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

葉永甲聽罷,卻只笑了一下,不置可否,轉而反問他道:“在先生看來,做到何等地步纔算退縮?”

“抱歉,他到底是您的老師,我實不該說這些的,讓您難堪了。”夏元龍欠身答道。

“這和他的身份無關,我只是在問你。”葉永甲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

夏元龍頓時收斂了笑容,表情嚴肅:“夏某認爲,凡是不敢迎難而上、心懷躊躇者,則皆視爲懦弱之輩,此等人不足與之議事。”

“他們也並非草木,而是活生生的人。自有喜怒哀樂,太正常不過了。衛先生是這天底下第一個喊出新政的人,他縱沒功勞,亦有苦勞吧?固然,他有一定的缺陷,可你們想清楚,當初是誰給了人們希望的。”

夏元龍不以爲然,冷笑道:“人不能總活在過去。改革只講大義,不講情分。”

“那這所謂‘大義’,便是裹挾着別人的命運,去搏一個青史留名嗎?若是如此,我情願它失敗。”葉永甲的語氣亦像寒風一般冰冷。

夏元龍沒想到他會如此不留情面的反駁,先是一愣,遂又輕鬆地笑了幾聲:“在下不指望什麼青史留名,也許盟裡有些人這麼想,甚至這麼做了,但就論我本人的話,所行所言,問心無愧。”

葉永甲見與其觀點不合,便回頭看了眼洋鍾,起身行禮道:“夏先生所言俱有道理,然終與葉某並非同路之人。可晚輩深敬先生之才,必爲竭力搭救在獄義士。時辰不早了,我也得先去了解一下情況,早日辦成此事。”

“那我也不耽誤您的時間了,告辭。”夏元龍回了禮,即揮開衣袖,悻悻而去。

之後,葉永甲果去監牢看望了那幾位被捕百姓,還有白、孟二位參事,得知其罪名無非是‘宣揚邪說’,本無確鑿之理,便上書力陳無罪,請萬和順立將被捕犯人釋放,以安民心。

萬和順見信,着實焦頭爛額起來。畢竟自己抓人只是殺雞儆猴,向百姓顯顯威風而已,罪名是強行按上的,卻論不及一點證據。如今葉永甲極力懇求,又沒有回絕的底氣,心中犯起了難。

胡契在吏部聽說了這消息,便趕忙乘轎到萬府來,親自獻計道:“吾以此事諮詢書辦等人,皆曰‘既然葉永甲不好得罪,便把這奏書示與衛懷看,請彼派人來宮中商議放人的事。若他們被迫言和,雖葉永甲也無可奈何了’,其言頗爲可聽。”

萬和順兩掌一拍,嘴角咧開了好大一條縫:“還是你們吏部會耍花樣!不過,本官倒有個一勞永逸的法子,廢了這些囉嗦。”

“敢問……何計?”

“既然要議,就與他們議個痛快的,”萬和順把指頭掰了個響,“在這次會談上,直接決定書院的未來。”

葉永甲接到這個命令後,登時冒出一身冷汗。他沒想到萬和順竟能繞過自己這一道坎,直接去攻書院的軟肋。他知道,商定文盟是否解散、書院是否廢棄這種大事,無論如何,衛懷是必須去的。他顯然對自己這個老師不怎麼放心——衛懷看起來已是心灰意冷,對現狀感到絕望了。事到如今,他也無話可說,只得帶着萬郡王派來的使者,去書院宣讀公文,催促衛懷入宮議事。

與此同時,在南京老舊的行宮裡,百官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都擠在議政堂上,萬和順指揮着秩序,迅速安排好了各自的位置。大小諸官皆坐於兩旁的長椅上,只留着中間一大片空地,擺放一張紅楠木的桌案,置着三張椅子:左邊一張給萬和順坐,右邊那張給胡契坐,正中那張便是留給衛懷的。大家都斂了聲息,故意維持着一種神聖的安靜,此時,連一聲低低的咳嗽也能傳遍整個大殿。守門的軍士則站得筆直,瞪圓了眼睛。一切彷彿是在用莊嚴的儀式宣告着,這將是最終的決戰。

“國子監祭酒衛懷,及其所率書院衆人,聽令。”使者將公文從袖筒拿出。

“我等聽令。”衛懷與夏元龍站在最前頭,與身後衆人俯首齊拜。

“郡王以獄中被捕之人系汝院中書生,今假借邪說,談論新政,致我南京百姓受毒極深,江淮無不目書院爲造逆,可謂人神共憤矣。吾雖知祭酒有報國之心,然尚不可違忤皇憲,開不法之徑也。如有異言,可往宮中商議,倘無信服之言,勿怪吾等仿蘇州、鎮江之舉,滅汝書院,易如反掌!”

衛懷一驚,他沒有想到官府的最後通牒會在這時下達。他猶豫半天,才吞吞吐吐地回答道:“是……”

“我諒祭酒也是通情達理之人。葉大人,您就負責把他們送過去,我回去交差了,告辭。”使者說罷,匆忙離開了。

“他萬黨口氣忒大了!”

“這……簡直不把我書院放在眼裡!”

衆人議論紛紛,都罵得面紅耳赤,嘈雜不已。

夏元龍冷冷地看了衛懷一眼,默不作聲。

“諸位!”衛懷咳了兩聲,憂鬱地看向衆人,眼睛裡再看不到那銳意的光芒了,“我想書院到了如此地步,皆是衛某能力不足的緣故。現在大難當頭,我不能退縮……但想回來之後,便辭了這院長的位置。我感覺有點累……”

“衛懷!”夏元龍突然擡起頭顱,向着衛懷咆哮,嚇得那葉永甲一個激靈。

“你還配做個人嗎!百姓對你翹首以盼,你卻千方百計想着跳出這個坑來,自己過舒坦日子去!我不想再說一遍,你是個懦夫!”

“我一直拼了命地去幹新政,身前身後卻全是質疑之聲,他們說我忘了初心,捱一捱就過去了;你也來說我是懦夫?”衛懷的牙齒都顫抖着,“我要是不辭職,你又說我不配做這個院長!反正就把我推出來,把我打造成一個完人,要求我做這個,做那個,不許一點紕漏,一旦出了過錯,你們就都知道了,這樣的人不存在!”

夏元龍看着他的暴怒,只輕描淡寫地說:“我不與你這樣滿口託詞的小人一起……自今日始,我二人恩斷義絕。”

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
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二)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二)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七章 裁吏、疑銃(一)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五)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二)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三)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二)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一)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五)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