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

接下來的時間裡,清國上下,都在唐軍的監督下,從內政到軍事,完成徹底的整改。

起始階段,由於唐軍的強力推行,以及各地官員的推脫與不配合,導致各地皆有騷亂髮生,不過,唐軍立即派出兵馬,強力鎮壓了騷亂,又拿了大批不配合的清朝官員,很快便扭轉了局勢,各地騷亂被迅速平亂,清朝境內重獲安穩。

各地騷亂皆被唐軍平定,種種措施與改變,皆開始走上正途。若站在盛京街頭,或是其他地界,甚至在那清廷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一眼望去,街巷行人,皆如漢制,與內地城池差相彷彿。當地人無論滿蒙漢,皆全是漢人裝束,除了頭髮尚未長全,與內地漢人稍有差別外,基他基本完全一樣,沒有什麼分別了。

更可笑又可嘆的的是,就連各地的清朝官員,也被唐軍強令改成了漢官打扮,與明朝的官員裝束,已是完全一樣。

這樣的改變,對於清廷來說,堪謂誅心一擊。

在唐軍命令下後約十天,多爾袞便集齊了十萬清軍,由英親王阿濟格指揮,在盛京城南門外送別,準備讓其去當唐軍的僕從軍,去配合唐軍跟大順作戰。

而給阿濟格的十萬清軍送行的當天,站在盛京南門處的多爾袞與一衆朝臣,一眼望去,林林總總,衣紫佩紅,皆是明朝官服,除了還不能戴發冠外,亦幾乎與漢人官員沒有任何差異。

身着明朝親王服飾的多爾袞,與一衆衣紫着紅的官員,默默無言送那與漢將裝扮無異的阿濟格上馬。

“阿濟格,此番前去,務必保重。”多爾袞望着端坐馬上的阿濟格,聲音竟不覺哽咽。

他很想多說兩名,只不過,在看到旁邊有唐軍監撫司的文官的冷冷斜視,又不得不將滿肚子話生生嚥了回去。

阿濟格一臉凝重,點了點頭,亦不多話,只是拱手抱拳,便長喝一聲,引兵南去。在他們身後,大批清軍緊跟他行動。而在清軍兩旁,則有唐軍第十一鎮兵馬負責監督押運,十萬大軍陣勢浩大,捲起漫天煙塵,滾滾南下而去。

在又目睹那十萬兵馬在唐軍兵馬的引領下,一路逶施南下,終至消失不見後,多爾袞與一衆朝臣才黯然回返,各人自散。

返回盛京皇宮後,多爾袞忍不住仰天長嘆。

這般送別,真有種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之感啊。

半個時辰後,在盛京衍慶宮內,身着明朝親王蟒袍袍服飾的多爾袞,與換了明朝太后裝束的布木布泰,二人相對無言,默然對坐。

終於,還是多爾袞一聲長嘆開了口,低聲道:“大玉兒,阿濟格此番統兵前去,本王已暗中囑咐過他,務必愛惜兵馬,小心行事,不可傻乎乎地真給唐軍當炮灰,他業已向本王作了承諾,保證會……”

“攝政王,不必再說這些了。”布木布泰一聲苦笑,便道:“阿濟格莽漢一個,缺智少謀,此番前去,能把這支兵馬給最終帶回來,已是十分不易,安可奢望其他。本宮只是心下感嘆,現在大清國雖免去戰禍,得以存續下去,但從上至下,卻被唐軍改得已成這般模樣,已然是當年的南宋還要卑微無奈的附屬之國。本宮心下,每念及此,實是甚爲憂傷。只怕將來之情形,大清會有全國淪陷,再不復振作之可能。”

多爾袞內心糾結而痛苦,卻亦不得不安慰她道:“大玉兒,休要這般感傷,事情並未壞到恁般地步,尚可暗中有所作爲。畢竟,這移風易俗之事,乃是水磨功夫,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年深歲久方見其功,李嘯這般施爲,雖憑唐軍之暴力,將百姓與官員全部壓服,但各人心下卻是憤恨難當,只不過,暫時不得不服從其淫威罷了。若將來唐軍控制力減弱,或其國中生變,本王相信,讓大清的官員與百姓重返舊俗,當非難事。”

布木布泰沒有回話,只是眼眶又漸漸泛紅,她低低地說道:“唉,我等寄身虎爪之下,保全性命已是難得,再說其他,均是無益。本宮只是感覺,唐軍現在雖放我等一條生路,只怕那唐王李嘯,在將來解決了李自成之後,最終還是不會放過我們,那時候,我大清復能何爲呢?”

布木布泰這悽聲一問,有如一根尖刺,狠狠紮在多爾袞的心頭。

是啊,現在全國上下,從官員到百姓,從朝政到兵馬,都在唐軍控制之下,自已竟是形同傀儡一般,這樣的局面,雖然暫時無事,若是將來唐軍萬一翻臉,自已除了乖乖束手就擒之外,復能何爲呢?

大清國上下,無論是宗室官員,還是平民百姓,皆繫於李嘯一念之中,這般危局,又怎一個辛楚可以形容。

多爾袞一聲輕嘆,復安慰道:“大玉兒,勿作杞人之憂。我看李嘯行事,向來講求信義,當不會輕易行這般無賴之事。更何況,李自成的大順,已歷經年,手下兵馬衆多,地盤亦是極大,想來唐軍雖是勢大,卻是一時難滅,我等還有足夠時間,來讓大清慢慢恢復元氣。而時局到時又將如何變化,且再看不遲。”

說到這裡,他亦暗自一嘆,複道:“若唐軍真這般無恥,強行撕毀協議,那我等也還有一手可爲。那就是化整爲零,遁入北面山林,如先祖故事,與唐軍長期遊擊對戰。只不過,到了這般時候,這盛京與諸多州鎮,怕是難保了。不過這樣的事情,畢竟是遠景,太后不必過於擔慮,以免徒勞心神,傷了自身。”

布木布泰一聲苦笑,再不多言,二人一同陷於沉默。

遼東之地恢復平靜後,中原之地,卻是風起雲涌。

李嘯與清廷達成協議後,立即從遼東抽調回第二鎮、第十四鎮兩鎮兵馬以及尚之信部兵兩萬共計十三餘萬,以及僕從的十萬清軍,一同開赴錦州,準備從錦州一道直入山海關,從而給李自成來個黑虎掏心,從北面直攻京師重地。

李嘯爲確保此戰得以一擊致勝,更是早早派出手下,前往海外傳令朝鮮與日本,令他們各出精銳兵馬五萬,務必於半個月內登陸山東,與在此地的唐軍第一鎮、第六鎮兵馬一道,從南邊夾攻京城。

而爲了配合唐軍進攻京城的計劃,李嘯又下令,南方正與大順軍主力對戰的唐軍第七鎮、第十三鎮、第十五鎮兵馬,擺出更兇猛的攻擊姿態,佯攻對面的順軍,讓他們無法從南方戰場抽身返回。

至於在宣府北路的第四鎮及第十二鎮兵馬,則是全力攻打山西一帶,力阻陝甘的順軍入援京城,從而李自成的北京城,被唐軍全力圍攻,成關門打狗之勢。

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大戰役,終於要開始了。

唐軍從遼東撤走,正從四面八方向京城涌來,即將向北京城發動全面進攻的可怕消息,自是迅速地傳入大順宮中,聞得消息的李自成,自是驚恐萬丈。

他幾乎憑直覺能感受到,唐軍此番來攻,估計是要與自已最終決戰了,一戰定天下了。

大順的終點,難道,這麼快就要到來了麼?

李自成立即將最信任的兩名謀士牛金星與宋獻策喚來,一道於東暖閣內緊急議事。

此時東暖閣內,天氣已然入秋,涼風習習,有一種褪盡暑熱的清爽。只不過,在東暖閣中的君臣三人,卻皆是滿臉愁色,憂心忡忡。

李自成擰眉怒目,率先開口罵道:“他奶奶個熊!真沒想到,李嘯這廝竟有如此能耐,能在幾個月內就壓服了清廷,讓他們稱臣納貢,還全部改了漢俗,這般功業,莫是明朝有人可及,便是古今中外,亦是罕見。現在倒好,唐軍從遼東撤兵,又裹脅了十萬清軍當僕從軍,還有朝鮮與日本的兵馬亦來參戰,從南到北,約數十萬大軍,全力殺奔我大京城而來。現在的局面,可謂危險萬分,有如累卵呢。二位,你們也別傻愣着了,有什麼高見,儘快說來,只有有理,俺一定儘量採納。”

牛金星與宋獻策二人對視一眼,不覺皆臉現尷尬神情。只不過,李自成現在問上頭來,不答可不成。

牛金星輕咳一聲:“皇上,以在下之見,現在我大順軍兵,國中主力,基本都在南方抵禦唐軍的進攻,這京師之中,兵力嚴重不足,短時間內又難以調派糾集兵力,已是斷然不可久守,需得趕緊另作打算,方爲妥當。”

“什麼意思?另作打算?莫非你牛大眼,是想勸俺棄了這北京城不成?”李自成皺起眉頭。

牛金星囁嚅着嘴,卻不敢言,宋獻策微嘆一聲,從一旁插話過來:“陛下,恕在下直言,現在京師之中,僅有臨時召集的兵馬三萬餘人,如何可抵擋唐軍及其僕從的數十萬大軍!若不顧時勢,強要抵抗,只怕瞬間便要灰飛煙滅。恕在下直言,若京城一破,大王只怕難逃唐軍之手哇,這卻該如何省得……”

說到這裡,宋獻策亦一臉惆悵之色,接下來的話,他怎麼都說不出口。

李自成臉現煩躁之色,恨恨道:“難道除了離開京師,就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了嗎?再說了,若離了京城,我等復能去哪呢?”

“陛下,現在京師難守,我等確是不宜在此固守待斃。以微臣之見,咱們不若放棄京師,儘快退守陝甘,然後憑着潼關固守,方可有一線生機。”牛金星急急回道。

“牛宰相說得對,爲保萬全,非但京師之地的兵馬,要保護陛下趕往西安,除秦嶺一帶的大順軍外,其他諸地的兵馬,最好亦全部撤往陝西,方可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守據陝西,並可與唐軍一戰。眼下之計,唯有這般行事,方可保全我大順基業。”宋獻策也趕緊插了一句。

李自成卻依然眉頭緊皺:“唉,若是這般輕易就放棄京城,再放棄南方各地,那我軍僅憑陝西一省之地,真的可以抵擋住唐軍的攻擊麼?況且這般辦法,未免太過只顧眼前,卻沒有爲後來着想。萬一唐軍拿下京城,又來攻打陝西,而陝西萬一不能守,我等復能逃往何處。”

“陛下,現在局勢這般緊迫,只能顧一時是一時了,又焉可再多想其他。現在唐軍正要全力圍攻京城,還望皇上速作決斷啊。若真被唐軍圍困於京城,那纔是插翅難飛呢。”宋獻策一臉苦相。

李自成聽到兩位謀士的話語,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一臉橫肉都在不停顫動。

他奶奶的!唐軍這般緊逼迫人,倒是壓得自已幾乎喘不過氣來,而大順卻是連還手之力都沒有,只能喪城失地一味西逃,真真恥辱之至。

更可恨的是,現在想要保命,就只能把這屁股還沒完全坐熱的大好京城,拱手獻給李嘯,這,這簡直丟盡了自已的臉啊!

而且,還有更令自已恐懼的事情。

那就是,自已就算收縮兵力,全力龜縮到陝西一帶,那唐軍拿下京城,拿下中原,以至山西宣府等地,會就此罷手嗎?

他們絕對不會。

他們一定會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宜將剩勇追窮寇,對自已毫不猶豫地大加征伐,全力進攻自已最後的據點陝西,那麼,到了這一刻,自已又該往哪裡逃呢?

只不過,這樣的問題,現在再怎麼糾結,又有何用。

畢竟,唐軍大舉進攻已是迫在眉睫,無論再如何細想,亦是無益。

想到這裡,李自成忍不住一聲長嘆,隨即狠捶了一下大腿,哏聲道:“哼!就這麼辦吧,奶奶的,先保住關陝再說,若唐軍真的再攻過來,咱們再與這廝對決廝殺,亦不爲遲。就算他孃的再打不贏他,老子重新當義軍,斷不會讓李嘯這廝,日子過得安穩!”

很快,君臣商議既定,李自成立即安排手下軍兵,開始大批搬運京城財物,儘可能地將這京師中積攢的大批財貨,全部轉運到到西安。然後,李自成在三千精銳的保護下,提前從京城秘密逃走,一路直奔西安而去。

李自成一走,京城秩序頓是大亂,大批尚未撤走的亂兵,在北京街市上縱情搶掠,甚至趁機奸**人,殺人劫財,焚燒屋宇。整個京城,已迅速變成了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與秩序可言的人間地獄。

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十七章 職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八章 船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三章 女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十章 攻山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
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十七章 職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八章 船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三章 女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十章 攻山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