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

“來,夏副盟,請坐。”葉永甲草草收拾了筆墨,便在他對面坐下。

“您不常來啊,此次必有話要說。”他將一碗茶放到夏元龍手中。

夏元龍不及飲茶,開門見山地說道:“葉大人,別嫌我冒犯,在下就挑明說罷。適才於市斬了三十餘名無辜百姓,衛先生心懷不忍,對裁冗之策躊躇不定,欲停此政。夏某和他吵了幾句,仍不能動其心志。想到葉知府曾爲及民學生,故而爲大計考慮,特來求之。”

葉永甲聽罷,稍有些無精打采:“衛先生若心意已決,恐怕我是勸不住了。”

“這話差矣。大人想想,連你這個執政南京的都去勸諫了,便說明大勢已定,不可再轉。念及舊情,他怎能不給個面子?”夏元龍道。

葉永甲卻沉吟道:“衛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地黨爭一觸即發,若不暫且停下裁冗,我也難以自保啊。”

夏元龍見葉永甲亦是這般想法,犯起難來;思前想後,終不可與之激辯,便繼續勸說:“如今正好令兩黨廝殺,我書院趁機收攬民心、壯大聲勢,豈不爲妙?難道知府只願自身安寧乎?”

葉永甲登時變色:“夏副盟,葉某雖說久時寄人籬下,協助亂黨,但不會讓千萬百姓在我眼底下飽受苦難!要是百姓聽說了足下的新政,恐怕絕不會慨然赴死吧!”

夏元龍笑着搖搖頭,只得沉下心來,喝了杯茶:“夏某的良苦用心,望葉大人理解。況且衛先生若把此策撤了,二黨必將矛頭對準書院,南京更有不虞之禍,您千萬深思熟慮,不要害了及民兄……”

最終還是這招有用,正中了葉永甲的軟肋。儘管他對馬捕役和衆百姓的死耿耿於懷,但實在敵不過夏元龍的苦苦相勸,亦是對衛懷的頗具擔憂,使得他心中冒出一個妥協的想法——試一試或未可知。

“好吧,”葉永甲下定了決心,“爲保險起見,我一面跟你去找衛先生,一面上稟朝廷,教柳黨獲知情形,作第二手準備,何如?”

夏元龍好不容易等得他開口答應,那肯再駁,連忙俯身稱是:“葉大人有心助我,夏某不敢言怨,唯聽安排就是。”

晏良自皇上的行宮出來後,立即接到了葉永甲的來書。他來不及拆開看,匆匆踏步趕往柳鎮年處。

柳鎮年和他碰了面,只互覷一眼,並不言語,拿書信過目。

柳將軍緊張地看完後,遂釋然一笑:“這時候來信,還以爲兩黨真正交鋒了,誰想是這等小事!”

晏良臉上頓見紅光,討書同視,乃笑言:“萬府上常說衛懷此人率性而爲,絲毫不顧他人之想,今日可真見識到了。此事放心交與葉知府處置。”

柳鎮年哈哈大笑:“這葉廷龍也是怕了那廝嘍,還爲此遞個書來,哈哈……”

“這事何須再勞您分神,”晏良說着,將書信扔到火盆中,“現有一件大事,更請將軍決策。”

柳鎮年點點頭,晏良便獻策道:“驢皮巷一事雖爲兩黨取悅魏衝之舉,然太過兇殘,流言四伏,有傷朝廷聖明之政,將軍流芳之譽。二黨如不能平息,則黨爭何日也起不了頭。將軍當爲二人清掃道路,好令彼等大展拳腳,不致耽擱。”

柳鎮年道:“那本官即調撥軍隊,去驢皮巷封鎖消息,以免有人走漏風聲。”

“且慢!”晏良見他已要喚呂迎山來,忙扯住他的胳膊,“此事馬虎不得。若直派一軍去,不僅不能安衆,反而叫百姓驚擾。”

柳鎮年只得將雙手放回膝上,瞥一眼他:“晏侍郎又想出什麼主意了?”

“驢皮巷一夜之間,男子被捕殺者近半,宅所三十餘處,家室皆未有個照顧。將軍可借詔張貼告示,言三十多名死犯罪不可赦,合當伏誅,以止流聞;另言只殺一人,不問家眷,以安人心;再爲亡者親屬安置別處,遠隔巷子,以杜人言;最後將這三十餘座空宅恩賜清苦百姓,則驢皮巷重歸安堵,不復有惶惶之日也。”

柳鎮年聽他這般侃侃而談、面面俱到,不禁拍腿叫好道:“侍郎真不遜於你兄長哇!此計恩威並施,正合我意,就着桂太尉草詔,令人至驢皮巷安撫民心!”

葉永甲同夏元龍一齊回到書院,在內庭尋衛懷不見,便往思和堂走,見衛懷坐在拱門內的石凳上,悶頭捋須,若有所思。

“及民,”夏元龍上前作揖,“剛纔的事,夏某言辭激烈,多有衝撞,望衛兄也不用介意。”

衛懷緩緩擡頭,依舊嚴肅:“你肯答應了麼?”

夏元龍苦笑一下,指了指身後:“你問問他怎麼想,我就怎麼想的。”

衛懷看時,乃是葉永甲親身前來,心中想道:‘這是拉來的說客的’,故也沒給好臉色,只擺手令其坐下。

葉永甲尷尬地瞅了瞅夏元龍,夏元龍急朝他使眼色,別無甚話。他便咳嗽兩聲,不情不願地勸道:“衛先生,葉某本不同意夏副盟之言,後來……”

“我看你現在也不贊同吧。”衛懷一抓藤拐,冷冷地說。

“這……”葉永甲有些愣了,幸虧腦子轉得快,又拿出一副笑臉,“衛先生,我只是感覺爲難。但做事還得眼光長遠要緊,夏副盟說的對呀。今日雖因黨爭冤殺百姓,然書院亦可趁機壯大,以成日後福民之本哪。”

衛懷摩挲着柺杖的頂端,便咬了牙,鐵了心說:“我意已決!懷即要上表陳述裁冗之弊,你二位不要白費功夫……請回!”

夏元龍急走到他身前,高聲喊道:“及民!葉大人已告知柳黨,勢要擋住您的奏書啊!你難道要讓柳賊抓到把柄不成?”

衛懷仍舊不聽,繼續往前走,跨出拱門;葉永甲不敢阻攔。

夏元龍兩個健步追了上去,硬扯還扯不動,索性‘撲通’跪倒在前,截住道路。

“人英!”衛懷用藤拐一敲地面。

夏元龍拜道:“若及民肯從我言,元龍定在黨爭之際興盛書院,若一處新政都推行不得,懇請自裁謝罪!”

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
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六)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一)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一)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一章 識舊、移基(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九章 瞞情、謀符(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