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閻柔率領的鮮卑及烏桓聯軍攻下漁陽的時候,袁紹派大將文丑領兵五萬去攻打代郡、廣陽,代郡、廣陽守將不能抵擋,開城門投降。
一時間,各路的敗報如雪片般地向幽州颳去,公孫瓚正在大殿內和衆謀士議事,又有探馬來報:“報,大將軍,上谷郡及右北平郡的老百姓羣起造反,殺了郡守,已迎接劉合、閻柔進城。”
公孫瓚大驚,揮揮手讓探馬下去後半響都沒有說話。
他真沒有想到自和袁紹開戰以來,自己的軍隊竟這麼不堪一擊,甚至各郡的老百姓都羣起造反,公孫瓚感到大失所望,腦子裡一片空白。
他環視了一下衆將,忽然想起一個人來,忙道,“趙雲,趙雲何在?趙雲何在?”
關靖清楚公孫瓚此時方寸已亂,走上前去低聲道,“主公,趙雲不是已經離去快三年了麼?”
公孫瓚默然,良久,才道,“使人去常山請趙子龍的人回來了沒有?”
關靖道,“還沒有,主公,現在漁陽、代郡、上谷郡及右北平郡都已失陷,袁紹下一步有可能去攻打通州,通州是幽州的門戶,通州若失,幽州則不保矣。”
公孫瓚道,“幽州易攻難守,我已着人在易縣構築城堡,已存糧幾百萬斛,將來如有不測,我們可退往易縣。”
話音剛落,便見一士兵匆匆跑進,單膝跪地道,“報一一!將軍,王門投降袁紹,正帶軍往東州趕去!”
公孫瓚大吃一驚,不相信地道,“什麼,王門反了?”
“正是!”士兵回道。
公孫瓚暈眩了一下差點摔倒,左右謀士將他扶住,田豫道,“主公,東州守軍不足三千,而王門擁有一萬名兵將,主公應火速派軍前去支援!”
“誰可前去?”公孫瓚問。
“在下願往!”田豫抱拳道。
“好,你可速帶三千人馬火速趕往東州,一定要將東州城保住。”公孫瓚道。
“遵令!”田豫退下後即刻點兵起程,士兵皆跑步前進,在王門的大軍到達東州之前率軍入城。
不過半日,王門引軍殺到。
田豫登上城樓,望着城下羣情激昂的將士,對王門大聲地道,“王將軍,公孫瓚將軍對你不薄,你爲何要反叛他?你忘了你是怎樣由一名兵士走上這將軍之位的麼?若不是公孫瓚將軍提拔你,你也許現在還是一名士兵。好,既然你背叛了自家的主人領兵來攻打你的主人,那你就來攻城吧,你還猶豫什麼,快點來攻城吧!”
王門被田豫說得羞愧難當,只好撥轉馬頭,率軍走了。
袁紹率大軍繼續北上,在鮑丘和劉合、閻柔率領的鮮卑與烏桓的聯軍會合,共計大軍十萬餘人,袁紹大擺酒宴,熱情款待蹋頓、步度根、軻比能及蘇僕延等烏桓及鮮卑的頭領。
公孫瓚聞袁紹的大軍已抵達鮑丘,便組織人馬準備去迎敵。田豫勸阻道,“主公不可,主公,當今袁紹兵力正盛,又兼鮮卑與烏桓的數萬騎兵相助,我們絕非對手,應高壘固守纔對,不宜與之正面交鋒。”
公孫瓚道,“袁紹都打到我家門上來了我怎能唯唯諾諾地不敢迎戰呢?我們將全部人馬都集中起來與之奮力一戰,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
遂不聽田豫的諫言,從各處徵調兵馬十萬餘人趕到鮑丘,袁紹將大軍呈一字形擺開,左右兩側都是鮮卑人和烏桓人的騎兵,自已引軍居中,兩千長戟手在前,兩千弓弩手盡藏在長戟手的身後,袁紹見公孫瓚也已列好陣式,便推馬向前,公孫瓚也推馬向前,兩人相距十幾米處各自將馬停住。
公孫瓚與袁紹在馬上相互打量着,兩個人自共討董卓以來已六七年不見面了,今日一見,都發現各自蒼老了許多,唯有不同的是,袁紹神色上更多了些傲慢與自信,而公孫瓚顯得沮喪了些。
袁紹道,“伯圭啊,我們有五年的時間沒見面了吧,想當年我們在洛陽分手時我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不想這時光才過幾載,我們再見面時卻成了勢不兩立的仇人,時事捉弄人啊,想想就讓人傷悲!”
公孫瓚冷笑道,“哼哼,我沒想到世上還有入室搶了別人的東西還要自發感慨悲憐的強盜!你的這種盜人憐人的心態與你大將軍的身份可有些不符啊。”
“哈哈哈哈,”袁紹大笑起來,“此一時彼一時嘛,想當初你討伐我時悲憐過我麼?你還給我加了八條罪名,欲置我於死地,可是蒼天有眼啊,你殺死了愛民如子的上司劉虞、又欺壓殘害北方的遊牧民族,你看看,他們現在可都來找你報仇來了,你難道就沒有一點悔悟之心嗎?”
“袁紹,你在這少說廢話,我們就在刀槍上見高低吧!”
公孫瓚說完撥馬回陣,袁紹冷笑一聲也撥馬回陣,袁紹令顏良出馬挑戰,公孫瓚因本部中無勇猛的大將可派,便令弓箭手前出一步,張弓待射。
顏良自然不敢獨騎撞陣,只是在陣前匹馬來回馳騁,傲橫至極。 袁紹見狀便揮軍齊上,令盾牌手在最前面一步步逼近,不一會,公孫瓚這邊便萬箭齊發,盾牌手雖遮擋了許多箭矢,但還是有人中箭倒地,等靠近公孫瓚的陣前了,袁紹揮劍向前,一聲令下,盾牌手閃開,袁紹的騎兵便冒箭衝殺過去,公孫瓚也揮軍齊上,兩軍便混戰在一起。
畢竟袁紹手下的大將勇猛,戰不多時,公孫瓚的兵將便往後敗去,而袁紹軍越殺越勇,公孫瓚大敗,率殘軍往易京逃去。
袁紹緊追不捨,正追殺之間,忽然從右側殺來一隻軍馬,攔腰衝入袁紹軍中拼殺起來,袁紹急忙揮軍來戰,那隻軍馬不敢戀戰,見袁紹引前軍返回,便往東逃竄,袁紹又追殺一陣,這才收軍,往易京方向而去。
公孫瓚敗軍進入易京,嚴防高壘,計點軍馬,損折兩萬多人,公孫瓚不禁悲愴。袁紹追殺甚緊,若不是半道上有一軍前來相救,公孫瓚能否進入易京那還是個未知數。因爲公孫瓚逃得匆急,沒看清那支軍馬的將領是誰,但從士兵們的穿着上他斷定是支青州兵,難道是田楷?
想到田楷,公孫瓚心中不由一驚,田楷軍是他青州的守軍,現青州軍正與袁譚的軍隊交戰,田楷不可能有機會有餘力前來助戰,難道田楷把袁譚打敗了?或者是,青州失守了?
正當公孫瓚在疑慮之時,有軍士來報,說是田楷率青州殘兵已來到易京城下,公孫瓚徹底失望了,搖搖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無力地傳令,讓田楷進城。
田楷的臉上、盔甲戰袍上全是血跡,踉蹌着疾步走到公孫瓚的面前,單膝跪地抱拳道,“主公,袁譚率五萬大軍攻打青州,田楷寡不敵衆,青州……失守了。”
公孫瓚仰天沉默了片刻,緩緩地道,“起來吧,下去好好休息……”
“主公,袁紹軍現已快兵臨城下,我們該怎麼辦?”長史關靖道。
公孫瓚眉頭緊皺,道,“命令軍隊及民衆加緊在外城佈防工事,深挖高壘,各營置弓箭手嚴防以待,沒我的命令不準出戰,袁紹千里遠來,供給不足,我要在這易京將袁紹拖垮,待他糧草盡時我全力出擊,定將袁紹殲滅!”
公孫續道,“父親,現張燕在冀州西側常山一帶有兵馬十餘萬人,張燕素與袁紹有仇,我們可求助張燕來攻打袁紹。”
公孫瓚思考了一下,道,“請張燕前來易京攻打袁紹,倒不如請張燕出兵去偷襲袁紹的老巢鄴城,現袁紹領大軍圍困我們,鄴城必定空虛,若張燕偷襲鄴城成功,袁紹必會回救,到時我們再從易京殺出,定會一戰擊敗袁紹!”
“好主意!父親,那就由我前去黑山吧。”公孫續道。
“好,”公孫瓚道,“今晚你就悄悄出城,前去常山面見張燕。”
於是在夜半時分,公孫續獨騎悄悄出了西門,在朦朧的月光中打馬往常山而去。公孫續一路上也不歇息,至次日中午到達常山,進了常山郡城見着張燕,公孫續便把袁紹圍攻易京、公孫瓚請求張燕出兵偷襲鄴城的事告訴了張燕,張燕聞聽大喜。
袁紹爲了獨霸冀州曾對張燕領導的黑山軍進行過幾次圍剿,斬殺了黑山軍一萬多人,又接連擊敗劉石、青牛角、黃龍等黑山軍部隊,燒其村落、大肆屠殺,給黑山軍造成巨大的損失,自此,張燕便與袁紹結下了深仇大恨。
今張燕聽聞袁紹率大軍圍困易京鄴城空虛,大喜,即刻傳令劉石、丈八、於氐根率領三萬人馬去攻打鄴城。
劉石、丈八、於氐根快到達鄴城之時,劉石便令一部分兵士扮作農民混進鄴城,至深夜,這些兵士突襲城門衛士,殺死守門兵,打開城門,劉石等三人便率大軍殺入城內,戰至天明,全殲鄴城內的守軍,俘虜了袁紹家小及袁紹手下將官的家屬。
丈八看着將士們在鄴城內瘋狂地搶略,對眼前這幾百人的俘虜不知該如何處置了,便問劉石,“劉將軍,袁紹的家小及這些官員的家屬我們該怎麼處理?是殺了還是帶回常山?”
劉石道,“殺了,統統殺了一個不留。帶他們回常山也是個麻煩,不如我們多帶些金銀回去。”
丈八便下令將他們全部斬首。就在兵士們舉起大刀的時候,忽聽有人高聲喊道,“且慢!”
劉石轉頭望去,見是手下大將陶升,劉石便問,“陶將軍何故阻止?”
陶升一抱拳,道,“將軍,這些人遠勝於千萬兩黃金,特別是袁紹的家小,每人都值幾萬兩黃金啊。”
“哦,怎麼講?”
陶升道,“這些人如果死了就一文不值了,假如我們將他們帶回常山,讓袁紹來贖,袁紹肯定會不惜重金來贖他們,所以,這些人不能殺。”
劉石恍然,“言之有理,那就把他們帶回常山。”
陶升道,“這些人就由我來看押吧,將他們單獨關在斥丘,以防他們逃跑。”
“好,那就由你帶你部衆押着這些人去斥丘,萬不可讓他們逃跑一個。”
“遵命。”陶升一招手,他的士兵們便過來押着這些人去斥丘了。
而此時的袁紹將公孫瓚圍困在易京多日,這一天他正與將士們飲酒慶功,忽然有一將官打馬而來,滾鞍下馬,跑到袁紹面前跪地哭道,“大將軍,黑山賊張燕派兵襲了鄴城,鄴城淪陷,大將軍眷屬及衆將官眷屬全部陷在城內了……”
袁紹聽聞大驚,目光如呆了一般看着那位將官,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而將士們聽聞後嗟嘆不已,有的竟放聲大哭起來。
“大將軍,我們該怎麼辦?”張郃問。
“莫急,莫急,容我們商議後再做決定。”袁紹道。
沮授起身道,“主公,事不遲疑,我們當留一半兵力繼續圍困易京,其餘人馬全力回救鄴城。”
“好,”袁紹命令道,“留張郃、沮授領三萬人馬在此繼續圍困易京,其餘人馬隨我前去回救鄴城。”
在鄴城內瘋狂搶略的黑山軍將領劉石聽到袁紹起兵回救鄴城的消息後即刻率軍撤離鄴城來到斥丘,見斥丘城門緊閉,便對上面喊道,“陶將軍!袁紹已回救鄴城,距此已不足百十里路了,快快開開城門押上俘虜我們走!快快開門!”
陶升從城牆垛口處對劉石喊道,“我已投袁大將軍了,識時務者你們也快快投降吧!”
劉石大怒,下令攻城。陶升令弓箭手放箭,一時萬箭齊發,劉石兵士紛紛中箭倒地。
劉石正攻着,忽聽後面殺聲震天,高覽率領的先鋒部隊殺到,劉石只得放棄攻城,率軍逃去。
高覽追殺一陣返回,陶升打開斥丘城門,出城迎接高覽。
不出一天,袁紹率大軍趕到,重賞陶升,並任陶升爲建義中郎將。
袁紹解了鄴城之圍,隨後便率軍突入黑山地界,沿着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
袁紹在剿滅了部分黑山軍後沒再向常山進發,他知道張燕在常山還有十幾萬人馬,不敢貿然進攻,便引軍回鄴。