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

楊善撲通跪地,拱手打扦:“正是在下!在下此番從西伯利亞星夜兼程趕回盛京,實是有要事,要奏稟攝政王。”

多爾袞冷冷道:“哦?可是那豪格派你前來的麼?”

楊善連連點頭:“正是。攝政王,在下稟肅親王秘令而來,願請攝政王拔冗一觀。”

他一說完,立即從懷裡掏出一封尚帶體溫的信件,遞給了多爾袞。

多爾袞接過信來,匆匆閱畢,臉上的表情,卻是漸漸凝重起來。

好麼,豪格在這個時間,給自已送來這封信件,倒是其意叵測啊。

多爾袞看完信後,便屏退衆人,只留楊善一人在房中,與其單獨談話。

楊善見再無旁人,便把與豪格合謀的經過,也不加掩飾地向多爾袞原原本本地敘述了一遍。

聽完楊善的敘述,多爾袞的眉頭皺得更緊,深擰如鎖。

豪格這封來信,還是真是一塊帶着毒汁的飯糰啊。

這幾年來,原本如日中天的大清,已然成爲在唐軍腳下匍匐殘喘的僕屬國,國中兵馬,更是任由唐軍抽調,爲其四下作戰拼殺,兩次徵兵,多達十五萬,卻最終十不存一。

可恨哪,這大唐帝國哪此視自已爲糞土,予取予求,如用草芥,而自已在這般重壓之下,竟連半個反對都不敢說,只能借酒澆愁,憋屈度日,真真復何言之。

那豪格被唐帝李嘯強令去攻找烏思藏,逼他走上絕路。而自已被大唐帝國不斷抽血,徵用精卒,又豈不是一番慢性自殺。

總之,現在的他,與那在西伯利亞的豪格,還真可以說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無非就是一個死得快,一個死得慢些的區別而已。

那麼,自已真的要答應豪格這個秘密請求嗎?

豪格這廝,當年險些命喪自已刀下,好在唐軍安全司人員及時救出其性命,現在此人爲了不去烏思藏,竟願意調過頭來,與自已這個生死冤家聯手造反,這世道轉變,真真令人概嘆。

這個世界上,還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啊。

豪格願不計前嫌,與自已聯手,那對於自已來說,仇敵願意門頭溝釋前嫌,轉過頭來與自已合作,自是最好不過之事。

起兵造反,事成了還好,若是萬一敗了,這可是誅滅九族的重罪啊!

只是,若不造反,再這樣任由李嘯欺壓下去,非但整個國家在不可逆的漢化,自已可能也最終難逃一死吧。

也許,那李嘯在奪下烏思藏後,第一個,就是要拿自已這個苟延殘喘的大清國開刀。

而若現在造反,其實倒是一個好機會。

因爲這幾年來,因爲自已恭順的表現,唐軍對從自已的警惕性大爲下降,國中駐內的唐軍數量,也減撤了許多,如果自已與豪格里內外合突然發難,那還真有機會一舉造反成功。

只不過,縱然造反成功,那大唐皇帝李嘯,又豈會輕易放過自已呢?

自已僅憑豪格帶回的一萬餘兵馬,加上國中勉強湊集的另外萬餘兵員,真的可以與那兵精將銳又久經戰陣的唐軍相抗衡嗎?

幾乎可以想見,光憑這兩萬餘人的兵馬,縱可僥倖造反成功,但將來唐軍大兵壓境,自已又將如何抗敵?

難道,自已也能如老汗王一般,對前來討伐的數十萬明軍,來個薩爾滸之戰?

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這個新興的大唐帝國,朝氣蓬勃如旭日東昇,它有世界上最爲強悍精銳的軍隊,有無比倫比的強大火器,有嚴明冷酷到極點的軍紀,更有直接效命於皇帝的文官監察部門,豈是明末那腐朽不堪久疏戰陣又缺衣少食的明軍可比。

而相應的,自已再上豪格,總共湊出的兩萬兵馬,基本都是老弱爲主,又豈能與老汗王那數萬久戰八旗精銳相比。

那麼,在這般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自已真的要接受豪格的建議,去與他一道造反,與李嘯徹底反目爲敵麼?

只不過,若不反叛,將來李嘯收復烏思藏後,只怕最終還是要來對自已下手,到時候,國中只剩一衆老弱,再無豪格這一萬餘兵援兵,到時候,只怕真的只能引頸就戮了。

如今之局勢,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唯一的區別,就是早死或晚死罷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內心陡生憤恨,一股騰騰怒意從心頭泛起,令他臉皮漲紅,呼吸都開始變得粗重起來。

他孃的,大丈夫橫豎一死,死國可乎!

而就在這時,見他久久沉吟,楊善不覺着急:“攝政王,時間緊急,事關二王與大清之生死,需得早作決斷,萬萬不可拖延,以致遲則生變啊!”

多爾袞深吸一口氣,雙拳頓是緊握,他沉聲對楊善道:“楊善,你回稟豪格,本王思慮良久,覺得確是唯有造反一路可走,願與其一道捐棄前嫌,合力而反,共興大清!哼,與其坐以待斃,不若奮起一搏!只要他率兵入得邊城,本王這邊立時舉兵相應。這期間,肅親王豪格與本王之間的聯絡,就多有勞你了。”

楊善聞言大喜,立即拱手道:“攝政王果然英睿明斷,甚是果決之至!在下這就趕緊回去回稟肅親王。還望攝政王亦早作準備,爭取能兩相夾擊,一舉反叛成功!”

攝政王多爾袞點了點頭,又溫言鼓勵了他幾句,便親書一封信,本欲蓋印,想了想,又咬牙咬破手指,蓋血印於其上,以爲盟誓之定。

楊善收得信件,小心藏好,便又立即告退,由多爾袞派人護其潛出城門而去,這一路行跡,倒是無人知曉。

楊善離開後,多爾袞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在庭中呆呆站了許久,才最終一聲長嘆,返身回房休息。

而楊善出得城來,自是絲毫不敢耽擱,星夜兼程回趕,很快,便在外蒙喀爾喀某部邊緣地帶,遇到了正從這裡悄然回返的的豪格。

一見豪格,楊善立即將信呈上,豪格匆匆看完來信,不禁仰頭大笑。

“哼,多爾袞這廝,算他識時務!”豪格一臉釋然:“我還以爲他真被唐軍壓制成了一條怯懦的野狗呢,沒想到,此人卻也還稍有我八旗勇士之血性,知道若再跟隨李嘯作僕從,卻是死路一條。這般看法,還是頗爲自知。”

“肅親王,既然多爾袞亦有此意,那咱們便可再無顧慮,趕緊趕往清國境內。”楊善急急道:“畢竟此般事件,貴在行事突然,須得抓緊行動,方可一舉成功。”

“嗯,楊善你說得對,那等我軍快到清國邊境時,我會再立即派你前去與多爾袞溝通,讓他做好準備,與我軍裡應外合,爭取一舉滅掉清國境內駐守之唐軍,讓大清就此復興!”豪格的臉上,閃過一絲猙獰的笑容。

兩人商議既定,立即愈發加快行進速度,一道朝清國邊境快速進發。

說來也巧,這一路上,縹無人跡,曠野茫茫,倒是無人發現豪格這隻潛行回國的清軍蹤跡,故豪格率着一萬餘人的清軍,行進頗爲順利,不過一個多月,就快到了清廷邊境之地。

豪格立即再派楊善出使清廷,去與多爾袞緊急聯繫。

楊善奉命,匆匆趕到攝政王府,立即向多爾袞稟報。

“攝政王,現在肅親王已到清庭邊境,不過數日便可抵達,到時候,當可與攝政王裡應外合,一道消滅大清國內唐軍。”楊善一臉風塵僕僕又有掩飾不住的喜悅:“望攝政王這幾日做好充分準備,一旦見到城外兵馬到來,便可舉事,大事當可成矣!”

多爾袞臉色凝重地點點頭;“很好,你立即回稟那豪格,就說他一到城外,我部定會早已做好準備,就在城頭放出焰火爲號,放其入城,然後一舉滅掉城中唐軍,讓大清從此翻身復興,再不受唐廷的欺壓擺佈!”

“好,那在下立即回去,估計三日內,便可抵達盛京城下!”

“嗯,去吧。”

楊善一走,多爾袞在廳內來回踱步,竟然又忍不住長吁短嘆。

經過這段時間的煎熬,終於要走到這一步了。

既已決心反叛,這將來的命運,到底如何,也只能聽天由命吧。

多爾袞在廳中來回踱了許久,又召集手下親信,仔細研究了許久,確定萬無一失後,方讓手下散去,獨自一人在廳中獨坐。

現在,終於萬事俱務,只欠東風,只不過,這樣行動大事,到底要不要告訴那當朝太后與那個小皇帝呢?

多爾袞臉上,不覺泛起了一絲苦笑。

原來,這些天來,多爾袞雖是一直在做準備,但卻未與那太后布木布泰相商,也一直未告知已有十二歲的小皇帝順治。

因爲在多爾袞看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越爲隱密越好,越少人知道越好,等自已全部秘密佈局完畢,再告訴這母子二人,亦不爲遲。

因爲,自已決心已定,若那布木布泰與自已意見相左,反來掣肘,卻是不美,還不如等自已一切都暗中措置完全,再令她們聽命行事,方是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估計豪格次日便可到達的夜晚,多爾袞終於決定,在這個註定無眠的夜晚,去和布木布泰好好談一談。

前往雍寧宮的路上,秋風漸起,瑟瑟寒意沁入骨髓。

來到宮門外,布木布泰已然歇下,但聽聞多爾袞深夜前來,還是立即召他入見。

昏黃燭光下,偌大宮中,僅有多爾袞與布木布泰相對而坐,人影搖搖,一時間,皆是靜默無聲。

多爾袞凝視着面前這位再熟悉不過的情人,心裡面萬語千言,一時卻不知道要如何開口。

而對面的布木布泰,卻是神情平靜,眼神幽微,彷彿已然洞悉其心事一般,令多爾袞沒由來的一陣心虛。

終於,還是多爾袞一聲輕嘆,上前輕輕將情人摟在懷裡,儘量讓接下來的告白變得溫柔和藹一些。

“大玉兒,本王這深夜前來,實是有要事相告。”多爾袞臉上擠出笑容,儘量讓自已的語言顯得柔和。

“哦,攝政王有何要事,但可直說。”

多爾袞咬了咬牙,將先前楊善秘密來報,說豪格要與自已一道謀反,以及自已最終答應,這幾日已做好充足準備,且估計明後兩天就可與豪格里應外合,一道造反之事,向布木布泰原原本本地說了個清楚。

“太后,請恕本王未曾稟告,便這般自行做爲。”多爾袞裝出一臉沉痛之色:“畢竟此事關係重大,本王爲恐有失,才決定在完成準備後,再去太后與皇上稟告,更爲合適。請太后恕本王專擅之罪。”

布木布泰久久無言,她的眼神驟然空洞,怔怔地望向窗外那黝黑的夜空,漸漸地,眼角泛溼,雙目潮紅。

“大玉兒,你,你怎麼了……”

雖然早猜到情人會有這般舉動,但看到她真的似要盈盈落淚之時,多爾袞心下,亦是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布木布泰拭去眼角淚水,聲音輕若蚊蟲:“攝政王,你是真的打算,要就此與豪格聯手,一齊反叛唐廷嗎?”

多爾袞一聲長嘆,臉上的表情卻是驟然猙獰,他用力地點了點頭,朗聲道:”正是!與其這般被李嘯慢慢割肉流血而死,還不如一舉反了,奮發抵抗,以圖自存。畢竟現在之狀況,我大清精銳兵馬,盡被唐軍消耗於戰場,國中只剩老弱殘餘,且國中民衆,又是漢化嚴重,再這般下去,哪怕唐軍不動手,我大清亦是徒於虛名,最終亦徹底消失於歷史之中。更不用說,萬一李嘯拿下烏思藏後,便掉過頭來向我大清開刀,我等無兵無將,除了束手就擒,安有一法可想麼?!“

”而現在,豪格畏懼去烏思藏送死,方願與我等聯合,這樣一來,我等憑添助力,可謂天賜良機,正是反叛的最好機會。如能與其內外夾攻,趁唐軍不備,這造反一事,定可成功,我大清當可一舉翻身,再不受那唐軍欺壓。“

說到這裡,多爾袞臉色漸變激憤,厲聲道:“而若錯失這般良機,我們只怕再無翻身之機會。到時候,國中的滿州人等,盡皆漢化,終會再無噍類矣。”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