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

有了這些低成本的鐵礦,南海聯邦的發展就像一臺跑車,從土路開上高速公路,就可以提速了。1915年,南海聯邦的鋼鐵年產量不過500多萬噸,只是美國的4分之一,到了1918年,由於大量向歐洲出售產品和承接了很多歐洲的造船訂單,聯邦鋼鐵的年產量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1100萬噸,而同年,美國的鋼鐵產量也纔剛剛突破2000萬噸,而到了1922年,聯邦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2100萬噸,與美國基本持平,大概是英、法、德三國的鋼產量的總和。

這些鋼材大大加快了汽車製造業的發展。在1920年,大衛的山德魯集團光在美國就出售了700萬輛汽車,佔到了全美汽車銷量的80%以上,而這些汽車中,至少有一半是由南海聯邦的汽車工廠生產出來的。而南海聯邦本土的汽車工廠,除了爲山德魯集團加工汽車之外,也自己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的汽車,不過爲了避免和大衛的汽車產生衝突,聯邦的汽車品牌大多走的是高端路線,它們不強調省油、也不強調價格,只考慮外觀、舒適、豪華、速度、越野性、安全性等高標準要求,這些汽車大多被賣往歐美各國,主要的客戶都是那些皇室、宗教人士、富商、政界要人,這些車的銷量雖然不高,但是售價很高,利潤更是驚人。

有了這些鋼材,南海聯邦的鐵路里程也開始猛增。按照劉芾的計劃,在聯邦每個港口城市裡,都應該通上鐵路,並且以一個或者兩個城市爲主要交通樞紐,全面貫通每個島嶼或者省份內的交通,由於聯邦的國土大多是島嶼,無法全部用鐵路連接,所以鐵路連接港口,就成了南海聯邦的交通發展趨勢。

經過了最開始的抗日和消弱英法美在亞洲的勢力,然後假借幫助美國佔領菲律賓。再往後利用一戰這個機會。搶佔了法國、荷蘭兩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最後藉着英國失血過多,把整個馬來西亞也收歸囊中,劉芾用了36年。把南海聯邦從一個小島。建設成了一個擁有300多萬國土面積。近4000萬人口的地區大國。

現在的世界格局已經被劉芾完全搞亂了,尤其是在亞洲,和歷史上基本不一樣了。本來應該在亞洲崛起的日本。現在已經看不到崛起的希望了,它只能在英美等國的暗中支持下,勉強保持不死,勉強算是英美等國在聯邦身邊安插的一個暗樁,但是何時能起作用,能起多大作用,這個要取決於聯邦政府的態度。

由於南海聯邦佔據了整個南亞的土地和島嶼,並且掌握了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控制了東亞與中亞、非洲和歐洲的海上交通,再加上聯邦的經濟實力和海軍實力,南海聯邦不僅完全取代了歷史中日本的地位,而且還更上一層樓,不僅表面上與歐美各國平起平坐,實際上的實力還要比很多國家高出一截。

南海聯邦的崛起,把這個時代的世界格局變成了3分天下,以英法兩國爲代表的歐洲勢力、以美國獨大的美洲勢力和南海聯邦這個亞洲勢力。從經濟上來講,美國還是最強的,南海聯邦稍弱之,歐洲各國最弱;

從軍事實力上講,歐洲的常規海軍還是最強大,南海聯邦的海軍獨樹一幟,美國的海軍稍差,而歐洲的陸軍實力最強,美國陸軍實力第二,南海聯邦的陸軍不管是從數量還是戰績都是最差;

從戰爭實力上講,美國的戰爭實力暫時最強,因爲它的工業體系最完整,發展的時間也長,南海聯邦的戰爭實力稍遜,這主要是因爲聯邦的工業體系建設時間比較短,雖然發展的快,但是從一個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變,也是需要時間的,歐洲的戰爭實力最差,雖然他們有着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工業建設也很完善,但是由於一戰的影響和歐洲本身資源的匱乏,再加上歐洲各國並不是很團結的一條心,所以歐洲的戰爭實力相對最差。

從國際影響上講,歐洲和美國各有千秋,而南海聯邦的威望還不高,雖然通過英美南海戰和後來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提高了不少,但是比起英國和美國來,還很不夠。

南海聯邦還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基本上沒有盟友。由於聯邦的國土大多數都是從其他國家手中搶來的殖民地,所以南海聯邦與這些國家及其他們的盟友的關係都不太好,而這些國家正是這個時代的世界強國,所以連帶着那些小國,也沒人敢和南海聯邦走的過近,生怕站錯了隊伍。

這種情況在國家的擴張時期還看不出什麼壞處來,因爲那時候劉芾四處忙着搶地盤打仗,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盟友,也沒那個功夫和影響力去發展盟友。但是在國家處於穩定發展時期內,這個問題就越來越重要了。

不管是在各種國際會議中還是在各種口水仗中,有盟友的國家就會抱成團的對付南海聯邦一個國家,而南海聯邦政府由於沒有盟友的支持,只能孤軍奮戰,實在不成就得采取不承認、不參與、不表決的強硬態度來對付各國,長此以往,南海聯邦政府的外交形象就會很難看,用聯邦外交部部長的話說:現在南海聯邦政府在歐美國家眼中就是一個全民公敵!

爲了扭轉這種令人非常尷尬的局面,劉芾打算找一找,看看能不能給南海聯邦也找幾個盟友啥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像咱們人與人一樣,我看你順眼,能聊得到一起去,就可以多聯繫,慢慢的就成了一般朋友。

國家與國家之間有點像後世的商業領域中的公司競爭關係,雙方之間完全是光溜溜的利益,根本談不上什麼友情、什麼好感。當然了,什麼事情都有例外,比如英國人就有幾個表親,像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他們從血緣上都和英國打斷了骨頭連着筋,所以,在他們之間,有些小的利益衝突可以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去解決,但是利益衝突大了,一樣也翻臉,只不過比對別的國家容忍度稍高罷了。

既然要找盟友,那麼就得詳細瞭解這些國家之間的歷史淵源、利益衝突和民族背景,在這方面,劉芾不擅長,只能交給聯邦政府的專業部門和人員去幹,但是劉芾有一樣絕技啊,那就是他知道後世中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之間的關係和陣營,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總的發展趨勢還是知道的。

在聯邦情報和外交部門分析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值得分析的國家之後,給了劉芾一個推薦名單,而劉芾按照自己的看法,從名單中挑出了3個國家進行重點關注。

首先第一個國家就是剛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德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歷史很長,但是建國曆史很短,但是依靠着德國人特有的勤奮和嚴謹,他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超越了同爲歐洲陸地大國的法國,逼近了世界海洋大國英國,並且由於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大國地位,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雖然在戰爭中德國人一度憑藉着他們優秀的指揮和高素質的軍隊佔了上風,但是最後,還是被英國和英國的那幾個表親一起給揍趴下了,不僅沒能搶到便宜,還被幾個國家聯手給痛打了一頓,連國家都被分裂吞併了不少,又欠了一屁股的外債。(未完待續。。)

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8章 有些準備第41章 海南島(三)第104章 博弈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62章 佈網(三)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5章 機羣第35章 獨立起義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149章 大搜捕第42章 海南島(四)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104章 博弈第94章 榜樣第6章 寶船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43章 車禍(二)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24章 賭約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43章 各懷鬼胎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4章 國防(二)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3章 大戰結束第2章 登陸難第120章 羅德島第48章 崩盤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5章 夜間空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1章 名不副實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章 難題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00章 毒氣彈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28章 佔領澳新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8章 備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5章 獨立起義第135章 大訂單第52章 戰備(二)第149章 大搜捕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42章 車禍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2章 海南島(四)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0章 Z字旗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8章 三路並進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35章 大訂單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74章 國防(二)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
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18章 有些準備第41章 海南島(三)第104章 博弈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62章 佈網(三)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5章 機羣第35章 獨立起義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149章 大搜捕第42章 海南島(四)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104章 博弈第94章 榜樣第6章 寶船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43章 車禍(二)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24章 賭約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43章 各懷鬼胎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4章 國防(二)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23章 大戰結束第2章 登陸難第120章 羅德島第48章 崩盤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5章 夜間空襲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1章 名不副實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章 難題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00章 毒氣彈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28章 佔領澳新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8章 備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章 該往哪裡走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5章 獨立起義第135章 大訂單第52章 戰備(二)第149章 大搜捕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42章 車禍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2章 海南島(四)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0章 Z字旗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7章 感恩節的禮物第8章 三路並進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135章 大訂單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74章 國防(二)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