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

各村裡長保長不敢怠慢,旋即設立起了審戶所,命村內流民皆至此受問,交由書吏填寫。湘人則於這幾日多次探察粥廠,調查流民的生計情況,隨時應對並將所知消息回稟吏部。

陳同袍見這信上內容無他,唯獨流民逃亡之事甚需提防,便示與介文武道:“湘人言,考城戒備尚且森嚴,但別處州縣仍有不少逋逃之民,應當小心啊。”

介文武將信上下瞧了幾眼,便哈哈大笑道:“朝廷恩德雖有不濟,仍不至這般地步。若兩省果真落到如此境地,天下豈不亂了?這必然是縣官欲向朝廷討要賑濟銀,故意誆騙湘人之語,侍郎切勿輕信。”

“介公,任何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陳同袍微笑道,“況且思興沒那麼容易被人矇騙。”

“那我就信你一回,”介文武折了信,“你想怎麼幹?”

陳同袍兩眼中靈光一閃,隨後問道:“若兵部調動京軍出京,可會被旁人懷疑?”

介文武連忙咂咂嘴,沉思了片刻,然後答道:“擅自行事當然不行,須俟皇上批示;除非……有特殊情況,可以由我自行調動。”

“於今能找個什麼好理由?”

介文武捋着鬍鬚,慢慢言道:“‘防流’的名義怎樣?”

“您具體說一說。”

“我們不上報兩省的災情,只說冬月糧食難收,耕農極易拋荒,應防患於未然,派兵鎮守各個緊要關隘,維護秩序,杜使百姓流亡。”

陳同袍頷首道:“介兵部的主意不錯,我二人正好去與劉老大人商議,儘快決定下來,將此事落實。”

經過三天的努力,考城的里長們終於編完了底冊,他們依着湘人的規矩,一併來到空屋子裡遞送,在長凳上坐下。

湘人接過冊子,見其上以極貧、次貧、稍貧爲列,依之劃分流民,這與他初時的期望相合。

“有了這東西,勘災便好進行下去了,”他滿意地合上冊子,“次貧之民仍居多數,形勢並不太算嚴峻嘛。”

“這是按照審戶舊例,其實一些次貧者很快就會因爲口糧不足,落入極貧。”洪里長又補充了一句。

“所以纔要趕快賑濟,別讓這份名單失效纔是。”湘人說罷,即轉看向縣令,“你覺得,考城的賑災還缺點什麼?”

縣令默然無言,慚愧拱手。

“最要緊的就是規範!現在搞得亂糟糟的。我看,不如先向流民開個賑票,就按着冊子上的來,極貧者領多少,次貧者領多少,一一定例,成個規矩。”

“不要推託糧食不夠,”湘人觀察到了縣令的臉色,“不行可以朝受災輕的州縣借,總比任死人堆成山強吧?”

“啊,下官明白。”縣令擦去了頭上的冷汗。

在過湘人的監督下,各村開始發放起了賑票,流民無不踊躍領兌粥米,僅用一日,便稍稍扭轉了前些天死人無數的慘烈形勢。

流民的生計逐漸得以保障,縣令等認爲時機成熟,屢請過湘人出面講話,號召衆人返還原籍。湘人即與衆民相約,凡屬已自力更生之人,一律資送回鄉;年富力強而無土地者,可遷至別省墾荒,其餘老弱病殘,則留在考城休養。

此政一行,近萬的流民離開了考城,整個縣城的官吏都感覺如釋重負。縣令對湘人自然感恩戴德,不惜將私囊中的五十兩銀票作爲謝禮。湘人也是識趣,笑呵呵地拿了。

“真是有勞良侯了呀,”他二人站在縣城的門口,遠望着被送走的最後一批流民,“若無您站出來收拾亂局,恐怕本官的腦袋就要落地了。”

‘若州縣長官都是這樣的蠢材,也無怪乎流民成患了……’事到如今,湘人也懶得再批評他了,只好謝了他的一番美意:“也多謝長官幾日扶持,不然本侯何以號令里長羣紳。”

正要講到告別之處,忽有一名衙役冒失地撞過來,打斷了談話:“報大人,知府承了巡撫的命令,叫您最近注意縣周圍的風吹草動,不許輕易放人出入。”

縣令本來一臉怒色,表情卻一瞬轉變爲了驚疑:“此話……何意?”

“據說,從開封溜出去好幾隊流民,擁衆五六萬,向北逃散,至今未抓獲一人。”

“了不得,了不得,”縣令搓着手掌,“萬一跑到京師周圍,豈不釀成大禍!”

湘人終是年輕,聽此消息,心裡直一陣咯噔亂響,幾番掐着手指,焦慮地看向考城縣令,說話都短了氣勢:“沒事吧?”

縣令無心再留意他的神情:“沒事,和良侯沒任何關係,您走大路,放心回京,不必憂心本縣了。”

“好,好……”湘人心不在焉地應付了幾句,卻轉身略略一算,竟沒想到離臘祭已不到三天了。

陳同袍在吏部苦盼了幾日,然而到了臘祭那天的早上,仍不見過湘人回來。宮裡的奴才們已把歷代先帝的神像神軸擡到了太廟,皇帝恐怕都在殿前穿戴了朝服,披好了黃袍,沒人會稍示憐憫,再留給他等待的時間了。

此時同袍擡眼一望,介文武帶着劉冕一齊來了,各自向他和長官高繼志行了禮。

“高尚書,我等的文章可都潤飾好了,將叫人呈給陛下了,”劉冕笑着說,“六部裡就剩您啦。”

“湘人還沒回來是嗎?”介文武在旁問道。

“沒有,”高繼志替陳同袍回答,“所以我才格外擔心,有些消息沒傳到二公的耳朵裡,會導致朝野變故。”

劉冕嘆道:“兩省流民不知可曾安定……萬一敗露,老朽便是欺君的大罪。”

三人猶在沉悶,兵部的書辦卻先拿着奏本來了。

“放那兒,”介文武向他使個眼色,“我要和諸位大人商議完,再拿着它去太廟。”

“大人,”那書辦笑道,“這上面有一份新的公文,我不敢令葉侍郎瞧,故而一同送過來了。”

介文武聽他說得蹊蹺,急忙索來觀看,過目了幾遍,便驚得他一身冷汗,連拍大腿:“出麻煩了!”

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
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四)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二)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四)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三)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二)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五)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五)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四)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五)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一)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五)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二)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