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會忽然想起要來看看了?趕巧咱要去杭州,這萬一要是走差了該如何是好?”宋翰微一蹙眉的想到他即將離開富陽之事,隨即又問道:“家裡來報信的是哪個?”。
宋小四訕笑幾下道:“不才正是小的老子與宋小川。”
“……”宋小四這話,讓原先矛盾重重的宋翰脣角不由上揚,笑道:“哦?原來如此,怪不得你小子從方纔就咧嘴笑個沒完,那你父親與川兒現下何處?”。
“正在前廳與宋嬤嬤說話呢!大人是現在就去見見,還是先到前衙?”宋小四聽宋翰打趣自己,於是又摸摸腦袋,難爲情的回道。
“先去見你父親吧,這大老遠來了也不容易。走……”宋翰說完也不等宋小四再回話,就隻身向前廳走去。
心下稍定的宋翰往前廳走時,心道來得竟然是宋小四的父親,那豈不是正好可以詢問下家裡的情況?就連打聽老太太此行來的目的也捎帶方便一些。
待宋翰與宋小四來到前院時,一進院門就瞧見宋小四的父親宋老四,正站在屋檐下與宋嬤嬤聊着些什麼。不知宋嬤嬤說了些什麼,就見宋老四那咧嘴笑個不停,而小廝宋小川則正在好奇的打量着院中風景。
“爹……趕緊別笑了,大人來了。”宋小四一見到老子爹,便全然忘記了這麼多年出來的歷練,又恢復到離家時那個青春年少的孩子般,急吼吼的喊道,同時不忘喊着打小與他一起長大的玩伴宋小川。
“哦哦哦~三少爺您可回來咯,這多年不見的,老奴還是趕緊先給您請個安纔是。”宋老四一聽兒子的咋呼聲,沒來得及去瞪兒子一眼,便急忙應着撩衫匐下身去。
“呵呵……老四叔快快起身,您這樣可算是折殺晚輩了。”宋翰明白宋老四雖然是宋家的僕人,但因是他宋翰父親打小帶在身邊的書童,在府裡的年數比他這個少爺還多,地位自是不比別的下人,更何況往年他與宋韓氏住在府裡時,或許是因着宋小四的緣故,宋老四夫婦沒少照顧他們夫婦二人。念及這層關係的宋翰,故而忙一把攙扶起宋老四,見宋老四不聽他言的硬是要拜下去,宋翰只好雙手挽着宋老四的胳膊又笑道:“老四叔若再是這樣,可就怨不得翰不稱您一聲老四叔咯。”
“爹……大人讓您起您就快起吧,大人這會子可不比在家當少爺那會了,現在咱們的三少爺,那可是說一不二了的地方父母官了。”眼見老子不聽勸想要強行行禮,宋小四隻好玩性又起的嚇唬他老子道。
聞言,宋老四隻得由着宋翰攙將自己扶起,在狠瞪兒子宋小四一眼後,宋老四這才上下來回仔細打量着面前的宋翰,見往日那個臉似銀盆,面若冠玉的三少爺,如今雖說黑瘦了一些,但那精神勁卻也比原先在府裡時不知好了多少,心下欣慰之際,宋老四作爲看着宋翰長大的前輩,卻不由老淚糊了眼,良久之後才顫聲道:“三少爺受苦了,三少奶奶去的不是時候啊……”。
原本還因見到宋老四而正高興的宋翰,聞言是心裡一痛,面上卻還是勉強笑道:“老四叔遠道而來多有辛苦,現下還是進屋坐着說話吧,那些稍後再說也不遲。”
“唉~成,是老四叔老糊塗了,說了不該說的話,三少爺您可千萬別怪罪啊!”,心道這三少爺果然與往日在府中之時不一樣的宋老四,先是被身後的兒子宋小四給用力暗推了一把,後又見到宋翰笑得委實勉強,哪還有不明白地,於是趕緊向宋翰告罪,隨宋翰進到屋裡後,便向宋翰說起老太太一行的打算。
原來宋翰祖上,乃爲山東墨城宋氏大族的旁支,他們這一脈因幾代未出過什麼有名氣的人,故而在宋氏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到得宋翰父親這一代時,更是隻知守業不知開拓,故而頗爲被族中另外幾隻所瞧不起。
幸而三子宋翰年幼之時便聰慧無雙,宋翰父親見之大喜,在送其入祖學讀書之外,還爲其請來城中最有名的先生教授其課業,就是希望宋翰能夠有朝一日考得功名,爲他們這一脈爭上些許地位與顏面。
於是也就是在這種期望中,宋翰後來的只求淡泊、不求功名的想法,讓宋家雙老格外失望,認爲宋翰實在是玩物喪志,整日裡只知與那些狐朋狗友們騎馬賞花、吟詩作賦,浪費了大好才華不說,還在那段日子裡,巧遇小戶人家出身的宋韓氏,並回到府中苦求兩老前去提親。
出於對宋翰的痛愛,同時也抱着宋翰能夠在娶親之後多認識一些俗世,生出考取功名的心思,以爲他們這一脈爭光添彩的希望,兩老無奈帶着對宋韓氏孃家不甚滿意的心思,前往韓府提前。
後來可想而知,韓府對這門算是高攀的親事一口應下來,在砸鍋賣鐵之後,歡天喜地的將女兒嫁入宋府,嫁給被當地人贊爲少有的才子宋翰。
對於這門被譽爲“才子佳人”的婚事,還曾經一度成爲當地津津樂道爲錦繡良緣。
可正是這段錦繡良緣,卻在宋韓氏嫁入宋府之後,在宋翰一心滿足於與嬌妻廝守衆生,沉浸在花前月下之中時,宋府雙老對宋韓氏的不滿意更勝前期,直至後來宋韓氏嫁入宋府多年無出,宋家雙老的不滿這才爆出來。加上宋翰父親每每前往族中聚會之時,總有他人嘲笑說“你們這一脈怕是永無出頭之日了”,還道宋翰定是聰明過頭折了福,才致使成親多年亦無所出,若是宋氏再多出這麼幾個人,他們宋氏怕是要絕後了。
於是,在外面受了氣的老人家回到府中之後,再看那原就不滿意的兒媳婦,如何還能看順眼?越看越生氣的宋老夫婦,在百般思慮之後,這纔有了後來逼迫宋翰休妻另娶的鬧劇,有了宋翰一怒之下帶着宋韓氏進京求取功名之事。
而本來從未覺得自己有錯的老人家,在兒子進京考得探花之後,更是暗喜不已,尤其在宋翰來富陽赴任之後,宋家雙老更是認爲他們的做法是沒錯的。歡喜之中,對於宋韓氏無子一事,宋家雙老也就沒有再過多的去幹涉,只是礙於族規纔會由着族長對宋韓氏多加訓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