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衝鋒隊

整個1893年,臺灣都在亂亂哄哄的建設和整軍中度過,原來的淮軍經過篩檢補充,變成了臺灣新軍,共計3萬餘人。裁撤下來的部分淮軍老人都拿着高額的遣散費安家置業或者回安徽老家了,還有部分原當地的軍官或者福建籍的官兵不滿意被裁撤,都被劉芾的“衝鋒隊”給秘密處決了,連當年來臺灣例行巡查的巡檢使都被弄死在海上。

說道“衝鋒隊”,其實就是被劉芾洗腦的那些買來的小孩,經過7年的學習、訓練和洗腦生涯,這些孩子都16、7歲了,最小的也13、4了,當初的90多人就剩下60多人,剩下的20多人都在訓練中死亡或者殘疾了。劉芾看過一個電影,說的是一個殺手組織,從小養了不少孩子,用各種殘酷的訓練把這些小孩都培養成了冷酷無情的殺手。雖然劉芾沒那麼多折磨孩子的手段,但是大概按照這個思路,最後收穫的也是一羣非常忠於自己的,掌握了不少求生和殺人手段的狂熱份子。

劉芾現在非常缺人手,尤其是能信任的人手。這些孩子都精通英語,數學、西方歷史、化學、物理也都有學過,又被劉大貴洗了那麼多年的腦子,家裡的母親又都在劉福的工廠裡做工,所以滿腦子都是三公子救了我們、給我們吃,給我們穿,我們要用一生去報答三公子,這樣娘才能生活的好,自己也能永遠跟着三公子過好生活,那些不努力的同伴們都已經死了,自己不努力也是那個後果。

這種從小受人欺負被社會拋棄,見慣了人間了暖和生離死別的孩子,都是輕度的精神病患者,他們對在最困難幫助他們,又不拋棄他們的人有着一種執着的依戀,劉芾利用這種不道德的手段,獲得了他們的忠誠。

劉芾把這些孩子編成一個獨立的隊伍,起名叫“衝鋒隊”,再把他們按小組分散到各個重要部門,說是負責安全,其實就是打小報告。這些孩子雖然年歲小,但是對工作熱情很高,一般的誘惑無法打動他們,更何況不是一個人,任何違反紀律的行爲都會被報告給劉芾,並得到相應的處罰,而這個處罰一般都是一種:消失。

這些“衝鋒隊”幹勁十足,而且不近人情,一時間鬧得基地裡雞飛狗跳,美國的管理人員曾經用離職來威脅劉芾,不許他的“衝鋒隊”進入基隆的各個公司,但是都被劉芾拒絕了,理由是現在是非正常時期,一切都是軍管,衝鋒隊就是軍管的一部分。鑑於違反合同的鉅額罰款和完成合同的鉅額獎金,管理團隊和部分洋人工程師也就都忍了。

這次集體屠殺不滿軍管的事情起因是每年來臺灣例行巡視的朝廷官員在離臺之前接到了這些官員的舉報信,並在住所接見了那些官員的代表。

朝廷上每年都有一位官員,到臺灣來例行巡視,也就是代表朝廷檢查工作,往年的巡察使來臺以後,都是給塞滿金銀珠寶,再由巡撫衙門帶着去幾個示範點做個表演就高高興興的走了,唯獨今年來的一位朱姓巡察使,好像是對劉銘傳大辦洋務不太高興。雖然也收了銀子,但是雙方還是有點不痛快。

就在他臨走的之前的幾天,那些被裁撤以後心懷不滿的軍官代表們找到了他,並被接見。結果,臨走的時候這名朱姓巡察使居然要偷偷帶着這些官員一起回大陸,結果被暗中盯梢的“衝鋒隊”員發現並報告了劉芾。

劉芾一聽,這還了得,他們回去這一鬧,肯定是老爹下臺啊,在清朝,擅改兵制、擅自撤換高級軍官,這些都是重罪,和造反快一樣了。劉芾覺得不妙,立刻親自帶着全副武裝的“衝鋒隊”員們,乘坐水師的幾條快艇,追上了巡察使的坐船,強行登船,射殺了所有人員,包括無辜的船工和不少家眷,然後放火燒掉船隻。回來以後,對所有參加行動的水師官兵都下了封口令,並派“衝鋒隊”員嚴格監控。

這件事並沒有向劉銘傳彙報,等到5月底,朝廷方面發現巡察使一行還沒有回來,纔來電詢問。劉銘傳趕緊組織船隻,四下搜索,也是無果,只能照實回覆。現在朝廷裡還在查這件事,劉芾的大哥在北京也來電告知老爹,朝廷裡有人要彈劾他。

1893年5月,大衛從美國拍來電報,“雪花”牌冰箱正式投產,分燃氣和電動兩個型號,共兩個工廠4條生產線生產,並且按照劉芾的建議,試驗並完善了流水線這個工藝,平均60分鐘就能有一臺冰箱下線,年產150萬臺。

冰箱的售價在美國爲500美元,英國爲200英鎊,而成本不足100美元;由於季節的原因,冰箱賣的很快,美國的中產階級們對於這種能在炎炎夏日裡帶來冰涼的小箱子很是鍾愛。在由“山德魯”製藥公司改型而成的“山德魯”電器公司的銷售點裡,“雪花”冰箱基本上送來多少賣多少,那些餐館老闆和高級飯店的員工們們徹夜排隊,等着把冰箱買回去,以吸引更多客人。

而冰箱的各項專利,已經在美國和歐洲,用的是“山德魯”電器公司的名義。劉芾打算等冰箱熱銷一段以後,再逐步賣出專利或者授權生產,這個時間劉芾估計不會太長,等戰爭一開打,劉芾就需要大量的資源,有些東西臺灣沒有,只能從美國購買。

1893年的10月,臺灣水師潛艇部隊正式成立,共分爲兩個艦隊,第一潛艇大隊和第二潛艇大隊;第一大隊隊長爲吳明學,福建人,是水巡隊第一批的隊員;總部位於基隆,分駐香山、基隆兩個港,主要防禦臺灣的北、東兩面;第二大隊隊長施仁杰,臺灣移民,祖籍浙江,是水巡隊第二批學員,總部位於刺桐,分駐刺桐、花蓮兩個港,主要防禦臺灣的西面和南面。

第一大隊共有“大黃魚”級潛艇12艘,“海燕”級魚雷快艇20艘,由於現階段主要的作戰目標是日本人,所以第二大隊只有少量潛艇和魚雷艇作爲日常訓練之用,防禦武器主要靠在港口外佈設水雷。

潛艇這種新武器雖然歐洲也有少量裝備,但是一直沒人重視,原因是自保能力太差,受條件限制太多。由於沒人重視,所以各種經驗極少,都需要這些潛艇兵們自己慢慢摸索,更多的還是在戰鬥中總結。

隨着1895年的臨近,現在潛艇部隊的訓練量非常大,經常是幾艘、十幾艘的一起出海,由大型貨船跟隨,進行遠洋拉練,並在途中演練伏擊、追擊、攔截、偷襲等戰術,目標就是航道上的各國船隻,當然了,不能發射魚雷,只是預演。

魚雷快艇這種小型軍艦在各國海軍裡都有裝備,當時叫雷擊艦。主要是趁亂抵近發射魚雷,打亂敵人陣型,撤退時候掩護主力用的,而且船速不快,魚雷射程非常近,只有幾百米。

“海燕”級魚雷快艇提高了船速,魚雷的射程和爆炸率也提高了不少,對於大編隊集體伏擊這種戰術,也是新科目,那些德國退役的海軍軍官們也是初學,只能一起摸索。

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55章 西殘東癱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05章 博弈(二)第31章 南北日本第60章 佈網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64章 計劃破產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37章 有點緊張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3章 國防第2章 登陸難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9章 珍珠港(二)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11章 裁決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章 登陸難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24章 冰箱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8章 備戰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6章 也算悲壯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43章 車禍(二)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4章 收網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69章 建國(一)第38章 珍珠港第57章 B-17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章 聯合調查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9章 P38戰鬥機第30章 拒不合作第55章 反擊(二)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9章 金牌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40章 海南島(二)第88章 增兵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7章 故人來訪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8章 崩盤第35章 皇家海軍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9章 暈倒第84章 得手第118章 電視臺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84章 得手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
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55章 西殘東癱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05章 博弈(二)第31章 南北日本第60章 佈網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64章 計劃破產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37章 有點緊張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96章 如此相似第73章 國防第2章 登陸難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39章 珍珠港(二)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11章 裁決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2章 登陸難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24章 冰箱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8章 備戰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6章 也算悲壯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43章 車禍(二)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4章 收網第29章 高歌猛進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69章 建國(一)第38章 珍珠港第57章 B-17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章 聯合調查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9章 P38戰鬥機第30章 拒不合作第55章 反擊(二)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39章 金牌第31章 二打白骨精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40章 海南島(二)第88章 增兵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7章 故人來訪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8章 崩盤第35章 皇家海軍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9章 暈倒第84章 得手第118章 電視臺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84章 得手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