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

見主帥從馬上滾落於地,旁邊的護衛連聲驚呼,紛紛急急下馬,迅速將他從地上攙扶而起,隨後緊掐人中,左夢庚才悠悠醒轉。

他用失神的目光環視衆人一圈,卻又噗的一聲,吐出一口污血,然後便放聲痛哭。

一衆護衛,以及全體左軍,此時此刻,亦是人人臉現震怖之色,個個面容憂愁哀切。

唉,寧南侯左良玉都被唐軍給砍了頭,那麼自已跟着這能力遠不如其父的左夢庚,還能有何前途呢?

這樣沉重的問題,壓在每個人心裡,讓現場氣氛愈發壓抑沉悶。

嚓的一聲,左夢庚拿出一把解首刀,朝額頭狠狠一抹,一抹殷紅立即瀰漫滲出。

他舉起右手,在臉上用力一抹,整張臉立即變成可怖的通紅,配合他猙獰的表情,有如厲鬼。

“父親,孩兒在此立誓,今生今世,不論付出何等代價,一定要砍掉李嘯狗頭,血祭英魂,爲你報仇!”

山野之中,左夢庚的聲音有如淒厲的狼嚎,久久迴盪在山谷之中。

他雖這般痛徹喊叫,只是在心下,他知道報仇之願,難抵現實殘酷。

畢竟,僅憑自已這倉皇南撤全無根基的近十萬兵馬,現在根本就難與風頭正盛士氣如虹的唐軍對抗,於今之計,只能在湘西南這一隅之地,憑着險峻的地勢一邊自守,一邊徐圖恢復,方爲唯一可行之策。

於是,左夢庚在哭嚎了一陣後,只能十分無奈地率軍繼續南撤,準備撤到湖廣西南的靖州一帶,在這裡紮根下來,休養生息。

曠野茫茫,這隻士氣低迷旗幟散亂的隊伍越行越遠,最終完全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

武昌城被兵不血刃攻下,寧南侯左良玉亦被斬殺,這樣的好消息,很快就被黃得功以飛鴿傳信的方式,傳到正在南京的唐王李嘯耳中,李嘯得到消息,心下的歡喜簡直難以言喻。

好哇,現在左良玉一死,武昌重鎮以及整個湖廣之地,皆會落入唐軍之手,這塊華中地區最爲膏腴的土地,終於牢牢地被自已攥在手中了,得到這面積廣大地產豐饒人口衆多的湖廣之地,唐軍實力將愈發增強,放眼四周,更無敵手。

李嘯欣喜之餘,立即下令,安排唐軍各個部隊,接下來的具體行動。

他下令,着劉國能的第六鎮兵馬,就此撤回江淮,分駐各個要點,以免大順軍乘虛而入攻入江南。畢竟江南一帶,是唐軍最關鍵的根據地,萬萬不可有任何閃失。

黃得功的第九鎮兵馬,則繼續掃滅整個湖廣北部的左軍殘餘勢力,要將整個湖廣北部,全部納入唐軍治下。

至於安和尚的第二鎮兵馬,則是徑從荊州直下湖廣南部,將除了湘西南一帶的湖廣南部全部佔據,絕不給左軍任何死灰復燃的機會。

至於左夢庚的十餘萬兵馬,他們現在據佔靖州這樣窮山惡水的險峻之地以苟延殘喘,李嘯決定,暫且放過他們,而把兵力用於更爲重要與緊迫的地方,畢竟,可以預見左夢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自已毫無威脅,暫且放他們一馬,亦無不可。

而與此同時,李嘯決定,在吸納了大批的左軍降兵基礎上,擴編成立唐軍第十一鎮的兵馬。

第十一鎮鎮長,由原唐軍第二鎮副鎮長莫長榮擔任,併兼任甲營營長,第十一鎮副鎮長,則由那手刃左良玉向唐軍大表忠心的王德仁擔任,同時由他兼任乙營營長,至於第十一鎮丙營營長,則由在黃州城外向唐軍投降的金聲桓擔任。

而莫長榮在擔任第十鎮鎮長之後,其第二鎮副鎮長一職,由原先的第二鎮丙營營長高傑擔任,新任的唐軍第二鎮丙營營長,則由那率部在九江城下投降唐軍的左軍舊將郝郊忠擔任。

李嘯希望,在基本消滅了左軍勢力的前提下,大力重用象王德仁、金聲桓、郝效忠這樣的左軍降將,從而爭取人心,讓這些降將知道唐軍能不計前嫌知人善用,從而讓他們心服口服,能更好地爲唐軍忠心效力。

當然,這第十一鎮新編部隊,其下屬中低階軍官,也與其他唐軍軍鎮的組建一樣,皆是從唐軍其餘鎮調入,並也同樣在軍中建立監撫司安全司等唐軍獨有的單位,以此方式,保證整隻軍伍不出現原則性偏差,實現李嘯對軍鎮的強力控制。

按李嘯的要求,這新編第十一鎮兵馬,全軍皆在武昌編練,若是編練整備完成,便全軍入川,以待下一步行動。

按李嘯的構想,唐軍在平定湖廣後,由黃得功的第九鎮兵馬,據守整個湖廣,主要防備北面的大順軍。

劉澤涵的第八鎮兵馬,則守備江西,以防備南邊的鄭芝龍部。至於現在湖廣地界的唐軍第二鎮與第十一鎮兵馬,則準備全部入川作戰。

等這兩鎮兵入到川東川南之際,再與唐軍曾英部的第十鎮兵馬匯合,三鎮兵馬齊力合攻張獻忠的大西國,爭取在最遲一年時間內,將這個相對而言最爲弱小的流寇勢力,徹底消滅。

到現在爲止,唐軍已據佔了山東、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川東這些古代中國最爲精華的土地,擁有大量可供支配使用的人口。且各個地區業已連成一片,運兵調配皆十分方便。如果再加上其廣袤的海外領地與人口,李嘯的實力,在這個明末時代,已是首屈一指四顧無敵的存在。

雄兵在手,操刀必割,有了這樣雄厚的實力與軍力,接下來,如何消滅諸如韃清、大順、大西,以及剩餘的弘光僞朝勢力,便成了唐軍的當務之急與重中之重。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掃滅羣雄一統天下的時刻,終於就要到來了。

按李嘯的構想,本要在消滅左良玉部的左軍兵馬後,全軍合力,一鼓作氣掃滅南明弘光僞朝,只不過,考慮到那南明弘光僞朝中,勢力最大的鄭芝龍部,因爲有龐大的水師以及海外據點,難以驟滅,故暫時還只能從長計議。

當然,李嘯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先放棄吃掉南明最爲強大的鄭芝龍部,而是先把其雲貴與廣西等地先行吞併。但是,鑑於這些省份,地勢偏遠,民窮地瘠,實際佔領的意義並不太大,反而在佔領後,前期要拿出相當多的兵力去佔領,並且耗費相當多的金錢去開發,這樣的事情,顯然不是當務之急。

所以,李嘯經仔細考慮,最終還是決定,暫且放過弘光殘餘勢力,而去對那地盤最小,勢力最弱,卻依然野心勃勃,妄然四下擴張的張獻忠大西國下手。

唐軍席捲湖廣,左良玉身死藩滅,其治下土地基本盡落於唐軍之手的可怕消息,很快就傳至大西國中。

聽到這個驚雷一般的震撼消息,大西君臣人人震怖,大西國主張獻忠,立即在原蜀王府,即現在的大西皇宮中,緊急召集羣臣議事。

臉色陰鬱的張獻忠,默然環視下面一衆低頭無言的文武大臣,心頭的煩惱,卻是愈發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終於,還是他一聲長嘆,打破了殿中那死一般的寂靜:“奶奶的,真沒想到,唐軍在短短數個月內,竟能橫掃湖廣,如入無人之境,左良玉這廝數十萬大軍,竟是連戰連敗,分崩離析。更可笑的是,左良玉這慫貨自個也被叛變的手下大將給砍了頭,這,這真他孃的令人意想不到哇!”

張獻忠說到這裡,又恨恨地說道:“唐軍的戰力,真他孃的強悍。想當初,俺派出六萬精銳攻打川南,卻反被唐軍前後夾擊,打了個大敗而歸,還折了我兒能奇,實實令俺心下萬分痛恨!哎,你們一個個別佇站着象個棒槌啊,都他孃的給老子發表點意見,都他孃的說說自已的想法啊。”

張獻忠此話一出,下面的文武羣臣,很多人開始低低地交頭接耳,一時間殿堂內嘈雜紛亂,象密集蒼蠅飛舞一般的嗡嗡作聲。

這些臣子中,神情最爲難看的,便是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現名張可望),他微微擡起頭,怯怯地向張獻忠望去,卻發現張獻忠那兩道憤怒的目光,正直直地戳在他臉上,不由得下意識地打了個哆嗦。

自從當日大敗於敘州城下,六萬精銳僅餘一萬餘人逃出,且折損了義弟艾能奇之後,張獻忠對孫可望這個表現如此無能的統軍之將十分不滿,在他帶領敗兵灰溜溜地回返成都後,盛怒的張獻忠,立即下令要將孫可望推出問斬。

幸得一衆大臣苦苦求情,說平東王孫可望雖有敗軍之責,但往日多有戰功,不可因一戰之敗而治其死罪。且唐軍戰力強悍又太過狡猾,此戰雖敗,也非是孫可望一人之罪。更何況,在這唐軍前後夾擊的困難局面下,孫可望依然臨戰不亂,總算帶回了萬餘殘餘兵馬,也算是稍抵其罪了。

因爲這一衆朝臣的苦苦相勸,張獻忠才最終免去孫可望一死,饒他性命。只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張獻忠下令,將孫可望仗打三十,並將他的爵位從平東王降爲平東侯,同時罰銀一萬兩,以示懲戒。

故而這段時間以來,孫可望與張獻忠二人的關係,降到兩人共處以來的最低點。孫可望揹負敗軍之將的重大罪名,在朝堂上威望大降,成了羣臣暗中譏諷的對象,他雖心下慚恨,卻無可奈何,這段時間過得倒是鬱悶無比。

“可望,你且說說看,以你之見,唐軍接下來,會是如何行動,是是會對我大西不利啊?”張獻忠瞪着眼珠,直視他躲閃的眼神,悶悶地問道。

孫可望見躲無可躲,只得硬着頭皮答道:“稟皇上,以兒臣愚見,現在唐軍既已掃滅左良玉,吞併湖廣,那接下來,其必會全力圖川,進攻我大西國。”

張獻忠眉頭大皺:“何以見得啊?難道說,唐軍不去先把弘光朝給滅了,就想着先來圖我大西不成?”

“稟皇上,恕臣直言,現在的弘光朝廷,已沒什麼地方值得李嘯再去佔領了。”孫可望一聲輕嘆,低聲回道。

“哦,你且詳細說說。”

“皇上,現在弘光朝廷,大部精華之地已失,僅剩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這其中最爲富裕條件最好的地方,爲廣東與福建兩處,而這兩省皆是那鎮南侯鄭芝龍的地盤,弘光朝廷名義其主,卻根本沒有染指這兩省的權力呢。”

“你且說下去。”

“皇上,要知道,這據佔兩省的鄭芝龍,雖然陸上力量不足,但其多年苦心經營,卻有比李嘯的唐軍更爲厲害的水師。所以,陸強海弱的李嘯,與海強陸弱的鄭芝龍,二者堪爲互相匹敵的狀態,都不敢在沒有明顯獲勝把握的情況下,對方實施全力攻擊。更何況,唐軍自興兵南下以來,鄭芝龍部只求保住其自家地盤,並無興趣與李嘯在南明一爭雌雄。李嘯在南明內部攻城掠地,鄭芝龍也只是一直處於觀望不動按兵自保的狀態。他唯一的舉動,只是把那弘光朝廷從南京遷都到了福州,以便自已更好控制,成爲其治下的一個隨意操控的傀儡。他這般宵小心思,李嘯自是看得十分明白。所以,唐軍的軍事行動,都是刻意不與鄭芝龍發生衝突,二者在總體上,能保持了暫時的均衡與平靜。這種狀態,兒臣相信,對很可能還會繼續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見張獻忠聽得仔細,孫可望繼續道:“可見,在鄭芝龍無與自已爭雄的心思後,那鄭芝龍的地盤,暫時不會是李嘯的目標。而其餘的三省,廣西、雲南、貴州,皆是十分偏遠荒僻之地,地瘠民貧,物產稀薄,這樣的地方,得之不足以養兵,失之亦無關大局,實是雞肋一般的存在。對於已然佔據了中國精華之地的李嘯來說,自是吸引力不大。所以,在下認爲,對於李嘯這個野心勃勃不知饜足的傢伙來說,他接下來要用兵的地方,必定是南明之外的韃清、大順,以及我們大西了。而這三國之中,他最可能的用兵之處,便是我大西啊。”

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十一章 酒樓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十七章 職爭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
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十一章 酒樓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十七章 職爭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