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

“嗖!”

一聲箭矢的輕嘯,鰲拜鬆弦放箭,激射而出。

這把力量多達三石的硬弓,激射出的鵰翎箭矢,力量與速度皆是十分的兇狠凌厲,一旁的軍兵,甚至能聽到遠遠地傳來一聲箭矢射入骨頭的悶響。

而作爲主將的豪格,更是能清楚地看到,那流星趕月一般激射而出的箭矢,已深深地從耿繼茂的眉心正中,直射入腦,箭頭盡沒,只留下一小段箭尾猶在面門之外。

在精鋼鵰翎箭矢巨大的衝力作用下,耿繼茂騰空而起,劃了一個長長的半弧,斜斜地仰面栽倒於地,再無動彈。

“鰲拜好樣的,端的好箭術,好力氣!”豪格忍不住大聲誇讚。

鰲拜哈哈一笑,一臉得意地收弓入鞘。

這時,從遠處交戰的軍陣中,遠遠傳來迭聲的悲鳴。

“世子!”

“耿將軍!”

甚至還有多名護衛,拼力衝開對面滿州步兵的包圍,衝到那仰躺在地的耿繼藏身旁。他們悲痛地發現,這位方纔還在拼死搏殺的勇士,現在已是瞳孔散大,身體變冷,死得不能再死了。

主將一亡,敵軍頓是大亂,整個軍陣迅速混亂起來,不斷地往後退去,後面那些本來就只能助陣吶喊的城中青壯,更是掉頭就跑,只求保命的他們,充分發揚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唯恐自已的兩條腿,跑得比同伴要慢。

而圍攻的滿州步兵們,見到敵軍主將被冷箭射殺身亡,敵軍陣型大亂,頓是忍不住發出齊齊的歡呼。他們抓緊機會,迅速地從兩邊兜去,呈半弧狀將整個耿軍軍陣給包圍起來,力求力可地的殺死殺傷敵軍,同時能截斷他們的後路,讓這些陣腳大亂又再無主心骨的耿軍,沒有就此脫身的機會。

不過,他們還是低估了耿軍崩潰的速度。

就在他們邊走邊殺,剛剛兜過陣角之時,對面的耿軍中,也不知道是誰突然發了一聲喊,便有大批軍兵轉身脫陣而逃。

有人先跑便立馬有人跟隨很快,幾乎全部的耿軍都就地逃路,向城中四面八方逃去。

他們的逃跑是如此堅決與無序,武器與盔甲盡皆拋扔,互相踐踏,哭喊嚎叫,象一羣四下逃竄的野豬。

敵軍士氣崩潰,全軍盡逃,那士氣如虹的滿州步兵,頓是全力追殺,一個也不願放走。

他們追上兵,僅僅只在其背上猛砍一刀,便立即去追下一個目標,對剛纔所斬之人不管不顧。

因爲這些久歷戰陣的傢伙知道,人的後背血管豐富,只要砍上一刀,那些逃兵哪怕還能逃跑,亦會因爲不斷地失血最終倒地身亡。所以從天上看去,許多中刀的耿軍士卒面無表情地跑着跑着,就撲通一聲倒地,再無動靜。

此時,還有一些耿軍與城中百姓,急急地打開另外兩個城門,急急出逃,他們甫一出城,便被早已等候多時的滿州騎兵一擁而上,立即斬殺,一個活口也不曾留下。

這場有如貓捉老鼠流戲一般的追殺,在整整一個時辰後,終於完全結束,整座岫巖城,也徹底落入了豪格手中。

很快,戰後統計報上來,此戰之中,包括先前耿仲裕的騎兵部隊在內,共斬殺耿軍兵馬一千二百餘人,餘衆潰散後,另收得包括城中青壯在內的俘虜八百餘人,復從城中的府庫,繳得大批錢糧軍械與綾羅綢緞。

這一戰,大獲全勝,而自已的手下,只不過損失了不到二百名滿州步兵與四十餘名滿州騎兵,相比這般豐厚的戰果,這般損失,倒是不值一提。

豪格心下大悅,立即如先前攻下莊河城一般,向全軍下達軍令:“傳本將之令,立即將全城百姓,與城中所有軍械財貨,盡皆帶走,全部押往海船,如有不從者,盡皆殺光!”

豪格軍令,語言冰冷兇狠,冷酷無情,滿含殺機。

“得令!”

豪格這道軍令方下,那些手下軍兵,頓如鬆開了強索的嗜血野獸,在城中大肆搜殺,明軍士兵的狂笑與城中軍民百姓的哭嚎混在一起,整個岫巖城,瞬間變成一座悲慘的人間地獄。

相比只被擄掠卻尚得保全性命的百姓,那耿仲明一家親屬,因爲豪格部下軍兵痛恨他們對抗對底不肯投降,故衝入耿府之後,逢人便殺,瞬間就把耿仲明全府上下數百下統統殺了個精光,耿仲明一族滿門滅絕,再無孑遺。

而城中的數百俘虜與數千百姓,則是被豪格派出數百名手下步兵,拖家帶口哭天喊地立即被押送東行,一路前往五重河入海口,要在這裡送到唐軍水師的艦船上,分船關押裝運,一齊南去押往金州。

至於城中財貨與軍械錢糧,自是也全部裝船運走,連一枚銅錢都沒有給耿仲明留下。

當然,由於城池已下,唐軍炮隊留在岫巖亦無甚用處,故亦隨着那些押送的軍兵,一起東返五重河入海口,去搭乘水師船隻離開。

而在次日,豪格復派出兵馬,大掠鄉野,將岫巖城外的千戶堡與百戶堡全部一掃而空,再放一把火,將這些軍堡統統殺了個精光。

至此,岫巖一帶已是如同徹底殘破,放眼望去,縹無人煙,一片廢墟,然後,豪格復令手下縱火,把已成廢墟的岫巖城,如莊河城一樣,一把火全部燒光。

大火沖天而起,烈焰與黑煙騰空如龍,整座城池立即陷入烈火地獄,遠遠望去,令人心驚不已。而豪格這廝,爲了展示軍威,爲了震懾將來回來的耿軍,下令將耿仲裕、耿繼茂,以及耿府上下數百顆人頭,全部懸掛在岫巖南門上,這一長排血肉模糊的頭顱,成了這漫天可怖火幕下,最爲驚悚的點綴與裝飾。

看着這徹底毀壞又燒成一片白地的莊河城,豪格心下快慰無比,同時爲自已此番決然出擊進攻岫巖而感覺萬分高興。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啊。

如果自已當初沒有做出進軍岫巖的決斷,豈會如今天這般在這裡肆意橫行大展軍威。

哼,既然要破壞,那就徹底一些,人與錢財可以帶走,這城池與土地帶不走,就只能把它們和莊河城一樣,徹底破壞了事。

岫巖城燒成灰燼的當天,,豪格率領剩下的一千二百名騎兵與一千餘名步兵,一道向東撤走,準備也如前兩天撤走的那數百名軍兵一樣,一道乘坐位於五重河入海口的唐軍水師船隻南返金州。

豪格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中午,正率軍北返岫巖的耿仲明,終於從潰逃南下的耿軍騎兵口中,收到了岫巖城破全家被屠的可怕消息。

懷順王耿仲明,自從復州撤回後,那清軍主將阿濟格忽然決定,讓副將碩託帶一萬清軍兵馬,與其一道回返岫巖。而他自已,則帶着另外的四萬兵馬,徑自先行撤回盛京。

阿濟格這般行事,有他自已的考慮。

其目的便是,考慮到今後復州可能又會被唐軍奪回,清廷可能會不斷派兵來襲擊唐軍佔據的金復等地,故極爲需要一個在遼南地區可以安穩駐紮的營地。

而在遼南地區,已分別爲三順王所駐紮,其中,尚可喜所駐的蓋州、孔有德所駐的莊河,皆是瀕海而駐,這樣的據點,有一個最大的風險,那就是易被唐軍水師偷襲。

所以,只有那懷順王耿仲明所在岫巖,因爲處於遼南中央,並不瀕海,所以當爲最佳的兵馬駐紮之地。這便是阿濟格安排碩託帶着兵馬,來此地探看的原因。

現在,貝勒碩託與懷順王耿仲明,一齊並肩立馬,聽那名衣衫襤褸一臉泥垢的騎兵跪地稟告。

“懷順王!豪格那廝,不知何故率領數千兵馬來到我岫巖城下,大敗世子,拿下城池。耿仲裕與耿繼茂兩位將軍,以及懷順王府中上下人員,盡皆被獸兵所屠啊!……”

這名當日從岫巖城外逃走的騎兵,說得泣不成聲一臉悲憤,而這位清廷的懷順王耿仲明,聽完這般可怕的噩耗之後,當即大叫一聲,雙眼一翻,從馬上跌倒栽下。

幸得兩旁的護衛及時將他扶住,才免他摔倒於地。

護衛們連聲悲呼,一邊連掐其人中,好不容易,耿仲明才悠悠醒轉。

只不過,他剛睜開雙眼,卻又噗的一聲,吐出一大口鮮血,弄得衣甲盡髒,護衛們急急掏出布巾幫其擦盡。

“天殺的豪格!天殺的李嘯啊!”

耿仲明仰頭望天,厲聲大吼,臉上的表情,是無盡的痛楚與憤怒交織,讓他整張臉孔,變得愈發憔悴而扭曲。

而在這裡,那位貝勒碩託亦是滿臉驚訝,他半張着嘴,久久地說不出話來。

真沒想到,豪格這廝,不在復州,卻悄悄潛行到了岫巖,竟又能一舉攻下岫巖,把個耿仲明的老巢給一鍋端了。

沒想到豪格這廝竟能這般厲害,先是在蓋州給了尚可喜一個迎頭痛擊,隨即又給耿仲明一個致命打擊。

“那,那豪格現在何處?可是尚在岫巖否?”碩託衝着那名兀自哭泣不已的哨騎,厲聲逼問。

“稟貝勒爺,小的自豪格率軍攻破岫巖後,便急急南下來向懷順王稟報,現在豪格部兵馬是否尚在岫巖,奴才並不清楚。”

“貝勒,不必多問了,我等速速趕回岫巖,看看情況如何,便可知曉。”耿仲明抹了一把滿嘴的血沫,臉色陡地變得猙獰:“狗入的豪格,若你部尚在岫巖,本王一定要將你們這幫賊衆全部斬殺,全部活剮祭天,爲我耿家上下數百家口報仇,爲我軍犧牲將士報仇!”

耿仲明主意既定,碩託亦表示贊同,倆部兵馬遂合於一處,急急趕去岫巖。

全軍晝夜兼程,不敢稍歇,終於在第二天中午,趕到了岫巖城外。

遠遠地看到,那已燒成一片白地的岫巖城,耿仲明的臉上,已是一片慘白。

而當他再走近些,又看到城南門樓上,又掛滿了耿家上下數百口人的頭顱時,耿仲明又大叫一聲,再度從馬上摔下。

還是幸和左右護衛及時扶信,又連連猛掐人中,那耿仲明才悠悠醒轉。

他睜開渾濁雙目,原本煞白的臉色,卻是瞬間漲得通紅,臉上的橫肉更條條顫動,蠕動着嘴脣,厲聲道:“狗入的豪格,本王不殺了你,不活剝了你皮,誓不爲人!”

耿仲明這聲厲吼方畢,忽又有幾個似人似鬼的人影,從遠處的樹林中悄然鑽出,一路嚎哭着奔到耿仲明腳下。

“懷順王,你可算回來了!小的們自當天兵敗城破後,僥倖逃入林中,苟活至今,今天得見懷順王歸來,心下之喜悅,何可言表!懷順王,你可知道,豪格那廝在攻破岫巖城後,盡殺耿府上下數百人口啊!隨後,這廝又擄走了城中全部百姓與軍械財貨,復將岫巖城外的軍堡盡皆破壞掃滅,然後又放了一把大火,把整個岫巖城給徹底燒光!這廝這才得意洋洋率部回返,揚長而去。唉,這個天殺的混蛋,真是壞事做盡,無法無天……”

聽到這名殘兵嘮叨的哭訴,耿仲明渾身顫抖,牙齒咬得格格作響,整個人都要成了一顆一點即炸的火藥。

只不過,這時在一旁的碩託,卻是一臉的不耐煩,他立即打斷此人絮叨的話語,厲聲喝問道:“這般悲切說辭,不再多言了,難道還能哭死罵死豪格不成!你且說,豪格焚城之後,是何處離去,又是遁往何處?”

那潰兵一愣,便急急道:“稟貝勒爺,豪格率部離城,不到兩個時辰,他們沿着五重河,一路東行而去,想必是要去那五重河入海口呢。”

聽到這裡碩託冷冷一笑,便扭頭對耿仲明說道:“檺格必是東去入海口,想從此地坐其水師船隻離開。只不過,既然豪格剛剛率部離去,那我們當可立即率兵追擊,一定能趕在他們上船之前,就追上截住他們,決不可讓他們這般從容逃走了事。”

“貝勒說得對!”耿仲明惡狠狠地回答道:“你我兩軍,共有近兩萬兵馬,對付那兵馬不到三千的豪格,堪稱巨石壓卵!此番追擊,定要將其部衆全部剿滅,一個不留。更要把豪格那廝給逮住,本王要親自下手,將這廝活剮千刀,再插肚點天燈!爲我兒、爲我弟、爲我耿府上下數百家口,報此血海深仇!”

第十五章 反目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五十章 軍議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十章 突襲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
第十五章 反目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幾內亞平定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五十章 軍議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十章 突襲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十八章 軍令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