的傢伙,頓是高看了許多。

這時,羅洛渾、杜蘭等小輩,皆是一臉驚愕不知所措的模樣。而那禮親王代善,則是一臉凝重,不停地捋着鬍鬚。

說實話,他也是到現在,纔算是瞭解了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雖然鰲拜這番話,很可能不太公正客現,卻也是把當時的情形,給基本描述清楚了。

代善心下暗歎到,皇太極以這般不可思議的方式成了一具生不如死的廢物,倒也真是運數窮奇,造化所然啊。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應該就是此意吧。

而更可嘆的是多爾袞,這個傢伙初掌大權,急於立功,竟沒想着要趕緊返回國中,來穩定整個局勢,以掌控全國,卻反而利慾薰心,爲了搏得軍功,爲了提升自已的個人威望,在海參崴堡賭博一般全心用兵想拿下此堡。卻沒想到,最後他偷雞不成蝕把米,敗軍失將大挫軍心不說,還讓豪格對他心下極其不服,以至趁其不備,搶先返回盛京來奪取權利。

可見多爾袞這人,雖然向有威望與智謀,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見代善捋須無言,一旁一直沉默的索尼,冷笑一聲,繼續插話道:“禮親王,所幸的是,皇上在東征時,曾對肅親王有過交待,說此番東征,若其萬一有事,可由肅親王接替其職,統管全國。當時,大家都以爲這只不過皇帝的多心之話,誰也沒有往心裡去。卻萬萬沒想到,竟然最終一語成讖,皇上在那蠻荒之地身受重傷,再不能理事。爲此肅親王憂心如焚,多次向多爾袞央求其早日東歸,爲皇上早日治病,以求讓皇上儘快康復。不料多爾袞這廝初掌大權,正欲奪功立威,故再三反對肅親王之請,執意要拿下這已付出了極大代價,卻始終未能拿下的海參崴堡,說什麼現在機不可失,唯有趁大雪封路之前奪下此城,方能解除我大清東面的巨患,肅親王萬般無奈,只得從之,現在想來,多爾袞這自私之舉,着實可恨之至。“

索尼這番話,半真半假,破綻亦是極多,只不過,現在皇太極已成癡呆,多爾袞亦不可能與他對質,所以只能隨他信口編來。

故而代善聽到這話,雖然一直在皺眉,卻也無法反駁,只能耐着性子繼續往下聽。

索尼嘆了一聲,又說道:“禮親王,後來之事,鰲拜也說了,就是我軍在海參崴堡,被唐軍援兵打得大敗,全軍方不得已就此撤退。而在撤退之時,那多爾袞心胸狹窄,爲推卸戰敗的責任,特意放出話來,說是我因爲肅親王所部沒有力戰,不能抗住唐軍援兵,才至有此一敗。這般謬言,真真其心可誅!此人還說,要在回去後,要繼續追究我家肅親王怠戰敗績之責,可憐我肅親王爲大清拼死殺敵,身先士卒,若是最終竟落得這般下場,實是令人可悲可嘆啊。”

索尼頓了下,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喉,又繼續道:“故而,肅親王十分憂懼,深恐返回盛京後,爲小人多爾袞所害。所以,最終我等決定,遵循皇帝先前所說之語,脫離本部,提前返回盛京,以控制局面,穩定大清局勢。也正因爲此原因,肅親王在返回盛京,接防城池後,便立即來拜見禮親王您,以求得到象你這樣德高望重的老親王的鼎力支持,從而更好更快地掌控時局。肅親王這番苦心,還請老親王明察。“

豪格見索尼替自已把話說得這般圓滿,心下十分快意,他向索尼投去讚許的眼神,微不可見地朝他點了點頭。

然後,豪格裝模作樣地一聲長嘆,對一臉沉思表情的代善說道:“伯父,小侄現在也對你實說了吧。其實小侄未非戀權之人,也深知自已德小福薄,難擔掌管大清帝國之重任。只是現在的我,說是被多爾袞給逼上梁山亦不過!況且再退一萬步來說,那多爾袞能對我痛下殺手以排除異已,獨攬大權,又有誰知道,這個心狠手辣的傢伙,不會再對其餘的愛新覺羅宗室同室操戈,暗下毒手,以確保自已能非法上位爲所欲爲呢?這樣一來,豈非是我大清宗室將人人自危,而我大清,則是國將不國了乎?“

豪格一聲長嘆,又對代善用一種十分誠懇的語言說道:“禮親王,說實話,小侄也知道,我自已才德有限,實非可繼統大清之人,將來究竟如何,小侄一時也難預料。只不過,現在的局面,說難聽點,伯父與你小侄,還真如鰲拜所說那樣,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我們的命運,卻是緊緊相連在一起,逃不了你,也脫不了我。所以,還請伯父看在皇上的份上,看在小侄昔日的情份上,幫小侄一把吧。“

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九章 祖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四章 歸途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
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九章 祖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四章 歸途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